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针织衫:落实监控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51:57

落实监控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建议

 

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一[2010]1号)中强调,“要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尽快提高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要探索建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0〕16号)中明确说明:“建立完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从近期国家到地方的教育政策无不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事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成为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之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虽然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是学校。因此,作为承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终端管理部门——学校,要努力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策略、措施;切实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任务、责任。

提高教学质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且,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高,容易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质量低,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科学、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教学管理中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代教育工作管理很重视监控与评价的作用。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根据预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监测和调控,对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以确保教学的质和量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或行为。

近年来,我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大多数学校在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落实质量监控办法作了有益和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这些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攀升和稳步提高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在诸多因素中,质量监控措施落实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坚实屏障。

一、校长对教学质量要实行全面监控

校长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主要有:对教学环境质量的监控,对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监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等。

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大凡教学质量经久不衰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培养良好的教风、良好的学风,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校校长坚持每天参与行政值日,早晨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班巡查朝读情况,看各班是否有老师、看班上学生到了多少、看学生读书是否认真等。有教育管理思想的校长会坚持经常提醒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办公时间多钻研教材,多批阅作业,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上课要搞好组织教学,落实有效教学和有效训练,……。有了好的教风,好的学风,当然就有了好的校风,校风好了,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

2、培养中层干部队伍,对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监控。

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完成,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主要由教导处去落实,学校校长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校长主要负责对中层领导的管理过程进行督促和指导。中层领导对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上。

每次的行政会议,教学工作应成为会议的必要议题。校长先要总结前一段时间各部门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的工作情况,查缺补漏。然后,校长再把当前一段时间教学工作的要点列出清单,以便各部门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教,及早安排,按时落实。对各部门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家共商对策,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校长会给予指导,出谋划策。

中层领导的行政值日,要到教师办公室、教学楼、校园各处巡查,特别要加强早晚两段时间的巡查,朝读时间很珍贵,决不能让学生浪费时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决不能出现课堂无老师的现象。

校长对中层干部的工作管理督促到位,中层干部的工作检查到位,教师的教学工作落实到位,因此,不论什么时候,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都会秩序井然。这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3、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意识,拓宽教学质量监控渠道。

对教师教学过程及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只是确保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为了更全面,更客观的对教师教学质量实行有效监控。每学期,学校校长都要组织一次学生评教活动,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时时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

学生是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能较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敬业精神、课堂的生动活泼、教学的效果等。每学期,校长都要亲自主持一次由全体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内容可以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水平、课堂效果、学习指导、布置与批改作业、检测考试等方面,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从而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样有利于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教学相长”。

二、教导处对教学质量要落实全程监控

抓好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可以这样说,一所学校如果不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那么这所学校的教学秩序就会乱套,教学质量就会变得一塌糊涂,其它一切工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教导处具体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并对教学质量按教学常规实行全程监控。

要对教学常规工作实行全程监控,首先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的“章”“法”有《荆门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荆教〔2009〕13号)、《沙洋县中小学教学教研管理规程》(沙教[2007]7号)、《沙洋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沙教[2009]7号)。学校还要据此制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或实施方案)》,它可以将“办法”、“规程”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也可以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强化、补充。“办法”、“规程”和“要求”中一般只规定了应该怎样做,而“实施细则(或实施方案)”中则可以增补不这样做将怎样处理和责任追究。这样,就使教导处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监控带有强制性,可操作性。

1、落实教学计划。教师开学初拟定了教学计划,年级学科组预设了教学进度,教导处要依据预设的教学进度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进度进行检查监控,确保每位教师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2、规范座班行为。为了规范教职工出勤行为,保证教师高效完成常规教学任务,更好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校可以规定教职工工作期间实行座班制,座班时间为国家规定工作时间。以此确保教师完成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任务。每周教职工例会,行政领导要对教师办公抽查情况进行通报,对无故不在岗的教师按旷工处理。

3、严格课表管理。为了维护课表的严肃性,教导处应规定未经教导处同意,教师不得私自调课,否则,对课表中该次课的教师予以旷课处理。

4、落实有效训练。教导处可以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前,教师自己要先下水解题,然后才能布置给学生做。教导处检查学生作业时,先检查教师作业。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使作业设计难易适度,有效训练落实有价值,不机械重复,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提倡教师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让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发展。对于所有作业布置,应做到有批改,有分析,就讲评;学生要有专门的纠错作业本,任课教师要定期检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有个性化的批语,要充分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教师备课和学生作业情况,要做到一月一检查。对极少数教师备课课时不足,备课质量低劣,作业布置简单化、不批改等现象,学校要进行诫免谈话,并在教学检查结果通报大会上予以通报,同时辅以相应的经济处罚,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做到有制度、有检查、有记载、有谈话、有通报、有处罚。

5、严格考试评价。考试是对教学质量较客观而又有效的主要监控手段,教导处严把考试关,以考风促学风,以考风促教风。

(1)平时检测:对教师自制试卷的考试,要严格把握试卷质量。所有学科必须落实对章节过关测试环节,而且要将每次测试成绩登记在册,纵横比较,做到教师心中有底,学生心中有数。对每次测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科任教师要及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提出补救措施及解决办法。

(2)期末检测:期末考试是对学生、教师一学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一个总结性评价与监控,其结果也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

学校在安排安排和组织期末考试时要做到“八严”:制度严、组织严、管卷严、监考严、考风严、收卷严、阅卷严、分析严。对教师在参与考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将以严重失误或失职处理。组织考试要体现“三个交叉”、“一个回避”:“三个交叉”指学生年级交叉,老师监考交叉,教师阅卷交叉,“一个回避”指教师回避自己任教的班级及学科。严格教师监考纪律,加强监考巡视。如果巡视人员发现学生有考风问题而监考教师没有发现,监考教师将受到提醒甚至批评。严肃学生考风,学生在考试中若有严重违纪行为,教导处要及时全校通报批评。考试结束后,监考教师必须按学校规定的要求收卷封卷。阅卷实行流水作业。在阅卷组内必须统一评分标准,防止发生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宽严失当的情况发生。各阅卷组阅卷完毕后必须写好质量分析,并上交教导处。

每学期开学初,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教导处要公示各班级、各学科、各教师的上期期末考试情况,与上学期纵向比较,与其他兄弟学校横向比较,使教师明确自己教学成绩的位置和现状,以便教师及时纠偏和改进。

这样做既维护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又便于教导处实施监控,科任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6、健全教研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制度推进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机制和模式,增强教师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互助意识、专业意识,创新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水平。各教研(或备课组)要依据“校本教研制度”制定好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做到重心下移、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力求实效。

学校应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网上教研活动;积极承担和鼓励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协作体活动。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每两周至少一次教研组活动和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要有来自教学实践中的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完整的活动记录,做到人员到位、时间保证。鼓励教师即时交流探讨教学问题,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日志、教后记等。

校本教研活动形式立足以“真实的课例”为载体,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原则,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为目的,通过研课、磨课、说课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切实提高校本教研实效,做到活动不走过场、形式不搞花样、内容不脱离教学实际、研讨不流于形式、学习不空谈理论,力戒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

校本教研活动不仅要看“量”,更要关注“质”。只求“量”的教研活动会加重教师负担,打消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只有重“质”的校本教研活动才能提高教师素质,才能提高课堂效益,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只有注重质量的校本教研活动,才可能激发教师的理论钻研精神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对教研活动的监控理念应该是:数量不可少,质量更要高。

三、班主任、科任教师对班级教学质量要实施有效监控。

班主任是学校的顶梁柱,是班级的主心骨,也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因此,班主任要对班级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

1、时时监控。朝读时,班主任必须进班督查学生自习。学校要提倡班主任在早、中、晚三段时间多进教室,维护班级次序和学习环境。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还时时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监控,或亲自到课堂外观察,或安排班干部将课堂情况记载到班务日志上。这样,班级的学习状况和质量状况等时时处于班主任的监控之中。

2、学科协调。班主任对教导处、科任教师反馈的各科检测成绩都要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如果学生或学科出现了弱势学科,班主任应对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进行干预、监控;与科任教师共同商量对策;还可以在与科任老师协商的基础上,经教导处同意,灵活占用本班优势学科的课堂弥补弱势学科的不足,以此保证班级各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均衡提高。

3、培优辅差。培优辅差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法,教师应重视和加强培优辅差工作。开学初,各个班、各位教师要制订辅导计划,确定辅导对象,拟定辅导措施。平时,科任教师要对偏科现象严重的学生进行辅导,班主任对辅导结果加强监控,时时提醒偏科学生,时时提醒科任教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在同一班级同一课时有多位教师进教室辅导学生。这种情况往往会增强班级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培养师生感情。有了这样的负责精神和温馨氛围,班级教学质量提高指日可待。

教学质量的监控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力求做到全面细致,注重过程,讲求实效,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监控无盲区。充分发挥领导、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全过程的管理,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调节、改进的动态过程,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只是从学校的组织结构层面及其相关工作内容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其实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是一个探索无止境的话题,无能从有效监控的要素、内容、策略、措施,还是从有效监控的原则性、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抑或对有效监控自身的实践性和有效性等都是值得我们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某些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此推动此项工作的不断改进、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