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改委副主任排名:攸县杉仙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0:46:12

海拔300米的杉仙岭垭口。垭口处有个庙,叫杉仙庙,庙的中线就是醴陵与攸县的分界线,所以这个庙也就分属于两地,右边归醴陵管,左边就是攸县的地盘了。
   

明月山,又名龙驹山,为九党荆山支脉,经攸县、株洲县交界处进入醴陵贺家桥镇,在市境绵亘数十里,止于铁河以西的渌水南岸。主峰高峰,海拔859.6米, 为醴陵最高峰,与北面的天花台和军山遥相对峙。关于明月山的名称由来,旧志谓:“峰峦高耸,圆梵如月,故名”。《名胜志》称:“月出光耀先见,谓之明月。”《郡国志》记:“明月山在醴陵县,上有白石,状如明月,照农者夜耕”。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每逢干旱,州府尝命取明月山白石,置于明月池上,以祷山祈雨。高峰多石英脉,裸露处恰呈圆形,洁白光亮,月夜映照,恰似又一轮明月。
     高峰上有杉仙洞、杉仙墓、云谷岩、龙须滩等。传说杉仙俗姓陈,名皎,唐代广东潮阳世家子弟,任弘农(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北)太守时,当地暴发蝗灾,陈皎组织百姓防治有方,获得好收成。后弃官来醴陵高峰修道,跨鹤飞仙,人称杉仙真人。杉仙肉身葬于高峰,石墓高1.8米,长约7.5米,宽约6.5米。故高 峰又叫灵骨山。传说为解决杉仙在高峰修墓麻石,吕洞宾施法,将麻石变成羊群赶上高峰后,再显现为麻石。被一樵夫看破,惊呼:“这些羊都是麻石变的!”还未爬上峰顶的“羊”,都现形为石块,散卧于山径间。
     杉仙真人治虫有神效之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景仰其能为民解困,便在山下靠近醴攸交界处的贺家桥培贤村修建杉仙殿,以为纪念。过去,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先晚,山下许多百姓登高峰观日出。清晨,在杉仙墓前焚香祭拜,燃炮杀牲,祈求杉仙庇佑,并用鸡血溅纸婆官,带回插在田中,以驱虫保丰收。
     杉仙殿在宋、明、清几朝,曾多次维修或重建。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被毁。2001年,醴攸两地群众重建杉仙庙。清基时出土几件文物,已交醴陵市博物馆收藏。清咸丰时敕封杉仙的石碑,已嵌于新建庙墙上。
     1956年10月,在水口山建森林经营所,管辖高峰和天华台两座山峰周围的林地。1958年改为水口山林场。现有山地1.8万 余亩,经营数十年,林木茂 密。春夏间,青翠林海中点缀绚丽山花,虫鸟争鸣,山泉奔流,白云飘逸于群山间。登上高峰,脚踏浮云,如身在云天之上。秋高气爽时,万里无云,可放眼观赏醴、攸、株三市(县)的山林田园风貌。寒冬时节,雪线随气温变化而升降。雪线以上,银装素裹;雪线以下,葱郁碧绿。登山游玩,幸运者可观看到大自然施展魔 术:观赏闲谈间,左边山谷间原本云遮雾掩,刹那间如揭去面纱的美女,展现出秀丽的风光。而原本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的右边山谷,不知不觉间已是云雾缭绕了。

为了践行重阳登高的习俗,便去攀登明月峰。     
  明月峰在县城南边的贺家桥境内,海拔超过八百米,号称境内最高峰,又有几个名闻遐迩的传说,好像颇有一些旅游胜地的味道。一脚踏上登山的便道,就会发现这里其实还是一座处于原生状态的山岚。既没有石板的游道,更没有适合途中休憩的亭坊。泥泞的山道仿佛比我们还有心急,一直在遮天蔽日的杂草灌木丛中穿行,宛然曲折向上。所幸我们带着的一面猩红的旗帜在前面引路,这登山的过程就显得条理规整了许多。     
  作为向导的小余是镇政府的干部,家在岳阳,虽然到镇上工作刚刚满一年,讲起话来已经有着明显的南乡口音。这样的攀登对于她来说,似乎毫不费力。     
  据说山上有一座石棺。     
  有的,在峰顶。     
  小女孩还不知道对于年纪不小的我们来说,登山还需要一种好心情。刚刚拐过一个山岗,就有两位老同志提出返回去等。我赶紧谎说要走另外一条道路下山,而且更加平稳,又在哪边吃午饭,这才稳定住向上攀登的队伍。这回又有两个人直接从导游口中打听出确实需要原路返回,再次预备在半路上等我们下山。我只好再次卖弄起肚子里对明月山的那点认识。     
  据说是一位道人,在这里修道飞升之后,就葬在山顶。     
  这个法子果然有了一点效果,附近的几个同行已经开始追问故事的详情。我不能一下子把本来不长的故事讲完,只好岔开话题,指着路边上枯黄茅草中挂着一串耀眼的蓝色铃铛一样的花朵介绍,这就是沙参哦,算是明月山一宝。户外的时候,可以救急的,有一点人参的味道,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果然,我就用刀尖从破碎的石头缝隙中挖出一根小萝卜来,刮去泥土和粗皮让他去尝尝。又指着他去看朽败的树叶中胖嘟嘟的蘑菇和灌木丛中琳琅的猕猴桃和独自盛开的火红的杜鹃,这个季节,这些都要算是明月山奇迹吧。     
  那么?是怎样一位道人呢?     
  广东潮州人,姓陈名姣,在陕西弘农当过几年太守,后来辞官不做,一路南下,走到这里,或许是发觉风水很好吧,就在这明月山上修行。后来得道成仙了,被人称为杉仙真人。     
  杉仙是什么意思。     
  大约是杉树林中的仙人的意思吧。     
  人的欲望一旦被激活,也让人有几分吃不消,我只好努力拓展自己的想象。     
  因为这里虽然绝对海拔不是很高,但是相对于山下一滩平畴的田野,还是很能给人一种挺拔和高峻的感觉,气温下降也还算明显,所以主要生长属于针叶林的杉树。你看,这些正在砍柴的人就是伐倒杉树林中的杂树,保证杉林迅速生长哦。     
  或许有一点道理。可是杉仙真人辞官不做,放着那一郡百姓的生计不去管理,自己一个人跑到这里修行,即便得道,也只能算是自私哦。     
  这就对了,老百姓之所以纪念他当然不是因为他得道成仙。而是因为他在担任弘农太守的时候,当地正好爆发蝗虫灾害。陈太守于是组织百姓积极防治,并且最终取得胜利。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位辞官的太守在明月山修行的时候,或许山下的贺家桥大障一带也发生蝗虫灾害,这位昔日的太守就将治虫的经验告诉了山下的农人,应当也就真的治服了虫灾。所以他才能够得到这一方百姓的拥戴。     
  在解放以前,山下醴陵和攸县两地的农民一直登山祭祀杉仙真人。     
  我们的话题终于激起另一位年纪较大的干部的兴趣来,他的介绍就空前的权威起来。     
  相传每年的六月初六,两地的百姓要赶在天亮以前登上顶峰,在杉仙真人的墓前祭祀完毕之后,将沾有血食的纸扎鄱官老爷带回去,插在自家的田地旁边,就能够保佑不发生虫灾。因为,那一天既是杉仙真人飞升的日子,又正好是鄱官老爷的生日。算来这也是地方流传至今和农业直接相关的为数不多的生产习俗之一了。     
  其实,现在也不是没有这个习俗,在山脚下的培贤村,早几年醴陵和攸县的民众就集资重修了杉仙殿,祭祀的就是这位杉仙真人,据说还发现了唐宋时期建寺的石碑。     
  况且,明月峰的来历,也和农业有关。据说这山巅之上,还有一大块白色的石头。每当农忙时节,皓月当空,这白石头就将月光反射到山下,照射着农人连夜抢种抢收。或许,这也正是这位太守选择在明月山修行的原因。如此说来,这位杉仙真人也是足以和陶瓷行业的樊进德祖师、鞭炮行业的李畋祖师媲美的醴陵农耕的保护神了。     
  几番探讨、几番休息,我们果然顺利登上明月峰顶,果然在绝顶找到那座石棺。就在山峰的绝顶,一小块空旷的草坪上,用沧桑的麻石垒砌着一座长方形的石棺。石棺头冲北边的醴陵,脚向南方的攸县,整个棺体高出地面一米左右,完全成了一具悬棺。悬棺的正中压着一块直径约为半米的八棱罗盘形石台墩。石棺的南面,顺着山脊,砌着数级麻石的台阶,算是登山的正面。顺着山脊望下去,在山道的两旁,果然能够看到一些散落的石块。应当就是传说中所谓变成绵羊被人撞破返回原形上不来的麻石了。     
  “那些麻石。”导游一脸的不屑。“那是附会,看着这山巅险绝,觉得人力难为,就说是八仙中的张果老也被感动得来帮忙,将山下的麻石变成绵羊赶上山来为杉仙真人修墓。我看还是因为这位老爷帮山下的百姓治住了蝗虫,百姓才肯卖力将这麻石运送上来,帮他建起这座空中悬棺。”     
  大家都觉得导游的分析颇有见地,瞩我认真记载下来。      

明月山,亦名高峰,海拔859.6米,屹立于境西北群峰之上,为攸县、醴陵、株洲三县(市)交界处的最高峰,也为大桥乡境内第一高峰。沙河发源于明月山主峰南麓,与其它支流汇合,流贯全境,经丫江桥、贾山、网岭、坪阳庙、皇图岭诸乡镇,入醴陵境内清水江、铁河,至转步乡境内转步口处,汇入渌水,直下株洲县渌口注入湘江。据1993年《湖南古今地名辞典》(裴淮昌主编)记:明月山之得名。《大清一统志》载,产石圆如月。《名胜志》谓:峰峦耸拔,月出光耀先见,故名。唐高僧齐已《寄明月山僧诗》, 有“山称明月好, 月出山偏明”句, 即指此峰。[5](P92)明月山南麓攸县境内有杉仙殿,还有明月村和明月大桥(已毁),1963年在大桥乡双峰村内建有小型明月水库。明月峰东北的醴陵境内,设有醴陵市水口山林场高峰工区,其驻地有建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名刹云岩寺。
    1995年《醴陵市志·文化·名山》记: 1949年前,每逢农历六月初六,乡民于晚间携祭品前往明月山腰攸县境内杉仙殿为杉仙祝寿,为家祝福,通宵达旦。由此可见,位于三县(市)交界处的明月山,不仅与明月大桥相关,也实为千古名胜。

观点一:程旼——程旻,应该是两人,一个住官窝里,一个住近河边。

程旻:生卒年为公元491-590年【据程志远《程旼是中原迁梅的客家先贤》,生于南齐永明九年辛未岁8月,属羊,隋开皇十年庚辰,九十九岁】。

程旼:生卒年为公元419-518年【余蔚文编著《世界客属名贤程旼》】,其依据为《东源程文》,旼七纪孙元辅“约于唐初迁梅县白土开基立祠”,又九十九岁推算,科学性不够,待考。

观点二:程旼——程民,或是同一人。
程民:南北朝,南齐程乡人,性好读书,不慕荣华富贵,乡里人佩服他的为人,有不平之事,不经官府而找他调解,有的去他的家,去的半路上就改悔,隋朝义宁初年去世。【程氏族谱)
程旼:南齐程乡人。性嗜书。不慕荣达。里人服其行宜。有不平,不之官府而之旼,或望其庐即悔过。【《中国人名大词典》】。

观点三:程民是程元谭的三子。程乡之名,可能是纪念程元谭,也可能是纪念程民。
程 元谭,西晋初率镇东军,谋晋王即位,他谴周屺为会稽都尉,顾荣为豫章都尉,分兵定东土。大兴三年,新定东阳信安六郡底定假节行新安太守,绥辑流民,疏通畎浍,教民孝悌,举俊造于朝廷,爱民如子,实行仁政,曾经赐给百姓粮食二千石,歙民大悦。到了任满离职去时,百姓挤满了大道上来挽留他,竟然无法离开。于是 帝下诏褒嘉。死时永昌帝大哭为之震悼,赐葬在新安西十里,赐给子孙田宅。谥号忠佑公。元谭娶东海徐进女,生三子,长子彪、次子超。三子民。【百科】。
  
元谭公生于东汉延熙乙丑(245年)。东晋大兴二年(319年,75岁),元谭渡江仕元帝,初为江阳守,迁襄州刺史,明年(320年,76岁)持节新安太守。永昌元年(322年,78岁)代还,为百姓请留。东晋太宁乙酉(325年),卒于任上,享年八十一岁。【据善德堂谱】。
元谭,伯符45世孙,东晋初由东阿来守新安,居歙之黄墩。后世裔孙分迁东平、贵溪、宣城、休宁、婺源、绩溪等地。析为四十余派,衍为大族。上海图【上海馆藏号:911064-65】。

观点四:程旻很可能是陈旻改姓或百姓口音误传。避祸改姓或厌倦仕宦生活隐居。平远泗水练坑陈姓是坝头程坑里移居改姓的【余蔚文编著《世界客属名贤程旼》】)。

辛 酉,以王子方略为湘州刺史,又以廷尉黄罗汉为长史,使与太舟卿张载至巴陵,先据琳军。载有宠于王,而御下峻刻,荆州人疾之如仇。罗汉等至琳军,陆纳及士卒并哭,不肯受命,执罗汉及载。王遣宦者陈旻往谕之,纳对旻刳载腹,抽肠以系马足,使绕而走,肠尽气绝。又脔割,出其心,向之抃舞,焚其馀骨。以黄罗汉清谨 而免之。纳与诸将引兵袭湘州,时州中无主,纳遂据之【《资治通鉴》承圣元年十月】。

陆 纳袭击衡州刺史丁道贵于渌口,破之。道贵奔零陵,其众悉降于纳。上闻之,遣使征司徒王僧辩、右卫将军杜崱、平北将军裴之横与宜丰侯循共讨纳,循军巴陵以待之。侯景之乱,零陵人李洪雅据其郡,上即以为营州刺史。洪雅请讨陆纳,上许之。丁道贵收馀众与之俱。纳遣其将吴藏袭击,破之,洪雅等退保空云城,藏引兵围 之。顷之,纳请降,求送妻子,上遣陈旻至纳所,纳众皆泣,曰:“王郎被囚,故我曹旻逃罪于湘州,非有它志也。”乃出妻子付旻。旻至巴陵,循曰:“此诈也,必将袭我。”乃密为之备。纳果夜以轻兵继旻后,约至城下鼓噪。十二月,壬午晨,去巴陵十里,众谓已至,即鼓噪,军中皆惊。循坐胡床,于垒门望之,纳乘水来攻,矢下如雨,循方食甘蔗,略无惧色。徐部分将士击之,获其一舰。纳退保长沙【《资治通鉴》承圣元年十二月】。

观点五:陈旻(程旻)之二子程杉(陈杉)就是杉仙真人——陈皎
程杉,隋,松弟,字仲材,仁寿中以学術征。历弘农郡守。父死,遂弃官。遁退攸邑之灵谷。预知人祸福。年百余岁卒。

明月高峰——醴陵第一峰,经攸县、株洲县交界处进入醴陵贺家桥镇。主峰高峰,海拔859.6米,为醴陵最高峰,与北面的天花台和军山遥相对峙。关于明月山的名称由来,旧志谓:“峰峦高耸,圆梵如月,故名”。《名胜志》称:“月出光耀先见,谓之明月。”《郡国志》记:“明月山在醴陵县,上有白石,状如明月,照农者夜耕”。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每逢干旱,州府尝命取明月山白石,置于明月池上,以祷山祈雨。高峰多石英脉,裸露处恰呈圆形,洁白光亮,月夜映照,恰似又一轮明月。
高 峰上有杉仙洞、杉仙墓、云谷岩、龙须滩等。传说杉仙俗姓陈,名皎,唐代广东潮阳(现梅州唐属潮阳)世家子弟,任弘农(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北)太守时,当地暴发蝗灾,陈皎组织百姓防治有方,获得好收成。后弃官来醴陵高峰修道,跨鹤飞仙,人称杉仙真人。杉仙肉身葬于高峰,石墓高1.8米,长约7.5米,宽约6.5米。故高峰又叫灵骨山。传说为解决杉仙在高峰修墓麻石,吕洞宾施法,将麻石变成羊群赶上高峰后,再显现为麻石。被一樵夫看破,惊呼:“这些羊都是麻石变的!”还未爬上峰顶的“羊”,都现形为石块,散卧于山径间。
杉 仙真人治虫有神效之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景仰其能为民解困,便在山下靠近醴攸交界处的贺家桥培贤村修建杉仙殿,以为纪念。过去,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先晚,山下许多百姓登高峰观日出。清晨,在杉仙墓前焚香祭拜,燃炮杀牲,祈求杉仙庇佑,并用鸡血溅纸婆官,带回插在田中,以驱虫保丰收。
王泰诚.醴陵档案史志】。


星期五下午(农历初五日)三点,不顾烈日高照、酷暑高温,发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精神,五人携带夜营装备向大桥进发,说起来容易,骑起来确实难,区区50公里路,足足骑了5个小时(含晚餐用餐时间),平均时速只有平常的二分之一。晚上8点到达丫江桥镇(原大桥乡)双峰村杉仙岭组,亦就是攸醴交界处的灵谷山杉仙庙。



杉仙庙是为了纪念唐时高僧杉仙真人而建的,据史载:杉仙真人俗姓陈名皎,系广东潮阳人,曾任宏农太守,后弃官云游天下于攸醴交界的灵谷山修道,僖宗广明间跨鹤升天,其肉身葬于明月峰顶。
  传说每逢旱涝等灾,杉仙真人辄显灵相助于民,故当地乡民自宋朝起就在其修道处垒石为庙祭祀之,沿袭至今。




农历六月初六是杉仙真人的生辰,当我们来到杉仙殿时,早有大批香客在此朝觐,上有鹤发老者、下有待哺婴儿,有的骑摩托、有的步行上山,鞭炮声、诵经声此起彼伏,烛光、灯光、焚纸火光映红半边天。
  由于天黑加上路况不熟,当晚扎营在庙旁人家禾坪,计划次日凌晨登明月高峰,一来朝拜一下杉仙真人之墓,二来登高看日出壮观。
山村的夜晚,没有空调散发的热气,没有车辆排放的废气,有的只是习习的凉风,吹在身上胜过空调风百倍,十分宜人。美中不足的是蚊子太多,可能是我们身上城市气息太浓的缘故,它们专挑我们叮,几个人手冒停脚冒息地扑打着,还是被叮了几个泡,过了一段时间可能身上特有的气息被同化,渐渐地才少了起来,我们把带上的酒和零食拿出来,边聊天边吃夜宵,将近一点才钻入帐蓬睡觉。





可能是酒精发挥了作用,不到一会帐蓬内就发出了酣睡的呼噜声,一觉醒来将近五点,大家一骨碌爬起来,急忙往明月峰上赶,起初的山路还比较宽敞,到了半山腰简直没有路了,只有一条倒伏着茅草的缝隙,此时天巳大亮,顾不上欣赏两边的风景,一股劲地往峰顶冲,用了一个小时终于登上了明月山顶。







杉仙真人的坟墓就在峰顶,用麻石砌成,宽6点5米,高1点8米。这可真是个风水宝地,视野辽阔。放眼四周,近处山峦起伏、远处云天相衔。东方醴陵的泗汾水库和东干渠一览无遗;南方将大桥、丫江桥、贾山尽收眼底,远方的酒仙湖如杯子大小镶在山峦之中;西方有明月水库与皮佳如水库远近相映;北方天边的湘江似一条白练依稀可见。正如古人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少。





 近处山峦起伏

 远处山天相衔

 东边醴陵泗汾水库、东干渠一览无遗

 南边大桥、丫江桥尽收眼底

 西边明月水库、皮佳如水库远近相映

 北边远处的湘江宛如一条白练



遗撼的是此时太阳已经升高,但她却像含羞的少女藏进了浓浓的云中,真想掀起她的红盖头来领略一下初升太阳的妩媚。大家一致相约,秋天一定再来扎营山顶,好好看一次日出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