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9 右侧栏如何关闭:求解北京城市结构之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14:37
求解北京城市结构之困http://view.QQ.com  2009年12月28日20:23   腾讯公益  王军  我要评论(142)

王军老师在52期燕山大讲堂现场

主题:求解北京城市结构调整——从北京“城南计划”说起

主讲嘉宾:王军(新华社高级记者,《城记》作者)

时间:2009年11月28日( 周六)下午3点-5点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北三环蓟门桥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承办:腾讯评论

主持人:杨子云

观点摘要:

之一:2005年版的总体规划讲得很清楚,东部发展是城市未来主要发展的一个主方向。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南计划恰恰是往南偏西的方向去发展,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想到90年代初的那版规划,专家提出北京东南方向往天津的方向,是城市的发展方向,但是最后整出来的是:往中关村方向是一个重点的方向。

之二:我们看到城市不断地往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外扩。城市往外扩的时候,会发现就业的地方不断地向核心区集中,居住的地方不断地往外,而且往外居住的过程不是大家自愿选择的过程。很多老百姓是因为拆迁,不得不出去;有很多城市的新增人口,因郊外房子较便宜,也不得不到外面去住;这样就导致这个城市的人“每天到郊区睡觉,到市中心上班”的堵在路上的问题。

精彩对话:

之一:财产权很重要,英文的财产权是“Property”,他的词根是“Proper”,是“正当性”,如果没有财产权他怎么可能正当地产生文化呢?产生大家对这个社区的爱呢,如果我对这个社区有爱,是因为我相信这是我的家。

之二:如果这个城市经常有野蛮拆迁,这个城市的不动产就没有价值,那这个地方政府就没有收入,我相信征收物业税的政府是痛恨这种事情的。

之三:中国的热钱现在这么多,流动性过剩,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我们能够去买美国的债,为什么不去买为自己人民服务的债,我觉得应该把这个钱变成中长期的投资,我们需要设计这么一个产品,能够最大规模的吸纳这些流动性,能够提供稳定的回报,那么在我们这个时期,最好的产品就是保障性住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样的下午看到各位,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里都可以说是穿越了重重阻碍,在这样一个患了严重的心肌梗塞或者说动脉血管硬化的城市里出行,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我们今天请来王军老师给我们讲关于北京城市结构调整的这样一个主题,关于王军老师我想应该不用我多介绍,任何一个关心北京城市、关心自己生活环境的人,多少都应该知道王军老师的两本书,一本是在2003年出版的《城记》,一本是2008年出的《采访本上的城市》。王老师的经历总会让我想起美国的写《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记者雅各布斯。这是我们做记者的一个楷模,或者说榜样性的人物,在11月8日记者节那天,一群记者在一块做了一次中国记者的职业迷茫与出路的探讨,王老师发言时,他那种通达的气质和表述,能给消解掉很多的迷茫。看了王老师的书,其中有一句话最让我感同身受,他说“一个伟大的城市,是一个不仅让人活着,而且要活得更好的城市。”按这样的一个标准来看我们的北京城,是这样的吗?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求解北京城市结构调整。掌声欢迎王老师。

从城南计划(《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说起

王军:谢谢大家在这个大冷天跑到这里来听我讲故事。今天是礼拜六,一个小时前,我跟子云通电话,她说“你什么时候能赶到?”我说“应该能够提前半个小时。”我是从东四环那边过来,提前了一个半小时出门,没有想到路上完全不像双休日的样子,就一直堵,一边堵一边想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城市结构的调整。刚才子云已经说了,这个城市得了心脏病、心肌梗塞。我是在1991年大学毕业,到新华社当记者,主要是写北京的城市建设。我最初写的报道都是在歌颂立交桥,我去年出了一本书是反对立交桥。那时就是一个小毛孩,什么都不懂,整天说北京的立交桥怎么好。也写了一个北京市立交桥的博物馆。北京的立交桥太多了,恐怕北京市是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城市。但是交通怎么样呢?那个时候没有钱修立交桥,我们国家做调查,写报告,怎么样给北京市找钱修立交桥,修大桥建设等等。

在这样的工作中,有一天我把梁思成写的那个北京城建方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很多人都在写梁思成和陈占祥的这个方案,包括学术界的学者,但我发现,能够把几万个字从头到尾看下来的人恐怕没有几个,我第一次从头到尾看一遍后,受到了很强的震撼,之前都说梁思成、林徽因包括陈占祥他们保护老城市,保护老城市是一个很伟大的遗产,但我看完这个的方案之后,觉得那个方案恰恰回答了我当记者以来一直想求解的问题:北京的交通为什么那么惨。

实际上他们谈到的一个东西就是城市结构的问题。当时新中国定都北京后,新的行政中心在哪里?当时产生了两大的意见,以梁思成、陈占祥为代表的意见:应该在旧城以西,以木樨地为中心的区域,安排六个平方公里的中央行政区。但苏联专家反对,他们认为要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建设这个长安街的行政中心区,这个两派的观点开始交锋。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哪有钱盖一个新行政区?而且还要抗美援朝等等,所以,苏联专家的方案就胜利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