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采访纪行:山海之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5 03:33:43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采访纪行:山海之间

www.yn.xinhuanet.com  2011年04月12日 10:34:54  来源:云南日报

中国参与建设的马都拉大桥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柴玺接受采访

与马来西亚旅游部副部长座谈

著名的“大马仓”中的云南普洱茶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下午五点,飞机飞行在一望无垠的南中国海上,机翼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在夕阳的映照下,绽放着绚烂迷人的色彩。

    海的南边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在东盟10国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距离云南最远的国家,距离是否会成为云南走向大海的阻碍?这是我们探访这里的目的之一。经过9天的行程,从红土高原跨越千山万水,飞过浩渺的大海,在我们的眼中,云南和印尼、马来西亚看似遥远,山海之间的距离却显得如此之近。

  距 离 历史和血脉早已拉近

    印尼和马来西亚对中国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

    早在明清甚至更早时期,为躲避战乱和动荡,就有大量的国人跨海移民到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马来半岛等地,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公元1405年7月11日,作为云南人的郑和更是开始了他在历史上名垂千古的壮举——“下西洋”。此后的28年间,郑和先后7次率领着庞大的“代表团”造访了这一地区。

    雅加达,印尼文化旅游部副部长Sapta Nirwandar先生在接受我们采访时的一番话,让我们有些吃惊。Sapta Nirwandar先生在了解到我们来自郑和的家乡后说:“郑和也是我们印尼的民族英雄。”

    同样,郑和在马来西亚的历史记载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华人热爱郑和,马来族和其他民族都很热爱和尊敬郑和。这在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里有生动的记述。

    位于首都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是马来西亚最权威、最大的博物馆。博物馆主楼大门两侧是两幅巨型壁画,由彩色瓷砖拼成,连起来约有60米长,讲述了马来西亚发展的重要历史。右起第一幅壁画是印度梵天神像,表明印度教的传入,接着就是郑和船队到马六甲时的盛况。画上数艘宝船扬帆海上,雄伟壮观,其中几艘宝船悬挂着大旗,旗上的“郑”字清晰可见,迎风飞舞。在画面上方,是郑和首访马六甲的年份——“1409”。

    作为云南老乡的郑和,他600多年前的友谊之旅使云南和印尼、马来西亚仿佛具有了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当然,拥有“血缘”的不仅仅是郑和。在东马的沙巴,亚洲时报社社长、拿督张丹华先生就告诉我们,沙巴有一个少数民族其祖先很可能是云南的佤族。

    印尼米南加保人祖先来自云南则是确定无疑的。印尼一家主流华文媒体的总编辑以肯定的口吻说:“米南加保人的祖先确实是来自中国的云南省,这在印尼的史学书籍里早有记载。”

    印尼米南加保族,人口约600万,占印尼总人口的3.4%。据印尼史学资料记载:公元前500年,米南加保人的祖先从云南省南迁,他们千里跋涉,历尽艰辛,经中南半岛、越马六甲海峡迁徙到苏门答腊岛西部地区定居。至今他们的很多风俗民情和生活习俗都可以在云南省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找到。    米南加保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有很多美丽的神话和传奇故事。米南加保族名(Minangkabau)的来由,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印尼语中,“Minang”是 “胜利”之意;“Kabau”则是“水牛”。相传古代米南加保族与邻族发生领土纠纷,众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双方各挑一头水牛,让它们相互搏斗,哪个民族的水牛被斗死了,哪个民族就算输了。

现 实 云南正站在潮头之上

    抛开历史的渊源不说,在短短9天的行程中,给我们一行感触最深的,还是走访两国时那无处不在的“乡音”和“乡情”。大街小巷中处处可见的方块字,早已成为两国风景中最和谐的元素。

    在印尼巴厘岛,印尼巴厘岛旅游饭店协会会长施柏松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施先生是印尼的第二代华人,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接受过正规的华文教育。据他说,在他们这一辈的印尼华人中,《山间铃响马帮来》、《五朵金花》两部反映云南的电影,已是他们抹不掉的记忆。

    在我们乘坐的飞往印尼的班机上,除了一些旅游者,大多是春节过后,前往印尼工作的人员。坐在我们旁边的林文峰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印尼已经工作了6年。据林先生说,近年来到印尼和马来西亚工作和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仅仅他所在的工厂,就有400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人。在林先生看来,通讯、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距离早已不是阻碍,有没有机会才是选择的要件。

    “中马两国地缘相近、民族相容、文化相通,郑和七下西洋推动了中马两国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同时也传播了中马友谊种子。”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柴玺这样认为。这位曾在云南红河州挂职一年的驻马大使,不仅对云南满怀深情,而且对云南的省情也颇为了解。

    柴大使认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正面临着巨大的战略机遇。云南正站立在潮头之上。

    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不远的将来,云南将形成以昆明枢纽为中心,8条干线(滇—藏、成—昆、内—昆、贵—昆、南—昆、云—桂、渝—昆铁路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入滇,4条铁路(中—越、中—老、中—缅、中—缅—印铁路)出境,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力强大的铁路运输网络,实现通江达海、连接东南亚的梦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和要求,特别是关于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布局,为云南在“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希望云南紧紧抓住机遇,用足用好中央支持政策,以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打造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大基地,构建开放型经贸合作大平台,努力使发展的基础更牢、后劲更足。

    历史,让云南再次来到一个新的起点上!

    云南,再次迎来了世界的目光!

    据海关统计,“十一五”期间,云南省与东盟外贸额达156亿美元,同比“十五”期间增长1.9倍。其中,从东盟国家进口48.7亿美元,同比增长2.7倍;对东盟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5年间,云南省与东盟国家外贸额年均增速达16.1%。

    出口方面,机电产品是云南省对东盟国家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十一五”期间,全省对东盟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创汇效益明显,5年累计出口创汇23.5亿美元,年均增速29%。2006年至2010年,全省累计向东盟国家出口农产品237万吨,创汇18.1亿美元,出口量、值年均增幅分别为10%和27.5%。其中,特色农产品备受东盟国家青睐,“云烟”、“云花”、“云茶”则更是成为拳头产品。与云南省外贸增速较快的东盟国家有马来西亚5.6亿美元,增长1.5倍;泰国4.6亿美元,增长96.6%、新加坡1.6亿美元,增长36.4%、印度尼西亚4.4亿美元,增长26.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一周年来,云南省通过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实现通关便利化、完善泛亚铁路网等举措,为自贸区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优质服务,已成为了中国连接东盟的一座“金桥”。
机 遇 稍纵即逝时不我待

    事实上,但当我们走访印尼和马来西亚多个城市,采访了政府官员、商人、华侨之后发现,云南在东盟,特别是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人的头脑中,印象并不是我们期盼的那样清晰。

    在吉隆坡的双子塔中,一个青年华人知道我们是云南来的,就高声说到,“云南,我知道!”可再问他你知道云南的什么时,他就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只知道云南很美丽”。

    在印尼和马来西亚老一辈的华人中,对云南的印象也大抵如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拥有19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近几年东盟国家发展迅速,消费能力也大大增强,随着关税的降低,东盟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热土,蕴含着无限商机。但就我们走访的情况看,云南企业在印尼、马来西亚,甚至在邻近的几个东盟国家中并不占多数。近年来,云南正在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步伐,然而就云南企业目前在东盟国家所占的比重和作用,与桥头堡的地位还相差甚远。

    在我们采访的华商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打听,“云南有什么优势、云南有什么项目可做、云南有什么优惠政策”。这样的询问,想必云南的企业家也会问回去。

    行走在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各个城市,满大街的滚滚车流,特别是印尼首都雅加达,摩托车的数量堪比当年中国的自行车。但你仔细一看,品牌基本上是日本的本田和三菱。随行的印尼国际日报社黄先生告诉我们,在印尼,当地人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但无论是汽车还是摩托车当地人使用的品牌多是日本的。为什么没有中国的?我们问道。“质量和服务不行。”黄先生的回答让我们颇感不自在。

    同样的不自在我们在吉隆坡也遇到了。

    星洲日报社公关及业务促进部经理刘昆升向我们介绍,在吉隆坡有座中国城,每年都有大量的商品在这里交易。就像中国的义乌或者昆明的螺蛳湾。但是在马来西亚人眼里,中国商品就好像廉价品的代名词。

    日本在东南亚经营多年,一直是对东盟影响最大的亚洲国家。在2008年底,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生效,10年内日本与东盟贸易90%的商品将实行零关税。但在此之前,日本汽车、家电等就已经占据了当地市场,东南亚各国基本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产业,即使有,也都是日本在当地投资的工厂。另外,欧、美等国也一直是东盟的主要出口和投资国,其跨国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东南亚的经济。    相比之下,中国也好,云南也好,在东盟特别是在印尼和马来西亚这两个老东盟国家的投资很少,甚至远远低于东盟在华的投资。当地人总有这样的感觉,日本人和韩国人是去投资的,而中国人是去打工的,是去和他们抢饭碗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云南和东盟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贸易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存在的隐忧也不少。

    产业对接不够、企业间的合作少、双方相互间的政策了解不深是目前云南和东盟进一步发展经贸合作面临的“三座大山”。

    不了解,自然就不愿意走出去,更别说投资了。

    我们到达印尼的第二天,考察采访团有幸参加印尼华人的“迎春晚会”,印尼总统苏西洛率印尼政府的政要出席了这一盛会。

    从晚会上我们感到,在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现在印尼华人对苏西洛总统和他的政府充满了信心。

    泗水是印尼的第二大城市,东爪哇省首府,爪哇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当地华人总会的陈宜团董事长和印尼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何文金顾问在与我们的交谈中肯定了我们的感觉。

    作为第二代华人,陈宜团和何文金对近10年来印尼的政局持肯定态度。陈先生和何先生都期望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云南展开更多的合作。

    在泗水,我们来到了刚投入使用不久的马都拉大桥。这座总长5438米,主跨434米的斜拉桥,是由中国提供信贷并承担部分施工建成的。而今这座连接泗水和马都拉岛的跨海大桥,不仅连接的是两地的经济,更多的是连接着印尼人和中国人的心。

    吉隆坡,在陈凯希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闻名已久的“大马仓”。

    一走进“大马仓”,一股股浓浓的普洱茶香迎面扑来,让我们这些离开云南近10天的人,闻到了家乡的味道,倍感亲切。

    马来西亚的海鸥集团,对云南人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在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的名片上分别印着“中国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团成员、大马旅游局中国市场咨询理事会委员、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大马中华工商联合会商务组主任、马中商务理事会贸易主任、马中经济贸易总商会名誉会长等头衔。    陈凯希先生是滇马,乃至中马经贸合作与友好往来的“使者”之一,为拓展云南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领域作出了贡献。享誉海内外的云南普洱茶、云南白药、云南红酒、云南绿A都已成为海鸥集团进口或代理的云南名牌产品。
陈凯希对云南省有着浓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在交谈中,陈凯希认为,云南要走向东南亚,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市场,了解对方的环境及政策;其次要以品牌为先导,积极开拓东盟市场。

    2010年的第七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主题是“中国—东盟自贸区与区域经贸合作的展望”。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为主轴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前景广受瞩目。在会议上双方的共识很明确,双方经贸合作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投资合作将更加活跃,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将进一步拓宽,行业合作将加快步伐,领域合作将全面展开,商会行动将更加活跃,双方政策实施的关联性将增大。

    2011年,将是云南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一年。

    2011年,将是云南对外开放步子迈得更远、迈得更大的一年。

    2011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进程的加快,云南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将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2011年,随着桥头堡建设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云南与东盟的合作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1年,随着“八入滇,四出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市场,整合资源,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打造区域内新的产业链,形成更多的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与东盟的合作无论是贸易、投资,还是人员、文化交流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机遇就在面前!机遇时不我待!

    图片均为本报考察采访组摄

    本报记者 何 侃 甘 强 谭晶纯 张议橙

更多相关的新闻

  • · WiMAX Forum(R)在马来西亚开设认证实验室 2011-04-08
  • · 首届雅加达国际防务对话会开幕 2011-03-24
  • · 马来西亚举办第三届香港电影节 2011-03-17
  • · 中兴公司拿下马来西亚高速无线网络建设大单 2011-03-16
  • · 中国自行车远征队到达马六甲 2011-03-16
  • · 大马侨领访华感受中国富强称令海外华人骄傲 2011-03-14
  • · 中国银联与花旗银行签协议拓展亚洲7国业务 2011-03-11
  • · 马来西亚美资银行雇员举行抗议 2011-03-10
  • · 马来西亚为低收入年轻人首购房提供全额贷款 201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