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电视台节目表:中國對琉球的主權歸屬立場如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3:52

中國對琉球的主權歸屬立場如何?

〈解題語:請先閱前文:琉球的主權歸屬爲何變成“懸案”?一百三十年前的今天,琉球國被大日本帝國正式吞併,並易為「沖繩縣」。其後中國對琉球的主權地位究竟持何種立場?圍繞在此一問題上,近年來尤其在大陸網絡廣受關注,並引起熱烈的討論。有鑒於此,筆者特撰此文,嘗試對此一問題作一梳理。敬請閱完本文後,再留言評論。)

(續前文:琉球的主權歸屬爲何變成“懸案”?)由於清朝與日本始終未就琉球的歸屬問題達成協議,因此中國學者多認爲此問題成爲「懸案」,不過日本學者則普遍認爲,當日本於一八九五年根據《馬關條約》獲取台灣之後,實質上取得了領有琉球主權的合法性。而此後,無論是中華民國政府還是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確實從未再次向日本提出就琉球的歸屬問題而重新展開談判的要求。

即便如此,是否意味著中國已經承認日本對琉球的主權呢?其實不然。

進入二十世紀後,變成“懸案”後的琉球歸屬問題在一九四三年出現轉機。

二戰末期的一九四三年,同盟國三巨頭即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雲集開羅,商議對日作戰及戰後處理事項。

  當三巨頭抵達開羅後,羅斯福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及二十五日與蔣介石的會談中,二度提及琉球群島未來的處理問題,並詢問蔣介石是否有意於戰後接收琉球。可是,一心只關心收回東三省和台灣的蔣介石事先對琉球地位的處理沒有腹案。雖然琉球也是日本「不義奪取的領土」,不過,在考慮到琉球畢竟和朝鮮、越南一樣,只是中國的屬國後,蔣介石回答羅斯福:「同意與美國共同佔領琉球,並願意將來在一個國際組織的託管制度下,與美國共同管理」。

                           

開羅會議三巨頭(左起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Wikipedia)

 

 後來,到了在二戰末期的一九四五年三月,美軍登陸琉球,並開始了對琉球長達二十七年的單獨管治,直至一九七二年將琉球「歸還」日本爲止。其間,韓戰於一九五〇年爆發,美國基於美蘇冷戰的遠東戰略考量,遂於一九五一年簽署的「舊金山和約」中,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保有剩餘主權(residual sovereignty),此為日後琉球歸還日本埋下伏筆。

  在獲悉美國決定單方面將琉球交予日本後,中華民國政府對此表達了異議。外交部於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一日發表聲明,對美日之間達成的協議表示關切,強調依照《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規定,「琉球群島之未來地位,應由主要盟國予以協商決定」。此為台灣官方首次以書面方式明確反對美日之間對琉球地位的處理。

                     

美日簽訂《沖繩返還協定》(1971年)
                                            台北立場:「琉球非日本」

 

中華民國政府在此後,長時期堅持此一立場,並將「琉球非日本」的立場透過台琉關係的日常運作得以呈現。因此,台灣駐琉球代表機構稱爲「中琉文化經濟協會」,有別於台日斷交後的駐日機構「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而前述有關台琉航約之設定,獨立於台日航約之外,也是此一立場之彰顯。

琉球於一九七二年「復歸」日本後,恢復了戰前日治時期的名稱「沖繩」,然而台灣至今仍拒絕使用「沖繩」,繼續沿用琉球國時期,以及戰後美國管治時期使用的正式名稱----「琉球」。

此外,中國國民黨與中華民國政府還積極支持居住在台灣的琉球人組織「琉球青年同志會」的活動。該會於一九四一年創立,一九四八年易名為「琉球革命同志會」。「琉球革命同志會」的靈魂人物是蔡璋(琉名:喜友名嗣正)。根據「琉球革命同志會」編著的《琉球與中國之關係》,該會之宗旨,「在鼓吹革命解放琉球,歸屬中國,並啟發琉球之民族思想」。1958年,蔡璋等結合琉球本土力量,與原社會黨黨魁大宜味朝德成立「琉球國民黨」,考慮到各方因素,該黨在政治上主張「琉球自主獨立」,並強調「在美國的支援下,建設新琉球」。不過,該黨因未能獲得廣泛支持而於隨後銷聲匿跡。

                       

琉球革命同志會致中國全國各省市參議會之信件(1948年)                                  北京立場:默認「琉球歸日本」

 

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琉球地位的正式主張,不甚清晰。不過,大陸於一九七二年與日本「關係正常化」時所簽訂的《中日聯合聲明》中,對琉球主權問題隻字未提。由於中國在該聲明中,強調「反霸權」,卻未言及日本當年單方面以武力吞併琉球,以及其後中日之間留下的「懸案」一事,且正值美國將琉球交予日本之時,因此可視爲中國默認日本對琉球的主權。

事實上,兩國恢復邦交三十七年以來,中國未曾就琉球的主權發表過任何異議。不僅如此,大陸也不沿襲「琉球」此一稱謂,而跟隨日本改稱「沖繩」。不過,由於中國也未發表過承認「琉球歸日本」的正式文件,因此也可解讀為是爲了為將來琉球地位再次發生變化時,留下轉寰之餘地。

近年來,在中國民族主義高漲的時空下,大陸民間對琉球主權的關切越來越高,網絡上也充斥著「還我琉球」的聲音。在學術界,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徐勇等人也發表了「琉球地位未定論」的觀點。由於近年來「琉球地位未定論」並不多見,且「首次」發自大陸,因此也引發沖繩輿論界的關注。

另一方面,就在大陸民間對琉球地位的討論日益熱烈之際,台灣官方卻出現了放棄堅持多年的「琉球非日本」立場。台灣外交部日本事務會執行長羅坤燦於2006年5月30日在記者會宣布,行政院已通過決定,將「中琉文經協會駐琉球辦事處」正式改名為「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駐那霸辦事處」。

                     台北立場受沖繩社會内部變化影響

筆者以爲台灣官方對琉球地位的認知之所以出現更弦易轍之擧,其背景最主要是因爲戰後經歷了社會思潮劇變的沖繩,已不能與昔日竭誠效忠中國的琉球同日而語。

琉球在亡國後雖然曾經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復國運動,甚至甲午戰爭其間,琉球社會也傾向期待中國勝利,在戰後初期也曾對「獨立論」有過熱烈的討論。然而,整體而言,一百三十年來尤其是戰後,沖繩(琉球)社會所努力的方向,其主軸卻是傾向留在日本國内。最讓了解琉球歷史的世人錯愕的是,沖繩人民於戰後五、六十年代,自主地發動了波瀾壯闊、要求儘早「復歸日本」的社會運動。 

沖繩左派人士聯署要求回歸「母國日本」(1950年代初。Wikipedia)

 

二〇〇七年,筆者與琉球大學所做的一項調查中,也反映了沖繩社會的變遷。該調查顯示有七成的沖繩民衆肯定日本當年對琉球的合併。而在身份認同的結構上,四成的受訪者認同「沖繩人」,二成半認同「日本人」,三成則回答「既是沖繩人也是日本人」。雖然,沖繩的本土認同仍是主流,不過贊同沖繩在政治上從日本獨立出去的只有兩成,反對的則高達六、七成。 (參照表一與表二)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調查包括涉及對中國的情感與台灣對琉球立場的相關内容。雖然,該調查並無直接問及對中國的感情,然而從「如果三支球隊一起比賽,一支是日本隊、一支是中國隊,另一支是美國隊﹐您會支持哪一隊?」的結果中也可領略一斑(參照表三):支持日本隊的高達九成以上,而支持中國隊的不足百分之二。

 

 

另外,在釣魚台歸屬問題的認知上,也與沖繩主流社會在國家認同上傾向日本的狀況基本一致(《沖繩(琉球)人如何看釣魚島歸屬問題?》)。 時值琉球亡國一百三十年之際,許多關心琉球/沖繩的國人都會緬懷過去中國與琉球形同父子的密切關係,感懷在日治時期那些逆流而上的琉球志士為恢復中琉友好不懈努力的事蹟。

與此同時,時過境遷,沖繩社會早已發生了巨變,其原因錯綜複雜,需另文撰述。無論如何,兩岸政府在對琉球地位認知上的演變,正是基於此一考量下的結果。

有關琉球的歸屬問題,在歷史與國際法上或許仍有值得討論的餘地,可留給學者們繼續去研究。同時,由於涉及近代中日關係與釣魚台列嶼問題,國人對琉球問題的關心當然也可以理解。針對網絡上對琉球問題的討論,從言論自由的角度而言,應該得到尊重。不過,當大家在提出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時,應該先了解過去明清二朝與琉球關係的本質,同時認真地去理解今天沖繩社會的狀況包括沖繩人民的觀點。

一百三十年來,沖繩人民飽受苦難;而當下已是二十一世紀,筆者以爲一切的討論都應該在理解和尊重今天沖繩人民的基礎上展開。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七日琉球亡國日筆於香港西灣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