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玄关挂画效果图:周处改过自新的启迪 - 纵横谈 - 炎黄纵横 - 东南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59:34
周处改过自新的启迪www.fjsen.com 2011-03-28 14:37  沈煊 来源:炎黄纵横    我来说两句

京剧有一出戏叫《除三害》,说的是晋代著名人物周处如何改过自新。故事出自《晋书?周处传》,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也有相似的记述。

周处(236年—297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出身官宦家庭,是三国东吴鄱阳太守周舫的儿子。虽然“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却因从小没有父亲,缺乏管教,导致“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搞得乡里的人既怕他又恨他。一天,周处走在路上,看到迎面而来的一位老者,愁容满面,便关切地问道:“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邪?”老者回答:“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周处不解“三害”的意思,便问道:“何谓也?”老者解释:“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龙,并子为三害矣。”意思是,你小子与老虎、蛟龙一样,都在为害乡里百姓,所以并称三害。周处听后非常震惊,知道自己“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当时,他真情地告诉老者:“若此为患,吾能除之。”老者听了也很高兴,并给以鼓励:“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

周处辞别老者,立刻上山射杀老虎,然后下水与蛟龙搏斗,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终于除掉它。周处以为,把老虎与蛟龙杀了,乡亲们一定会欢迎和感谢他的。然而,当他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到乡里时,却发现人们奔走相告,像是在庆祝什么。一打听,原来大家误以为他与蛟龙搏斗时已被咬死,因此拍手称快。乡里人的这个反应对周处无疑是击一猛掌,让他彻底清醒——原来老百姓是如此的痛恨自己,如果再不彻底改过就很难继续在这里呆下去了。

于是,周处前往吴郡,向著名学者陆机、陆云兄弟(世称“二陆”)求教。陆机不在,陆云出面接待。周处将情况向他叙述一番,然后叹息地说:“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陆云予以开导说:“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这一说,让周处茅塞顿开,回去后,“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渊博学问的人。据史载,周处在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曾任吴的东观左丞,晋平吴后,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他大胆纠劾,无所畏惧,虽累遭权臣与贵戚的排挤,仍不改初衷。后来在一次征讨叛乱中“力战而没”。

周处从“问题”少年,转变为一个有用之人,并非偶然。这里,至少有三个重要因素促成。

一是本人有改过自新的要求,即“慨然有改励之志”。这是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决定性的内因;

二是有人指出他的过错,即那位老者,把周处与老虎、蛟龙并称为“三害”,提醒他注意老百姓对他的不满,从而引起他对改过自新的重视;

三是有人对他真诚帮助,即吴郡学者陆云的一席话,从思想深处帮助彷徨无着的周处提高认识——只要立志改正错误,过去的事老百姓是会谅解的,你的前途依然广阔。

后两个条件虽是外因,却也非常重要,同样不可缺少。

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一千七百多年,但对于今天的人而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说明,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有缺点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认识,或是有某种认识却想隐瞒,不思改过,这样下去必将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一个人不管错误大小,只要想改,并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改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还说明,对犯错误的人,不要疏远,更不要歧视,而要给予帮助。帮助一个人改正错误,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被帮助的人从中得到启发,自觉地改过自新。故事中那位装作“不乐”的老者和吴郡学者陆云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终于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