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设计:四川荣耀:令国人震撼的四川八大瑰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34:34

四川荣耀:令国人震撼的四川八大瑰宝

 

 

 
   听说新浪四川在搞四川荣耀的提名活动,我想作为走遍了四川大部分地方的四川人,我应该多写一些文章来赞叹四川,我思考了许久,感觉四川有很多值得称道的瑰宝,于是便有了《四川荣耀:令国人震撼的四川八大瑰宝》这篇文章,我相信很多朋友看了会赞同我的观点,四川有说不完的好,四川有道不尽的美,一句话:四川是个好地方!

一大瑰宝:川味

    四川人生活安逸,但不安于现状;四川人休闲,但绝不无所事事;四川人温文尔雅,但绝不是没有脾气。这于川菜中的麻辣鲜香可见一斑。
    有人说四川人喜欢吃辣。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地,甚至异乡他国,他们吃饭做菜时,总要加许多辣椒,不加辣椒就不吃,吃得过瘾,吃的爽快淋漓,即便汗流浃背、嘻嘻呵呵也过瘾。这与湖南的辣、云贵的辣,有着同样的情景。唯独不同的,四川的辣有一种温情,辣得温柔,辣得和气,辣得就像四川人的性子,不直入肌肤,不急不躁。比辣性,菜不如湖南干烈,人不如山东好汉豪气干云,不如东北响马彪悍,但是,其柔性却又是他们不可比及的,因此也有了广泛的拥戴和普遍的推崇。
     其实,四川味道的真髓并不是辣,而是麻。当你带着牢不可破的想法到四川才知道:四川人不讲究辣得您香汗淋漓,眼泪直流,辣出您味觉舌头的火上加油,而是要麻出您的神经跳动,血脉贲张,麻得一身酥麻、舒畅。在成都看到四川人品尝川菜,品出一身麻辣,那种快活似神仙的感受,才真正的理解了川人与众不同的个性。无论湖粤,无论京津冀鲁,辣,可以效仿,麻,是怎么也学不来的。
     有考证说,四川地处盆地,终年群山环绕,雾障云遮,有人称其为“瘴气”,故有“蜀犬吠日”的典故。因为“瘴气”不散,湿气凝重,非麻不足以祛湿,所以自古便形成了“麻”的传统。从地域上说,这也是不可复制的一面。

    细数中国四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最能打动人的还要数八滋七味的川菜,秦始皇时期川菜便初具规模崭露头角。一个简简单单的凉菜——川北凉粉都能被制作的诱惑无穷,这与四川人的泼辣细腻息息相关,最懂生活的人才善于在艰难险镜中寻求人生乐趣,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四川人各个火辣朝天,亲手发明川菜为中国饮食文化留下神来之笔,食的美味,人的智慧,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只听那千娇百味的菜名就足以令人垂涎倾倒继而啧啧称赞:鱼香肉丝、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煽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太白、杜甫、东坡、陆游这些诗情画意的“明星”各自都与川菜有很深的渊源,东坡墨鱼、太白鸭……食物的美丽、历史的色彩,璀璨生辉
    正如川人柔中有刚的秉性,闲适中透露的是从容自若,安逸中也别有一番争强好胜。比如打麻将,血战到底就是川麻的发明,无论人多人少,无论打大打小,一定要见个真章,血战到底不过瘾,还要血流成河,其性情非他方人可比了。
     论特色,川人川菜唯独天府之国,将独特的一面演绎到极致,比盆地还低;论文化渊源,秦汉魏唐三国,三星堆文化和金沙传奇,独领中华民族风骚,是一个比山峰还高的文化领地。巴蜀怪才魏明伦曾有诗言:满腹油水与满嘴道德并不矛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照此调和。祝酒唱赞歌,接二连三,勿忘十亿老百姓;猜拳看主流,吆五喝六,突出“九个好指头”!微微挑剔,限于指摘壶中日月;淡淡诙谐,是非化入皮里阳秋。说的是川人之与川菜,好吃不忘国是,“酒醉心明白,大事不胡涂”。
    此乃真川味,真川人也。

二大瑰宝:川剧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三大瑰宝:川酒

     一片痴情待酒浇,有食无酒不妖娆,巴蜀古地,酒味飘香。四川是多民族聚集地所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酿造工艺与口味迥异的酒很容易在此交汇,经过几千年的熏陶,逐渐衍生出备受推崇震惊宫廷的酒中翘楚,风景秀异气候暖湿五谷丰饶的先天条件又最适合盛产美酒,于是四川宜宾的五粮液和规模浩大的十里酒城很快就自川酒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白酒的代言。

    我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古老,酒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酿酒历史至少已有四五千年,而川酒在全国酒类生产和酒文化发展史上,由于源远流长,名酒辈出,灿若繁星,影响深远,无可争议地名列前茅。

   四川地区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尚处于蒙昧时期,成都平原献出现了酒及酒器。发展至今,历经数十个世纪,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四川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发展、成熟。

   川酒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灿若繁星的名酒的光辉走过来的。川酒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名酒。正是这些历朝历代、林林总总的名酒,以其浓郁的酒香托起了巴蜀的辉煌,最终结晶为蜚声海内外的川产全国名酒。

  川酒名酒灿若繁星,获国际金奖、国家名酒,部优名酒等荣誉和称号的以数十计。在众多的名酒中,又以号称"六朵金花"的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和沱牌曲酒为突出的代表。

四大瑰宝:川茶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自古以来,四川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四川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2009国际茶叶大会暨展览会于6月6日至8日在中国成都举办,来自全球50多个茶生产、消费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评选出四川省十大品牌企业,蒙顶、嘉竹、竹叶青等知名品牌尽皆入选。
   研究中国的茶文化,可能谁也不能忽视四川。因为四川是中国茶的摇篮,最早的记载见于《华阳国志》,说是距今约3000年前古巴国已有茶树种植,并将茶叶年年进贡给天子周武王。

   茶文化在成都已经被演变成独具巴蜀特色的“茶馆文化”。有谚语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成都茶馆之所以引人注目,是由于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休闲、聚会、娱乐和民间法庭。
    成都人爱进茶馆,是因为四川人喜欢“摆龙门阵”,即在熙来攘往的茶馆之中,一边品饮盖碗茶,一边海阔天空,茶余饭后,佐以茶点小吃和曲艺表演,谈笑风生,实为人生至乐。
    茶馆除了休闲之外,也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旧社会,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黑社会买卖枪支、鸦片;袍哥组织的“码头”也常设在茶馆里。这些茶馆大多还兼营饭馆、旅店。每逢寒暑假,茶馆又成为争聘教师“六腊之战”的战场。可以说,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做结交聚会的好去处。茶馆因而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五大瑰宝:川景

    蜀江水碧蜀山青,四川是风景如画沁人心脾的风景省,拥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嵋山和卧龙诸多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诗人创作的灵感源头,更是凡人休身养性的人间天堂,每一处风景都会因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动人,每一丝空气每一缕幽香都会刻骨铭心,江河湖泊、青山秀水、旷世奇观,从川南向川北流淌,山河孕育巴蜀耐人寻味的古文化。杜甫花鸟惊心溅泪“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近代革命历程也留下了伟人毛主席凄美坎坷喜悦的诗卷“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风景总能牵动人的灵魂,美丽是用书画影象也难以形容的,但文字勾勒出的意境早已让没有见过四川景色的人也为之蠢蠢欲动。

六大瑰宝:川诗

  有人说:行到四川必有诗,此话不假。唐诗宋词乃中华古典文化至高境界的两朵奇葩,而这两朵奇葩的最顶尖高手苏轼和李白不约而同都出生于四川,四川眉山为了纪念文豪苏轼还誉东坡的出生地为东坡区。对豪放而不失轻盈的苏轼和飘逸而豁达大气的李白,惟有用一生信仰去仰慕他们的清辉。四川的水土果然不同凡响,人杰地灵,在险山峻水中出生的诗人文笔俊美异常,从小就沾染了灵山秀水的气息,艺术家靠陶醉而生,灵感绝非不动声色,面对一抹平川,华美的诗句会变得死气沉沉,惊世之语总在惊涛骇浪中诞生,天然雕饰出一段风情。李白千年奇诗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就是被山高地陡“逼迫”出的吗?苏轼的故乡眉山秀地灵人使人垂涎,苏轼的“凤凰山下雨初晴”确有女儿轻盈的魅力,“大江东去浪淘尽”放眼山河超越了诗人情怀豪迈美如天。为了四川人天地同赏沉醉后人无人媲美的诗歌艺术而干杯。

七大瑰宝:川绣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产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最初,蜀绣主要流行于民间,分布在成都平原,世代相传,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为著名。当时各县官府所办的"劝工局"也设刺绣科,可见其制作范围之广。当时的生产品种主要是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嫁奁、彩帐和条屏等。

   蜀绣早在晋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传统针法绣技近100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绳索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解放以来针法绣技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李宇春为推广家乡四川的蜀绣文化特意演唱歌曲《蜀绣》,歌词更是由四川老乡、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所写,此次二人联手打造新歌,极力凸显中国情、成都风。

八大瑰宝:川

 “天府之国”四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医药名家,积淀了浓厚的中医文化,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

  四川省自古名医辈出,从公元前206年到1911年,医史记载的四川著名医家就达1000余人。建国后,四川名中医冉雪峰、蒲辅周、杜自明、李重人、沈重圭、叶心清、王朴诚、王伯岳、龚志贤、任应秋、方药中等四川名医奉调进京,组建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绩斐然。此外,四川中医学家李斯帜,中药学家凌一揆,伤寒专家邓绍贤,妇科专家卓雨农,针灸专家薛鉴明、蒲湘澄,儿科专家胡安伯,痔漏专家黄济川,内经专家吴棹仙等无不各有精专,建树卓越。

  四川省有“中药之库”美誉。目前,全省共有中药材资源品种5000余种,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140万亩,另有种植三木(杜仲、厚仆、黄柏)中药材300多万亩。植物药产(藏)量在100万吨以上,动物药1万余吨,矿物药100亿吨,居全国第一位。有49种川产道地药材包括川芎、川贝母、川附子、川麦冬等,产地明确、品质纯正、疗效好、产量大,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中医药界有 “无川药不成方” 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