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凯利指数:[观念]加强纪律性,投资无不胜--曾锡文的BLOG - 博客大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2:41:36

 “五一”无事,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处,都在谈投资。每个人全在问我,怎么不炒股票了?大势这么好,机会可不能错过。一夜间,每个人都成了成功的投资家,个个盘点账面,细数盈利,志得意满。大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之势。

我还算中国第一代炒股人。当年上海证交所还没出现时,就开始做深圳股票。从与朋友东拼西凑合资五万元开始,流通股、柜台交易股、企业原始股全做,逐步发展。刚开始真是兴奋,一直忘不了第一次股票盈利一万元,我们欢呼跳跃的情景。可惜股票做长了,慢慢就没有感觉了,输赢都是数字,见不到真金白银。后来,看看大势不好,自己又要为收山做准备,就退出来买些房地产,准备老了“吃瓦片儿”过日子。股市还是看,但既然定了自己的投资方向,就还是要守纪律,就算是没赶上前一段股市这个大机会,也不能后悔。这会儿,不管是谁劝我再进股市,还是咬牙,就是不为所动。

只要做投资,哪个方向都有机会,也都有风险。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和战略,制定后,不能轻易变动,否则,随波逐流东奔西走,看着别人都发财,自己却老是慢一步,处处赶不上。要发财,关键是要走对了节拍。

 

回头看一下,一个没有特殊关系,不会权钱交易,只有一万元现金的普通老百姓。只在公开市场上投资,如果每一个阶段都没有错过,即使每个投资只做一次,20多年会有多少收益呢?做个假设:

 

-1985年左右,先做股票,深发展。3年时间轻易地增值到15万;

-1988年,买企业原始股,比如川盐化,(当年他们背着几百万原始股上北京还没人买,1990年上市后每股17元)现金回笼225万;

-90年代,只做一轮股票和一轮邮票,十年资金增加到1000万没有困难;

-1999年,在上海贷款买房产,随便在市内哪里,1000万做首付,2003年出手,资金增加到1亿元;

-2003年将资金全部投入艺术品,分别买中国当代油画(陈逸飞、艾轩等)和现代名家国画,到2005年开始拍卖,2006年结算至少10亿元;

-2006年下半年,投入股市,现在市值少说也有20亿元人民币。

 

你看,只是走对了节拍,根本没做那些违法乱纪和复杂的生意,悠闲自在地,就可以到福布斯中国富人榜里占一席之地了。

 

这些当然是理想状况,不过,细看一下,并不是多复杂。哪怕抓住其中一个两个机会,我们也就满意了。这些大家都同样面对的机会,为什么我们没能抓住?过十年后回头看,我们肯定会还是同样惋惜身边溜走的新的机会,这些机会又怎么来把握?痛定思痛,还是要有投资纪律: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大局出发决定投资方向。每一种投资兴起都有它的潜在规律和周期,无论房地产还是股市,都服从于政经大局。因此,要做功课,了解大局动向,投资于潮流兴起之初。

2、从自身具体情况着手。年轻人或收入在上升期的,就可以冒进一些,风险大些也要试一把,爱拼才会赢嘛。而那些本来就这么一点儿棺材板钱,眼瞅着就要被社会淘汰的弟兄(像我一样),还是悠着点来。

 

3、别跟风。一种投资搞得满世界都知道能赚钱时,基本上也就是强弩之末了。股票这东西是零和游戏,有赚的就有亏的。这半年爆发性上升,是建立在过去近五年投资者的亏损的基础上。现在大伙儿都解套了,你还想吃谁啊?在股市里,散户永远是小虾米,吃点残汤剩饭的主儿,不见好就收,后悔莫及。

 

4、千万别信那些投资理论(除了我这篇,呵呵)。不知为什么,那些貌似专家的,给出的投资建议全是害人的。这些年我反向操作,反而好一些。最害人的理论是以下三条: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分散投资。”咱们又不是巴菲特,这点儿散碎银两分散到三四支股票中,这支长了那只跌,加起来还是个平手。折腾半天,机会过去了。还不如破釜沉舟地放在一个股票中,守株待兔,股市各板块总是轮涨,早晚等得到。

-“要设定止损线”。机构就是靠吃这些追涨杀跌的散户过日子,一涨就跟、一跌就跑,自己这点儿家当,三两下就折腾光了。我的办法是,绝不割肉!反正是自己的银子,大不了丢在那里不看了,也好过割了肉换股。机构和证券公司最恨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散户,都这样,他们吃什么?

-“要学巴菲特,作长线投资。”中国股市,上上下下坐电梯。上市公司,急急吼吼忙圈钱。把钱放在这里,不放心啊。我的做法,不管哪支股票,买入时自己不设止损线只定赢利线,比如30%,只要一到这个价位,不管怎样抛了就走,而且在半年之内绝不再看这支股票。

 

量力而行,见好就收。投资比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心态。坚守以上纪律,可能成不了巨富,但弄个小康还是不在话下的。如果有了原始积累,再创业,没准儿还真能往福布斯进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