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简单小实验:抱真堂诗话 【清·宋征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5:43:41

清宋征璧(《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作宋征壁,家谱及县志皆作宋征璧)撰。征璧(约1602年-1672年),原名存楠,字尚木,江南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先祖为宋朝宗室赵子茂,是宋太祖七世孙。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十六年癸未科(1643年)进士,第三甲第五人。征璧与陈子龙等交往深厚。明亡后与从弟宋征舆降清,授秘书院撰文、中书舍人,迁礼部郎中,官至潮州知府。著有《抱真堂诗稿》八卷,另有词集《三秋词》。

    龙的传人按:《重修华亭县志·卷十六》(杨开第、姚光发,《重修华亭县志》,清光绪五年(1879年)刻本)页十五:宋征舆,字直方,一字辕文,号林屋(宋府志:第宅在米市桥东南)。懋澄子。顺治四年丁亥科(1647)进士,第二甲第十六人。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中,出为福建布政使右参议,提督学政,擢尚宝卿,历官左副都御史,卒年五十。征舆负雅才,工诗赋,与从兄征璧有“大小宋”之目,又与同里陈子龙、李雯称“云间三子”。子龙负盛名于时,称诗无所让,独推重征舆,以为出己上。尝共选明诗行世,学者宗之。征璧,字尚木,初名存楠,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入国朝,以荐授秘书院撰文中书舍人,累迁礼部郎中,知潮州府。征舆子祖年,字子寿,顺治十一年卫籍举人,负隽蚤卒。(参宋府志)

 

 

    ●抱真堂詩話

    清宋徵璧  撰


  王仲宣〔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杜詩諸別俱本此。
  〈焦仲卿〉及〈木蘭詩〉,如看徹一本傳奇,使人不敢作傳奇。
  左思〈詠史〉云:〔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不涉議論乎?
  顏延之詩密如秋荼,〈五君詠〉獨清出。
  謝朓〔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謝混〔高臺眺飛霞〕,〔水木湛清華〕,可謂清麗。
  顏延之〔日落遊子顏〕,即有太白〔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意思在。
  于麟曰:〔子昂自以古詩為古詩。〕予謂工部可當此語,子昂似未足。
  《選》詩〔衣葛常苦寒,食梅常苦酸〕,〔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巢居知風寒,穴處識陰雨〕,〔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俱是格言。予幼有二語曰:〔出路方知雨,行船始信風〕,失之太樸。
  詠月莫拙於〔方暉竟戶入,圓影隙中來〕,莫妙於〔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
  昭明《選》亦以規格為主,故不採〈焦仲卿詩〉;但錄〈團扇〉而不錄〈白頭吟〉,何也?
  〈仲卿詩〉〔賀君得高遷〕,直作惡語。
  陸士衡〔迢迢峻而安〕,〔迢迢匿音徽〕,亦自生造。
  劉楨贈魏文曰:〔貽爾新詩文〕。可見詩文不得挾貴。
  子建〔涇、渭揚濁清〕,音韻清發,更妙於〔散馬蹄〕〔散〕字。
  魏祖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文帝曰:〔策我良馬,披我輕裘。〕子建曰:〔慚無靈輒,以救趙宣。〕可以定三詩之優劣。
  沈休文〔遇可淹留處,便欲息微躬〕,居然真率。
  太白曰:〔欲折月中桂,持為寒者薪。〕子美曰:〔砍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魏文帝曰:〔願飛安得翼,欲渡河無梁。〕太白曰:〔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曹子建曰:〔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李太白曰:〔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十九首》曰:〔無為守貧賤,坎坷常苦辛。〕謝靈運曰:〔誰令爾貧賤?咄嗟何所道。〕杜子美曰:〔長安卿相多少年。〕
  《離騷》不可學,嗣此,其〈白馬王彪〉一篇及太白〈遠離別〉、子美〈同谷歌〉,庶幾《騷》之變乎?
  王摩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魏文帝〔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俱自然妙境。
  魏文帝曰:〔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陳思王曰:〔棄置勿復道,沉憂令人老。〕
  陸機云:〔不惜微軀退,但懼蒼蠅前。〕《十九首》云:〔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張華云:〔不曾遠離別,安知慕儔侶?〕俱《三百篇》之遺。
  陸機云:〔茲物茍難停,我壽安得延?〕即《十九首》云:〔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潘安仁云:〔畏此簡書忌。〕王摩詰云:〔南中纔忌秋。〕及謝朓〔風煙四時犯〕。〔忌〕〔犯〕字用者殊罕。
  〔幹惟畫肉不畫骨〕,韓幹酒肆中物,必得罪於工部。
  工部〈贈四兄狂歌行〉,何大復〈贈兄〉作祖其意。
  工部畫馬詩,四十萬匹歎其盡下,三萬匹稱其皆同,文人之筆,無所不可。
  何大復惜王摩詰七言古未為深造,然〈洛陽女兒行〉一首,殊是當家。高選失之太詳,李選失之太略,未為中道也。
  任彥昇〈哭范僕射〉詩三押〔情〕字,沈休文〈鍾山〉詩用二〔足〕字,迺二義。文通〈雜擬左記室〉詩用二〔門〕字,郭泰機〈貽傅咸〉詩連用二〔況復〕字,俱是實景而工拙自分。
  王摩詰〔梨花夕鳥藏〕,杜子美〔山精白日藏〕,一風華,一森峭。
  平子〈四愁〉用四〔倚〕字,皆承上〔側身〕而言。
  子建曰:〔清夜遊西園。〕仲宣曰:〔日暮遊西園。〕休文曰:〔西園遊上才。〕鄴下西園之名,最為典雅。
  《十九首》云〔驅車策駑馬〕,殊自偃蹇。曹王亦喜用〔駑馬〕,豈駑馬自勝耶。
  曹植〈棄婦篇〉如〔有子月經天,無子若流星〕,乃擬漢人語也。
  元、白體格不必論,若〈琵琶行〉,頗盡情事。
  大樽性好諧讔,一日偶集子建齋,戲子建曰:〔君詩文比宋襄公何如?〕家兄未及答。予曰:〔猶明府之于陳恆。〕滿座絕倒。以其寬博有似襄公不鼓不列云。
  太白古詩云:〔魏武踞八極,蟻視一禰衡。黃祖斗筲人,殺之受惡名。〕直是敘事起,不落議論。他人則必云正平蟻視魏武爾!
  王摩詰云:〔時倚簷前樹,遠看原上村。〕李太白云〔倚樹聽流泉〕,更復遠澹。
  御代馬則思北風,隨越鳥則思凱風,其物色異也。
  〔此去播遷明主意〕,不如〔執政方持法,明君無此心〕,更為沉穩。
  工部〔聽猿實下三聲淚〕,〔實下〕二字不如〔虛隨〕二字之妙。蓋以《三峽志》有〔猿鳴三聲淚沾裳〕之句,故〔實下〕二字乃有根本。
  少陵詩不傷于直野,如〔日暮不收烏啄瘡〕及〔孔雀不知牛有角〕是也。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言其冷暖自知,蓋有不必由乎葉與水者,故系以〔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此亦興而比也。
  張茂先〔居歡惜夜促,在戚怨宵長〕,即〔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而居然雅俗之別。傅休奕亦云:〔志士苦日短,羈人知夜長。〕
  子卿詩四首連用兩〔可以喻〕,一曰〔可以喻嘉賓〕,一曰〔可以喻中懷〕。
  詩貴自然,然孔門之雅言也,不曰〔虎豹之鞹,猶犬羊之鞹〕乎?
  工部〈悲陳陶〉,可謂沉著痛快。
  〔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天下傷心之語。
  〈洗兵馬〉有〔整頓乾坤濟時了〕,〔了〕字亦下得穩。若〔三年笛裏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則排律中佳句也。
  〈古柏行〉俱有感慨,非茍作者。
  工部〈贈王司直短歌行〉,嬉笑怒罵皆文章。
  杜詩〈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竟類排律。
  岑參〈衛節度赤驃馬歌〉非不佳,但去杜詩一格,亦自神駿。
  王仲宣云:〔從軍有苦樂,借問所從誰?〕高達夫曰:〔從軍借問所從誰?〕
  陳臥子以杜詩〈諸將五首〉為未工。
  王摩詰胸中真有輞川,非強為之詞者。
  王摩詰有〔忽過新豐市〕及〔疏雨過新城〕,〔過〕字妙。
  岑嘉州曰:〔白髮悲明鏡,青春換敝裘。〕王摩詰云:〔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選》云:〔望雲慚飛鳥,臨水愧游魚。〕
  沈休文云:〔子建、仲宣,莫不同祖《風》、《騷》,皆以氣質為主。〕蓋兼江左之清綺與河朔之氣質。
  杜律時用〔動〕字,如〔風連西極動〕,〔星臨萬戶動〕,〔旌旗日暖龍蛇動〕,〔三峽星河影動搖〕是也。
  杜律時用〔坼〕字。舒章云:〔『大』字是工部家畜。〕
  杜詩如〔水煙晴吐月,山火夜燒雲〕,實為警句。
  杜詩詠馬,李詩詠月,各盡其變。
  于麟選不錄〈哀王孫〉,何也?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乃鍾、譚之嚆失。
  大樽嚴于論詩,凡獻詩者踵相接,大樽意態傲岸,若不足當一顧者。予語大樽:〔前輩好推挽人,那得爾爾?〕然大樽未嘗不虛心,嘗向予道:〔律詩如『春城月出人皆醉』及『羅綺晴嬌綠水洲』之句,詩餘如『無處說相思,背面鞦韆下』一詞,生平竭力摹擬,竟不能到。〕有味乎其言也!
  吳地兵火,凡薦紳之家,半為馬廄,故予有〔沉香薰馬櫪〕之句。偶閱唐詩,見〔酒香薰枕席〕,已先之矣。
  詩家首重性情,此所謂美心也。不然即美言美貌,何益乎?
  夏瑗公先生不作詩,或強令作之,先生云:〔我不善飲,能強之飲乎?〕可謂達識。
  陳思王其源本於《國風》,唐則太白,明則大復、大尊,其諍子哉!
  王弇州謂唐七律罕全璧,如〔暮雲空磧時驅馬,落日平原好射鵰〕,庶足壓卷,惜後有〔玉靶角弓珠勒馬〕,全首用二〔馬〕字。予謂可易〔暮雲空磧時聞雁〕也。五言律,則摩詰〔風勁角弓鳴〕,無可擬議。
  顏延之〈秋胡詩〉,曲盡其妙;高達夫〈秋胡行〉,似為妄作。
  左思〈招隱〉詩〔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所謂漸近自然。
  惠連〈秋懷〉詩曰〔雖好相如達,不同長卿慢〕,殊有慢世之致。
  左思曰〔塊若枯池魚〕,于失意之人,神態俱肖。
  俗呼月明為月亮,嵇康詩云:〔皎皎亮月,麗于高隅。〕
  〔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即是〔隔千里兮共明月〕。
  〈仲卿詩〉敘事老朴,延之〈秋胡詩〉敘事閒雅。
  嵇康〈贈秀才從軍〉而三及琴,一曰〔習習谷風,吹我素琴〕,一曰〔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一曰〔鳴琴在御,誰與鼓彈〕;若〔俯仰自得,遊心太玄〕,善于詠琴矣!
  謝朓工于發端,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即為五律起句,亦殊警策。
  謝靈運云:〔三五圓景滿,佳期殊未適〕,江文通云:〔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俱原本《楚騷》。
  安仁〈為賈謐贈陸機〉,而曰〔婉婉長離〕,〔英英朱鸞〕,可謂善狀。
  〈百一詩〉,當年見者,皆為怪愕,豈以〔問我何功德,三入承明盧〕耶?
  杜子美云:〔見公孫氏舞〈劍器〉,懷素草書始長進。〕太白云:〔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乃是各抒所懷。
  前輩中如莫秋水,以才子自命,于戚大將軍席上使酒罵坐,視胡元瑞殊有傲色。其集中〈惜餘春〉一賦,本自濯濯。元美云:〔幾欲效之,抑情而止。〕固非諛語。
  宋玉之于屈子,猶孔門之有顏,殆庶之彥也。
  杜詩如〔香稻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及〔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俱華而不俗。
  七律如李頎、王維,其婉轉附物,惆悵切情,而六轡如琴,和之至也。後人未能妙臻此境。
  凡詩字為時代所壓,若元章論書及元美、昌谷論詩,駸駸乎驊騮之步哉!然謂曹植不堪整栗,未敢謂然。
  《十九首》及蘇、李五言,反覆諷詠,便移寒暑。
  建安七子,丕、植翩翩君子哉!而或謂魯國孔融為七子之冠。
  〔明月照積雪〕,〔池塘生春草〕,〔空樑落燕泥〕,〔澄江靜如練〕,〔夜雨滴空階〕,〔流水遶孤村〕,〔岸花臨水發〕,俱自然妙句。予偶拈二語于室中曰:〔鳥鳴山更幽〕,〔風定花猶落〕。
  《毛詩》〔行邁遲遲,中心有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所謂玩之有餘,味之不窮。
  玄元以後,學道之士若魏伯陽、陶弘景、孫思邈,詞翰亦自斐然。
  謝靈運〔養痾亦園中〕,〔亦〕字殊妙。陸機〔通波扶直阡〕,〔扶〕字妙。
  《楚辭》一言以蔽之,曰:〔惆悵兮而私自憐。〕
  〈三良詩〉,仲宣作何其怨慕,子建作何其忠婉,所處不同,首句各自出意。
  延之〈秋胡詩〉,詩中有畫,不待摩詰也。
  工部詩讀數百遍,不能名之為奇,不能名之為正。
  阮籍〈詠懷〉,予尤好〔平生少年時〕一首,其他則〔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回首望長安〕,〔霸岸之篇〕也。〔昔為鴛與鴦〕,所謂李都護〔鴛鴦之篇〕,纏綿巧妙者也。
  四言詩,仲宣亦盡其妙。
  思王〔我願執此鳥,惜哉無輕舟〕,與仲宣同聲相應乎?
  思王〈贈白馬王彪〉一詩,忠厚悱惻,有韻之《三百篇》乎?
  太白之詩,豪邁瀟洒,想不耐苦索,故七言律少耶?抑傳者散軼耶?若〔借問欲棲珠樹鶴〕一首,篇體輕澹,亦不易得。
  生平見黃石齋先生作五言律、五言古,直不加點,不屬草。若陳、李則皆出之甚澀。
  譚友夏〈贈王夫人〉有〔隨風順逆江常在,與夢悲歡枕自如〕之句,亦自近詩佳語。友夏詩雖不稱,而為人跌宕,不愧名士。
  何、李論詩以意境合為合,意境離為離,各有是非。若王、李之絕茂秦,則未免凌厲布衣矣!以兩先生之大雅,乃為此態耶?
  七言初唐、盛唐雖各一體,然極七言之變,則元、白、溫、李皆在所不廢。元、白體至卑,迺〈琵琶行〉、〈連昌宮詞〉、〈長恨歌〉未嘗不可讀。但子由所云:〔元、白紀事,尺寸不遺〕,所以拙耳。
  列國各有《風》,楚何以無《風》?曰:外之爾。夫外楚又何以列《秦風》?夫視遠者不能見形,聽遠者不能聞聲,其猶愚人之心也哉!何足以知之。自屈、宋以《歌》、《辨》特張楚勁,于是乎有楚風。夫〈小戎〉、〈板屋〉,是誠秦聲耳,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與楚風〔目眇眇兮愁予〕,又何異之有?
  聯句若昌黎〈石鼎〉,自佳。元、白動必數百韻,有類乘舟泛溟海,星辰不辨,但覺身熱頭痛之煩。
  夫詩者,事父事君所作,而出之以風雲月露,非其人勿善矣。猩猩鸚鵡不離飛走,而傲然以能言之家自命可乎?
  詩之規格,巧行乎其間矣。夫千金良驥,馳驟康莊,又何取乎泛駕?
  楊升菴曰:〔白居易『千呼萬喚始出來』,不如易以『才』字。〕予意詩以聲調為工,若〔才出來〕,則不中宮商矣。升菴強作解事。
  〔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前人語也。摩詰加以〔漠漠〕、〔陰陰〕四字,情景俱妙,固知摩詰善畫也。
  雲間王氏有《詩話類編》一書,文蕪而淺,其失也俗。
  唐詩有〔雲府〕,予謂可偶以〔玉案〕。
  杜詩〔花邊立馬簇金鞍〕,〔謝朝華于已披〕者乎!
  王摩詰如〔興闌啼鳥換〕,〔換〕字可謂之奇。
  陳、李初起,意甚輕陳徵君,兩家之客競相譏詆,以資談端。予心無適莫,素與二于晨夕,而追隨君几杖,亦風雨無間。既而徵君歿,陳、李為文以弔之,且有猶龍之嘆,可謂不遠之復哉!乃知溢美溢惡,久而論定者也。
  詩人之難也,不敢有傲氣,不敢有躁心,不敢有乖調。
  李白詩〔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哀之至也!
  詩之有隱有秀,畫之有神有逸,天授非人力。
  工部之〈哀王孫〉、〈哀江頭〉,其工部之風乎!
  凡詩麗則必靡,秀則必弱。若兼厥二美,免此二憾,其思王乎!
  〔秦川貴遊,自傷多情〕,八字可謂穠至。

 

 

    ●龙的传人制作之附录: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①(1643)

 

  第一甲三名

 

  楊廷鑑   宋之繩   陳名夏*

 

  第二甲七十八名

 

  譚貞良   王自超   陳丹衷   周  鍾   秦  汧   吳國龍

  紀騰蛟   張元琳   朱喬秀   史可程   王道成   歸起先

  朱  積   陳殿桂   俞元良   鄭元勳   楊  璥   周愛訪②

  史繼鰌   萬發祥   徐家麟   金拱敬   馮世鞏   包壯行

  潘應斗   何九雲   周  奭   馮元颺   林志遠   □□□

  黃淳耀③  吳貞毓   余  飈   吳  璇   劉鳴鳳   丘俊孫

  李呈祥   □□□   王之相   方元會   李膺品   陳履貞

  姚文然   張  恂   陸貽吉   李  皓   徐復儀   蘇國瓓

  劉世斗   李光龍   荆廷實   水榮旭④  □□□   梁淸標

  徐丙晉   秦祖襄   王  澧   于  沚   沈  龍   孫聖蘭

  黃  燦   楊文薦   張淸議   汪  挺   郭符甲   陸慶衍

  徐養元   龔之遂   劉廷琮   □□□   唐元楫   □□□

  陸  鋡   鍾掄芳   李安世   趙  漁   周定礽   林日升

 

  第三甲三百一十四名

 

  姜宗灝   馮  斐   吳國鼎   楊明琅   宋徵壁   胡  顯

  魏學濂   蔡而■   郁汝持   李用楫   閔  肅   王士捷

  江  潢   韓昌錫   陳■銘   沈  泓   溫  璜   王龍賁

  王支燾   王運熙   劉徐謨⑤  鍾性樸   趙  最   凌  ■

  莊  恒   汪姬生   郭承汾   朱  珣   史夏隆   朱廷壻

  王覲光   張家玉   榮爾奇   齊■暙⑥  何通武   沈佺期

  劉世傑   唐  誠   孟應春   余正元   呂雲藻   朱永康

  龔  鼎   李丹衷   俞  璧   朱日升   姚奇胤⑦  姜金胤

  周齊曾   楊永言   曹鳴遠   李毓英   余增遠   翁冠英

  傳廷獻   蔡元宸   陶元祐   張  端   王爾祿   史起明

  呂崇烈   林  垐   潘維啓   沈崇掄   施召徵   張  岳

  成克鞏   王啓祚   宫偉鏐   黃鍾諧   鄧士廉   楊  澤

  王風仁   林鑄禹   王顯名⑧  許吉燝⑨  顧咸建   馬  瑞

  李馥蒸   李安世   曹胤昌   李長祥   朱議汴   吳煌甲

  高  珩   何胤光   孫鍾皐   鄭爲虹   藺完瑝   許令喻

  詹承克   步文政   吳中奇   王玉藻   陳  ■   程玉成

  陳  翔   程兆科   謝于宣   何家駒   羅憲文⑩  高  簡

  錢  默   萬  適   高輔辰   林之番   劉霖懋   彭長宜

  何運亮   薛昌胤(11)史垂譽   單世德   陳調元   張一珏

  強  恂   吳剛思   陳震生   湯  芬   傅作楫   魯廷芝

  楊棲鶚   朱統■   劉肇國   喬廷桂   熊興麟   徐徵麟

  嚴爾琮   盧象觀   任道脈   李震成   王緒宏   楊自謙

  李  實   張夙抱   卜雲吉   吳夢白   張之俊   方名榮

  翟文鳳   胡統虞   高辛胤   杜立德   張以邁   陶履卓

  倪俊明   王麟標   施  ■   嚴正矩   俞文淵   馮  瑋

  汪  鉉   華洊吉(12)周  瑋   林  飭   李一元   李發藻

  張玄錫   曾五典   熊  緯   方學聖   黃宗庠   張雲翼

  吳  昜(13)潘  琪   林  嵋   孫  榘   李思謨   徐  遠

  彭遇■   林之驥   蕭堅操   蘇名世   王景亮   龐耀統

  余  綸   劉允浩   龔  棻   曹  淸   嚴  通   吳聞禮

  聶  玠   孫之昊   虞贊堯   徐穉佳   李化麟   王文棟

  連壇塲   嚴之偉   瞿  ■(14)王觀瀛   黃道■   周志畏

  張廷榜   朱鼎■(15)韓昌穀(16)歐養素  葉富春   牛應徵

  許國杰(17)李待問   鄭  琬   林必達   陳經文   樊  望

  萬  翺   王曰俞   白胤謙   梁于涘   馮  崑   朱耀先

  賈席宣   顧  朱   曹毓芬   顧咸建   鈕應斗   張丕吉

  卜兆麟   劉  曙   岳暎斗   趙天麒   周之桂   劉逢盛

  孫士寧   張翂之   朱懋華   劉承吉   沈  潤   傅學禹

  關  鍵   楊一葵   夏有奇   趙  庚   李震成   朱鼎延

  黃士■   費景烷   宋日英   張若義   王毓奇   鍾  諤

  袁  噩   凌夫惇   上官鉉   王  質   戴長治   魯  ■

  羅國瓛   陳廷武   周  試   毛羽皇   于  翰(18)金允治

  程  源   鄭羽儀   孫建宗   湯紹中   孫奕煥   趙  頻

  王宗熙   馬夢桂   王政敏   王鳴珂   劉濬本   朱長世

  王延陶   秦之鑑   田本沛   金廷詔   魏天賞   顧之俊

  龐  霦   李爲鼐   吳臣輔   李承尹   洪維翰   胡全才

  張  瑃   沈士英   李崇稷   徐  鼎   賈漢儒   荀廷詔

  周繼芳   程  言   張羅俊   陳儒樸   呂  潛   黃毅中

  劉  悛   夏供佑   王崇簡   武  愫   王泰際   袁  聲

  張  鋡   孫志儒   趙日懭   許  學   丁期昌   沈宗塙

  沈玄錫(19)朱胤顯   陳瑜如   吳伯尙   杜  芳   劉復崑

  孫啓賢   龔廷祥(20)曹元芳(21)張大年  吳爾壎   史  詥

  陸亮輔   孟張明(22)謝元汴   石  嶐

 

  未殿試一十一人

 

  楊于先   龔九疇   陳國琠   李孔昭   曹如麟   雷鳴皐

  張佐辰   席敎事   張  標   周  暹   邵士■

 

  據《崇禎十六年癸未科進士三代履歷》補闕二名

 

  錢爾登   王曰俞

 

  據地方志補闕三名

 

  楊若梓   張元錫   張  鈴

 

  ①本科《碑錄》二甲七十五名、三甲七十八名皆題李安世籍貫分別爲浙江山陰民籍、浙江餘姚民籍,又三甲七十五、二百十二名皆題顧咸建,籍貫分別爲直隸崑山民籍、直隸吳縣民籍,又三甲一百二十八、二百三十一名皆題李震成,籍貫均作直隸滄州民籍。

  經查《進士履歷》(《崇禎十六年癸未科進士三代履歷》的簡稱)載;李安世,籍貫作浙江山陰籍、餘姚人。顧咸建,籍貫作直隸吳縣籍、崑山人。李震成,籍貫作滄州人。姓名並無重複。

  ②《山東通志》作:周爰訪

  ③初名:黃金耀

  ④《進士履歷》作:孫榮旭

  ⑤《進士履歷》作:劉餘謨

  ⑥《畿輔通志》作:齊■曜

  ⑦《浙江通志》作:姚奇引

  ⑧《山西通志》作:王顯明

  ⑨《福建通志》作:翁吉燝

  ⑩《進士履歷》作:格憲汶

  (11)《山西通志》作:韓昌允

  (12)《進士履歷》作:華洊古

  (13)一作:吳易

  (14)《福建通志》作:瞿昶

  (15)《山西通志》作:朱鼎要

  (16)《山東通志》作:韓昌國

  (17)《進士履歷》作:吳國杰

  (18)《進士履歷》作:梁羽翰

  (19)《浙江通志》作:沈元錫

  (20)《江南通志》作:龔復崑

  (21)《進士履歷》作:曹元方

  (22)《進士履歷》作:孟明章

 

 

    △顺治四年丁亥科(1647)

 

    第一甲三名

 

  呂  宮   程芳朝   蔣  超

 

  第二甲五十七名

 

  于明寶   周啓嶲   李及秀   王大礽②  錢祖壽   徐兆舉

 

  楊  鏞③  郝惟訥   徐果遠④  張弘俊   馮  溥   方若珽

 

  張安茂   唐朝鼎   須兆祉   宋徵輿   佘一元   馮右京

 

  李昌垣   陳  卓   莊正中   楊  鼎  張  ■   卓  彝

 

  王鳳鼎   冀如錫   黃  機   諸舜發   宋  琬   馬光裕

 

  劉思敬   蔣之紱   蘇  霖   高  翺⑤ 翁長庸   李  目

 

  傅長祺   劉履旋   馮達道   李宗孔   趙函乙   許  煥

 

  竇遴奇   陸有聲   姚玄煐   秦仁管   范朝瑛⑥  陸元龍

 

  秦才管   谷應泰   胡芝發   胡惟德   聶政新   楊世學

 

  陳  偉   李  敬   宋學洙

 

  第三甲二百三十八名

 

  王  埰   張九徵   王輔運   孫宗彝   陳忠靖   胡昇猷

 

  鄭之璞   朱克簡   李  蔚   王伯勉   蘇東柱   劉德炎

 

  陸運熺   王灝儒   蕭家蕙   孫應龍   張光祁   馮雷鳴

 

  湯調鼎⑦  鄧  旭   杜  漺   常若柱  潘泗水   黃敬璣

 

  史允琦   李  芷⑧  田國足   顧  仁  吳六一   唐  稷

 

  杜  果   馬鳴蕭   張元樞   李  澄  武纘緒   石  瑋

 

  郝翀翰   楊毓蘭   戚良宰   萬方慶   何  棅   王章炳

 

  岳峻極   李之芳   呂大猷   劉元運   董  玫   王三畏

 

  馮  斑   任文曄   王之鼎   李  憲  高  明   李中白

 

  堵廷棻   莊冏生   鄒自式⑨  郭  亮   楊大功   周繩烈

 

  曹垂璨   郭  方   李應軫   傅雲鵬   徐謙生⑩  章雲鷺

 

  方亨咸   李長靑   李  瑛   劉  璽  葉子循   馬雲舉

 

  譚希閔   董大翮   王際有   李孟雨   蔣胤修   周文燁

 

  徐  鼎   施鳳翼   郜煥元   王家楨(11)  李如瑜   張畢宿

 

  劉芳聲   王  熙   丁同益   張  寬  葉甘棠   羅雲逵

 

  朱鳳台   王  訓   顧予咸   錢裔禧   王世噩   張能鱗

 

  賈  濬   晉淑說   張王治   吳守寀   張九嶷  馮  旦

 

  王  章   張秀實   任天祚   王  翰  徐我達   繆慧遠

 

  樊鴻選   朱長泰   張夙成   徐可先   朱之翰   李長秀

 

  王  晉   朱士冲   趙  瑾   婁維嵩  曾振甲   袁秉銓

 

  邵  擢   郭四維   羅  森  錢  綎   劉源湛   王康侯

 

  楊本春   孫根深   段  衮   王象天   連  城   于雲石

 

  陳一道   胥庭淸   楊藻鳳   褚振聲   張  珥  張  昊

 

  程汝璞   張台耀   汪浴日   武全文   高仁度   楊  泰

 

  汪永瑞   劉玉瓚   葉  舟   柴  望  賈弘祚   黃炳啓

 

  李彥珂   靳秉璋   朱  虛   王允諧   趙志忭   溫樹珖

 

  邢若鵬   賀運淸   范印心   羅大猷   朱天寧   葉嘉徵

 

  崔掄奇   王廷機   阮鞠廷   錢世錦   焦象賢   張祚先

 

  王  榜   董上治   薛  眉   吳用光  葛  陛   呂鳴純

 

  王秉直   李  陶   靳龍光   孫自成   劉復鼎  劉  振

 

  趙來鳴   劉緝堯   薛  耳   高光國   盛  交   劉  幬

 

  許  襄   喬來鳳   劉允謙   王建中   史樹駿   江中楫

 

  陳廷楹   朱廷瑞   李廷樞   龔景運   王  勸   周文華

 

  宋國彥   喩  勳   李人龍*   王道隆  米  襄   楊六德

 

  李世洽   慮毓粹   張鯤翔   蔡瓊枝   穆爾謨   趙  編

 

  徐明弼   馮美玉   萬應皐(12)  郜炳元   吳道凝   蔣爾琇

 

  季振宜   余國柱   葉騰鳳   李生美   劉  禆   相啓運

 

  田萃禎   李  倩   王起彪   蔡含靈   王民瞻   周嘉植

 

  史士僎   胡揚俊   鮑鳳仞   程萬里   杜良祚   邢以正

 

  劉惠恒   張  暉   李純質   虞  宁

 

  ①本科爲加科。

 

  ②《江南通志》作:王大仍

 

  ③《江南通志》作:顧鏞

 

  ④《江南通志》作:劉果遠

 

  ⑤《江南通志》作:高翔

 

  ⑥《江南通志》作:陸朝瑛

 

  ⑦《江南通志》作:陽調鼎

 

  ⑧《江南通志》作:季芷

 

  ⑨《江南通志》作:孫自式

 

  ⑩《江南通志》作:陳謙生

 

  (11)《江南通志》作:王家貞

 

  (12)《江南通志》作:鄭應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