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气垫粉扑使用方法:为什么“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08:02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里的“周”是“统筹兼顾”的意思;“比”是偏爱、偏好的意思,而非“团结、勾结”之属。而《论语集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的解读也可,只是诸如“普遍”的理解则易流于宽泛、大而无当。其实,通过对“周”这个统筹兼顾含意的阐述可以知道,凡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待物片面、盲人摸象之属的思想和行为即是“小人”的写照,而非“虚伪、阴险、毒辣、无耻、无赖”等流变后的所谓“小人”典型特征的描述。  
  《左传·襄三十一年》:“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由此也可侧证,区别君子和小人的关键着眼点应从一个人对事物认知或落实的系统性、兼顾性或深入程度的差异上去判断。
  
  理解了“小人”所指的究竟,那么就“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句孔子针对对“女子”“远、近”引起“孙、怨”之通常反应的评价缘由也就顺理成章了,实在与“歧视、鄙视、压迫妇女”无关。
  
  究竟为何“难养”?释迦摩尼佛对此有着更加深入、细微、系统且犀利的阐述:  
  “女人求道,但坐外八十四态,还自缠身。有堕八十四态者,如入大深海,必没其身……佛言: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明当知之。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态者,无不得度,无不得道,无不得佛也。贤者阿难白佛言:如是女人淫欲态,为可除不乎。佛告阿难:此态自是女人所作耳,女人能自灭者,极可得灭耳。灭者,是现世阿罗汉也。……”  
  其八十四态大致分十大类:虚荣好饰、故作姿态、思念男子、自骄慢他、嫉妒破坏、悭贪追悔、含毒骂言、嗔恼亲里、谄诡害他、咒诅伤慈,详情参见《大爱道比丘尼经》。  
而且有典型案例为证:佛陀的姨母三次恳求出家均被佛陀拒绝,于是自行落发穿上袈裟,一路追随佛陀到毘舍离。当时阿难尊者又再三恳请佛陀准许姨母出家,仍被佛陀三度拒绝。后来,阿难尊者乃以“女众出家亦能得到果证”为由,勉强佛陀准许女众出家。佛陀因此制定“八敬法”作为女众出家的基本约束。南北传经、律一致记载,由于女众出家加入僧团的缘故,佛陀明确地告诉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释迦牟尼佛在允许女人出家前,对女人的84种劣根心态和行为方式言之凿凿,且警告如斯,也即女子在成佛的路上种种需要战胜的“魔障”及其严重影响。当然,对身处或曾经身处恋爱、失恋、结婚、离婚、再恋爱、再失恋、再结婚、再离婚……之中的男女而言,尤其男性对上述那么多“态”之爱恨间杂甚或无奈之奈的体验尤为深刻。  
  如若把视线从孔子和佛祖的言论上移开,再扩展一下视野,看看其他的圣贤或上帝(真主)或使者是如何评价女性的:  
  苏格拉底:“一个女人的美德,如果你想知道的话,也可以很容易地描述出来:她的责任是在管理她的家务,和看管屋里的东西,以及服从她的丈夫。”“如果我能忍受我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
  柏拉图认为女人的智商和小孩、奴隶差不多,除了有各种欲望、痛苦和快乐,啥也不懂。  
  德谟克利特:“接受一个女人的命令,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大的侮辱。”“女人不应该动口舌,因为这是很危险的。”“少说话对于女人是一种装饰,而装饰简朴,在她也是一种美。”  
  《新约·马太福音》:“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新约·教牧书信》:“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  
《塔木德》:“女人爱炫耀自己、贪吃、懒惰、妒忌、爱发脾气、唠叨不休甚至口是心非。”  
  《古兰经》:“阿丹啊!你和你的妻子同住乐园吧,你们可以随意吃园中的食物。但不要临近这棵树;否则,就要变成不义者。”  
  “当他们中的一个人听说自己的妻子生女儿的时候,他的脸黯然失色,而且满腹牢骚。他为这个噩耗而不与宗族会面,他多方考虑:究竟是忍辱保留她呢?还是把她活埋在土里呢?真的,他们的判断真恶劣。”  
  “如果你们休妻,而她们待婚期满,那么,当她们与人依礼而互相同意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止她们嫁给她们的丈夫。”  
  “男人将因他们的行为而受报酬,妇女也将因她们的行为而受报酬。”  
  《阿布·达伍德圣训集》,穆罕默德:“男人和女人应当是一个整体的各一半。”  
  ……  
  上述诸言语的引用并非搜肠刮肚地挑其某句话或者断章取义,而是其类似的言论大量存在,反映了其在这个问题上的一般性认知和判断,恭请有兴趣的读者查查那些原著。  
  需要严重提醒,上面的种种说法是基于其所面临的社会整体现状以及那个时代女性既有的认知水平而得出的结论,不意味着一直以来女性就没有或就不能进步,况且佛经上也有龙女成佛和善女人的记载呢。女性朋友不必对此耿耿于怀的放不下,徒增思想包袱甚至自怨自艾,权作更好地走人生之路的友情提示即可。子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倒是更应该警惕一些有意无意、别有企图的男性们拿此做文章或籍口。
  
  抛开判词的具体时代背景或各圣贤出现年代上的先后,相比之下,穆圣是主张男女平等且相互依存的。
  而“仁义之道”本身就是“人之道”,哪里还用得着去分什么性别、肤色、种族、民族、种姓、亲疏、贵贱、等级、派别……的差异?

  夫子压根儿也没有想到还要在那些差异上去纠结一番,而是全部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实现“仁义之道”上,聚焦在每个人如何践行“人之道”上,和是男是女没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具体到女性而言只是面临着较为独特的挑战罢了,而这挑战同“小人”所面对的并无二致,二者在通过“学习”取得改善和提升上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至此,再来理解“女子为难养也”且和“小人”的并述,可以看出夫子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是再中肯、再厚道不过的了。
  
  那种为了维护夫子所谓的圣贤声誉而奇思妙想地去句读训诂,反而更受不良之徒或不明就里之类的诟病和不屑。
  至于歇斯底里、毫无忌惮、择邪诽谤或不明所以地诬夫子之徒,“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又有谁听说过孔子之外的诸如释迦摩尼、耶和华、耶稣、穆罕默德、苏格拉底……等圣贤的相关言论受其文化影响之民众的中伤和谩骂?若有,真不晓得当事人会受到何等程度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