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猎者 台词:90后的文艺复兴:从李宇春说开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53:19

90后的文艺复兴:从李宇春说开去
文:网络     编辑:荷花小女子

为了吸引眼球,不让这个严肃的话题变得这么乏味,我把李宇春的新专辑带上。“玉米”们可能要失望了,实际上这不是一篇关于李宇春新专辑的碟评。这是一篇关于华语流行音乐未来走向抛砖引玉之探讨。
一、
早在几个月前,跟一位同龄的朋友聊天,没多久两人便倚老卖老地表示,现在“90后”的、自诩为文艺青年的那一小撮子人,跟我们当年完全不一样:不买打口碟,不听鲍勃迪伦、地下丝绒、大门,不读《达摩流浪者》《嚎叫》(嗯,其实我也不喜欢读);他们听陈奕迅、陈绮贞,只听mp3而把钱花在ipod上,没事老拿着相机四十五度白内障自拍。甚至,现在的文艺青年都会跳舞了!
没想到,李宇春2011年全新个人专辑,竟命名为《会跳舞的文艺青年》——我后悔没有注册商标,收取版权。
二、
先生,您能告诉我们,现在国内卖得最好的唱片是哪些呢?
这是我们的总经理周小川先生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之一。作为国内最大的唱片发行公司星外星唱片的掌门人,作为最熟悉第一线唱片消费市场的人,对这个问题当然最有发言权。但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大家提到“哪些唱片卖得最好”的时候,这个语气和神态,跟大家打听明星八卦、朋友间的桃色绯闻没什么区别似的。
去年,也就是2010年,国内唱片市场里,华语专辑的部分,蔡依林、张靓颖、周笔畅、张杰、李霄云、曾轶可、“快男”合辑、S.H.E.、田馥甄、罗志祥、张学友、梁静茹、飞轮海,他们的唱片都是卖得比较好的(排名不分先后,别想太多哦)。我在分析当下流行趋势和唱片消费倾向习惯的时候,总结了这么一个规律:一,传统老牌流行歌手;二,选秀出身的“湘军”。好吧,你可以说我这个按类型分是废话,但再细究一些,你发现在周笔畅、曾轶可、田馥甄等的专辑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独立音乐(indie)的元素吗?好吧,这个依然是废话,那么,你会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流新生代歌手,都有意无意地打着“文艺”的旗帜吗?
还需要我赘言周笔畅、曾轶可、田馥甄的所谓“文艺”在哪些地方吗?“公主”陈珊妮和她的御用搭档徐千秀竟然在《i.鱼.光.镜》里奉献了三首歌曲,首首精彩;曾轶可被“可爱多”们誉为中国版多莉艾莫丝、现代版梵高、少女版左小祖咒;至于田馥甄,你有买过《To Hebe》的CD吗?看到里头那张hebe捂着嘴和鼻子的海报吗?在此之前,你有见过流行女歌手在专辑造型中主动遮住自己的脸的吗?
这就是新时代的文艺。
三、
对于所谓“新、老文艺青年”之区别的问题,著名新生代乐评人邮差是这样表示的:新一代的“90后”乐迷把陈奕迅当作文艺的标志,看重的是陈奕迅区别于主流流行歌手的、与他自己天王身份不匹配的、离经叛道的那些行为,以及陈奕迅歌中出现的那些灰色地带的情感。当然,陈绮贞、苏打绿这些,就更不用说了。但和老一代文艺青年不一样的是,“90后”文艺青年是彻底的在网络化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他们普遍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让其和“苦逼”之类的词绝缘。他们对流行音乐的进阶性诉求到了陈绮贞这一层就嘎然而止,不会再深究下去,他们对表面化的、区别于主流(罗志祥、飞轮海)的形式即感到满足。一句话,缺少生活之历练,环境制约了其向独立音乐的表现主义、反抗精神的追求。没有普遍的饥饿感,自然也不会有为了多买一张打口盘省吃俭用的行为。
这样的一个属于时代的审美改变多许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一部分独立音乐人可以拨开云雾,或被更多的大众所认识,或参与更多的流行音乐制作中(多拿一些银子,再做自己的音乐,曲线救国)。前者包括如和时尚挂钩的新裤子、果味VC,美男子彭坦,以及曹方;后者则有旅行团(曾轶可作品编曲、谭维维作品编曲)、虞洋(孙燕姿《完美的一天》作者)、自由脚踏车(李宇春作品创作)等。但另一方面,这又会“惯坏”了年轻一代的乐迷,使得去寻觅尼克杨、鲍勃迪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之前的“迪伦热”中,上海《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摆乌龙,错把威利纳尔逊照片当迪伦,也正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新一代的媒体从业者在专业素养上的匮乏。这是让人不得不担忧的。
这不是从精英角度去审视问题,实际上我很乐意见到亚文化的兴旺,满大街的年轻人都穿着切格瓦拉的T恤。但在金字塔的结构里,基础或曰基数的扩大不一定意味着顶端的同级增长,这就好比李宇春《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大卖,并不代表着皮亚佐拉的销量能增加多少(两者有关系吗?)。我羡慕日本、美国这样的文化消费氛围,我羡慕《交响情人梦》的热播让拉赫曼尼诺夫也随之走俏。他们也很商业,但他们在商业之外,对艺术保留了足够的阳光、雨露和土壤。但我知道,在国内,急功近利、一窝蜂、实用主义的现状短期内无法能有这种文化消费倡导,无论是媒体还是商家。
四、
我对当下流行音乐中“文艺化”的大潮是不乐观的。这和整个美国都在Rap、整个台湾都在R&B区别不大——哦,我错了,现在应该是,全世界都在LadyGaga(再次提醒:美、欧、日本在lady gaga外对非主流文化、艺术都保留有足够空间)。至于这么一股“文艺风”的走向在哪,是否需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