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踪双锏:“基地”的末路狂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9:05
“基地”的末路狂奔
  • 发表于:2011-05-27 08:46:24
  • 作者:xzd48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博客
级别:六级士官积分:2331 最后一张牌属于我! 米娜不再让你孤单 小小的玩具 大大的梦

    斩首奥萨马•本•拉丹,令“基地”组织受重创了吗?这一历史截面式谜团,并没有在其遗体被从“卡尔•文森”号航母甲板上抛入北阿拉伯海那一刻得到彻底开解。假如我们只把“基地”看作一个免费给世界各地“圣战者”提供培训和洗脑的机构,那么,运行这么一个庞大且费钱的组织,的确需要本•拉丹这样的“金主”、“恐怖大亨”兼“精神领袖”,以及塔利班政权这样的“保护伞”,当这两者都不复存在,光有一群“圣战者”自然不能掀起大波澜。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基地”的末路狂奔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斩首奥萨马•本•拉丹,令“基地”组织受重创了吗?这一历史截面式谜团,并没有在其遗体被从“卡尔•文森”号航母甲板上抛入北阿拉伯海那一刻得到彻底开解。假如我们只把“基地”看作一个免费给世界各地“圣战者”提供培训和洗脑的机构,那么,运行这么一个庞大且费钱的组织,的确需要本•拉丹这样的“金主”、“恐怖大亨”兼“精神领袖”,以及塔利班政权这样的“保护伞”,当这两者都不复存在,光有一群“圣战者”自然不能掀起大波澜。然而,这一切或许只是符号主义政治下的“把戏”,真实情况远不止这些。

    “9•11”的“虚像”

    “基地”迄今的“最高成就”是劫持4架美国飞机,一举撞飞了两座摩天大楼,撞塌了五角大楼的一侧,并报销了近3000条平民性命。“成就”如此显著,本•拉丹推脱几次后,终于承认是自己干的。但从技术角度看,把民用航空器作为“炮弹”,攻击位于纽约和华盛顿的民用和军事目标,从登机、劫持到驾驭,再到攻击特定目标,所含技术成分相当高,非本•拉丹设在阿富汗山区的培训机构所能教会。其具体部署实施者,当另有其人。

    “9•11”事件发生之时,摩洛哥裔法国人萨卡里亚斯•穆萨维已被关进美国监狱一个月,由于其他劫机犯已“战死”,困于美国监狱的穆萨维被指为“唯一幸存的劫机犯”。穆萨维在接受飞行学校培训时,企图在没有飞行驾照的情况下,在波音747飞行模拟器上操作,引起反恐情报机构的注意。

    在美国于“9•11”之后亟寻代罪羔羊的心态下,穆萨维的罪名从轻微的违反移民法罪,突然变更为“阴谋制造越境恐怖行动”、“阴谋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阴谋劫持并摧毁飞机”等重罪,这几项若成立,均可依美国联邦法律判处死刑。然而经过数年的审判,穆萨维最终没有被处死,而是以“终身监禁、不得保释”之名,关入一处戒备森严的监狱。

    2003年3月1日,伊拉克战争打响几周前,“基地”三号人物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在巴基斯坦被捕。他随后承认自己才是“9•11”事件的真正策划人和组织者,也认领了“9•11”前后的多起恐怖袭击。哈立德甚至提供证词,指穆萨维根本就不是“9•11”行动的成员,只是一个“9•11”之后或许发动的第二轮恐怖袭击的行动候选人。美国显然不愿让哈立德揽下全部责任,以防耽误倒萨行动。直到今天,哈立德还被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监狱里。

    “9•11”的“虚像”,不只是为美国“倒萨”营造了氛围;事件在美国核心地带发生,也令各地极端组织有了“狂欢”的理由。恐怖分子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并频频通过录像、视频等方式,向各地分支组织或追随者发出“动员令”,从而加速了伊斯兰世界的内部分裂。“9•11”之后,本•拉丹在伊斯兰世界的高层支持者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不断减少。

    本•拉丹的“使用价值”

    公开资料显示,奥萨马•本•拉丹10岁丧父,继承了数百万美元遗产,后靠石油及建筑业发财,身家数十亿美元。跟表妹结婚后,他迷上了穆斯林兄弟会,要求家人像先知一样节俭生活。23岁时,他前往阿富汗为“圣战”提供后勤服务,一度是美国中情局的好搭档。海湾战争爆发后,本•拉丹无法接受50万美国士兵踏上沙特的神圣土地这一事实,声称毕生的目标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将所有的美国人赶出伊斯兰世界。之后,就有了从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使馆被炸到“科尔”号军舰也门遭袭等一系列大家熟知的恐怖事件。

    正如“9•11”事件改变了法国人穆萨维的命运一样,它也改变了本•拉丹的命运。从那时起,本•拉丹就已被“未审先判”为可以随时处死的人物。美国在向其庇护者塔利班政权要求交人未果之后,于2001年底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塔利班倒台之后,疏于“基地”日常管理的本•拉丹快速隐身,但“基地”基于其不可替代的号召力,仍在打本•拉丹牌。而在2010年8月美军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阿富汗塔利班也以联军撤出为目标,不想与“基地”牵扯不清时,本•拉丹的领导者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基地”之外,“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组织松散,没有能力庇护他。

    本•拉丹的“使用价值”在博弈双方看来都在降低,但美国要找到他,却得先找到他身边最信得过的人。2003年之前,中情局发现关塔那摩监狱囚犯的供词中数次提起一个名叫“科威特”的信使,据说此人能接近“9•11”主谋哈立德。2004年在伊拉克被捕的“基地”高级成员哈桑•古勒也确认“科威特”与哈立德及其继任者利比关系密切,但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落网的哈立德和利比,却一个否认“科威特”与“基地”存在关联,一个否认向自己传达接班命令的信使是“科威特”。这种矛盾,让中情局决心追查“科威特”。

    经过数年艰苦的搜索,中情局才确定了“科威特”的巴基斯坦籍身份,并在2010年中通过一个被监控的电话追踪到他。这里还要提到“基地”二号人物扎瓦赫里,这名年届六旬、戴着金丝眼镜的前埃及外科医生,2006年曾被美国“掠食者”无人飞机追杀过,他颇不满本•拉丹一心报复西方民用目标(本•拉丹曾计划在“9•11”纪念日让美国铁路改道),而想集中打击本地穆斯林政权,就像他曾谋刺萨达特总统那样,首先干掉美国的附庸者。就此而言,有关扎瓦赫里为夺权故意令手下泄露“科威特”行踪的猜测,不是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