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苔菉镇地质公园: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瘦肉精”等事件引发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29:11
陈晓彬.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瘦肉精”等事件引发的思考(上)[N]. 经济参考报,2011-04-12(01). 陈晓彬.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瘦肉精”等事件引发的思考(下)[N]. 经济参考报,2011-04-13(01).          “瘦肉精”事件令消费者遭受损失,也令厂家遭受巨大损失。尽管有关企业开了高呼“万岁”的万人大会,有关管理人员还到销售现场“秀”了一把大嚼火腿肠,可企业前景如何,还要拭目以待。此事既是市场经济环境中,执法不严的结果,也是商业领域中道德缺失的一个例证。  没人否认,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然而,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信用的维持既要靠法制,也靠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  在经济学中,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说法被奉为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经典。按照他的说法,参与市场的理性经济人,并非是为了促进他人的利益,完全是为追求自己经济利益。但是,在“无形之手”的引导下,这些各自为追求一己之私利行动的最后结果是促进了社会整体的利益。这让人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市场经济制度下人人可以唯利是图,不需要什么道德约束。如美国人所说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法学理论认为,道德与法一样,都是调节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其调节的范围有重叠之处,也有不尽一致之处。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道德的出现先于法,而且始终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只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不断破旧立新而已。因此,即使经济基础进入到以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也不会出现一种道德真空状态。  在西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其确立过程中,确实也摒弃了许多中世纪的骑士道德,例如,“撕下了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但是也逐步确立起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的道德准则。仅就经济活动领域而言,笔者认为,其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诚实守信。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规模急剧扩大,适应自然经济的那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被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与空间相分割的信用交易方式所取代。而一切信用交易则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础上的。在西方那些采取喊价制的交易所中,几个手势往往就能决定涉及成千上万的交易。据说,多年来从未出现过打出了某个手势后又反悔、不认账的情况。此外,也有经济学家根据博弈论的原理分析指出,如果做一锤子买卖,可能欺诈行为最能获益,而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往往是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诚实守信,才是交易双方的最优选择。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基本的观点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既然中国选择了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市场经济体制,那么至少在经济领域中,也应该以诚实守信作为最根本的道德基础。  除“瘦肉精”事件外,此前的“三氯氰胺”等是商业道德缺失事件,已经严重侵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肌体。曾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三鹿集团轰然倒下;目前双汇集团至少也因“瘦肉精”事件损失了100多亿元。有报道说,中国企业每年因缺乏诚信而招致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对所涉及企业、对广大消费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整体经济,乃至对我们的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会带来何种恶劣影响?令人不寒而栗。建立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已是刻不容缓。     经过不无痛苦的探索,中国终于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个目前唯一可能让全体人民更快过上更好日子的道路。而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对经济基础方面的生产、交换、分配方式做出巨大调整,还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法律、道德体系等上层建筑。  笔者认为,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中,其高端可以是无私奉献、乐善好施等利他性道德情操,而这个体系基础,或曰道德底线则应该是参与市场活动的每一个人都要诚实守信。  法学理论认为,法律的实施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而道德的实施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强制。社会舆论对道德标准形成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谴责道德缺失行为。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传媒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各种舆论工具声讨道德缺失行为的声音已越来越强,对遏制“缺德”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正面宣扬,发挥道德教化作用。  可能受长期在国人观念中占主导地位的“性善”说和计划经济时代理想主义道德观的影响,目前舆论在正面的道德宣扬中,往往过分强调道德的利他性一面,号召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其实,一种道德标准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是因为这种道德所提出的行为规范,不仅利人,而且利己,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不能像放羊的孩子那样乱喊“狼来了”,这恐怕是每个人都接受的道德标准吧?人们认同并践行这个道德标准,不仅仅是怕耽误了附近农民干活,而且是怕自己被狼吃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普通人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成为投资者或经营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有利他的一面,但也是每个交易者保护自己利益的最佳选择。因此,舆论在正面宣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楷模的同时,也应该正面地宣扬,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道德既能利他,也可自利。人人遵守这个道德底线,可以大大降低买卖双方的用于防范、监管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效率,促进生活幸福。  西方有种论调认为,中国目前在推行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道德缺失现象是因为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如果不是偏见,就是无知。确实,普遍信仰某种宗教的民族,宗教信仰是很多人遵循道德规范的内心强制力量之一。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民族中,只有少数人信奉某种宗教,但不能由此推定,不信仰宗教的中国人就没有信仰(笔者这里无意讨论政治信仰问题),从而缺乏践行道德的内心强制力。深深植根在中国人心中的一种情结是祖先崇拜。由于祖先崇拜,中国人在对祖先留下的丰厚精神和物质遗产心存感恩的同时,也都有一种身后留名、荫及子孙的情结。在农耕时代,这种情结激励文臣武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鼓励普通人家“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市场经济时代,这种为子孙留名的情结同样也可能成为人们恪守诚实劳动、诚信经营道德原则的内心强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