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森尤斯中国官网:萨摩藩伐与“琉球处分”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42:27

萨摩藩伐与“琉球处分”的关系 

 2011-04-21 21:35:25  1868年8月27日,以萨摩藩与长州藩同盟军为首的倒幕派,拥立日本天皇还政登位,定都江户,并改江户为东京,年号由“庆应”改为“明治”,这标志着日本明治新时代的到来。明治登基及新政府成立的消息,是何时、以何种形式传入到琉球,目前没有人有过具体的研究。根据何慈毅在《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系史》中的记载,认为“同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明治天皇的改元诏书连同明治政府太政官令一起,也传达到了琉球。”[1]这也就是说,在明治登基的三个月后,琉球方面才知道日本改元的消息。

明治天皇改元诏书内容如下: “诏:体太乙登位,膺景命以改元,洵圣代之典型,而万世之标准也。朕虽否德,幸赖祖宗之灵祗承鸿绪,躬亲万机之政,乃改元,欲与海内亿兆更始一新,其改庆应四年为明治元年。自今以后,革易旧制,一世一元,以为永式。主者施行。(明治元年九月八日)”[2]

从此份诏书的内容分析来看,主要是日本天皇对日本全境,通告其亲政及年号变迁为“明治”之事宜。

笔者以为,明治新政府的诏书,并不是由政府直接送达给琉球,而是由萨摩藩转交过来。萨摩藩向琉球王府送达诏书之意义,表面上没有其它的内容,只是通知日本天皇亲政及年号更改之事宜,但其行文格式却发现了重大变化,已经不再使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文格式,而是采用了上对下之行文方式,这就有了另外的一层意涵,表明萨摩藩已经开始对琉球有所图谋,但这并没有引起琉球方面特别的重视。

明治新政府在(1869)年“版籍奉还”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又秘密筹划明治政府的组织及废藩事宜,欲将日本推向近代“文明”象征的“郡县制”。1871年7月14日,天皇敕示“废藩置县”诏书,废止了原有的261个藩,设置了3府302个县,县知事由政府来任命。[3]“废藩置县”推动了“版籍奉还”,并在制度上消灭了封建的形态,使日本具有了近代文明国家的基本架构。

7月29日,明治政府又进行了中央官制大改革,规定天皇亲临“总裁万机”,并采取由正院、左院、右院组成的太政官三院制。正院是天皇亲裁的最高官厅,由太政大臣、纳言(后来改称左、右大臣)、参议组成,下设行政八省。[4]

萨摩、长州等出身的旧“藩伐”,通过官制改革,将旧公卿、大名从高官中排挤出来,挤身占据新政府内部的要职。其中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握有明治新政府实权的人,都出身于旧萨摩藩,这是“琉球处分”出台的最重要原因。

另外,“废藩置县”将过去的府、藩、县三治废除,开拓使和府县也被统一起来。这样旧的萨摩藩,就变成明治新行政体系中的鹿儿岛县。鹿儿岛县必须面对过去由旧萨摩藩岛津家族控制的琉球归属问题。

琉球王国当时对外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且与中国保持着藩属关系,但由于其北方五岛,被萨摩藩实际占领,且萨摩控制着琉球的经济贸易。特别是被萨摩占据的五个岛屿的年收入,总计三万二千八百石以上,占琉球年收入(十二万七千石左右)的四之一。而由萨摩藩更名而来的鹿儿岛县,当然不愿意弃之。而“废藩置县”的实施,意味着原由岛津家族控制的琉球,未来将有可能归属于鹿儿岛县。

明治新政府内部的旧萨摩藩伐,本与琉球有着世代的关系,现在其势力可以左右国家政策。故这旧藩伐,自会借助自己在新政府内部的地位,以国家的行政力量,考虑将琉球纳入到其管辖范围,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如将琉球纳入其下,一方面能稳固鹿儿岛县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得明治新国家的领土得以扩张。

      在旧萨摩藩伐的设计下,鹿儿岛“藩”便于新政府“废藩置县”前,向外务省提交《鹿儿岛藩琉球国调查处理意见书》(1871年7月12日)[5],从萨摩藩对琉球实际统治的历史,来强调琉球自古就是日本之领土,希望明治新政府尽早解决琉球的归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