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胶管规格:创新社会管理,广东再迎新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00:47:43

创新社会管理,广东再迎新挑战

  30年前,一场最终波及全国的经济变革大潮起于广东;30年后,这场变革给国家和国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红利。

  但经济变革的匆匆步履也踏出了许多“问题尘土”:埋头于经济变革,让人疏于回望自己的背影;及至背影越拉越长时,人们才发现,过分专注于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社会管理的改进,是一种跛足行进,如果不加改变,不是在今天摔伤,就会在明天跌倒。于是从上到下,都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变革视为长期良性发展和稳定的“平衡木”。

  经济变革走在全国前面的广东,再次率先举起社会建设变革的大旗。刚刚闭幕的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众声齐呼要把社会建设摆到议事和行动日程中去,这也是广东对“不唯GDP、要看幸福指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清醒者不难发现,在30多年经济变革的“鲜花掌声”背后,跟随着环境污染、劳动密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的“外伤”,也跟随着贫富悬殊、道德沉降、贪腐滋生、造假成风、诚信颓废、民意难表、官民间隔等等“内伤”。有人把致伤的原因归结为“五化”,即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和市场化。

  市场化首先造就了一批富人。当财富被急遽获得时,文明支配与使用财富的心理往往跟不上步伐,这造成了种种炫富摆阔现象,造就了穷人的仇富心态。巨富与贫穷,炫富与仇富,都是破坏社会和谐的易燃易爆品。

  市场化的骤然冲击,使长期浸淫于计划经济的人们陷入晕眩。旧价值体系的血脉还在搏动,新价值体系却未发育成形,人们彷徨于两种价值体系之间而无可依傍,则可能听从利己本能的指令,做出损人利己的选择。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生相伴的。工业化的推土机隆隆向前,乡村不断成为城市的新版图。城市的图景诱引着农民的目光,农民纷纷向城市“移民”。但这些城市新客家很快发现,他们与城市居民的距离不仅仅是收入的“厚度”,还有种种待遇的“宽度”:在购买房屋、子女上学、医疗服务等等方面,都无法获得平等待遇。对“农一代”来说,他们至少还有家乡之根,实在不如意,他们尚可回头;但对“农二代”来说,“家乡”已经变成春节的临时聚集地,变成父母的“叙旧地理”。“无根一代”已经没有了退路,在城里又找不到归宿感,他们正在等待身份的认证和认同。

  信息化与国际化同样携手同行。在媒介不发达年代,人们难以作横向比较,因此对自己的现状很容易心满意足。但在传媒无处不在的今天,全世界人的生活都逃不出媒介的镜头和笔头,彼此互成参照。同时,信息化还使现实透明化,“沉没的声音”不会绝对沉没,总会在网络的某个位置显露头角,越是藏掖就越是引发围观追问,甚至引来全世界的围观追问。

  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尤其是网络社会带来的“地球村”现实,使得社会管理面临全新考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这种状况了然于心,才会有“网络虚拟社会的出现,既给社会发展增添了空前的活力,又对社会的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慨叹,才会提出“政府必须知难而上、因势利导,像大禹治水那样,化堵为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走出社会管理的新路子”的要求。

  新路子在哪里?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已经启动了“搜索引擎”,并找出了部分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案,而且广东的民间力量也十分配合:今天本报报道的“广碧关爱儿童中心”(见A7版),就是在行使政府所无法发挥的功能。

  然而相对于“线”上和“面”上的经济变革,社会管理的变革则是千头万绪的“立体”变革。社会建设同时涵盖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无疑是个浩大的工程,它要求“工程师”和“施工者”都要对旧有的观念与方法进行升级换代,并建立一个崭新的考评标准和责任追究机制。完全这个工程,既要有汪洋所说的“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持久战思想,还要防止“用功不必在我任期”的走过场心态。

 

本报评论员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