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绝版奶爸:中国宏调政策走向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23:03

这个周末,中央关于经济调控的决策也许即将出台。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的人都在等待,目前的经济困境应该如何化解,什么样的措施才是恰当的。事实上,如果再不进行重大的调整,中国的经济问题将在不远的将来变得更加严重。为什么?因为目前的经济模式无法持续发展下去了。

首先,我们的能源消耗无法支撑当前的经济模式。根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0亿吨,与美国基本相当。但是,中国经济规模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如果当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300%,我们的能源消耗将至少增加200%。但是,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依赖度已经接近60%,煤炭也开始从出口转向进口,铁矿石更大量依赖进口。要保持这样的经济结构,全世界的能源根本无法支撑我们的发展。假设不减少原油进口量,世界原油价格涨到300美元也是正常的!

其次,我们的自身发展也无法支撑当前的经济模式。目前,我国每年消耗钢材5亿多吨,相当于美国的4倍。如果按照单位GDP来算,我们的消耗量相当于美国的12倍。我们每年消耗的水泥是13亿吨,相当于美国的10倍,单位GDP的水泥消耗则相当于美国的30倍!假设现有模式持续下去,到2020年,中国岂不是至少要年消耗钢材15亿吨、水泥30亿吨?同样情况下,中国将至少需要年消耗50亿吨煤炭、10亿吨原油。中国的环境怎么可能支持这样的发展模式?!

第三,我们的和谐发展战略更不支持当前的经济模式。为什么我们的能源消耗这样大?因为钢材水泥的生产量太大。为什么我们的钢材水泥消耗这样大?因为我们的投资增速过快。为什么我们的投资增速如此快?因为我们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但是,这些投资和建设,尽管促进了GDP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税收,却对居民收入改善的贡献甚微。以现在流行的“扒路建设”来说,1000万元的投资,真正变成劳动者工资的部分可能还不到300万,其它700万都变成了企业的利润、国家的税收和腐败分子的红包。而企业的利润归根结底大多数也上缴了国库。所以,如果我们这样的经济模式发展下去,国家财政越来越富,腐败分子腰包越来越鼓,普通公民的收入增幅缓慢,两极分化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由此看来,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去年以来的通胀加剧造成了今年以来的经济滑坡,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看,经济体的自身调整已经开始进行了。

1、投资。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3%,看起来速度很快,但投资品价格上涨10%。剔除价格因素,投资增速只有14.8%。而去年全年,投资增长速度为2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3.9%,剔除价格因素,去年的投资增速为20.1%。由此看来,今年上半年的投资增速实际上是大大降低了。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正在降低。

2、进出口。上半年进口增长25.7%,看起来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4个百分点,但如果考虑我们进口的主要商品价格暴涨的因素,就能发现进口的速度开始显著放缓了。比如原油,去年上半年的进口均价428美元,今年上半年增长到717美元。铁矿石去年上半年进口均价75美元,今年增长到133美元。剔除这些大宗商品的进口和价格增长因素,我们的实际进口量增速已经低于10%了。而在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增速21.9%,比去年大幅度回落5.7个百分点,同样剔除价格增速,增幅可能也不足10%。

3、消费。上半年唯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4%,同比加快了6个百分点。但是,如果考虑到经济的名义增长率是19.9%,则消费品增速并没有加快。如果用消费剔除居民消费物价涨幅,今年上半年的增速是12.5%,与去年基本持平。而上半年食品价格涨幅为20.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消费增长也没有多少意义。

但是,经济情况虽然不容乐观,政府决策部门却反复强调好于预期,并认为经济发展还是健康的。为什么呢?因为财政收入还在快速增长中。虽然经济实际增幅10.4%、名义增幅19.9%,但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超过30%,今年的国家税收将肯定突破6万亿元。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只有14.4%,大大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农民收入增长19.8%,也只是与名义经济增长率持平。如果只看到财政增长的数据,当然不会认为经济有什么问题。但如果看居民收入增长呢?银行存款长期负利率、居民收入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这必然导致民众生活质量的相对下降。

所以,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实就是高消耗、高税收、低收入、低消费。长期持续下去,只会使两极分化加剧,既不利于改善居民生活,更不利于社会稳定。目前这种模式,是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了。

如何改?如何变?如果认识到当前的经济现实,未来要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必须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1、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节能减排水平。资源消耗量降下去了,国际市场的资源价格才会跌下来,国内的价格也才会随之下降。

2、降低财政税收,提高居民收入。长期以来的富财政穷居民的模式要改变了,政府投资和消费的效率并不高,藏富于民,才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经济才会转型。老百姓没有钱,消费是启动不了的。

3、降低投资依赖,提高消费水平。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用设施建设应该早点降温,类似于成都市地方政府的办公大楼投资12亿的情况再也不能出现了。经济发展应该依赖制造业,提倡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以刺激消费。

上述三个目标如果能实现,我国对煤炭石油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降低,钢材水泥等消耗大户的产量也会下降,社会资源会得到节约,居民生活水平才会得到改善,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地向前发展。

如果不能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中国钢材年产量超5亿吨,未来可能继续向6亿、7亿吨挺进,水泥产量可能向15亿吨乃至20亿吨挺进,一旦城镇化改造完成,全国年消耗钢材下降到3亿吨、水泥下降到10亿吨,则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将导致不可收拾。实际上,今年房地产业预计完成投资3.2万亿,但销售量可能只有2.2万亿,过剩投资1万亿元,加上明年的惯性,也许不用两年时间,房地产市场就会形成高达2万亿元的空置,对经济的杀伤力极大。

要达成上述三大目标,目前看能采取的措施,也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包括:

1、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我国粮食年产量5亿吨,价格却低于国际市场一半以上,农民该得的好处被全社会吞噬了。如果粮食价格能在收购阶段每斤上涨1元钱,将使农民每年增收1万亿元,这将极大地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也才能支撑目前的钢材水泥消耗,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如果持续压价,农民收入提高缓慢,中国最大的人口群消费迟迟不能启动,就不能指望内需增长来拉动经济。目前采取的补贴模式,并不能确保补贴的钱到农民手中,而且也容易滋生寻租空间。在放开粮价的同时,应采用行政手段压低农资价格,禁止搭车涨价,让粮食涨价的好处确实被农民享受。如果让农民的收入增长起来,只要3-5年时间,我们就能重新看到类似1985年之后的经济繁荣景象。

2、全面放开煤电油水价格。只有放开价格,与国际接轨,我们的消耗量才会降低下去,国际市场的价格也才会降下去。为了弥补国家其它方面税收的损失,可以提高资源税征收比率,对煤炭、原油、其它矿产,按照销售价格的10%或者更高来征收,以此补足财政收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不降低。我们还可以停止焦炭、提高钢材出口税率,以此刺激国际钢材价格暴涨,降低国际钢材需求,由此导致铁矿石价格下降。对稀土等资源实行严格的配给制。我们还可以通过焦炭、稀土等产品的出口限制与对钾肥、大豆和铁矿石的进口渠道对接,进口涨价,我们出口就管制,以资源换资源,以价格对价格,确保国内需求。

3、降低税收、扩大保障。应该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标准,将月收入低于1万元的人群全部免除个人所得税,通过这种模式实现间接对全民补贴。同时应大幅度降低中小企业税负,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潜在的价格上涨,大幅度提高保障人群的补贴和收入标准。并尽快恢复全民医疗保障和直到大学阶段的教育免费。这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4、管住货币、限制投资。应该尽快提高存贷款利率,继续实施严厉的汇率控制措施,调整社会投资结构。不提高存贷款利率,最终结果就是在贷款环节增加寻租空间,却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限制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鼓励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增加就业人群,提高居民收入。如果现在还不限制基建投资规模,未来会留下一大堆的过剩产能,社会资源浪费将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未来较好的政策调控就是:放开价格、管住货币;限制投资、扩大就业;降低税负、提高收入

有人会担心:放开价格会不会造成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类似于1988年后的情形会否再发生?其实目前的情况与80年代完全不同。80年代的价格闯关,是建立在社会供给严重不足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价格双轨制基础上的。由于价格双轨制,接轨过程中形成了大规模腐败。由于供给不足,才造成了全社会的抢购风潮,结果放开价格后几乎失去了对价格的控制。而目前的价格放开,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放松管制,是市场价格的回归正常渠道,更重要的是,建立在社会供给十分充裕的情况下的。现在放开价格,非但不会形成抢购,反而会有效抑制需求。比如,电力、煤炭、水、油,放开价格怎么可能造成抢购呢?粮食价格放开前可能出现抢购,放开后哪里还会有抢购?

更重要的是,80年代的不稳定因素还基于价格放开后的保障也放开。长期习惯了计划经济的人们,对于突然被打破的大锅饭,对于突然失去的医疗教育保障感到恐慌,价格放开后才出现了很多问题。而现在,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并且向好的方向发展,此时放开价格,配套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社会的冲击就会小很多。所以,放开价格,不会乱,只会更加有序。

提高存贷款利率,也并不会造成新的通胀因素,因为对投资的控制在同步实施,对货币的管制也在同步实施。对资本市场来说,提高存贷款利率,也不会明显降低银行效益。但现在控制投资,就是控制未来的坏账,对银行发展是有利的。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中央的政策调控措施应该很快会出台,而不会等到奥运会结束之后。因为从目前到奥运结束,还有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到时候,第三季度已经快过去了,经济形势会更加严峻。所以,人们原来预期的奥运会后的政策调整,也许会改在奥运会前就先行宣布战略规划,让大家形成预期后再逐渐落实。这样,经济困难的时期会大大缩短。种种迹象显示,放开价格将成为首当其冲的选择,差别化地提高存贷款利率也将成为重要手段。降低税负、提高收入都可能被考虑。如果这样,市场会形成对于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较好预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

而从资本市场的情况看,经过近一年的持续大幅度下跌,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也在显现出来:企业融资步伐放缓,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度缩水影响了消费,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因此,经济政策调整,必然要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这也是中国股市即将迎来转机的标志。(扬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