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水技巧视频教程:重构精神元素与诗歌文本——“中国当代诗歌精神重建研讨会暨第三极神性写作高端联谊会”专题发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9:12:08
诗性

    在我看来,“诗性”是诗人的语言与心灵、思想相互辉映所展示的一种奇异的光泽和精神的力量,它既体现在诗人对语言的自由驾驭之上,又体现在其人文精神的开掘与引领之上,既是诗人的一种语言冒险,又是一种心灵与思想的穿越与飞翔,一种对存在的高度主体性的语言自觉和精神演绎。

    诗歌精神

   “诗歌精神”是诗歌文本所彰显的一种精神立场和诗学理想,它是对一个时代及其主体生命诸多层面的一种诗性的揭示和闪耀,是对一个时代的彻照和关怀。信仰、价值、尊严、道德、情感、美学意蕴是诗歌精神的基本元素,而揭示、指认、承受、赞美、命名、引领是其精神向度。

    当下的诗歌精神

   “当下的诗歌精神”就是把转型的阵痛和“后现代”对一个时代的肢解以诗歌的方式凸显出来,发现和揭示伤口的深度和纹理,以诗歌的名义对这段历史进行客观的指认和有效的命名;就是揭示人的灵魂在价值倒塌、道德沦丧、心灵麻木、人格扭曲、旨趣庸俗的现实氛围之中的挣扎、绝望和前所未有的精神的分裂;就是重新激活、唤醒信仰、价值、尊严、道德、情感、美学意蕴等诗歌基本元素的内在活力,开掘、引领一种独具时代内涵和特点的新的价值理念及美学原则。

   “社会转型”与“后现代思潮”对当下诗歌的伤害
    当下的一切乱象,都是“社会转型”和“后现代思潮”共同合谋的结果。当“后现代思潮”像旋风一样席卷我们整个文化领空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够理性的分析与扬弃,反而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并与之策应,成为后现代思潮的“私生子”,高举“非价值”、“非崇高”、“非英雄”的大旗,并使之堂而皇之地成为一种新的真理和新话语霸权,呈现出一种对人类的基本精神向度和宏大题旨的一种蔑视,对崇高、英雄和理想等人文精神的截面和基本元素疯狂的解构。而在这样的语境之下,相当一部分诗人没有逃脱这种被强暴、被肢解、被吞噬的厄运,表现出一种内质的高危缺钙、精神的阳萎和肾虚;表现出一种集体无意识、大面积失语;表现出一种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严重缺失,因而,他们的全部才华和智慧,都挥霍在大规模的制造浅薄和时尚之中。

    没有获得刀锋对抗的体验,没有确立更具严肃意义的精神立场
    从客观上说,从90年代到当下,无论是“知识分子写作”还是“民间写作”,在这样一个剧烈转型的历史时期,面对后现代对这个时代的强暴、肢解和吞噬,应该获得一种刀锋对抗的体验,应该确立一种更具严肃意义的新的精神立场,并用这个立场去发现伤口的深度和纹理。承受一切该承受的,赞美一切该赞美的,把转型的阵痛和“后现代”对一个时代的肢解以诗歌的方式凸显出来,以诗歌的名义对一段历史进行客观的指认和有效的命名。然而,无论是“知识分子写作”还是“民间写作”,都没有确立一种更具严肃意义的精神立场和诗学主张;没有去发现和揭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伤口的话语方式;没有揭示出当下人的灵魂在价值倒塌、道德沦丧、心灵麻木、人格扭曲、旨趣庸俗的现实氛围之中的挣扎、绝望和前所未有的精神的分裂。

   “逃逸性”是整个90年代诗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特征
   “逃逸性”是整个90年代诗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特征,而这种特征是当时的客观形势和后现代思潮共同合谋的结果。这种“逃逸性”写作是诗人对价值的自我放弃、对心灵的自我赦免、对命运的自我放逐,其实质是对历史和一个时代的一种漠视和背叛。它的直接恶果就是把诗歌束之高阁,远离心灵、远离真切的存在、远离时代的伤口……无疑,这样的诗歌无法揭示、指认和呈现一个时代痛楚的伤口及其纹理,无法引领一个时代的主体精神的向度。

   “麻木”、“庸俗”、“无序”,是新世纪以来诗歌现场最显著的特征
    这是新世纪以来诗歌现场最显著的特征。“麻木”是指诗歌文本对现实切入的苍白与无力,对一个时代存在真相及其伤口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庸俗表现为相当一部分诗人盲目地跟在读者身后,以迎合、谄媚的姿势发泄浅表层面的唾沫和汗渍,大规模制造诗歌快餐;无序则是指面对多元的时代格局和话语氛围,不能严格区别价值多元与精神虚无的界限,无法确立自己的精神立场和话语方式。

    我们依然居住在无家可归的虚无和空茫之中
我愿意武断地认为,我们今天同样处于一种无家可归的空茫、虚无之中。而这种无家可归既是指科学技术的充分发展对人的灵性和本真情感的掠夺而导致的精神家园的丧失,更是信息时代背景之下,作为人类存在的最敏感的神经——价值体系的全面倒塌直接导致的精神世界的空茫。

    严格区别价值多元与精神虚无的界限
     严格区别价值多元与精神虚无的界限。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多元揭示了世界的丰富和多种发展的可能,但多元不能掩盖事物之间的差异,不能模糊天使与魔鬼的脸,更不能走向极端、彼此否定和吞噬,堕入精神虚无的深渊。这是当下理论界、学术界必须认知的问题。

    创造一个时代最具核心价值的诗歌文本
    重新激活诗歌精神基本元素的内在活力,是我们创作优秀文本的前提。个体生命是社会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首先重新赋予生命的信仰、价值、尊严,自由、人格、心灵,就是对本真生命的这些基本元素进行有效的洞悉、穿透、提升和照耀,让其释放出应有的质地的光泽,散发出鲜奶的香味。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创作出一个时代的诗歌最具核心价值的部分。这是当下诗歌的宿命,是当代诗人的宿命。我每天都在想,我们像孤儿一样被弃在街头、荒野,无人认领。如果说我们真的还有什么权利,那就是我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自己用自己的诗歌文本,自己把自己,连同我们的孩子领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