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乃亮影迷会:我们买的不是菜,是级差地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49:51
菜贱伤农。

  这次人们看到了,菜从地里拔起来,再送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居然可以有10倍的差价。人们感到愤愤不平,但可能不知道,还有一些菜,根本没有享受这10倍差价的机会,甚至还没拔起来,就烂在地里了。

  官方已经公布了缓解蔬菜滞销的措施,“一是加强商农合作,促进产销衔接。二是细分产销信息,拓宽发布渠道。三是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这些措施,可以起到心理安慰作用的,但解决不了菜会烂在地里的实际问题。

  菜价太低时,菜会烂在地里;菜价太高时,菜还是会烂在地里。

  在去年菜价高企的时候,笔者在市郊看到过菜烂在地里的现象。农民说,城管厉害呀,罚的可能比赚的多,他们不敢进城摆摊;贩子也不来,市郊种植分散,显然不利于成批收购。于是,城中菜价高企,城郊烂在地里。

  现在菜的来源,围绕城市可以分三个圈。

  第一个圈,约10公里,可称为近郊圈,第一个圈内的农民,最懂这座城市市民的需求,第一个圈内种的菜,最容易适销对路;把这里的菜运往城中,运费最小,运量最少(可以是净菜启运),但现在,就在最适宜于种菜的土地上,却种了不少住房,这里种住房,未必能长成好住房,真的住在这里,配套不齐全,入城上班堵得慌,已经种下的一些住房,已经长成了不亮灯的鬼屋。

  第二个圈,约100公里的,其中要扣除内圈10公里,可称为远郊圈,第二个圈种菜虽然没有第一个圈那样的天时地利,但这类地方可以施展开来,规模经营,轮耕套作,但现在,就在这片相对适宜于种菜的土地上,种了不少厂房,这里种的厂房,收获不了好厂房,星星点点的污染,控制困难,治理成本高,有厂房就要有劳动力,在这里,有上班的去处却没有下班的去处,大多数劳动者从车间、到食堂、再到宿舍(或工棚),长年累月三点一线,他们心灵已被扭曲,现在,总算有一些企业为了彰显文明,在厂区内开设了若干夫妻房,让表现突出的工人圆圆床,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个圈,约1000公里的圈,其中要扣除内圈100公里,严格意义上,这里不能算圈,而只是有着若干分布的点,即人们所说的蔬菜大棚基地,或叫蔬菜种植大县。现在,那些500万特别是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所供应的蔬菜,主要就是来自这些点,这里,种菜已经规模化专业化,具有相对成本低廉优势,但这里毕竟离城市太远,顾不上适销对路,供给过程中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一旦过剩,就大量倾销,严重摧毁第二个圈特别是第一个圈的种植能力,一旦脱节,就“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了。

  城里人每天都吃菜,菜每天都吃运力,既然长途贩运,就不能运净菜了,不能运净菜,由此还带来反向清运菜皮垃圾等问题。从交通资源有限的角度,向城中供菜,最好的方式是就近供给,以第一个圈为主,以第二个圈为辅,以第三个圈来调节花色,但现在完全颠倒过来了,现在是舍近求远“千里走鲜菜”,不过,这般折腾确实也创造了许多GDP,为体制内养路的、供油的作出了巨大贡献,还为第一个圈内搞房地产,第二个发展外向型经济腾出了巨大空间。

  这菜价,涨,市民苦!跌,农民苦!

  如此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为了一碟小菜,而动员着消耗着如此巨大规模的运力,这种人为的舍近求远供菜方式究竟是怎样炼成的,非常值得探究。难道,中国不可以把厂区和居住区都集中在城市,提升集中度,以便于配套和控制污染;难道,中国不可以在近郊发展休闲性的庭院经济,在远郊形成精细化的农庄模式,在离城市更远的广阔农田上,构筑成安全可靠的粮食主产区。让中国的城市就像城市、乡村就像乡村;让城市更加繁荣,乡村更加秀美,让城市人和农村人都安居乐业,都各得其所,这样不是很好嘛?

  出于人的本性,一般是不会主动“舍近求远”,目前这种舍近求远供菜方式的广泛存在,一定有着深刻的机理,在笔者看来,造成这种巨大折腾的,是基本土地制度在作怪,中国土地制度中最核心的东西是出让土地使用权若干年,其实这就是学了香港租界的土地批租,在全世界绝无仅有。这种香港式土地批租,无限放大了级差地租的效应,这种放大已经玩过界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概念,可以上网查询,通俗讲,就是在城里同样的房子,在不同的地段会形成不同的资产收益,舍近求远供菜方式广泛存在,只不过是已经被施上金融巫术的级差地租效应,已经从若干城市扩展到广阔城乡了,仅此而已。

  土地是有限的。如果坚持香港的土地批租模式不予以改变,如此这般折腾下去,正如人们所见到的,现在的香港,完全可以放心依托大陆来供应农副食品,未来的中国,完全可以放心依托火星来供应农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