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不爱国:还有多少分赃借口“改革”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01:22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据人民网《今日关注》报道:安徽省电力公司近年来以“车改”之名,为全系统约30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标准逐年提高,从最初的奇瑞汽车到现在价值20万元的一汽迈腾和帕萨特领驭,一切车辆手续及费用由公司负责。因为部分职工举报,安徽电力公司宣布所有的公务自驾车暂时停下来。但一些职工认为,要求停下来恐怕也是个幌子。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人民网《一语惊坛》在对此项“改革”进行评价时说:只要特权继续“肆虐”,任何改革都可能是官员“自肥”的良机!这句话可谓说到了根子上。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回首这些年来,主流们非常喜欢将一切成就归功于“改革”,似乎一切好事都是改革的功劳,一切不好的事都是不改革的罪过,“改革”一词成为不容怀疑永远正确的代名词。甚至于许多罪恶也借“改革”之名横行。上述报道中提到的污臭之事不就是典型例证吗?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我始终在心里问自己,对咱们这几十年所经历的“改革”,究竟应该如何认识?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假如不改革,单凭国家的财力,不会有这么多的高速公路,不会有这么多的高楼大厦,可能不会有三峡大坝,不会有青藏铁路;我们身上不会有这么多漂亮的衣裳,手里可能还没有手机,可能还没有电脑,更没有MP4,人与人之间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不会象现在这样方便。所有的食品、生活必需品也不会象今天这样数量充足丰富,可能至今还用着粮票布票。经济总量比现在要小得多,第三产业不会如此发达,也不会出现现在这么多的民营企业家,人不会有现在这么高的流动自由度和选择性。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另一方面,假如不改革,社会贫富差距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么大,社会治安和谐形势不会如此严峻,不会有那么多的土地被填埋、被占用、被污染,社会上不会出现这么多的假冒伪劣。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不会这样大面积地被吞噬被瓜分。绝不会出现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的现象,不会出现这么多离乡背井的民工,也不会出现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许多清山还在,绿水尚存,地下的矿藏还在,社会整体道德水平良好,很少有丑恶现象发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每个社会成员对自己的生活和前景的压力不会象今天这么巨大。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尽管两种看法都还能举出无数的事例,但我想这已经够了,因为人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健康的标志,这一点谁心里都清楚.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年先进行的不是经济体制改革而是政治体制改革,到今天,中国又是啥样呢?大概有两条可以肯定,一条是不会出现如此多的贪官污吏。另一条是不会出现象今天这样以“吃饭财政”为特征的庞大政府。果如这样,我们就拥有了一个相对廉洁高效的政府和物态相对落后的经济局面,不过,我们的资源还在,清山在,绿水在,土地在,人的道德在。想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十年,中国不是在一贫如洗,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奇迹吗?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如今,不可回避的是,虽然我们取得了经济上的所谓辉煌业绩,但我们必须为各种环境污染埋单,心灵污染埋单,要为超负荷的能源消耗埋单,要为实现和谐社会埋单,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埋单,要为在改革之前不曾预料的而又在改革中无奈地交出去的各种“学费”埋单,而我们今天的努力难道就是为了给疯狂的过去埋单吗?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话题不想扯远,我们还是回到“只要特权继续‘肆虐’,任何改革都可能是官员‘自肥’的良机!”这句话上来。解决官员“自肥”,必须能够有效控制官员的特权,而要想有效控制官员特权,就必须进行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靠谁来改?靠由特权官员们组成的政府机构来改吗?不行。因为没人会自断胳臂。连公开官员财产这么非常必须而又极其简单的事都“改”不了,你还能指望官僚们主动交出特权?于是,所有的事情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怪圈,一方面谁都认为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一方面坚决不把改革政府的权力交给民众。无论是精英治政也好,厂长负责制也好,都是在把权力向少数人手里集中。由此而来使政治改革几乎无法推动。所以,民间将此事说穿了:群众承担改革的阵痛,官人分享改革的成果,这也许就是中国式改革的实质。只是,任何一项“改革”,如果它没有使人民获得利益,没有让群众满意,那就是伪改革,就是对改革的反动。安徽电力的“车改”,说穿了,就是这种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