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罪新的司法解释:梁漱溟:从我做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2:06:35
文/雷颐 上世纪80年代初,梁漱溟开始逐步为年轻人所了解,但一时并未成为社会“热点”,其“意义”尚待发掘。他的《东方学术概论》与《人心与人生》两部书稿的遭遇,颇能说明彼时的境遇。他数十年沉思、潜心写就的《东方学术概论》一书手稿,在出版送审过程中居然丢失,足见其被忽视的程度;而其一生力作《人心与人生》的书稿,送到多家出版社后也通通被拒。最终,通过种种努力,才得以在1984年“自费”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倘在今日,此稿绝对“洛阳纸贵”,各家出版社一定竞相出高价抢出此书。虽为自费,现在想来,学林出版社当时出版《人心与人生》,也颇见眼光,功莫大焉。 就在梁漱溟出书无路的时候,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生艾恺却选择研究梁漱溟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题目。1975年他写完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论文经过修改后,在1979年出版为《最后的儒家》一书,这是第一部研究梁漱溟的专著,也促使梁漱溟“走向世界”。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艾恺终于在北京第一次见到梁漱溟。经过精心准备,他为梁漱溟作了口述史,并录音存档。1984年,他再次为梁漱溟作口述史。 时代热点说变就变。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梁漱溟的人品学问突然成为“热点”。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的一些梁氏早期著作被重新出版。他的东西文化观、对传统与现代的看法,影响不小。2006年初,梁漱溟的长子把艾恺与梁漱溟1980年的对话录——《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作为单行本出版。由于出版后引起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高度关注,艾恺最近又将1984年的访谈“整理”出版,名为《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由人民出版社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出版。这次的“整理”,其实只是录音原文照录,全然未经编辑,更真实体现了口述的“原生态”。因为编辑难免会有主观取舍,可能丢失更多信息。 细读梁氏口述,感到许多历史细节格外生动有趣,而且很有现实意义。他回忆说,他无大学学历,但是蔡元培却坚持聘他在北大哲学系任教,不过由于当时他仍在司法部任职而无法分身,于是就提出由自己在图书馆认识的好友许丹代课,蔡元培欣然同意。所以,许丹几乎带课一年,代他讲“印度哲学概论”。后来,他就以许丹的讲义为基础,出版了《印度哲学概论》一书。这种故事,实在有点难以想象。他与当时的北大图书馆长李大钊也很熟悉,李大钊当时已经信仰共产主义、并开始组党活动。很多人都曾回忆说,李大钊的性格温和厚重,但是梁漱溟却从一些细节看到了李大钊性格中热烈的一面,他回忆当时李大钊领导学生上街游行的时候,并不温和,而是很有热情,很热烈。 梁漱溟一直都很注重乡村建设。当时阎锡山治下的山西农村被称为“模范”,但他去实地考察之后,却很不满,认为问题很多。在梁漱溟看来,建设农村尤其要重视乡民的自觉主动性,要充分启发民众的觉悟,只有当获得了充分的民众自觉,“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如果缺乏群众的自觉,“农村建设”的效果就难以持久。 1917年,在从长沙回北京途中,梁漱溟见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感慨不已,写了题为《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长文。他写道:中国的事情如果要办马上就有办法,“今但决于大家之办不办,大家之中自吾曹始,吾曹之中必自我始。个个之人各有其我,即必各自其我始。我今不为,而望谁为之乎?嗟乎!吾曹不出如苍生何?”他的“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并非以救世主自居,而是强调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