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胸矫正矫正手术图解: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8:20:54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其他各科的成绩,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识字、看书、阅读、写作能力,另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精彩的课堂表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观念新、素质高的语文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前提。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句 “至理名言”足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教师教学观念的新旧、素质的高低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制约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对于用全新思想观念锻造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观念不新,素质不高,那是很难与现在的课标、教材相匹配的,预期的教学目标更是很难达到。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理念,体验新教材,走进新课程,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还应自觉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语文素质。
   作为教师,面对新课标,我们应牢牢树立现代教育的四大观念: 一是树立新的学生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二是树立新的发展观,三位目标整合;三是树立新的知识观,选择、探索、质疑、创新、实践;四是树立新的课程观,开发课程资源。

二、实效性强的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阵地,其质量的高低是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又在于备课,因此教师备课要做到四有:脑中有课标 胸中有教材 心中有教法 目中有学生。因为备好课是搞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精

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花大

力气在备课上,在动笔备课前至少要做到三个明确:明确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楚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只是无效劳动而已。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二十一世纪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不能仅靠传授,关键还是要在课上进行训练,因此,语文课上必须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巧设计,善挖掘,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学生就会在不断积累语文知识的前提下,形成语文能力,在任何情况下(包括各级各类的考试)以不变应万变,切实提高语文成绩。

教师上课要尊重“四为主”原则:

就是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参与为主环。

1、围绕一条线索: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

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感人的事。

(5)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养花有何乐趣等。

(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如《说茶》一文,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乡,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以及茶具的质地和造型。

 2、理清两种方法:

一是教法——以读代讲,点拨引导。

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现成的知识,强调对完整知识体系的学习和掌握。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则是教师过分强调对课文的理性分析,忽视了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的欣赏和感悟,忽略了对学生的美读指导。一篇优美的文章往往在这样的理性分析下变得支离破碎,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以读代讲,点拨引导,目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摆脱无味的理性分析,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好语文。

二是学法——自读自语,教师引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的教学也应该遵循这一阅读的规律,在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范围之内,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3、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课外积累和阅读教学结合的到位。

课外阅读在学生的阅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的文化积累和建构起着重要作用。师要将课外阅读积累这一活水引进课堂,使课外阅读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把阅读与积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使学生一下子置身于文化氛围中,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消除了孩子学习的畏难情绪,为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做了很好的铺垫。如:案例一:

马克俊老师在讲《伯牙绝弦》时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时,楚君臣饮宴伯牙弹《高山流水》一事;子期死后,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一事。

案例二:

苏会勤老师在讲《盾和矛的集合》时开头的故事《自相矛盾》;周凤萍老师在讲《盾和矛的集合》时讲到坦克威力时的一段话,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玛河畔……

二是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二者如盐入水,水乳交融。教学中,老师要多次安排对文本的拓展和想象补充等能力训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词语运用能力,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应臻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它还指出语文课程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在钻研教材时,要特别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提高。教师试图去繁就简,返璞归真,回归语文教学进行语言实践、发展语文能力的本位。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得到情感的熏陶,抒发美的情感。
 案例:

马克俊老师在讲《伯牙绝弦》时,启发学生伯牙还会志在什么?善听的子期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学生思绪飞扬,展开了大胆的想象;仿照文中的句式津津有味地吟诵起来。(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杨柳依依、炊烟袅袅、流水潺潺、白雪皑皑、云雾蒙蒙等)又如:在感悟伯牙失去知音之痛时,老师又启发学生想象伯牙当时的内心情感世界,通过想象说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

三是“传统教学与新课标理念”融洽的到位。

粉笔加黑板,似乎看成是传统教学,可在这传统工具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更加生动、美丽、有效。法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两者只是形式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课堂氛围民主和谐,有亲和力,教师的多次鼓励,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阅读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课堂教学提出了“三大理念” ,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张扬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

案例:

马克俊老师《伯牙绝弦》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能运用文中的句式来赞叹伯牙的琴声”“ 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样真实贴切的评价。通过与文言文的“亲密接触”,带给孩子们一份走进古典文学的惊喜!

4、实施四种读法:

一是读通。认真地把课文读几遍,读准字音,并注意停顿。边读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检查自学情况。

二是读懂。是了解了,明白了的意思。

案例:

<伯牙绝弦》一文,要充分利用了注释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一些难理解的字词意思,体会到古今义的区别。比如马老师这样展开教学:我们说“断”,古文中说——(绝)割断琴弦就是 ——(绝弦)表面上说割断琴弦,实际上指的是伯牙——不再弹琴了,用文中的词说就是 ——(不复鼓)。
    三是读深。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不但要对文章的遣词用句、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达技巧和文体特点等内容进行深思熟虑,而且要用特定的符号直接圈点勾画或用简明的文字在行距之间和书页的空白处略加批注,把知识要点句画出来。

案例:

读深文言文就要读出文言文的“文化底蕴”,这个应该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伯牙绝弦》这个文本是以“知音文化”而流传千古的。而文中的钟子期是一个樵夫,居然能够听得懂宫廷首席乐师的弹奏,是不是有些不寻常?其实钟子期从小就有良好文化的熏陶,他对音律是很有修养的。在教学“知音”这一文化时,要注意避免让学生误以为一个砍柴的樵夫听得懂古琴曲就是知音,其实只有相同文化积淀、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才能成为知音。真可谓“千古知音最难觅”啊!
    四是读熟。读熟就是把文言文积累下来,可吟可诵。

案例1:

老师在这节课上就采用了背诵的方法,放着《高山流水》述说着一对知音相识、相知、生死不离的故事。从而达到了“以声传情,以言动人,以情激情”的效果。

案例2:

《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用优美、精练的词语介绍了南沙群岛的迷人及富饶。课文构段比较简单,都是总分结构。本课生字词很多,还有很多较绕口的词,要想全班同学流畅地把课文读出来,还要认真扫除这些“拦路虎”。

5、达到五个读中:

读中有想象:“鸟语花香”“春夏秋冬”等词再进行大胆地想象,想象词中的颜色、声音、画面、情节、气味等,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正确理解文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读中有层次: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句子通顺,注意断句;读具有韵味,摇头晃脑;文从字顺。每一读我都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由易到难,一步一脚印,一步一落实,而达到使学生会读的目的。

读中有变化:读的形式要多样,如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师生配合读、范读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节律、读出情感、读出神韵,从而使学生达到爱读的目的。

读中有拓展:一篇课文,对学生来说,要读得透彻,必须有背景资料的拓展。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进行读的拓展——查找资料,并读熟资料的内容。背景资料的阅读,为学生理解文本打下了基础。通过读中的拓展,使学生读得明白。

读中有积累:读懂文课文、背诵课文是对学生的基础目标进行的落实。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已对内容了解,我再引导学生由默背、全班试背,再到个别背、师生齐背,这样积累下文言文,使学生达到能诵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一位高明的指挥,又似一名出色的导演,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老师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课文的的意思。教师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美好的境界。这样的课堂是有着灵动的生命,有深沉的人文内涵的。我想,课堂的精彩源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老师对于语文的满腔热情,源老师充满魅力的才气 。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学习成绩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只需教师稍加提醒就能坚持住,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做为语文教师更是有必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边阅读边批注的习惯、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仔细审题分析的习惯等等。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只从表面上、客观上找原因,还要从学生学习习惯上找原因。有些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没有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面对今日教育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忽视学生学习习惯是一大失误。教师所希望的,与学生的实际相差太大了,比如:你希望他们把字写端正、写规范,格式写正确,学生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写字距正确有多大差距?又比如:你希望他们看书有个好习惯,动动脑、动动手,再书上画点记号,写点批语,留下点思考的痕迹,他们做的如何?有多少人能做到?多少人成为自觉做到?多少人是在老师的强调下做到?多少人还置之不理,无动于衷?又比如:教师一再强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种独立学习的习惯学生做得到吗?现在的学生有许多应该养成的习惯,没有养成,有些习惯不应该养成,倒养成了,无休无止。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大任务。忽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敷衍了事的教育表现,是不成功的教育。

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必须是全体学生,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也是符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因为素质教育的真谛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统一规格的产品,而是造就充满活力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因此,只有让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知识竞争加剧,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新生活,唯一途径就是靠自学,靠养成自学的习惯。通过经常学习,自我反省,不断增长新的能力,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为我们知道,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