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手柄: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1:12:11
 不知为何,生命中一直有种强烈的源头意识。可能是受了南宋理学家朱熹朱老先生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那位朱老先生著名的诗句。

诗是很小的时候就熟读了的,诗里蕴含的意思也是早早就在知性层面理解了的。可真正看到方塘,细细体味诗句创作时的情境,却是在若干年后的那次武夷山之行。

见山就喜看水就乐的我,那时又一次在武夷山中丢了魂。行脚山中,处处皆风景,一石一木,一花一草,一虫一鸟,都是善心悦目的,都是可喜可乐的。

朱熹的讲学之地,是那次武夷山之行安排的最后一处景点。导游说,“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那首诗,就写在那里。

无论导游说的是真是假,怎么能够因为身体的疲惫而不去呢?

为了零距离地感受自小就熟知的这首诗的写作之地,为了看看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在山水之间觅得宝地讲学著述的,我的心里长出了翅膀。

曲折险峻的山路蜿蜒而上,陪伴一路的是山风拂面,鸟音清脆。满目的清翠碧绿中蕴满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到了朱熹的讲学之地,那是一处高大的巨崖,仰头几可断脖。崖面上凸下凹:上凸正好成了天造的屋檐,可以挡雨,下凹正好用来筑屋,成了讲学的课堂。

古时求学真是一场美丽的修炼,你看这是多好的地方啊,隔绝于尘世,静心于山林。我彷佛看到了那些白衣飘飘的学子在诵读文章、挥毫写文。而他们的背景,就是这片如处仙境的绿色山林。

奇妙的是,那高崖之上竟然有水腾空而下,宛如透明的水帘,将学堂遮掩在崖底。水帘落处,便是那方碧莹莹的水塘了,映着行踪莫测的天光与云影。

那次去的时候,武夷山好久没有落雨,水帘横面较窄,水珠也很细,被风吹着在空中飘动。听导游说,水量大时,那块帘幕会呈白色,从崖的高处垂挂而下。想想吧,白帘落高崖,水声伴书声,这是怎样的一副令人遐想的情景。

朱熹便是在这里讲学,对着屋前的这片方塘和高崖落下的清水,悟出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让我们这些后世人的人生,不尽地受用着。

 

因为有源头,所以水是活的,塘是清的。没有源头,没有了活水的流注,塘水再如何清澈,迟早也会变成一汪死水,成为滋生污秽的场所,直至最后干涸。

所以,凡事都想去追根朔源,找到它最初的由来,观照现在的形态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几乎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

即使对今后的发展无法预测,但找到了它的源头,心也就定了。这是一种与灵魂有关的安定,使自己不至于四处飘游而心底茫茫然、空落落。

如果说,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个恒古的谜题,纠缠于人类,解不开却又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思考。那么对自己家族的由来,如果资料足够丰富,毅力足够坚定,还是能够探寻出一二的。

我就是受到这样的思维习惯的影响,在读书的年代,对家族的历史进行了一番逆向探寻。

籍贯皖南,宗姓是鲍。这样的姓氏是山越之地的古代所没有的。经查资料,大概理出了一条粗略的线索。

鲍姓源自山东,曾是春秋时鲁地的四大姓之一。到宋朝,因为金兵南侵,北国百姓纷纷南迁躲避兵灾,我祖先的这一支便到了皖南山区,在此繁衍生息。

祖上出过名人,如留下了“管鲍之交”成语的鲍叔牙。那管,是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人们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往往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据说管仲和鲍叔牙年轻时一起投资做生意,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的,可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别人看了不平,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进攻的时候,管仲每次都躲在后面,大家骂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后来,齐国发生内乱,管仲想杀公子小白,让主人公子纠当国王,可惜暗算小白的时候,管仲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小白当上了当上齐国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举荐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自己强。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后来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于是,天下人都赞美管仲的才干,也赞美鲍叔牙的宽容和能了解人。

在家族中找到鲍叔牙这样的名人,内心是很欢喜的。而与友交,也常常想到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故事,视宽容、包容为一种美德,勉励和警醒自己。

这个世界,友情可贵。用林清玄的话来说,是“变幻快速的时代,留千秋万岁之名,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得有三五知己,把盏言欢,传递思想与文化的焰火,分享情感与境界的灵光,就是人生的至乐”!

而维系友情,就需要有一颗宽厚待人的心灵,就需要有一个包容平淡的胸怀。

之于族姓的源头意识,让我获得了人世间非常宝贵的友情,照亮一路前行的岁月。这,真是何等幸甚之事!

 

因为“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水,便不会再干涸,水永远是清新的。即使遇到了阻碍,它也会蓄积能量,去绕道,去穿越,留下一路静语或者欢歌,增添自然与人间的无数美景。

去年春夏之交,借着假期,我带女儿去浙江安吉探访黄浦江源头。本来是约了朋友同往的,但他有事,没有去。

在路上我收到了朋友发来的短信,他说,“你生活在马上,我生活在梦中”。他的意思是我决定了要去,便去了,而他是想去却去不了,只能留在梦中想象,有一些的遗憾。

现在的黄浦江,因为下游的污染,早已成了和谐社会不和谐的城市景观。但它那深藏安吉龙王山中的源头,还是清澈的、透明的。那次探访,在很大程度上,我是给孩子去上一次地理知识课。

探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先是走错了道,后来又碰到了大雨。车子在陌生的山间道路上行驶。女儿有些害怕,有阵子还打退堂鼓,说,爸爸,我们回去吧。

在一镇上向一名中年男子问道,正好他想搭顺风车,要回在龙王山自己的家。我们问道,他要回家,真是两全齐美的事情,就让他上了车。

按照他指路的方向我们往山里行了十多公里,到一村子他下了车。他说,沿这路往前开几里地,就是我们要去的目的地了。我向他表示了感谢。

可是,我的车子往前开了足有十多公里的路程,还没有看到龙王山风景区的标牌。这时雨势越来越大,山路湿滑,天空阴暗,禁不住自己也着急了起来。这是一条新路,GPS地图没有显示。

最后看到龙王山风景区的标牌是在车子开行了二十多公里之后,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女儿也安定了下来,窝在副驾驶位上不埋怨了。

探寻,本身就是一种冒险。抵达了目的地,一路上的不顺利和心里的担心统统化为了乌有。

女儿本来是很感兴趣于这次黄浦江探源的,可下榻目的地,看到了那里有山间漂流的广告,她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吵着明天一早就要去玩漂流。

次日走马观花看了黄浦江源头,之后我们开始了山间漂流。这样刺激的运动几乎超出了我的身体承受能力。

坐在皮划艇上,顺水而下,看两边青山高耸,水清见底,很是享受。

可是,这里毕竟是在山里,水流有落差,除了静水之外,更多的是激流、险滩。皮划艇在急流中穿行,女儿高兴地大呼小叫。可为了掌控好方向,实在是累坏了我的臂膀。回家后好几天,难受的酸痛感仍存在着。

女儿在漂流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体验,她非常开心。而我却从她的兴奋中看到,这样的快乐和开心,是以黄浦江的源头活水作为前提和基础的。

我们人生的道路,如果在任何时候灵魂深处都保持着一股源头活水,那么,无论是往回行还是走向前,无论是处在顺境还是遇到艰难困苦,就都会欣赏到内容不同但属于美丽范畴的风景。

这样的风景,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和体验,而且能够成就我们在世间独有的心灵之旅。

什么是这股源头活水呢?

我想,就是对自由和美的崇拜与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