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粉:“摸着石头过河”的模范 - FT中文网#s=d#s=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44:55
2011年05月19日 06:15 AM

“摸着石头过河”的模范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蒂姆•哈福德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英文 对照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中国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当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艰难挣扎之际,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每隔七八年就翻了一番。

部分原因只不过在于:如果一个贫穷国家奋发图强,它具备以明显快于富国的速度增长的潜力。1980年的中国穷得叮当响——比阿富汗和乍得还穷,人均收入只有尼日尔或加纳的一半。当今的中国也远远谈不上富裕,人均日收入约为10美元。(没有哪个西方人会羡慕中国农民的收入。)因此,中国追赶的潜力还很大,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事关人口规模、而非财富。

然而,也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忽视中国的经济成就。那么,增长的秘方是什么?如果必须用一个词组来总结,我会说“试错法”。

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掌权之后,容许地方搞一些试验,成功的做法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1979年仅仅在1%的集体中试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如果农民能生产出超额的粮食,就有权从中获利),到了1983年,几乎已遍地开花——这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政府善意忽视的结果。

邓小平的工业改革也没有摧毁计划经济。如果企业负责人能够生产超出中央计划要求的产品,并且能够为超额产品找到市场,他们就可以这样做。这种做法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自由市场的所有传统激励——让有效率的生产者发展、并找到新市场,而同时这种平行市场没有损害中央计划。在1985年,它本身就被“冻结”,随着计划外经济的增长,它慢慢变得无关紧要了。

另一个试验是建立特别经济区。按照设计,建立特区是为了鼓励外国投资和工业发展,而无须让整个经济向市场力量开放。

这与早些时候毛泽东时期的制度形成了极大反差。在“大跃进”期间,毛泽东亲自重新设计了中国的农业体系。所有人都必须立刻实施毛泽东的疯狂计划,而任何暗示他的办法失败的言论,都遭到无情地压制。数千万人死于饥荒。

苏联也有过几次“引以为豪”的失败,虽然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但与中国的情况可谓“神似”。斯大林(Stalin)和赫鲁晓夫(Khrushchev)要求上马了一些庞大工程,旁人如果提出改进建议,就有可能要掉脑袋。因此,灾难性的政策可能会持续多年。

中国距离成为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还很遥远,但长期以来,中国的体系与一些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体系有着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鼓励一系列切合实际、多样化的经济试验。这正是运转良好的时候,市场自身会做的事情。

约翰•凯(John Kay)在《市场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一书中指出,市场提供了一种“受约束的多样性”。这种受约束的多样性,是几乎所有解决复杂问题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生物进化——“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也应当被科研机构作为荣誉徽章佩戴。它同时也是对中国经济改革上的试验做法的总结。(相比之下,2004年至2007年间,华尔街一头扎入抵押品支持的结构性产品的做法,既缺乏纪律性,也缺乏多样性。)

邓小平把经济改革形容为“摸着石头过河”。经济变革的水流迅疾,中国或许会滑倒。但我怀疑,就算真的滑倒,中国也会这样做,因为它面临的是一个无法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解决的问题。

译者/吴苏达

蒂姆•哈福德上一篇文章:

经济学家应以医生为师 2011-05-17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末日博士看空中国经济 2011-04-25
中国模式的成色 2011-01-19
孤本的中国模式 2011-01-19本文涉及话题:卧底经济学家 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