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媒魔方硬盘装机99%:*ST宏盛:史上最烂上市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09:33

*ST宏盛:史上最烂上市公司

样本调查三:

大股东调查

员工人数:25

固定资产:9382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0

市值:已经暂停上市

生存现状:

搬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宏盛,谋划重新启动上市

■文/《商界评论》特约记者 岳 磊

已经暂停上市的*ST宏盛称得上是“史上最烂上市公司”。它是一架不折不扣的财富毁灭机器,是一个被实际控制人赤裸裸掏空的典型案例。*ST宏盛被折腾濒死的过程更配得上“最烂”之称。绯闻、女星、空手套现、自买自卖……上述关键词标注着*ST宏盛十余年来的经历。

粮油公司的华丽转身

1999年,上海良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因业绩欠佳被重组。良华实业当时为上海粮食系统下属上市公司,但自1994年挂牌上交所以来,公司业绩始终像杯“温吞水”。

1998年,一个叫鞠淑芝的“农业部干部”出资1.5亿成立了宏普实业,随后以每股1元的低价将良华实业收入囊中,持股比例占总股本的29.8048%。同年,鞠淑芝之子龙长生走向台前,正式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重组完成后,新董事长显然对公司原有的粮油贸易及仓储业务“看不上眼”。龙氏领导下的宏盛需要一个新的主营业务来区别以往。有留美经历的龙长生决定让公司转做IT产业,主打移动存储产品、家电产品等。在当时来看,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1999年前后,中国的IT业高歌猛进,许多日后举足轻重的业界龙头企业也都在这几年诞生。

改变行驶方向的良华实业很快为投资者交了一份比较漂亮的作业。1999年,主营业务收入中有61%为IT产品贸易收入。在龙长生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对IT产业的无限想象及狂热为宏盛留下了足够的业绩“想象空间。”对龙氏家族而言,这仍然有所不足。2000年,良华实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龙长生给了它一个更有“科技含量”的名字:上海宏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即宏盛科技。身兼科技股概念和重组题材,宏盛科技一度被誉为重组明星股。

业绩的好转带来了股权的更加集中。更名一年后,龙氏增持宏盛科技的股份至45.29%,宏盛科技成为真正意义上龙氏家族的“一家天下”。

对宏盛科技掌握绝对控制权后,龙长生又将公司的经营方式大大地“包装”了一番。

龙氏家族将旗下所有公司进行整合,宏盛科技及其境内关联公司宏普实业公司、宏普国际公司实行集团化管理,龙长生亲自负责财务和经营业务。紧接着,龙长生又在2003年前后推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时髦概念,对外宣称公司“先有市场,先有技术,后有工厂,可以实现对产业链条相当的控制力并获取利润”。实际的情况是,“宏盛科技及关联方先从美国的沃尔玛、百思买等大型商场拿下IT产品订单,然后把订单交给国内一些厂家生产,最后再由宏盛科技把产品卖给美国销售终端,用很少的钱来实现最大的利润。”这其实是一种最基本的商贸模式。

从1999年开始,宏盛创下了年报连续七年赢利的辉煌业绩。公司的经营收入连年攀升,2004年经营收入达36亿元人民币,2005年攀升至51亿元人民币,2006年超过60亿元人民币。伴随着“高科技”、“供应链”等概念,公司的狂飙是如此的华丽,一片歌舞升平。

自买自卖的龙氏供应链

虽然经营收入连续攀升,但宏盛的主营业务毛利润一直偏低,基本上一直在5%左右徘徊。年报显示,宏盛的供、销的前五大客户多年来一直占据业务总额的95%以上;从地区来看,主营业务几乎都是靠出口国外的业务在支撑。经营过度依赖前五大客户,也使得公司的资金回笼在账面上的表现一直欠佳。公司的应收账款在不断增加,2004年为11.73亿元,2006年为33.78亿元,到2008年初,这一数字竟然高达67.27亿元人民币!经营收入在此数据面前也要黯然失色。资金周转已是寸步难行。为何公司应收账款一直处理乏力?二级市场的中小股东没有想到,竟然是一个“噩耗”给出了答案。2007年底,宏盛科技在美国的两大经销商INT(诺盛科技)和IRC(国际瑞耐思)因侵犯飞利浦的知识产权却无法支付赔偿金,遂破产关门,账款之事再也休提。宏盛科技无奈之下,对两家公司的66亿元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每股净资产竟为-21.18元人民币,荣膺“史上最烂的上市公司”。

实际上,两大经销商INT、IRC公司,董事长均为龙长生之妹龙长虹,而其母鞠淑芝担任两家公司的母公司诺盛公司的董事。

当应收账款几乎从未被收回之时,公司的资金周转问题如何解决?2003年初,宏盛与中信保公司、上海银行、豪升公司就以宏盛科技公司为主体的出口融资项目达成了《四方协议》。

龙长生以控股子公司宏普国际和安曼电子的名义,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其担保,在银行获得融资,再向香港长龙国际采购电子产品,后销售给美国IRC等贸易公司。

但产业链的真实情况是,宏盛、宏普国际公司、安曼电子公司均是由龙长生实际控制的境内关联公司;而几乎负责宏盛全部产品供应与销售的香港长龙公司、美国IRC、INT、IRCE等公司也均是由龙长生实际控制的境外关联公司。在龙氏特色的产业链条上,“自买自卖”不仅骗取了银行高额融资,也正是宏盛科技的营业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看”的原因所在。

就这样,龙氏家族控制的“供应链”上的各家公司不断地掏空了宏盛科技,尤其是境外的INT、IRC,是名副其实的掏空上市公司的吞金黑洞。

脂粉堆里的将门之后

当龙长生以“虚假出资、抽逃出资、逃汇”三大罪名被检察机关指控时,鞠淑芝的农业部干部身份和当年购买良华实业1.5亿元资金也成了业界关注的热点。翻遍所有媒体的报道,始终没有人能说得清所谓的“农业部干部”是何具体职务,而且一个公务员的1.5亿元人民币又是从何而来?

龙长生一句“家里的钱”,让龙氏的家族背景被更多人所惊奇。

法庭上,龙长生对发家史刚开始还遮遮掩掩,表示这些款项来自继承家族遗产,在主审法官的追问下,又声称自己是前国民党高级将领“云南王”龙云的嫡孙,这些财产都是爷爷移居美国后留在国内的资产,但民国史学者肖明则认为,此说未必可靠,他研究龙云多年,尚未发觉龙云有这么一个孙子;而且龙云逝世于北京。

为重组当时的良华实业,龙氏家族可谓煞费苦心。先是注册了力捷投资,利用力捷投资持有宏普实业48.93%的股权。再用宏普实业的名义重组良华实业。而力捷投资的注册最终成为了龙长生获罪入狱的“原点”。

注册力捷投资时,龙长生以个人名义借款5000万元,采取重复入账的方法取得注册资本1亿元的工商登记。公司成立后随即抽走1500万元。这即构成了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罪名。

但这只是龙氏家族空手套白狼故事的开始。执掌宏盛科技期间,龙氏利用境外关联企业轻松骗取银行融资。仅从2005年初到2006年底,龙长生授意关联公司向上海银行等4家开证行提供407单虚假提单用于办理对应的407份信用证承兑,并指令另两家关联公司宏普国际和安曼电子对上述信用证予以确认,造成了对外付汇4.85亿美元。其中104份信用证到期后未能偿付,由倒霉的中信保代偿1.14亿美元。

当然,如果没有龙长生原罪的东窗事发,宏盛科技依旧是那个受人关注的明星重组股,龙长生依旧是顶着“云南王龙云嫡孙”头衔的绯闻富豪,龙氏母女则继续隐居幕后鲜为人关注。

但是,从董事长龙长生的表现来看,宏盛科技却是典型的“富了和尚穷了庙”。公司的问题伴随着龙长生的绯闻共存于世。龙长生身高一米八,风流倜傥,虽然已婚“却先后和章小蕙、李玟、舒淇、关之琳多位女明星关系暧昧”,章小蕙更一度与他在欧洲订婚。龙长生手面很大,不惜花费数百万元为与自己传出绯闻的女星送礼,塑造富豪形象。甚至有报道称,龙长生每年都会赴境外豪赌,赌注以千万美元计。而年报里显示,龙长生从公司领取的薪水仅为30万/年。而且,龙长生也会为了几十元钱奖金与员工翻脸,必须把这几十元追讨回来才肯罢休。从绯闻富豪到阶下囚,龙长生用了8年的时间。而宏盛科技从炙手可热到跌入底谷,变为一个空壳公司,其实早在十年前重组时就已注定。

壳资源的婆媳争夺战 

历史总有些惊人的相似。西汉末年,时任太皇太后的王政君被自己的侄子王莽威逼交出代表身份的“公章”——玉玺。王政君愤而掷地,汉朝被从中折断,进入了王莽的新朝。和上述历史相似的是,龙长生被拘近两年后,公司的壳状生活都满是不平静,家庭成员争权逐利烽烟骤起。事件源头的关键词同样是“公章”。

应收账款的“蒸发”使宏盛科技多年来的重重黑幕被揭开后。龙长生被捕,而隐在幕后的龙氏母女则因长年居住美国而未能现身此案,使得许多迷局悬而未决。然而,龙母长居美国造成的鞭长莫及局面在两年后引发了又一场壳资源争夺战。

作为宏盛科技的控股股东,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媒体的深挖之下被大起底。龙氏母女鞠淑芝和龙长虹为该实际控制人。但公开资料称,龙长生之母鞠淑芝曾在美国出具《授权委托书》,委托龙长生、儿媳曾世珍为受托人,代行其在开办和入股的公司中的所有职权。

这一纸委托书为日后的婆媳争夺战埋下了伏笔。

2009年底,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在鞠淑芝声称不知情的情况下,曾世珍领导宏普实业召开董事会,推举两名董事进入了宏盛的董事会,一名独立董事被更换。随后的12月30日,原代理董事长俞赛克提出辞职,并对宏普实业的董事提名提出质疑。2010年1月9日,宏盛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吴崇林也被公告免职。

在宏盛这一连串的人事变动背后,宏普实业的公章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鞠淑芝阵营的观点是:曾世珍未经认可擅自使用宏普实业的公章,是一种违法行为。鞠淑芝以已撤销委托书为由,宣称取消对曾世珍的授权,但因取消的文件没有加盖领事馆公章,最终被不予承认。

对于一家处于此等风口浪尖的公司上演夺权大战意欲何在?婆媳的争吵只是利益矛盾的冰山一角。巨额的亏损和“史上最烂”等诸多称谓并没有成为阻挡宏盛科技被人争抢的步伐。这场看似婆媳之争的纠葛掩盖下的事实是:双方都想借宏盛科技被重组之际再度渔利,而盛传的种种重组传闻更使得利益之争日益明晰。

尽管已被暂停上市,但从其发布的2010年业绩预告中来看,公司主营业务有明显起色。如果进入重组程序,宏普实业作为宏盛科技的控制人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决定在未来的公司管理中,宏盛的话语权是掌握在龙氏手中,亦或是去“龙”易“曾”。

曾世珍动用曾经的授权对宏盛的人事做出调整,言下之意就是确立自己宏普实业实际控制人的地位,而鞠淑芝的“反应过度”只不过是从侧面证实了双方争夺控制权的既定事实。

如果归国参加宏盛的日常管理,鞠淑芝必将面临儿子三大罪状下的配合调整,但是,隔空指挥却失去了掌控公司的地利优势。

体无完肤的宏盛发展至今,仍然心怀希望。2010年12月14日,公司公告,称住所及名称有所变动,住所从上海搬到了西安,上海宏盛也正式更名为西安宏盛。

对于宏盛科技,去龙氏之后是否能有个新的开始,一切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