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宫斗所有结局:试论中西医结合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0:01:42

 

    

            湖南省中医药学校 (湖南  株洲  412012) 夏晓凯

   

关键词   课程;医学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372(2001)01-0062-02

为了挖掘祖国医学宝库和更好地开展中西医结合,国家卫生部自1998年起,陆续同意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大专院校试办中西医结合方向的中医学专业,以期闯出一条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新路。

关于中西医结合医疗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

培养出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医疗专业的毕业生,是我国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多年的宿愿。如何直接从新入校的大学生中培养中西医结合医疗专业人才,在五年制本科教学中,或者在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医疗专业 (中西医结合方向)教学中,如何在实质上的学科间的融合,避免两个学科物理意义上的相加,安排好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课程,这一问题已经历史地摆在我们这些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就中西医结合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讨论如下:

公共基础课

1.1   应该重视哲学课程的教学,医学院校中的哲学教师,除了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外,还应该懂得祖国医学中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哲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最好能够穿插举例讲讲八纲辩证,阴阳五行和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等。

1.2   中医古文课教学中,可以穿插将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医学史及各家学说等结合在一起讲授。

1.3   生物化学课程除了无机、有机化学外,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在化学课中增加中药化学内容,以便突破传统中药学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药的药理作用,从分子水平上加以认识。

2   专业基础课

2.1   解剖学  除了西医学的解剖结构外,要结合中医的“心”、“肝”、“脾”、“肺”、“肾”讲述,解释中医学里这些概念与西医学的异同点。并在讲运动系统时,或在讲皮肤解剖结构时,可以相应地将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穿插其中,重要的解剖结构要讲,一些重要的穴位的解剖学位置也要讲,不能说经络的原理没有完全搞清楚,就回避不讲。

2.2   生理学,在生理学的讲授中,要注意将中医学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西医学中的解剖生理学相应器官功能相互联系讲授。

2.3   药理学,中药的药理作用应结合现代药物化学分析和西医药理作用一起讲授。

2.4   病理学,西医学的病理学讲授可以结合中医学内的七情、六淫致病一起讲授。

2.5   微生物寄生虫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也可以穿插有关中医的理论来讲授。如微生物寄生虫学以及以后的传染科学可以同温病学一起讲授,免疫学可以与中医基础理论如:“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等内容一同讲授。生物化学内三大物质代谢授课时,可以提到中医学内的脾脏的功能等。

2.6   诊断学,可以将西医的“望、触、叩、听”和中医的“望、闻、问、切”一起讲授。

3   临床课

3.1   历年来,在中西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总是将中医课程和西医课程分别由不同的教师讲授,学生要靠自己的悟性来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找到中医和西医两大医学流派之间的一些联系。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医院校还西医院校内,西医经系统地学习过中医的人员及中医学院毕业的医师中系统地学习过西医的人员,这就提供了一个在医学院校内,由这两方面的人才直接将西医课程和中医课程在课堂上融合在一起直接讲授的可能性。教师在用西医的方法讲完一个病后,接头就可以直接用中医的方法来讲这个病的病机分型、辩证诊治及预防调护。因此,在制定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时,除部分课程,如外语和医古文、中医学基础、方剂学、针灸学等需要将这些普通课和中医学的课程单独安排之外,在大部分基础课和临床课中,则可以进行改革,不再将西医和中医的课程分列,而仅设一门课程名称,如传统的中医内科学和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与西医五官科学、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和西医妇产科学等均可以合在一起开课。在传染科学教学中,可以将温病学中的“冬温”与流脑,“署温”与乙脑,“湿温”与急性胃肠道炎,“春温”与流感联系起来讲课。古典医籍选中的“内经”可以穿插在中医学基础,中医学诊断中一起讲授;古典医籍选中的“伤寒”和“金匮”可以在中医内科的内科杂症部分讲授。这样做,既可以将一传统的中医课程化整为零,减少学科门类,又可以将中西医各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有限的时间用于加强西医临床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妥善地安排好中医学和西医学内的各门学科的讲课,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将多有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够让学生一开始接触医学,就会有机地将中医和西医结合在一起认识和思考。这样培养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医师。

3.2    自1979年12月国家卫生部教育局组织编写的《医学教育资料选编》下发以来,关于《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学计划》已更新过几次版本,但基本上没作过多大的改动。即使是1979年的版本,除了一学年的实习外,其余四学年的课程安排中,也有西医的“人体解剖组胚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卫生防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以及包括在“中医内科学”内的‘西医内科学’,包括在“中医外科学”内的‘西医外科学’等西医学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教学计划。但是由于两大学科通气不够,以致学科之间的交融实际上很少,确实是两个学科之间的物理意义上的相加。笔者作上述调整后,作为单独一门课的“各家学说”、“古典医籍选”、“温病学”等被删除了,但他们的内容却在上述调整过的相应各学科内与西医学的内容穿插讲授。这一调整过的课程设置方案,经我校中西医结合的高职医疗专业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教学比较,其授课效果,并不比传统讲授的差。

3.3    本科中医医疗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或新高职医疗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因调整上述几门课程而省下的学时,可以用来充实西医临床各学科的课程讲课学时数,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和实践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