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月恶魔身上坐标:高梁:不能用国企产权改革的名义挖国家墙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53:01
8月底以来由香港学者郎咸平引发的关于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大讨论,引发了热烈的反响。从新浪网友245页讨论的情况看,其中90%以上的意见,表示了对郎咸平的支持,及对当前种种腐败现象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揭露和愤慨心情。这说明,讨论已经超出了纯学术范畴,触及
到社会舆论的敏感点,也说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涉及到千家万户,引起广大群众不满的一个焦点问题。
早在80年代改革初期,就有经济学家提出在转轨过程中防止“寻租”的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寻租现象”即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以权谋私现象,愈演愈烈,反映在改革过程中,则演变为官员与国企领导相互勾结,以改革为名,侵吞国有资产,即所谓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特别在基层,这一现象愈益普遍,手法也愈益多样化,早已不能用“支流”来形容,成为广大群众不满的主要问题。
自80年代改革以来,国有企业产供销、人财物、价格、投资等事权、财权,已经基本上放开了。但是,一方面给了企业自主权,另一方面对企业负责人的约束并没有相应地得到加强。在企业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是以企业内治理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形式实现的。而我们的国有企业由于对人事管理缺乏有效的责任制和监督机制,致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始终不能有效提高。
从这个观点看,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直接原因,不是企业层次的管理体制不顺,也不是产权的问题,而是“用人不当”。其背后的制度原因是人事体制的弊端,当今大量存在的组织腐败、司法腐败问题,则起到了极其恶劣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侵吞国有资产现象不加以有力制止,至少是造成地方国企大量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面对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一重大问题,我们看到现实中某些人不是去研究如何在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反而出现了下面一系列造成混乱的奇谈怪论。
一是国企失败主义。不去追究国有资产流失的真正原因,只是一言以蔽之曰“国有企业就是搞不好”,既然国有企业反正搞不好,就只能破罐破摔,让它烂掉。这就是所谓的“冰棍理论”。
二是既然私有经济比国有经济效率高,国有资产流失到私人手中,一定会提高效率。有人公开声言所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推进改革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按这一逻辑,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部内容就是所谓产权改革,而产权改革的全部内涵就是私有化,甚至私有化就等于允许利用职权侵吞国有资产。在这一逻辑下,搞好国有企业无功,搞坏国有企业有理,企业垮台、破产,正好转到厂长名下。在这一逻辑下,损公肥私、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坏人,成了改革家;职工们捍卫公共财产的正义行为,反成为“改革的障碍”。这已经超出效率和公平的范畴,而是主张政府执政可以不顾社会公正这一基本原则了。对这种理论的混乱,确实到了不辩不明的时候了。
三是东欧俄国通过快速的私有化,使转轨一步到位。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
四是转轨时期,国资流失、职工大量下岗,是社会必须付出的代价。
以上言论,是到了需要肃清的时候了。我们承认,为了效率的提高,转轨过程中会带来下岗、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代价,但在当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情况下,社会付出的代价应该作全面估计。全面评估至少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首先,它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如果对这种歪风邪气不加以整肃,将使我们的市场经济成为腐败的、缺乏诚信的市场经济,拉美式的市场经济;其次,伴随大量的官员和国企领导的腐败现象,导致大量职工失业,并导致极度的社会不公。早有多项研究说明,我国的吉尼系数已经进入世界上分配最不公平国家之列。国家如果对这种腐败和不公现象不给以道义的严厉谴责和有效的措施加以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行政效能必将受到侵蚀和损害。而政府执政的道德水准、公信力和行政效能是治国的根本。我们切不可动摇这个根本;最后,对通过歪门邪道致富的邪气客观上的纵容,就是对社会道德的极大侵蚀和损害。
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改成腐败的、官商勾结的、依附型的资本主义;更不能允许借改革之名,拿全民财产私相授受。这种用改革名义挖国有墙角之风,放任下去,那是在败坏改革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