送人一般送什么茶叶:从拉丹之死看美军技术和情报的胜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19:05
        2003年9月10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两周年之际播放了据称是本·拉登的录音和录像带。资料图
击毙本·拉登的美军海豹突击队历史回眸
美民众视海豹部队为英雄 建议大规模仪式表扬
罗援对美击毙拉登提出质疑 但称其不会“偷天换日”
谨防穆斯林反美情绪 奥巴马拒绝公布拉登尸体照片
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基地组织头目拉丹被美军打死一事发表了电视讲话,并称这是美国反恐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这次行动美国动用了全世界最精良的武器、最精锐的部队、最尖端的技术。虽然行动过程只用了 40分钟,美国情报机构却为此苦苦经营了10年。因此,与其说是美国反恐战争的胜利,倒不如说是技术和情报的胜利。
这次行动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首次动用了一种绝密版的武器——隐形直升机。借助它的技术优势,美国20余名海豹突击队员悄无声息地穿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成功躲过巴基斯坦的防空体系,直接飞临拉丹的头顶,闪电般的行动使拉丹及其同伙丧失了反抗和逃命的机会。行动中,美军直升机飞抵巴基斯坦北部阿伯塔巴德镇拉丹藏身住所上空,“海豹”突击队员索降进入住所发动突然攻击,行动中只有拉丹的一名亲信开枪回击。这次行动也导致了美方一架直升机意外坠毁,从坠毁的直升机残骸看出,参与行动的直升机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噪音低,可防红外探测,具备躲避雷达探测的性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行动竟是一次全程现场直播。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盖茨等多名高级官员,在白宫里一起观看了行动的全过程。通过高端信息通信技术,他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了现场发生的一切:奔袭、搜索、射击,枪声、爆炸声、喊叫声……如同观看一部真实版动作大片。直升机和突击队员头盔上的摄像头成了白宫的千里眼。这样的作战行动直播,恐怕是全球第一次,被媒体称作是高技术对低技术的歧视。其实,凭美国的技术实力,完全可以把摄像头安装在任何地方,比如安装在航空炸弹或者巡航导弹上,用以直播导弹和炸弹飞(落)向指定目标,直至“看见”目标被摧毁。
此次行动中还用上了一项重要技术——DNA身份识别技术。为确认被击毙者是拉丹本人,美突击队员不仅让被抓捕的所有人现场指认,还将拉丹尸体照片传回美国让专家进行对比,最后技术人员对其尸体进行DNA检测,彻底确认拉丹身份。
在情报方面,美国更是苦苦经营、费尽心机。拉丹多次成功脱险并销声匿迹,备受责难的美国情报部门曾一筹莫展、沮丧万分。但此次行动的成功,无疑是他们10年苦苦经营的回报。
拉丹的去向成谜之后,美国CIA(中央情报局)从部分被俘和投诚的阿富汗塔利班分子口中得知拉丹就藏匿在巴基斯坦。美国不露声色,还以“信任”的姿势与巴军方进行了多次“合作”,如对巴阿边境的部落地区的联合清剿行动。其实,这只是一种迷惑战术,目的在于:在行动中窥探巴方的真实意图,打草惊蛇使拉丹不敢在边境地区藏匿,增强在阿富汗的军事实力,防止他逃往第三国,让其做出错误判断,为“收网”创造条件。同时,经过多年经营,美对巴方“军情”系统也有了新的突破。最重要的是,通过掌握拉丹担心行踪泄露,传递消息不用电话和网络,只靠信使这一特点,美国情报部门在巴基斯坦发现了蛛丝马迹,并跟踪了拉丹的一名信使。
直到2010年8月,CIA完全掌握了这位信使的真实姓名。今年1月,CIA情报人员顺藤摸瓜找到他在阿伯塔巴德的这栋豪宅,其经济能力和宅院的厚墙更加引起怀疑,随着监控跟踪的步步深入,蛛丝马迹越来越多,发现该地区其他住户都将垃圾放到门外,而唯独这家住户在院内自己焚烧处理垃圾。而且,这栋豪宅没有安装电话和互联网。CIA最终确定追寻了10年的拉丹及其家眷就住在这栋建筑里。
行动前,美军还专门建造了一栋完全相同的建筑,反复进行作战行动的演练,以确保万无一失。美国政府官员也在行动结束后坦然承认这是一次耗时长达数年的“放长线、钓大鱼”的行动。有分析家在互联网上发表文章也称,美国这张“阴谋之网”,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编织,这张网就是针对拉丹的情报之网,这次行动,就是美国精心设计的“收网之作”。
10年的不弃不舍,终于获得成功。行动之日,美国瞒天过海,单独出兵,一举将拉丹击毙。直到美军行动完全结束并撤回到阿富汗后,美国政府才正式通知巴基斯坦政府,短短数小时后就将拉丹海葬,这一点就足以说明美国事先就有了充分准备和精心策划。从地面到太空的全方位侦查,终极杀人武器的围剿,美国精英部队与顶级情报机构的合力追杀,“基地”首领拉丹终于终结于历史。


5月2日,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架坠毁直升机的残骸。


本·拉丹的资料照片。


奥巴马在中央情报局总部与热情的粉丝握手。

训练中的海豹突击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