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膜上色:西游记佛道涵义解读卷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9:36:19
小说在线阅读|TXTjar电子书下载->书库首页->西游记佛道涵义解读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西游记佛道涵义解读作者:春风杨柳 解读西游 五 解读四十一回 解读四十二回 解读四十三回 解读四十四回 解读四十五回 解读四十六回 解读四十七回 解读四十八回 解读四十九回 解读 五十回     解读西游 五 解读四十一回    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名词解释:

    心猿:的是孙悟空。心猿是佛教术语。比喻没有修佛的人,心神像猿猴一样躁乱不安。这里既指孙悟空的心神,又指悟空灵活的身体。孙悟空为了救唐僧,找到号山枯松涧火云洞,与红孩儿攀亲,口称贤侄,并向红孩儿说明,与其令尊曾经是把兄弟。哪知红孩儿根本不买帐,双方闹翻了,打了起来,八戒见悟空不能取胜,便上前助战,红孩儿败下阵来。悟空八戒赶到洞口,被红孩儿放火烧退。原来此火不是一般的火,乃是三昧火,悟空被烟火呛伤。

    三昧火:道教术语。道教称人体内有元精、元气和元神,这三项调教好,就可以生成三昧火,从而百病不生,长生不老。书中写道:五辆车儿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彻通灵。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长空万物荣。妖邪久悟呼三昧,永镇西方第一名。

    元精、元气和元神:道家术语,精为形之基,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察受于先人而充乔于后天,故就其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元精”,即揩先天之精而言。元者,始也,元精是生命的捏源物质,并具有调节与主宰生殖、生民发育的作用。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人身元气又你“原气”、“真气”,是存在于体内惟动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

    元精与元气的关系非常密切。元气为万物之本原,元精乃元气之“精英”,由“元气之积厚”而生,此即谓“气归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有“元气生则元精产”(《青华秘文》)、“先天之气,气化为精”(《类经·摄生类》)之说。

    神本原于先天父母之精。《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元神是指与生俱来的禀受于先天的本能与意识,与出生后由外景事物为心所任而逐渐产生的后天识神、欲神有着本质的区别。

    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欲神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欲神者,气质之性也;无神者,先天之性也”;“元性微而质性彰”(《青华秘文》)。人在少、长、壮、老的过程中,质性日彰,元性日微,结果欲神将掩盖元神,但元神仍然起到根本的影响作用。

    有人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元神,认为元神是人的一种无意识(潜意识)活动,但其并非是“未被意识到的意识”,而是与生俱来的带有明显自然属性的“原生无意识”,与出于后天生活经验的潜移默化逐步积累而成的无意识(如心理定势之类)不同,是个体的一种强大而原始的内驱力源,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都在不知不觉中为它所左右,其生理基础是皮层下中枢,与真正的意识(识神)有着本质的区别。

    元神与元气、元精的关系非常密切。“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矣”。

    木母:道教术语。道教将汞成为木母,认为真汞生亥,亥属猪。这里的木母指的是八戒。因为悟空被红孩儿放出的烟呛昏了过去,被沙僧和八戒救活后,皮肉酸麻,腰膝疼痛,驾不起筋头云。现在是无人能战胜此妖,八戒只好为悟空代劳,到南海请观音菩萨,不料被妖精用计谋生擒。

    善财郎:佛教菩萨名,亦称善财童子。佛教传说其为福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因其生时各种珍宝自然涌现而得名。受文殊菩萨教化,南行参访五十三位名师,最后得到普贤菩萨,点化成佛。佛教禅宗认为他是观音菩萨的随从,一般在寺院山门阁上观音菩萨左右置善财童子象,传说就是这位善财童子。本回红孩儿的故事,借此称谓。

    电母:雷公之配偶神,俗称闪电娘娘。

    风伯:神话传说中的司风之神。据说在上古黄帝战蚩尤时,蚩尤曾经请其助战(见《山海经·大荒北经》)。

    太乙:亦称太一、泰乙、泰一等。其指神有多义:1、星神。在紫薇宫阊门中,星相家认为是天地神,辖十六神。2、天神。是诸神中之尊贵者,五帝皆为其辅佐。3、古帝王或仙人。4、道教神名,住于玉清天中,可号令诸神。本回为道教神。

    三关:指下丹田。

    本回提要:

    悟空为了救唐僧,与红孩儿交战,八戒助战,红孩儿不能取胜败走,用三昧火将悟空烧退。悟空请了四海龙王放水灭火,不料红孩儿放烟熏伤悟空,并用计谋生擒八戒。悟空用计谋进入妖精的洞内,欲将八戒救出。

    1、此回悟空与红孩儿之战,实质上是道佛之战。本回一开始就用一首诗词作了交代:

    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晦明隐现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神静湛然常寂,昏冥便有魔侵。五行蹭蹬破禅林,风动必然寒凛。

    红孩儿运用了大量的阴阳五行战法,悟空与红孩儿对阵时,就见那一班几个小妖,推出五辆小车儿来,开了前门。只见那小妖将车子按金、木、水、火、土安下,这五行车个个都可以放出火来。这火不是燧人钻木,又不是老子炮丹。非天火,非野火,乃是妖魔修炼成真三昧火。

    三昧真火是道家的功夫。红孩儿所用的功夫全是道门的真功,而悟空所学到的功夫也是道门的功夫,因此悟空根本战胜不了红孩儿,反被红孩儿用烟呛伤。难怪悟空惊呼:“想老孙大闹天宫时,那些神兵,都禁不得我。这妖精神通不小,须是比老孙手段大些的,才降得他哩。天神不济,地煞不能,若要拿此妖魔,须是去请观音菩萨才好。”看来悟空无法取胜,只有观音菩萨才能战胜此妖。只有佛法才能降妖。

    2、男子有泪不轻弹,看看沙僧和悟空是怎么哭的。在西游记里最会哭的,哭得次数最多的是唐僧。悟空和沙僧是很少哭的。本回里沙僧和悟空都伤心流泪了。

    沙僧看到悟空被红孩儿放的烟火呛死了过去,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沙僧从河里救起了悟空,只见他:蜷局四肢伸不得,浑身上下冷如冰。沙和尚满眼垂泪道:“师兄,可惜了你,亿万年不老长生客,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

    悟空被八戒救醒,定神顺气后想到了唐僧,止不住泪滴腮边,又叫:师父啊!忆昔当年出大唐,岩前救我脱灾殃。三山六水遭魔障,万苦千辛割寸肠。

    托钵朝餐随厚薄,参禅暮宿或林庄。一心指望成功果,今日安知痛受伤!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沙僧和悟空的哭,是感情真实流露,是伤心的哭,他们的哭不是哭给别人看的,也不是虚心假意的哭。他们不仅伤感,而且还有感叹,听了令人感动。相比之下唐僧的哭就虚伪的多。

    3、红孩儿手下的六健将的名字十分有趣,一个叫做云里雾,一个叫做雾里云,一个叫做急如火,一个叫做快如风,一个叫做兴烘掀,一个叫做掀烘兴。这六妖喻意佛教里的六识,这里和十四回里的六个剪径大王有异曲同工之妙,给读者以启迪和暗示。解读西游 五 解读四十二回    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名词解释:

    斋戒:字面意义是:禁戒。即佛教的八戒斋。即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斋月是守住一个月的斋戒。

    祖延:可能是祖庭笔误。道教称道祖讲经传道之处为祖庭。

    张道龄:即张道陵。

    子平:指徐子平,是宋(或说五代)人,精通星相学,为星术家所宗,常以子平代指星相学。

    文王画卦:相传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曾经推演出八卦为六十四卦,成为《易经》一书的骨干。《易经》用阴阳两个基本的符号推算自然界和社会变化,故后世常讲周文王与占卜术联系起来。

    帮泥:古代神话传说,大禹治水时,有黄龙在前面用尾拖地,以疏导洪水;有玄龟背负青泥来堵塞洪水。(见晋代王嘉《拾遗迹》)所以将帮泥作为龟的代称。

    本回提要:

    悟空得知红孩儿要请父亲牛魔王前来,一同吃唐僧肉,便伴成牛魔王到火涧洞视机救唐僧,不料被红孩儿识破。悟空万般无奈,只好到南海请观音菩萨降妖。到底是佛法更胜一筹,佛法战胜妖法,观音菩萨将红孩儿降服并收为弟子,做身边的善财童子。

    本回有趣提示:

    1、红孩儿识破悟空,对悟空就打,悟空对红孩儿道:“贤郎,你却没理。那里儿子好打爷的?”悟空将父亲称谓爷,这是北方的方言,吴承恩的老家苏北一带也是将父亲称谓爷的,不过这种称谓和普通话的说法是有区别的,普通话将祖父称谓爷,将父亲称谓爹。

    2、逼上灵山。红孩儿皈依佛门和悟空一样,也是万般无奈,可见有的时候信佛也是被迫上灵山。一个人的信仰往往不是一开始就建立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碰壁,不断思考后确立的。悟空原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妖猴,占山为王以后,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为了要开辟一个新天地,他先追随须菩提祖师,入了道门,后又想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官员,可是玉皇大帝始终不包容他,逼得他大闹天宫,结果不仅受到了天兵天将的围攻,而且被如来压制了600多年。万般无奈只好皈依佛门。本回的红孩儿也是如此,原本自由自在的做圣婴大王,可以他想吃唐僧肉,阻挠唐僧西天取经,公然抗拒如来的旨意,为佛门所不容,最终被观音菩萨降服,走投无路,只好皈依佛门,成为一个菩萨的管家童子。

    3、何谓佛教的斋戒?红孩儿请父亲吃唐僧肉,行者装扮其父对红孩儿道:“我近来年老,你母亲常劝我作些善事。我想无甚作善,且持些斋戒。”妖王道:“不知父王是长斋,是月斋?”行者道:“也不是长斋,也不是月斋,唤做雷斋,每月只该四日。”妖王问:“是那四日?”行者道:“三辛逢初六。今朝是辛酉日,一则当斋,二来酉不会客。且等明日,我去亲自刷洗蒸他,与儿等同享罢。”

    所谓斋,一指过中午不食,二指素食。三世诸佛,皆是过中午不食的。斋还有清净的含义,从根本上说,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便名为斋。佛教认为,生死的主要关键,端在淫欲与饮食的二大祸源,儒家认为食,色,性也。依佛法的观点:饮食为生死的缘,淫欲是生死的因,一切众生,皆因不断淫欲,所以不离生死;一切众生,皆因贪恋淫欲之乐,所以助成了后代子孙的生死,自身也被生死之索所束缚!众生之有淫欲,乃是与生俱来,淫欲之产生,则又必在温饱之后,温饱源于丰衣足食,食比衣更重要,有食无衣,可以饱也可以暖,有衣无食,终必饥饿而死。所以淫为生死根本,食为生死助缘,若能超越于淫欲与食欲之外必超脱生死——三界之中,虽至无色界已无淫念,但仍不离识食,故仍不出生死。为了超越生死,所以戒淫。为了抑制淫欲,所以持斋。出世的生活,端从戒淫与持斋做起。食欲虽为生死的重要原因,淫欲却由食欲的满足而起,正因如此,持斋虽非戒,却是戒之源了。

    佛教戒律中规定中午12时以后进食为非时食,称遵守过午不食戒者为持斋,长时如此则谓之持长斋,在我国,持戒者多伴随着吃素(不食荤腥),故民间多谓终年素食者曰吃长斋。月斋是持斋一个月。不过佛教的荤是专指大蒜、葱一些气味浓烈、富裕刺激的东西,并不是“肉”等食品。持斋是每个月(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晦日实行克己的生活,即过午不食、不涂香,不装饰和不歌舞观戏等。

    4、如来令观音菩萨到南瞻部洲东土寻西天取经人,临行前给了观音菩萨三个“金紧禁”箍儿,这三个箍儿用处都作了交代,一个给孙悟空戴上了,一个给了守山大王戴上了,一个就是本回给红孩儿戴上了。可见这三者非同一般,都是神通广大,武艺超群,富有造反精神妖魔,没有“金紧禁”是降服不了的。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解读西游 五 解读四十三回    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名词解释:

    黑河妖:前身唤做小鼍龙。是泾河龙王第九个儿子,西海龙王敖闰的外甥。敖闰龙王的妹妹与泾河龙王一共生了九个儿子,第一个小黄龙,见居淮渎;第二个小骊龙,见住济渎;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第五个徒劳龙,与佛祖司钟;第六个稳兽龙,与神宫镇脊;第七个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第八个蜃龙,在大家兄处砥据太岳。此乃第九个鼍龙,因年幼无甚执事,自旧年敖闰才着他居黑水河养性,待成名,别迁调用。哪知他霸占了“衡阳峪黑水河神府”,在黑水河兴风作浪。唐僧西天取经到此,被他擒去。

    西洋龙子:西洋即西海,龙子即西海龙王的儿子摩昂太子。悟空得知黑河妖原是西海龙王的外甥,便来到西海,要怪罪敖闰,敖闰向悟空谢罪,令儿子摩昂太子前去捉拿黑河妖归府。

    何为观音扭:那菩萨就叫红孩儿一双手合掌当胸,再也不能开放,至今称做“观音扭”;更又叫红孩儿一步一拜直拜到普陀山,才将法术收起。这观音扭就是为了消除红孩儿的野性。

    五十三参:即善财童子南游,参见五十三位名师之事。表示拜师要诚,所有的师傅都要拜到位。在佛教寺庙中,可看到观世音菩萨像侧立着一个天真活泼的可爱童子。

    在大足宝顶石刻的《毗卢道场》窟内,石壁上也刻着童子。在重庆市罗汉寺的摩崖石刻普陀岩上,都列有童子。大足白塔内壁上雕刻有五十三幅图案、每幅图内有一个童子。

    善财童子,出于佛教《大方广华佛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其经共八十卷,入法界品占二十卷。全品叙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者,可见其重要性。

    善财童子因家庭不幸,以一个孩子的好奇出发,经文殊师利童子的指引,明白了人生的道路,要发菩提心,造福人间,利乐有情。便以此为宗旨,不辞千辛万苦,爬高山,飘大海,闯王宫,进民窟,上刀山,下火海,参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识者。

    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者,有经济界、书画界、商界、哲学界、教育界、军事界、医药界、医学界、建筑界、农业、手工业、天文界、地理界等等学者各行各业,各传授一法门。因此善财童子是一个知识全面,多才多艺,能文能武僧人。他跟随观世音菩萨,造福人间,普度众生。他是观世音的胁侍“闻声救苦”的助手,所以像塑在观世音菩萨像侧边。

    三三行:佛教术语,即三三昧的修行,又称为三解脱门,是进入涅磐的关卡。一,空解脱。要认识到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虚幻的。二,无相解脱,要认识到事物相状的不同是虚幻不实。三,无愿解脱,要认识到无论生死,都是可厌的,不要刻意追求。

    本回提要:

    泾河龙王触犯天条,被玉皇大帝派魏徵宰首。泾河龙王一共生了九个龙子,只是第九个儿子十分顽皮,西海龙王为了调教这个外甥,让他到衡阳峪黑水河神府锻练改造,哪知他劣行不改,把唐僧擒去,并邀请舅舅前去吃唐僧肉。悟空找到西海龙王,敖闰连忙谢罪,并派太子摩昂前去擒拿归案。

    本回重要提示:

    1、本回讲述了童子拜观音的故事。红孩儿被迫皈依佛门,做了观音的善财童子,“如今说童子拜观音,五十三参,参参见佛,即此是也”。

    很早以前,南海观音赴罢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回南海,途经黄山时,忽然听到一阵“哇哇”的哭声。观音一找,只见山坡桐树边有一个不满两岁的小孩,躺在破袄片中,哭声凄惨,揪人心肠,原来小孩父亲不久前得病死了,今早母亲带他上山采药,母亲又失脚落涧身死。观音心想,留下来既能抚养小孩,又能观看黄山美景,岂不一举两得。于是,观音一摇身,变成一个六十多岁、两鬓霜染的老婆婆,手挽竹篮,抱起小孩,在山坡上搭枝为棚,结茅为屋,祖孙两人过活。那孩子以树得名,叫“桐仔”。他渐渐大了,不论老婆婆干啥,他都抢着做,让老婆婆歇着。一天,老婆婆掐指一算:“啊呀,出外已八天了。”神仙八天日子,人世间便是八个年头。归期已到,她不能不走啊!她对孩子说:“桐仔,我不是你奶奶!”接着,便把从山坡上拾到他的事说了。然后又说:“桐仔,你也大了,可以自己料理自己啦,让我走吧!”桐仔一听,反而恳切地说:“奶奶,您养我小,我要养你老,不让你走!”第二天,老婆婆来到天都峰前,对桐仔说:“我要走啦!”桐仔一把扯住,跪倒就拜,“奶奶,您不能走!”二拜之后,桐仔抬头看,祥云缭绕中站着观世音。桐仔心里明白了,又叩头不已。三拜之后,桐仔又抬头看,只见观音用手一抬,桐仔就跟着她驾云走了。但是,童(桐)子(仔)拜观音的形影化成石头,留在天都峰前。

    2、本回讲述了悟空对《心经》的感悟。悟空见唐僧有思乡之情,就与他将了一段心经的感悟: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什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唐僧闻言,沉虑道:“何时满足三三行,得取如来妙法文!”

    3、本回讲述一龙生九子,九子各有别。说明人的秉性不是天生,而是后天产生的。一龙生九等揭示了一个社会现象——名父之子多败德,龙王未必生太子。正像陈胜,吴广所说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封建社会的世袭者,常把富贵天命看作是与生俱来的,是命中注定的。作者借这个故事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宿命论的挑战,也是对封建王朝世袭制的否定。

    4、本回出现了四海龙王名字的笔误,第三回写了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但本回把西海龙王写成了敖顺,与第三回不一致,但与四十回写得是一致的。

    5、注意齐天大圣的全称,即上方太乙金仙齐天大圣。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太乙,又作太一,原意为元始、最初。古称太乙神居于北极星。

    又一说法,太乙是终南山主峰名,是终南山的代称。

    所谓太乙金仙就是太乙散仙,即无组织无单位的没有编制散落在人间的大仙。这类仙虽然没有正规编制,得不到官方的承认,但却有真才实学,都是各自占山为王的能者。解读西游 五 解读四十四回    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名词解释:

    法身:即佛教信徒,这里指的是500名大难不死的和尚。

    元运逢车力:车迟国敬道灭僧,将佛教的寺院撤了,把和尚交给了道士,做道士的车夫、家奴、佣人。这里也暗指修持佛教犹如在崎岖的上坡道上拉车,不进则退。佛教犹如运输工具的车,因工具不同而别,如小乘、中乘、大乘。这里还将车力喻为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如果说佛教如同运输工具的车,那么信徒则是车夫。

    心正妖邪:佛教徒修持时应该具备的心态,要时时克服妖邪的干扰。修持如同在崎岖不平的上坡拉车,不仅艰难而且还有很多的关口。

    脊关:道教修炼气功的术语。静坐运气的一个方法,有大周天和小周天之分。小周天就是气从丹田通关会阴命门百会再从檀中回到丹田,让内气从脊梁通过。大周天就是让内气从脚底涌泉上行通过脊梁再到丹田。本回的脊关是借道教的术语,来比喻佛教修持就像过脊梁的关口那样艰难。

    大力王:佛教传说,曾经有一国王名大力,好施舍。帝释(住在须弥山顶的佛教护法神)为试其诚,变化***来向大力王乞求王的身份。大力王用刀砍下自己的手臂给帝释。又传说大力王是释迦牟尼的前身。

    告斗:祭告斗星之神。告,祭祀祷告;斗,即斗君,道教认为这是北斗星的神主,认为祭祀膜拜他,可以去灾得福。

    妨爷克娘:给父母带来灾难。星相家认为,人有属相相克、五行相克、生辰八字相克等,命硬者会克伤对方。

    命犯华盖:华盖,星名。星命家认为,华盖是吉星,但条件变化了,又会成为杀星,即华盖杀,给人带来灾祸,或克伤父母妻儿。命犯华盖,就是触犯了华盖杀。

    查罡布斗:罡,斗,均指北斗星。道士作法时,朝拜星宿,召神遣灵,行走的步法如北斗星之发布的位置,所以得名。

    本回提要:

    唐僧师徒行至车迟国,国王敬道灭僧,将和尚成为道士的车夫。悟空见了非常气愤,打死监工道士,放走了500名和尚。夜间悟空、八戒和沙僧又闯进三清观,大吃供品,并将三清塑像抛入厕所。因为一个小道士白天将手铃丢在三清殿,夜间想起来,便往殿中取,不料摔了一跤,将手铃摔坏,八戒忍不住笑出声,引起了三个道士的怀疑。

    本回提示:

    1、车迟国的国名是有一定的含义的,这里作者将车暗指佛教,迟是姗姗来迟的意思,意喻车迟国受到佛教的教化很迟。

    2、车迟国因为二十年前气候干旱,天无点雨,地绝谷苗,国王命僧人一边拜佛,道士一边告斗,结果和尚念经拜佛不济事。正危难之时来了三个道士,呼风唤雨,拯救万民涂炭,从此车迟国敬道灭僧。国王命所有的和尚都成为道士的家奴、车夫和佣人。有500和尚大难不死,成为道士的车夫,那些和尚拉着车,那车子装的都是砖、瓦、木头土坯之类;滩头上坡路最高,又有一道夹脊小路,两座大关,关下之路都是直立壁陡之崖,那车儿怎么拽得上去?

    这里虽然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但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和尚不仅受到国王的歧视,而且受道教压迫。二是暗指车如同佛教,和尚修持如同在崎岖的上坡拉车,非常艰难。拉车如同气功运气,要过道道脊关,不进则退。

    佛教广度众生,不同的教义就如不同的交通工具,因此佛教有大乘、小乘和中乘之别。

    告斗:道教祭告的一种形式,如同佛教拜佛。告,祭祀祷告,斗,北斗星神主。道教认为祭祀祷告北斗星神主,可以去灾得福。

    3、作者借此故事再次说明佛道之争,同时也多次对道教进行诋毁和贬低。三个能呼风唤雨的道士,原来是三个旁门左道的妖精,一个是虎力大仙,一个是鹿力大仙,一个是羊力大仙。悟空、八戒和沙僧夜闯三清观,将道教最高神仙三清大师的塑像,抛入厕所,可见这些塑像尊敬你就是神仙,不尊敬你就是粪土。难怪人们常说,信则灵,不信不灵;敬则尊,不敬不尊。

    其实人们对所有的信仰问题都是这样的,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信仰,可以自由的信仰,各种各类的信仰并没有高低贱归之分,信仰是指信服、崇拜并奉为言行准则的指南的事物。当你信服和崇拜他,你就会虔诚的对待他,尊敬有加,当你不信服他,你就会不介意他,更不会尊敬他。他也就毫无价值可言。对那些你不信仰的东西,或者是你不了解,无法解释的现象,你也不必排斥它,放对它,更没有必要诽谤它。

    对于三清神像,信仰道教的人,视为圣物,尊为神圣不可侵犯,悟空、八戒信佛,却视三清塑像为粪土。现在看来悟空、八戒侮辱道教的行为是大可不必的,你有信佛的自由,别的人也有信道的自由。解读西游 五 解读四十五回    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名词解释:

    三清:道教用语。指神仙所居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仙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灵宝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观:是道教修炼的场所,是道教讲经修道地方,是道教徒居住的地方。本回的三清观,是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传道的场所。观内供有三清塑像。

    本回提要:

    三妖道率领众徒,将悟空。八戒和沙僧当作降临的三清天尊祈拜,为了三清施舍圣水金丹,让国王长生不老。三人将尿施与,结果暴露了身份。三大仙向国王说明了悟空等打死道士,冒充三清,又用尿来欺骗和侮辱国王。国王命唐僧师徒与三大仙赌赛求雨。结果悟空招风、云、雾等众神和四海龙王帮助,将三大仙斗败。

    本回提示:

    1、本回讲了悟空与三妖道斗法,实际反映的是佛道之间的斗争。道教拿出了《黄庭道德经》,唐僧念的是《密多心经》,结果《黄庭道德经》斗不过《密多心经》。这里再次突出了《心经》的地位,也说明佛教比道教棋高一着。

    2、沙门为佛,玄门为道,官门为儒,佛儒道各有自己的领地,他们既是时代的产物,又为时代服务;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互为依靠;他们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他们谁也征服不了谁,谁也不能独家称霸。这就是中国三教的特点。

    3、本回不仅描写了佛道斗法,而且还讽刺了车迟国的国王。多处将车迟国王写成一个是非不辩,好坏不分无能的昏君。如三大仙向国王说唐僧师徒打杀了两个道士,放了500个囚僧,毁坏了三清圣像,偷吃御赐供养,用小便做圣水等,那国王闻言发怒,欲除四众。那国王本来混乱,听悟空辩白说了一遍,就决断不定。这里可以感觉到作者是在暗批唐太宗,一是,当年大唐时期,是佛道共存时期,也是佛教与道教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朝廷常常设场让佛道辩论,来辨清谁优谁劣。当时的斗法不仅是理论上、教义上,而且也有很多故弄玄虚的甚至是迷信的糟粕。车迟国三大仙与唐僧师徒的斗法的场面,实际上就是描写当时在中国唐代佛道斗争的情景。《西游记》第九回,就写了傅奕与萧为信佛还是信道的辩论,实际上是佛道两教之争在朝廷官员中的反映。二是,当年唐太宗令唐僧西天取经就是为了自己长命百岁,如今车迟国的国王也是祈求长生不老,三大仙求圣水也是为他保命。为大唐唐太宗取经的是三个和尚,为车迟国王保命的是三个大仙。三是,道教到了唐朝成为鼎盛时期,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祖始,还被神化为帮助高祖李渊打下了江山。唐玄宗最后为他上“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尊号。因太上老君与唐朝李家同姓,因此唐朝的初期很推崇道教,他要利用道教来迷惑百姓。四是,车迟国的国王和唐太宗一样,恰恰都是做了二十三年皇帝。车迟国王听说悟空可以将活龙现身,大喜道:“寡人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更不曾看见活龙是怎么模样。你两家各显法力,不论僧道,但叫得来的,就是有功;叫不出的,有罪。”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作者是在暗讽唐太宗。暗讽唐太宗也是在暗讽明嘉靖帝,也就是对整个皇朝制度的不满。解读西游 五 解读四十六回    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名词解释:

    外道:道教的术语。道教认为不是正宗途径修道的,称为旁门左道。不过旁门左道并不是没有道术,有的还有很高的道术。就像今天我们所说的自学成才,没有走科班路的,也能成才。

    佛教认为只有佛教才是正道,其他宗教都是外道。这里的外道指的是三个旁门左道的道士,即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

    正法:指佛教,这里指车迟国的和尚。正法与邪教是相对立的。对那些打着佛教旗号蛊惑人心、危害社会的组织便是邪教。正法是正当、正义、正派的意思,而邪则是不正当、不正派的意思。佛教认为他的教义是正当的正派的,所以称为正法。

    心猿:原是佛教用语,而这里指的是孙悟空。

    灭诸邪:诸邪泛指一切不正义,不正派的东西。这里指道教以及旁门左道,更指的是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三大仙在45回与悟空斗法比试刮风下雨,败在悟空手下。本回三大仙又与唐僧师徒斗法,作殊死的斗争,最终还是败在悟空手下,可怜不仅输了法,并且丢了性命。这里悟空与三大仙的斗法实质上是佛教与道教的斗法。正是道高一尺佛高一丈。

    坐禅:梵语dhyana,音译“禅那”,简称“禅”,意谓思维修或静虑。坐禅,就是趺坐而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修禅也就是修定,修定可以发慧。《增一阿含经》卷十二说:“坐禅思惟,莫有懈怠。”天台宗讲四种三昧(Samadhi),其中“常坐三昧”,即是坐禅。有人说坐禅的方法,自梁代菩提达摩来华之后,始盛行于中国,其实早在东汉末年即已盛行。安世高所译经典,大多为禅数之学,即坐禅的方法。不过菩提达摩来华以后,尤重此道。几代相传,形成中国佛教一个特有的宗派——禅宗。此宗信徒不立文字,自称“教外别传”,以坐禅为唯一的修持方法,息虑凝心,究明心性,达到了悟自心,本来清净的境界。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说:“无漏智性,本来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如续范亭《修养与学习》:“早晚两次太极拳,却病无妨学坐禅。”

    六阳之首:中医经络学有手三阳和足三阳六脉,称六阳。六阳脉都会集于头部,故俗称头为六阳之首。

    本回提要:

    三大仙与悟空赌赛刮风下雨失败后,仍然不甘心,要继续与唐僧师徒斗法,欲将他们置于死地。通过赌赛坐禅和隔板猜枚等项失败后,仍不善罢甘休,最终与悟空斗赌赛砍头、剖腹和滚油锅,结果全部丢了性命。本回故事再次证明佛胜道。

    本回提示:

    1、本回的悟空与三大仙的五次斗法,三大仙以失败而告终,并丢了性命。作者借这个故事来展现佛道之间的斗争,并说明佛高一筹。

    2、在整个佛道斗法的过程中,车迟国王扮演的是一个无能昏聩的君王,实际上是作者对当时朝廷批判。书中的文华殿即是明时的宫殿名,在北京故宫东华门内。比其他殿小,明清两代皇帝均在此殿听讲经史。

    3、他们斗法共五项内容,一是比坐禅。坐禅,猴子心猿意马,岂能坐的住?还是唐僧与他们比坐禅赢了。

    二是比隔板猜枚。首先国王叫梓童娘娘放上“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结果被悟空施法变成件破烂流丢一口钟。其次是比猜桃子,那国王亲自放在柜子里一个桃子,却被悟空把桃子吃了,只佉桓鎏液俗印W詈笫潜炔鹿褡幽谑堑劳解读西游 五 解读四十七回    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名词解释:

    圣僧:即是唐僧。

    通天河: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遇一条大河。此河“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据说此河的原形在新疆。

    金木:这里的金指的是悟空,木指的是八戒。

    垂慈救小童:这通天河边,车迟国元会县陈家庄,有一座灵感大王庙,庙里有一个妖道,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万里佑黎民。年年庄上施甘雨,岁岁村中落庆云。只因好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这妖每年都要吃一对童男女。今年要吃陈澄、陈清弟兄俩的儿女,悟空、八戒为了替陈家兄弟除害,决心替身救这两儿童。这妖既做善事,为民造福,又做恶事,专吃儿童。

    祭赛:祭祀酬神。赛,酬神。

    本回提要:

    唐僧师徒告别了车迟国王,来到了通天河畔陈家庄,这里是车迟国元会县辖地。唐僧师徒四人住在河边村里一老者家,听说这里有一个灵感大王,惯施甘雨,为民造福,但每年要吃一对童男女。今年轮到吃陈家兄弟两的儿女。悟空、八戒听说,决定为陈家庄除害,变成童男女,在庙里等候那妖魔。

    本回提示:

    1、这车迟国元会县陈家庄,在通天河畔,是一个很重要的地理位子,距离长安54000里,刚好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程的一半。

    2、描写了车迟国国王的混乱。那国王见三大仙与悟空斗法,都死于非命,便倚着龙床大哭起来,从白天哭到夜晚不停。悟空道:“你怎么这么昏乱,见到那道士的尸骸还不醒悟,它们本是成精的山兽,因为见你气数还旺,不敢下手,若再过两年,你气数衰败,你的性命就不保了。”被悟空一阵奚落方才觉醒,可见车迟国王是何等的混帐糊涂。这里当然是又一次在指桑骂槐,借机暗讽当朝的皇帝。

    3、唐僧教育徒弟,讲了一段唯心论,他说“我朝朝教诲,日日叮咛。古人云,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汝等这般撒泼,诚为至下至愚之类!”意思是说圣人是天生的慈善,通过教育才行为端正者是贤者,只有愚蠢的人才教而无用。

    4、悟空提出了三道归一的思想,这个想法还是比较先进的。悟空离开车迟国时对昏暗无道的国王说:“今日灭了妖邪,你方知禅门有道,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国王依言,感谢不尽,遂送唐僧出城去讫。

    三教治国,只是一个有远见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三教虽然存在矛盾,有时还尖锐对立,但站在统治者角度看,他们又是互为联系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充分利用他们就能达到很好统治效果。少林寺里有唐太宗树的一个碑,对于三教是这样认识的,儒教治国,佛教修性,道教养生。其实这三者都是朝廷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只是各有吃重,各有作用罢了。翻开历史,哪朝哪代离开过三教?不过很多的农民起义和有组织的反抗,又有谁不是在利用三教,依靠三教?

    5、这车迟国的地域很大,唐僧师徒离开国王,晓行夜住,渴饮饥餐,从春走到秋,还没有离开车迟国。这陈家庄属元会县仍然属车迟国。可见车迟国的地盘很大。解读西游 五 解读四十八回    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

    名词解释:

    魔弄寒风飘大雪:魔即灵感庙灵感大王,是通天河的鱼精。他因贪吃八戒装扮的童女,被八戒打伤,逃入通天河水宫里。鱼精鳜婆向大王献计,让他弄法将通天河结冰。等唐僧师徒踏冰过河时,将他们捉拿。

    僧思拜佛履层冰:僧即唐僧。唐僧向西天取经心切,不听陈家兄弟的劝阻和挽留,急切踏冰过河,不料中了妖魔的计谋,落入水中,被妖魔擒获。

    鳜婆:即桂鱼精。鳜鱼即桂鱼,鳜鱼,体侧扁,尾鳍呈扇形,口大鳞细,体青黄色,有黑色斑点。肉味特别细嫩鲜美,且刺少。是淡水鱼类之一。

    跬跬拜拜:一步一拜,形容极恭敬的样子。跬,古之半步,相当于今之一步。古时以出一次足为一跬,双脚各迈出一次为一步。

    孙康映读:孙康,晋代人。传说他因买不起灯油,借雪光读书。唐代徐坚等人编《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淡,交友不杂。”

    本回提要:

    悟空八戒假扮童男女,那鱼妖欲吃童女,被八戒举钯打伤,丢下两个冰盘大小的鱼鳞,逃入通天河水中。鳜婆向鱼妖献计,把通天河冻结,等唐僧师徒踏冰过河时,裂开冰冻,将唐僧师徒擒获。结果八戒沙僧白龙马会水,均逃出水中,悟空跳出空中,唐僧落入水中。他们只好返回陈家庄。

    本回提示:

    1、本回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不仅路程走了一半,而且在时间上也用了一半。因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走了108000里,用了14年,他们到陈家庄刚好走了54000里,用7、8年的时间。

    2、鱼妖降雪,通天河被冰封,唐僧师徒无法西行。陈家兄弟为了给唐僧解闷,邀请到陈家花园雪洞赏雪,看了四幅画。这四幅画包含四个典故。即七贤过关,寒江独钓,迭嶂层峦团雪景;苏武餐毡,折梅逢使,琼林玉树写寒文。名著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含量特别的高,这里四幅画就是四个历史故事呢。不过令人不解的人,这车迟国元会县陈家庄的农民家,竟然挂的是东土中原的画子,并且讲的是中原的故事。

    七贤过关:其内容是记述的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的7位才子顶风冒雪出蓝田关、游龙门寺的典故。

    哪“七子”众说不一,一说是张说、张九龄、李白、李华、王维、郑虔、孟浩然。

    寒江独钓:唐时诗人柳宗元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773—819),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诗多作于贬谪之后,抒发抑郁不平的感慨,风格淡雅,语言峻洁,感情沉挚,韵味深长。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开头就给我们展开一个很宏大的凄凉的渺无人烟的空间。“千山鸟飞绝”写的是天,“万径人踪灭”写的是地,俯仰于天地之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但是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雪,“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雪,他钓来的是一种冰清玉洁的情操。

    苏武餐毡: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单于爱才逼降,武宁死不从,遭流放,餐毡饮雪,而忠心不泯。囚窖中,断绝饮食,苏武以毡毛充饥,数天不死,匈奴以为神,遂放遂北海牧羝,十九历经磨难,宁死不屈,誓死报效国家!后,汉武帝去世,汉昭帝即位知苏武尚在人间,逐迎苏武归汉。

    折梅逢使:三国时,陆凯从遥远的江南给北方长安的范晔寄来一枝梅花,并附了一首《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3、八戒不愧是八万水兵元帅,在随唐僧踏冰过通天河时,展现了智慧。当唐僧坐白龙马踏冰时,白龙马滑了一滑,于是八戒向陈家兄弟要了稻草,将马蹄裹了起来,这样白龙马走起路来就不滑了。他叫唐僧骑马拿着九环锡杖过河,悟空不解,八戒解释道,这样可以防止冰裂开时,落入水中。

    4、陈家兄弟为了感激唐僧救活儿女,在他们临走的时候,拿出金银酬谢,唐僧分文不收,认为出家人化斋度日为正事,收了干粮足矣。可见唐僧守戒还是严格的。解读西游 五 解读四十九回    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名词解释:

    三藏:即唐三藏,唐僧。

    水宅:八百里通天河的鱼精的住处,即“水鼋之第”。鼋就是老鳖,水鼋之第就是老鳖的住处,后被金鱼精霸占了。原来鱼精用计将通天河冻结,当唐僧师徒过河的时候,乘机将冰裂开,唐僧落入水鼋之第。

    水鼋之第原来是一只白老鳖的府第,这白老鳖世代在这里,已经修行了1300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九年前,金鱼精来到这里,打伤白鼋许多儿女,霸占他很多的眷族,将水鼋之第也占了。这里就成为金鱼精的老巢。

    这个水鼋资格很老,按推算它大约出生在公元前653年{1300-(627+13+7)=653}唐僧离开长安是贞观13年即公元640年,他们遇到水鼋时,已经离开长安7年了,当时应该在公元647年左右,比老子(公元前600-公元前470年)、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和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前486年)都老的多了。这个水鼋比孙悟空(公元前497年出生)还要大156岁呢。

    观音:即观世音菩萨。悟空、八戒和沙僧战不胜鱼精,只有请观音菩萨前来相救。

    鱼篮:观音菩萨解救唐僧,抓捕金鱼精的工具,是观音菩萨亲手编的紫竹篮。

    金鱼精:通天河摄唐僧的鱼精。他是什么精,且听观音菩萨解说:“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那一柄九瓣铜锤,乃是一枝未开的菡萏,被他运炼成兵。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我今早扶栏看花,却不见这厮出拜,掐指巡纹,算着他在此成精,害你师父,故此未及梳妆,运神功,织个竹篮儿擒他。”

    通灵:与神灵相通。

    本回题要:

    金鱼精使妖术将通天河冰封,唐僧师徒不知是计,踏冰过河,金鱼精乘唐僧踏冰过河时,将冰裂开,唐僧落入河水中,悟空、八戒和沙僧都逃了出来。

    悟空、八戒和沙僧到通天河水里寻找师父,知道唐僧落入了水鼋之第。悟空在水里无法施展本领,八戒、沙僧将水怪引出水面,悟空抡棒便打,金鱼精被悟空打败,潜入水中再也不出。无奈之中,悟空请观音菩萨来收服水怪。原来这水怪是观音菩萨池中的金鱼走脱成精。金鱼精占居的府第,是白鼋的老巢。

    降服了金鱼精,河中的白老鼋驮唐僧师徒渡过了八百里通天河,老鼋还托唐僧到西天帮助问如来佛祖,自己如何能脱掉本壳。

    本回提示:

    1、唐僧遇水成灾。唐僧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水便是灾。他的一生不知遇到多少灾难,都是与水有关。本回,他被金鱼精俘住,装在一个石棺内,嘤嘤的哭诉自己的多灾:

    自恨江流命有愆,生时多少水灾缠。出娘胎腹淘波浪,拜佛西天堕渺渊。前遇黑河身有难,今逢冰解命归泉。不知徒弟能来否,可得真经返故园?

    书中唐僧属火,按阴阳五行学术,火克金,唐僧属火,本来就怕水的,可见唐僧的火却遇水成灾,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但唐僧虽然遇水成灾,却每次都大难不死,可能是因为有佛祖和观音菩萨的保佑吧。不然就无法解释了。

    唐僧为什么多灾多难,可能与阴阳五行有关,行者道:“师父莫恨水灾,经云,土乃五行之母,水乃五行之源。无土不生,无水不长。”原来水土火木金总是相伴相生的,万物无土不长,无水不长啊。难怪唐僧一生多灾多难。

    2、悟空遇水而困。书中将悟空属于金,水克火,火克金,是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这在书中多次都是这样描写的,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在水中打仗。一到了水里,悟空的能量就受到明显的限制。在对付金鱼精时,悟空对八戒、沙僧说:“行者道:“不瞒贤弟说,若是山里妖精,全不用你们费力;水中之事,我去不得。就是下海行江,我须要捻着避水诀,或者变化什么鱼蟹之形才去得。若是那般捻诀,却轮不得铁棒,使不得神通,打不得妖怪。”这里体现了阴阳五行原理。

    3、不用梳妆自风流。什么样的女人最美?自然的、朴素的、纯真的女人最美。化妆的,整容的,精心打扮的女人不是真正的美。观音菩萨的美是大家公认的,可是没有梳妆的观音是什么样呢?观音菩萨算到唐僧遭难,为了急救唐僧,不及梳妆打扮,一早就进了紫竹林编起紫竹篮。让我们看看观音菩萨本来面貌:

    拽步入深林,睁眼偷觑着。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

    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

    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

    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残箬:箬,箬竹;箬竹的叶子。衬:在地上托一层残箬。

    可见没有梳妆的观音菩萨更绰约(绰约,形容姿态柔美),观音菩萨的美是一种特殊的美,是慈祥的美、平静的美、安然的美、悲悯的美、柔和的美。

    4、因为悟空请观音菩萨降服了金鱼精,老鼋旧居新得,为了感谢唐僧师徒,老鼋亲自托他们渡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白鼋请唐僧到了西天如来那里,帮说句话,他的本壳何时能够脱。唐僧欣然答应,可是唐僧到了西天却没有问如来此事,食言的唐僧又将隐发一次灾难。这便是第八十一难。

    5、通天河是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它刚好是唐僧取经团队,从长安到灵山取经行程的一半,即长安到灵山的中间站,距长安和灵山大约都是54000里。解读西游 五 解读 五十回    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名词解释:

    情乱性从因爱欲:过了通天河,唐僧师徒继续向西而行,误入一豪门之宅。八戒见到房内有三件纳锦的背心,当时天气寒冷,八戒贪图享受,便要拿了穿。唐僧不让,认为公取私窃皆为盗,出家人断然不能落一个窃盗之名。八戒却说,四顾无人,谁人告我,有何证件?就如同拾得一般,那里抡什么公取窃取。唐僧又劝道,糊涂啊,虽然人不知,但能瞒过天吗?玄帝垂训:‘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趁早还他,莫爱非礼之物。八戒根本不听唐僧的劝阻,和沙僧穿上了背心。

    神昏心动遇魔头:八戒和沙僧皆因心爱情欲,贪图小便宜,穿上了纳锦背心,其不知是妖魔的诡计,原来这背心赛过绑缚手,霎时间,把他们两人背剪手贴心捆了。唐僧也因此遭罪,被妖魔逮了起来。

    玄帝:有三种解释:1.北方之帝,即颛顼。《管子-幼官》:“一会诸侯,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尹知章注:“玄帝,北方之帝。”《庄子-大宗师》“顓頊得之,以处玄宫”唐成玄英疏:“顓頊,黄帝之孙,即帝高阳也,亦曰玄帝……年九十七崩,得道,为北方之帝。”

    2.指夏禹。禹有治水功,水色黑,故称玄帝。唐陈子昂《昭夷子赵碑》:“玄帝传家,五百数终。”

    3.指道教所奉的真武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贫道玄武殿里道士何正寅,昨夜梦见玄帝分付贫道説:‘这里有个唐某当为此地女主,尔当辅之。’”

    本文玄帝,指的是道教所奉的真武帝。

    晦气星进宫:星宿家认为天上星有善恶之分,如果恶星进了一定的区域,便会带来灾难。

    爱小:贪小便宜。

    比犀难照水:唐代房玄龄等《晋书·温峤传》:温峤到武昌牛渚矶,其水深难测。温峤点燃犀牛角照看,看到水中有许多奇形怪状之物,有的还乘着车马,穿鲜艳的衣服。这里指老妖像犀牛一样,却难用来照看水中。

    本回提要:

    唐僧师徒过了通天河,继续西行,到一处楼房前,唯恐有妖魔伤害,便以金箍棒画圈以阻妖魔伤害,让唐僧师徒坐于圈内,自己去化斋。哪知八戒等不听悟空吩咐,跑出圈外,来到了金兜山,误入金兜洞,那洞中有个独角兕大王设计,八戒、沙僧贪财,穿了纳锦背心,结果师徒三人被妖魔捆了起来。悟空化斋后,听当地土地的报告,方知三人被抓。悟空与妖魔交战,却被那妖魔抛出了一个圈子,将金箍棒套取。

    本回提示:

    1、从古至今贪财必上当。八戒、沙僧在饥寒交迫,荒无人烟之际,见了一处楼阁之处,进了室内,见了三个纳锦背心,又无人问津,一时贪财,又不听唐僧的劝阻,穿了起来,结果被妖魔捆了手脚。从古至今,贪小便宜者,无不上当受骗。很多事例屡见不鲜。有的人能经得起各种考验,甚至是生死考验,可是在小便宜上,往往麻痹大意,结果愈陷愈深,以至于悔恨终生。深潭游鱼亡于香饵,长空雄鹰毁于诱惑。用小小的代价,获得更多利益,这是精明于世人惯用的手法。还是一首《南柯子》说得好: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毗卢:和尚的帽子,这里泛指佛教徒。

    2、不负责任的唐三藏。当八戒、沙僧穿上了纳锦背心,被捆了手脚,唐僧也被妖魔抓了起来,在妖魔面前唐僧是唯唯诺诺,滴泪求饶,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八戒、沙僧。你看他是怎么和妖魔说得:“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往西天取经的,因腹中饥馁,着大徒弟去化斋未回,不曾依得他的言语,误撞仙庭避风。不期我这两个徒弟爱小,拿出这衣物,贫僧决不敢坏心,当教送还本处。他不听吾言,要穿此晤晤脊背,不料中了大王机会,把贫僧拿来。万望慈悯,留我残生,求取真经,永注大王恩情,回东土千古传扬也!”活活一个贪生怕死的样子。

    其实这妖魔就是冲着唐僧来的,就是想吃到唐僧肉!

    3、本回的故事告戒人们: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温馨提示:按方向键的←键,即自动翻到上一页.按方向键的→键,即自动翻到下一页.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