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公司经营范围:蔡澜:电影、写作是副业 吃喝玩乐才是正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3:22:05

蔡澜:电影、写作是副业 吃喝玩乐才是正业

类别:   浏览量:126   版次:GB19   版名:南方阅读 人物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5-15
作者:陈晓勤 原创 摘要:蔡澜,香港著名作家、美食家、旅游家、电影人,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1941年出生于新加坡,青年时留学日本学习电影制作,之后长期任职于邵氏、嘉禾东南亚两大电影公司,后又以美食专栏闻名。蔡澜小品文题材不拘,曾出版著作《草草不工》、《狂又何妨》、《秋雨梧桐》、《放浪形骸》等等。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吾爱梦工场———蔡澜的电影现场》,蔡澜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1月版,39.80元。

    蔡澜,香港著名作家、美食家、旅游家、电影人,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1941年出生于新加坡,青年时留学日本学习电影制作,之后长期任职于邵氏、嘉禾东南亚两大电影公司,后又以美食专栏闻名。蔡澜小品文题材不拘,曾出版著作《草草不工》、《狂又何妨》、《秋雨梧桐》、《放浪形骸》等等。

    眼前的蔡澜,一头银发丝毫不乱,脸色光亮红润。70岁的他,丝毫看不出古稀的迹象。在采访前,南都记者还赶上蔡澜台下“梳妆打扮”的一幕:女助手用手指帮他将每根发丝往后梳,一丝不苟,还不时为他擦汗,花十来分钟才打理完一头银丝。蔡澜解释,这不是爱美,“在要拍照的场合,我觉得要整齐一点,这是对观众的尊敬。”

    在香港,蔡澜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出过上百本文集,爱好书法、篆刻、绘画,开餐厅、当料理评审,主持电视节目……正如蔡澜老友金庸所言:“蔡澜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现在蔡澜热衷玩微博,这次他来广州推广的三本新书里,《蔡澜微博妙答》就是他的微博妙语结集。

    很多人以为蔡澜是地道的香港人,其实他出生于新加坡。在他幼年的时候,诗人父亲蔡文玄就喜欢买一大包书回来,放在地上,随他们兄弟姐妹挑自己喜欢的书看,让他自小与文字结缘,从中学时就给报纸投稿。18岁留学日本后,到香港邵氏、嘉禾两大电影公司担任电影监制,像《重案组》、《霹雳火》、《城市猎人》等重头戏,都是他参与的作品。

    从电影转至美食,是个意外———盗版业泛滥成灾,以及老搭档、嘉禾创始人何冠昌的辞世,使蔡澜放弃了从事四十年的电影,让许多人感到惋惜,他却轻描淡写:“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玩具。许多人当它是一生的使命,那太沉重了。”

    成为美食家,蔡澜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我的求知欲很强,好奇心很重。比如美食,我吃完了,还要了解。了解了之后便有知识,有了知识便可以分享。”这些年来,蔡澜自称吃遍世界美食,最爱的是香港的美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代替香港。这是个国际化的大城市,不仅中国菜好,其他国家的菜也做得非常棒!”说到这里,他细心地补上一句:“当然广东美食也很棒!”

    美食、旅游、电影、文字,蔡澜似乎一直都将人生追求与生活乐趣结合一起,从中寻找平衡点。他一直说,他对生活的态度是“玩”:“电影、电视、写书都是副业,吃喝玩乐享受人生才是正业。”

    关于电影“我们以前拍得很兴奋”

    南都:你最初是怎样走进电影世界的呢?

    蔡澜:我在很多地方都说过,我爸爸是在电影公司工作的,跟邵逸夫兄弟从中国到了南洋,进入电影院做了经理。我们家就在电影院的三楼,一走出来就是电影院。当时也看了很多电影,自然跟电影接触很深。18岁时我到日本留学,在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攻读电影科编导系,邵氏兄弟就让我去跟他们做事情,我就半工半读为邵氏电影公司工作,担任驻日本经理及翻译。1963年定居香港后,就担任邵氏公司制作经理,任职20年了,后来又辗转到嘉禾东南亚,就像大家知道的,我监制许多片子,包括成龙的戏。

    南都:你离开电影界这么多年,现在看电影多吗?所看的香港电影里,有印象深刻的一部吗?

    蔡澜:最近看的不大有印象。(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都:比如《3D肉蒲团》呢?

    蔡澜:《肉蒲团》原著是李渔所写的一部小说,写得非常好。其实我二十年前也改编过这部著作,当时李渔是用半文言文写的,比较难看得懂,我便用白话文,一种比较像电影、很有画面感的手法将它改写。我那个是文学剧本,可以拍成我心目中的《肉蒲团》,与别人不同。这部剧本后来出版,书名叫《觉后禅》。《觉后禅》也是《肉蒲团》的名字。

    南都:你刚提到“不大有印象”,是不是指现在的香港电影没有以前好?

    蔡澜:以前我们拍电影是黄金时代,拍什么挣什么,十分兴奋,看的人兴奋,我们也拍得兴奋。现在这种兴奋好像没有了。

    南都:为什么会没有了呢?

    蔡澜:因为现在有诸多限制啊。我们那时候做导演、监制、工作人员,都是从书本得到灵感,把书本化为影像,所以我们那时候拍电影比较好看。现在观众老是说这场戏像什么,写剧本的人的灵感是从影像到影像,比如(剧组们)看到外国用特技3D,他们也就从3D到3D,他们是从电影学到的,这样就没有想象的空间,是第二影像。

    南都:你的意思是说,他们从影像间互相抄袭?

    蔡澜:我没有这么说,是你说的哦(笑)。

    南都:现在很多香港影视界人士到大陆拍片,你怎么看待两地电影?

    蔡澜:第一,有些人认为大陆拍的电影都挣钱,这种观念是错的。你只看到成功的电影,失败的没有看到。我觉得,拍电影成功的例子并不是很多,他们的成功是在发行的强势上,这种宣传力量很厉害,给观众洗脑了。

    第 二 ,香 港 电 影本身能够存 在 ,是因为没有盗版。后 来 有了盗版,用 卡 色带 两 个小时就翻一部电影。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盗版像印钞票那样就很麻烦。果然,现在D V D就是很快地在印。以前我们还没有拍电影就可以卖版权了,我们可以卖到很多国家去,比如柬埔寨、越南或者非洲,还可以卖到英美的唐人街,用这笔钱可以很充裕地拍一部质量好的电影。盗版出现后,大家不买版权直接去购买盗版。等到电影上市后,剩下的就只有大陆这个市场。这个时候你就只能听话合作,听话合作便会丧失自己的独立精神。

    南都:听说你当时放弃电影,也是因为盗版业?

    蔡澜:是的,我认为不值得。我之前的每部电影都是很卖座的。盗版后,我还做电影的话,难道要亏本吗?

    南都:除了盗版外,还有什么原因使你放弃吗?

    蔡澜:我在书中提过,我发现电影是一个很团体的作业,你需要很多不同的人才来支援你,才能把梦想实现,同时,需要庞大的资金,就算小制作也需要一笔很大的钱。你能够叫这个东西是你的吗?要靠别人,才能够令到你成功。我比较个人主义,我喜欢说“这个是我的”。写一本书,我喜欢说“这个是我的书”。就是这么简单。

    关于写作“对于写作,我的态度是十分严谨的。”

    南都:很多人认为,现在不仅香港电影不景气,文坛也如此,以前还有你们“四大才子”,现在似乎没有了。你怎么看待现在的香港文坛?

    蔡澜:我不相信一代不如一代,我永远相信青出于蓝。我爸爸那个年代也是骂我们,说我们不如他们。但(人才)这种东西不能勉强,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有就有人记得,没有便被人忘记。很简单,也很现实。你的书卖得了卖不了,就在那儿。倪匡也说过,书就两种,好看、不好看。我的书好看,所以我的书卖得了。

    南都:那你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吗?(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蔡澜:我就是把自己本分做好,尽力把自己的文章写好。别人读我的文章,看起来很轻松,但我写的时候,写完后自己即刻重改一次,改完之后放在一边,第二天我又会改一次。之后传到报馆,报馆排了版,要寄回来,我再改一次。一篇文章,我会改到三四次。你可以看到,我的文章中,一句废话、一个废字都没有。对于写作,我的态度是十分严谨的。

    南都:很多人都觉得你在写作上是半途出家,忽略了你早年写稿的事实,能谈谈当时的情况?

    蔡澜:我14岁时已在《南洋商报》发表第一篇文章,在早年我读书的时候,我就往报馆的副刊投稿,得了稿费就邀一两好友上酒吧作乐花光,后来日本留学停了投稿,回来香港后又重新开始写东西。

    南都:你父亲是一个诗人,他对你有什么影响?

    蔡澜:影响很深。从小我就是在他的影响下开始文字道路的。他的书法写得很好,这点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他对我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我们三兄弟小时候最开心就是看到他提着两袋书回家,那时候应该是书十分便宜吧。两袋书放在地上,我们便会去拆,选自己喜欢看的。他会观察我们的喜好,以后便会多买一些我们感兴趣的书。但我的文字开拓倒是自己培养的,与父亲没有太大的关系。

    南都:你那时喜欢看的是什么?

    蔡澜:我喜欢看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战争与和平》等这类文学作品。我觉得我的中文修养不好,英文比较强些。

    南都:我注意到你出书的频率是每年三四本,那你是不是完全转型到文字上来呢?

    蔡澜:不是,这也是我的一种生活习惯,生活兴趣,并没有一定转到这里。我还有自己的旅行团,还有自己打造出来的台湾美食中心,我还替人家拍广告。

    南都:是的,你身份极多,有写作人、电影制片、食评家、旅游策划、食品商人这么多头衔,你最中意哪种?

    蔡澜:我常常跟人讲,电影工作什么的,只是我的副业,我的正业是吃喝玩乐。

    关于以后停下专栏,专写《十三妹》

    南都:你的人生这么丰富,现在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情?

    蔡澜:早些年,我曾写过一本叫《追踪十三妹》的小说,写的是1960~1970年这十年的香港,尤其是香港的文坛。但只写了上下二册,故事还没讲完。对于这十年,我做了超过十几二十年的研究,资料也收集得比较齐了。我想通过“十三妹”这个人物来写这十年,现在,我希望能把现在所写的专栏停下来,把《十三妹》写下去。

    南都:十三妹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

    蔡澜:是的,十三妹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她在1960年至1970年间的香港写专栏,之后就没写了。她的专栏主要写外国女作家,如萨冈等,十分前卫。很多文艺青年、读者都写信给她,信件是一沓沓。可以说,她是专栏作家的鼻祖,我十分尊敬,但她非常神秘,只能通过她的文字想象这个人。

    南都:那十三妹除了是专栏教主外,还有什么身份、特点吗?

    蔡澜:她真的是我们的前辈,跑遍全世界,懂得很多东西。欣赏过的东西,讲的理论与我的很吻合。比方她有一篇文章是《从崇拜到欣赏》。我们常常有崇拜偶像,但是这个时期怎么经过,崇拜是比较无知,欣赏便是有知识了,像这样简单地举几个例子,便能在人性有所升华。追根到底,所以东西都是人性。这个十三妹是女人,长相不算好看。她写了十年之后,就去世了。(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这个人的资料我做了这么多年,实在不想放弃。而且这个年代(六十年代)很美好。我写了第一本《追踪十三妹》后,就停了二十多年,本来应该有续集的,没有写,因为我一直给别人追着稿,这边写,那边也写。

    南都:以后会出多少本呢?

    蔡澜:大概要五六本吧,它们看起来可能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到最后是联在一起。我这本小说在情色方面有比较多的描写,还不知道哪些出版社能够出,但我相信是能够出的。因为那个年代的人是比较鲜活、活生生的,虽然是一个贫苦的年代,但是大家也活得比较充实。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陈晓勤 实习生 胡骐冰

    延伸阅读

    《蔡澜微博妙答》,蔡澜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1月版,25.00元。

    《蔡澜的生活方式》,蔡澜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2月版,39.80元。

    《蔡澜常去食肆160间》,蔡澜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3月版,4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