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红酒税收:高考改革的关键是取消投档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26:51
 

高考改革的关键是取消投档线

  • 标签: 高考改革  关键  投档线   分类: 高考改革

黄永军

        高考改革涉及考试、录取的多方面工作和问题。比如,考题难度、科学性如何把握,考试科目、分数如何均衡确定, 考试工作如何安全、有序进行,志愿如何填报,考生档案按什么规则投递,“唯分录取” 如何打破,高校如何录取到自己需要的学生,如何保障录取工作高效、有序、公正,等等。可以肯定,这一系列不同的工作的地位、作用并不等同,有的工作在整个高考改革工作中乃是处于关键的、抓手的地位,同时这些不同的工作相互间又存在一定的关联,并整体上对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局面的有效改观,发挥着基础性的、“指挥棒”式的重要作用。
        一个反映高考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趋向,同时又处于高考改革核心、乃至引领地位的关键性工作是:取消投档线。

 

                一


        众所周知,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直至今日,都是实施的按分投档制度,即:每年不仅对所有普通高校分批如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而设不同的分数线,而且根据考生报考某个具体高校的情况而设立该高校的投档线——考生报考了该校并且分数达到了该校投档线才可能给投档、才可能有录取的机会,达不到该校投档线则不可以投档。投档线是整个高考工作中最亮丽的红线,没有人敢随随便便地去触碰它,可以说这条制度已被较完好地、几乎没有疑虑地执行了几乎三十五年。
        投档线的设立,明显带有高考制度的草创痕迹。人各有其才,人才的遴选、甄别,本来不是靠考几门文化课、并根据这几门文化课总分的高低就可以判定、完成的,但在高考制度恢复初期,在整个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秩序的恢复、整理时期,把几门主要的文化课分数加在一起作为判定考生能否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依据,并且由于考生众多而设立严格的投档线,符合当时的国情、教情,实属可以理解,这一制度因而在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国家各方面事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随着教育事业方方面面的不断进步,原先曾经发挥重大作用的高考投档线制度,其缺陷和危害已经在最近二十多年里凸显!一是已经开始把基础教育引导到了“唯分是举”、“分分命根”的偏离素质教育宗旨、偏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歧途;中小学生体能下降、近视率升高、心理脆弱、好奇心和创新力磨蚀,成为多年来广受社会诟病、亟待彻底解决的重大问题;二是明显使高等学校实质性地失去了遴选、甄别适合自己培养的人才的自主权,同时由于不愁生源而使高校失缺了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动力源泉;三是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分批、分档录取,还直接威胁着不同高校地位的公平和整体健全发展。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总也得不了个诺贝尔奖”的全社会之问,或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关键性的回答。
        “投档线”制度弊端严重,却又牢牢存续三十五年,除有认识上不到位的原因外,还与我国社会还处于转型期,腐败问题、公平公正问题及其他社会矛盾尚未得到有效处理有关,人民大众因此在内心深处难以对高考改革有过高的期待而宁可求稳,哪怕容忍当前教育的弊害;同时还与教育领域自身对建立起高质量的高考制度缺乏自信有关。

 

              二


        打破“唯分录取”,给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包括按照一定规则招收特别考生,给中小学生“减负”,推进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全面落实,这些代表高考改革、教育改革大方向的重要理念如何变为现实可操作的制度?“取消投档线”这几个不起眼的字眼,就有效地整合了这些重要的改革思路,并且可以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制度。
        “取消投档线”意味着考生无论在高考中文化课考了多少分,都可以投档给任何他想报考的志愿高校,只要他有那一份自信。比如,文化课考分并不是足够高的考生,只要考生认为自己有其他相关优势,就可以酌情报考他志愿的高分院校,高校则在一定的规则和录取权限内作出是否录取该考生的决定,并实现“真正、全面意义的高校自主录取”:高校全部计划指标都是自主录取,每所高校都是自主录取;近年来部分高校试行并颇受争议的小比例自主招生因此不必再单独进行而高效益地纳入到“取消投档线”的自主录取制度中来。对每名考生的投档高校总数可作出一定限制,比如总共可以投七所高校;并且不对高校分批,考生可跨越当前区分的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院校平行投档——这也是“取消投档线”的一个含义。相关操作当前可由省级招办统筹负责。
        取消一切可能妨碍学生、学校和整个教育自由、健康、充满秩序和活力地发展的种种限制,把各种教育资源、生产要素从长期的计划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建立起“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教育体制机制,是考虑“取消投档线”的理念基础。取消投档线,高校录取的标准将不再是高考的单一分数,而是包括高考成绩的多元素质,这是“打破‘唯分录取’”理念的现实举措。这无疑将增加高考录取的操作难度,特别是对高校诚信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规范。这方面的工作虽有难度,但绝非不能做和不可能做好。这方面若不做,若不能突破高考改革的传统思维,我们的亿万中小学生们将继续深陷于文化课分数的迷雾而认不清自我,体现个人优势的扬长教育将继续变得不可能,素质教育就将继续停留在口头上,我们的教育事业将裹足不前、一筹莫展;若由于担心招生腐败的滋生蔓延而等着大的社会环境改善了我们再去做,则不仅会延误教育发展的时机,也是对教育作为社会进步推动力量的社会责任的懈怠。
        只要规则设立得当,只要监管制度科学,包括善于利用“阳光”防腐剂,则可望建立起高效有序的、适于素质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的高考制度,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可望顺势焕发新一轮的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