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剑6domo镐京 学堂:江肃京:践行基层民主,中国极缺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53:40

江肃京 北京媒体人

5月9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启动。根据宪法,地方人大会每届任期5年,2011年起开始新一轮换届。这是中国宪政生活的一件大事,但中国媒体对此的报道并不多,而自由度更大的网络新媒体如微博、BBS,关注的也很少,这与强烈呼吁中国民主化的网络舆论特征并不相符。

这或许暴露了当前中国政治舆论的一个悖论:呐喊中国民主的精英很多,愿意到基层践行民主并关注基层民主的优秀人才却相对较少。中国政治生活往往就这样陷入“知易行难”的困境。

我生在南方一个小县城。近年来,家乡的经济发展与基层政治都相当发达。每次回乡,对县乡选举的一些漏洞与丑陋现象,多有耳闻,有时令人瞪目结舌,但我依然相信,民主正在中国艰难行进,13亿人所需要的成熟民主环境,包括高质量的候选人、民众素质、选票监督、防控权钱交易、打破乡村宗派势力阻碍、民主原则与法规的落实等,都需要漫长、麻烦甚至混乱、痛苦的进程。这个进程不需要再像西方那样走300年,但过去30多年显然还是太短。

除时间与耐心,中国恐怕还需要一大批扎扎实实做好民主基层事业的人才,就像过去发展经济,干部要下基层,现在要进一步发展政治,深谙民主理念精髓的精英人士也需要更多扎根于基层。可惜,这样的精英数量和质量都远远欠缺,许多高喊民主自由口号的“精英”,大多活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们有的偶尔去基层,但大多只是逗留,远不如他们到西方国家当访问学者的时间长。

一些自由派人士痛陈当前中国左派思潮泛滥,但客观讲,中国社会现在根本没有“不要民主”的声音,“专制”、“独裁”、“极权”思想在中国舆论中没有市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社会出现的思想迷茫在于,越来越多人知道,中国不可能采取西方民主模式那一套,但没有任何一种可供中国照搬照套照学的样本,更出现了现代基层政治人才的严重赤字。

很明显,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在中国形成了巨大鸿沟。填补鸿沟只能靠一步步实践,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好高骛远”式现象却常常出现:我参加了一场题为“普世价值”的研讨会,一位知名宪政学者上台说:“民主自由就是普世价值。在座的谁要是不同意,给我出去!”一位自称要为中国民主事业奋斗终身的朋友,遇到孩子上重点学校时,最后还是选择给老师送礼来解决难题;我所住的小区遇到物业权之争,自组业委会的人士与物业公司甚至大打出手……

这样的例子恐怕许多人都遇到过。我们会感到无奈,并痛陈社会没有民主的“黑暗”,却又常常成为“黑暗”的组成者。比如,我们对贪官咬牙切齿,但“国考”却最热门;我们常骂国企垄断,很多人却挤破头想往里钻;一些人讲言论自由,却在微博上围攻与他不同的“异见人士”……不知这算不算叶公好龙的现代翻版,但至少可以说,民主诉求在当下中国,“呐喊”远没有“践行”来得更有实际意义。

或许,当下中国社会需要一次“后问题时代”的大讨论,即“问题与主义”之争多年以后,“主义”在中国已日益清晰,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推动民主实践的小碎步,比如,基层民主应如何更好?每个人需要怎么做?……

我建议,能否不要只讲“政府应该如何如何”、“别人应该如何如何”,这样的陈述虽不算错,在很多时候也形成了舆论压力,但本质上,这种批判容易变成民主践行权的一种让渡,或者说,是个人民主责任的推卸。很遗憾,现在这样的人太多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恐怕需要一个基本共识:民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长期艰难的进程;民主决不是喊一喊就行,而需要笃实践行才能进步;民主不是望梅止渴的遥远幻象,而是充实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件事里的真实内容。

就像已故知名宪政学者蔡定剑生前最后著作的书名《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民主需要真正切实嵌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而这需要每一个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