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媒pe工具:游记- 江东项羽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2:22:10
游记 2005-04-10 21:49:21 .A_font_change_big{font-size:16px;line-height:27px;}.A_font_change_big a{font-size:16px;line-height:27px;} .A_font_change_mid{font-size:14px;line-height:24px;}.A_font_change_mid a{font-size:14px;line-height:24px;} .A_font_change_sml{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A_font_change_sml a{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大中小   一、序

当年南下草上飞,廿载回首鬓毛缞。
挈妇将雏游故地,踏遍青山人不徊。
除夕夜逛夫子庙,春节早看玄武梅。
既自以心为行役,田园将芜胡不归。

    忘掉终日的烦杂的事务,避开年关喧嚣和忙碌,给妻子、孩子、给自己一个轻松的旅行,我梦已久。
    此行从1月16日(腊月二十五)从长春出发,到1月23日(正月初二)结束。全家到南京、无锡、苏州、乌镇、杭州和上海的旅行,正是1984年我参加工作第一次出差走过的路线,二十年后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此次旅行,想了很久,之所以今天成行,走这个路线,原因有三:
    其一,古语讲:父母在儿不远行。前几年,父亲病重,每到冬季特别是春节之际,将病重甚至住院。作为长子,我不能出门远行(还有农村的大伯大娘无依无靠我也义不容辞)。去年元旦、春节期间,父亲家族年迈的姐弟四人先后告别人世,一个不少的到爷爷那里报道。(我想这是祖上殷德,如果留下一个我们今天也不会这样悠闲吧!)母亲身体尚好,精神矍铄,积极支持我们出行。我想,此次成行要感谢父亲的殷德、母亲的鼓励。
    其二,女儿这学期学习努力,期末考了第四名,获得学习标兵称号,确实应该奖励。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很大程度上讲是为孩子活着,家长会上几个老师都表扬了孩子,我和妻子彻夜未眠……孩子知道要去旅游了,兴奋的早晨三点就起来准备东西……,看到这些我心里酸酸的,孩子从来没有和我们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总是默默地努力。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什么理由不关爱一下孩子呢!
    其三,选择这个路线而不去海南,主要考虑这里是中国历史古迹多、风景美(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地方,孩子在游览美景的同时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古迹和风土人情,解读江南的人文地理。比海南深圳这些消费性的城市旅游要更有价值,更激发孩子学习中国历史、地理的兴趣。
    也许,以后这样带孩子出门的机会不多了,随着孩子的成长,该是孩子带我们旅游了。
    也许,母亲的身体不总这么好了,我们也老了。
    也许,也许……
    一路上,吟唱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位熹……

2004年1月20日于上海宝房宾馆


  
  二、无锡太湖

    太湖是中国“五湖四海”中的五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巢湖和太湖)之一,水面4200公顷,湖中48岛屿连同岸上的山峰共七十二峰,形成独特的湖光山色。
    1992年我在此参加全国轻工计划会议,游览鼋头渚景区,未进如三山仙岛。
    是日,太湖阴雨濛濛,心情也一样阴晦,耳边总萦绕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的二胡曲:云悠悠、恨悠悠,惠山的二泉是一杯壮行的酒……
    走近了,太湖!顿觉心里为之以震,此情此景,正好似范仲淹的词句: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一波万顷……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鼋头渚是伸进太湖的小半岛,鼋——是传说中的神兽,只有无角的鼋头浮出水面,才是太平盛世。鼋可能不会浮出水面,但这鼋头一样的石头却永远定格在太湖边,成为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永久企盼。
    太湖仙岛是近年修建的,将太湖中心俩个最大的岛屿用会仙桥连起来,寓意过了桥就可以和神仙相会,看后大失所望。好端端的山水,被树脂空心外涂颜料的拙劣雕塑占据,而且赋予的主题太大——佛、道、儒三教合一,诸神混居,不伦不类。既无法突出主题也很难做的精细,这么好的湖光山色,被此等低劣货色占据——败笔。不知树脂的骨架能维持多久,我想最多二十年,这也许是设计者心虚的表现(否则会以钢筋水泥青铜铸之或取他山之石建之),历史将证明这一点!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设计者将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菩萨、南无阿弥陀佛、老子、八仙等诸神都弄到这里来,他自己是不敢轻易搬走,后人没有什么理由也不会轻举妄动,尽管是卑劣的作品,却无人去正视听,悲哀!

2004年1月18日 于苏州植园饭店


    三、虎丘

    今日早起,游虎丘,天冷,心亦然。
    穿越云岩寺山门,过碑廊,向虎丘拾阶而上。
    苏州的古迹与其他地方不同,均以精巧别致而著称。所谓“精巧”是和恢弘比较而言,这里没有雄伟的山川、浩淼的江河,却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幽雅,虎丘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亭一台、一池一水都与此处的自然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多一处少一点都将不美,而且每处都可以引出一段古老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将其父阖闾葬于此,三天后坟上有虎出现,故名虎丘。丘上有著名虎丘塔,七层砖砌不用寸木,塔下崖底有一长池,相传阖闾葬于池下,陪葬宝剑三千,故名剑池。
    我查过资料,中国青铜器始于商周,绝于秦汉,春秋正是鼎盛。吴王宝剑削铁如泥,二千多年后出土后,发髻落刃即断。宝剑上的花纹(非镂刻、非锻造、非冶炼)是如何形成的令今天的金属工艺家颇是费解。为得到青铜宝剑,千百年来盗墓者在池下不断排水挖掘,造成崖体下沉,虎丘塔倾斜,据说倾斜度不亚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崖壁上的“虎丘剑池”四字,每字丈余,据说是颜真卿米芾所书。颜真卿乃唐代书法大家,是中国书法的“颜筋柳骨”楷书的最高境界,颜鲁公官至隶部尚书太子太师,因为人刚直被杨国忠之流排斥,其书法颇受唐太宗推崇。但此人并末虎丘题字,应该是后人在其《勤礼碑》、《颜家庙碑》或《麻姑仙坛记》集字放大而刻于崖壁。至于米芾书“剑池”二字,我不敢苟同,因“虎丘剑池”四字楷书,浑厚古朴、大气开张符合颜味,而米芾乃宋代书画家,以行草著称,由于他性情狂放,故人称“米颠”或“米痴”,留世未有楷书作品。故不可能写出结体严谨的颜体“剑池”二字。为证此说,“虎丘剑池”立此为照,留念之。

2004年1月19日 于杭州都艺大酒店

   
四、西湖

    人间最美处,莫过西子湖。苏东坡诗曰: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太美了,就像西施一样,本身就美,不用打扮了。
    每次到西湖都是从“苏堤春晓”开始,苏堤头有一碑,乃苏轼所题字“苏堤”,每次都在此照一张像,今天已经是第四次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是登船游览西湖,别有一番滋味。此船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80年代初期游览西湖所乘,据说博士游完西湖说了三句话:美丽的风景、勤劳的人民、破旧的城市。
    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80年代初期我来西湖时,站在苏堤东望杭州,确实很破旧。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精明的浙杭人成了全国首富,城市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面对的是摩天大楼林立、立体交通发达,一派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景象。
    西湖之美,除一泓碧水外,还在于湖内湖外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和三潭印月。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赋诗题字,给自然美景赋予了神美的人文色彩。
    在游船上远眺,南岸的雷峰塔飞檐高翘、金壁辉煌,这是前几次不曾看到的。以前看到雷峰塔和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描述的情形差不多,2000年对雷峰塔进行了翻修才恢复了雷峰夕照的景色。我看过2000年2月央视直播了考古人员在塔下取出珍贵的舍利子,并顺利取出两面古铜镜、佛像底座、铜制的方形镶嵌物等器物。从地宫发掘出两层青铜雕龙莲花底座的精美的青铜佛像,佛像造型之精美令专家们赞不绝口,当属国家一级文物。
    据说雷峰塔的重修颇费周折,建国以后多次提出重修的动议,据说全国妇联提出强烈抗议,因为雷峰塔是法海和尚破坏白娘子与许仙美满婚姻,镇压白娘子于其下的建筑。新社会追求妇女解放、婚姻自由,不能修建这个压迫妇女、破坏婚姻的标志性建筑。此事争论了50年,终于在2000年有了定论。回想起来耐人寻味,在那个时代我们还有多少类似雷峰塔重修这样的争议……


2004年1月21日 于南京天星楼宾馆

    五、南京中山陵

    南京是本次旅游的起点和终点,下火车即入住夫子庙附近的天星楼,此时正值除夕,与家人在夫子庙酒楼吃年夜饭,逛夫子庙灯会,这个年三十确实轻松愉快,与往日不同。
大年初一,导游来接我们,互致问候,说今天的旅游团就我们四人,公司派一面包车随往,路线可以按我们的要求。先找早餐地点,可大年初一这么早,没有开业的饭店,只好先游中山陵。可出来一连找了三个饭店,最后才在还未开业的“大娘水饺”得到接待。春节到处找饭吃,成了此游的佳话。
    南京太有名了,小时候课本里的《南京长江大桥》、毛泽东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京历经七朝古都,太平天国、国民政府的首府,《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皆出于此。
    今天是旅游以来的第一个晴朗的天气,中山陵迎来了我们猴年的第一批游客。此刻陵园内仅我们四人,空旷明达,正适合此时此地的心情。
    中山陵地设计堪称中西合璧,既有仿古的宫殿式建筑又采用了欧式风格的建筑材料,整体白兰色调和谐。将以往的帝王墓室都是深宫地下,改为升高登山,既说明中山先生是封建帝王的叛逆,也证明了他的伟大。从墓道至祭堂的三百九十二个台阶,象征着当时的三亿九千二百万人民崇敬先生(我上次来就没查清楚多少阶,也没明白其中的意思)。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392级梯阶被7个平台分割,从下往上看,只见梯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梯阶,可见设计者匠心独具。
    经过陵门,牌坊上先生手书有“博爱”、碑亭内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祭堂外有“天地正气”和篆书“民族、民生、民权”,分别在这里照相留念。庆幸的是今天拍照四周一律无闲杂人等,若非今日是不可能有此效果。碑亭的书法是我最爱,据考是国民党元老顾炎武所书,书法浑厚雄伟、字有一米见方,一看就与标准的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如出一辙,近代能临摹到如此神韵者,非顾先生一人莫属。
    祭堂中央为孙先生坐像,基座上有孙先生革命事迹浮雕,四周墙壁刻有先生手书《建国大纲》,我研读过,大至意思是民国的、国号、地方和中央政府的选举机制和权限等。据说孙中山先生还有一《建国方略》,最早提出长江三峡大坝和京九铁路的构想及经济发展规划。
    登堂后是孙先生墓室、圆形穷拱建筑。中央三米以下,安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棺上铸有孙先生汉白玉卧像。在这里,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平民百姓,都要低下你高傲的头才能瞻仰到这位伟人的遗容。人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已向这位伟人行了鞠躬礼。圆拱形屋顶空旷拢音,用玻璃马赛克拼成兰白色的国民党党徽。孙先生身枕着白色的莲花,象征着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仰目党徽(卧像是睁着眼睛的),那伟人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久久回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革命尚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04年1月24日 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