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少数股东权益 商誉:攸县禹王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16:19


湖南教授说:中国上古时期文化中心在湖南攸县
尧禹二帝葬攸县考(正式发表时有改动,此为原稿)
  作者:湖南工业大学史学教授 刘俊男
  提 要:研究尧陵者都以《汉书·地理志》之说为失、禹陵之在浙江亦与《山海经》、南岳之《禹王碑》不合,因此尧陵禹陵之确切地点大有重新研究之必要。大量记载表明此二帝的政治中心在南方。造成二帝陵之误传的主要原因是司马迁未认真研究《山海经》《禹王本纪》,这直接影响到《汉书·地理志》之记载。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并按《帝王世纪》《山海经》所指引的方向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二帝均葬攸县高枧镇。
  关键词:尧陵 禹陵 攸县高枧 《山海经》
  关于尧山(陵)的地点,《汉书·地理志》云在中山唐县南,《水经注》曾提出过质疑,并否定了此说。《路史·尧冢考》作了些考证,但也未考出确切地点。“是故先后论者,咸以《地理志》之说为失”[1]。禹陵之在浙江似乎已成定论,然与《山海经》、南岳之《禹王碑》绝不符。也有重新研究之必要。本人潜心研究先夏帝王史,并于今年署假按《帝王世纪》《山海经》所指引的方向,终于在攸县高枧镇找到二帝陵墓之地点,谨告学界同仁,并望有关单位组织文物考古专家去认定。
   (一)、尧陵在湖南攸县高枧镇高垅村尧山组
  关于尧帝陵在攸县,除《华夏上古史研究·尧迹考》中已讲的理由外,再强调归纳为如下几点
  1、古天文可考。《南岳志》引《春秋感精符》云:“尧为翼之精星,在南方”,古天文与地理对应,按古星野说,翼、轸二宿对应楚国,而尧星是翼宿中的一星,在南方,明其在南楚也。<BR>  尧与翼宿关系甚密。《竹书纪年》云:“母曰庆都……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因此,“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冀之为都是从尧开始的,许慎“冀为北方州也”的解释早已被人否定。按冀字即翼。郭沫若释金文:“冀,如小心翼翼之翼,敬也”。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也沿引此说,并曰:“冀古通畿”。畿、翼均有辅佐王都之意,指王都附近的地方。上古的这个“冀”在楚国,因为翼宿对应楚国,亦即苗民之地。《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欢头,欢头生苗民”。《大荒南经》曰:“欢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有欢头之国”。《海外南经》曰:“欢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大概是南蛮之人捕鱼时头上戴了个用羽毛做的救生圈之类的东西。甲文金文“冀”字极象一个头戴羽具的人。而当尧禅位于舜时则记天象云“景星出于翼”。尧之于翼宿,于楚国的关系甚明。这颗景星盖即后世所说的尧星。
  2、《山海经》作证。《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内……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木……名曰建木……大?爰过,黄帝所为”。《史记》:“帝尧为陶唐”。说明陶唐氏在南海之内,即南方。
  《中山经·中次十二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曰尧山……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从此可知,尧山在洞庭湖边二妃墓所在的黄陵东南419里[2]。《帝王世纪》:“长沙下隽罗有黄陵亭”(钱宝塘《考异》:“下隽”二字衍),“罗”即今之汩罗。按上古书《礼经·王制》所载恒山与衡山相距近三千里来推算,距汩罗东南419里的尧山当在今攸县北境。
        3、地名说话。今攸县北部皇图岭镇附近有平(或作坪)阳、丹陵等地名,攸县之北江为渌水支流,这些正与《帝王世纪》合。该书曰:“帝尧……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都平阳”。钱宝塘《帝王世纪考异》引《五行大义》曰:“帝尧陶唐氏,祁姓。母庆都,出洛渚(洛者渌也,古音通——引者注)遇赤龙感孕,十四月生帝于丹陵,名放勋。以火承木。其兄弟挚封之于唐,故号陶唐氏”,按五行学术,“以火承木”,明其在南方也。
  丹陵盖即丹朱之陵。《山海经·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明丹朱葬于苍梧之北。在湖南无疑。
  4、凤凰传信。攸县西有凤凰山,东有鸾山、凤岭。凤凰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有“南岳庙”位于坪阳乡极冲处。《南岳志》《南岳仙道记》《拾遗记》等载神农氏受口含九穗禾的朱鸟的启示从而发明了农业,后人将神农追赶朱鸟所到达的这座山起名为凤凰山。《一统志》载:“宋,攸人彭天益入朝,徽宗问攸邑风土。对曰:‘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中国人崇拜凤凰,攸县正是凤凰之乡。而在古人的观念中凤凰就是飞得很高的那种雉,又称翟、天翟,如元·伊世珍《琅环记·贾子说林》云墨子的母亲梦见朱鸟凤凰飞进室内,因而怀孕生下墨子,便将其起名翟鸟,其出生地也名为落凤山[3]。而“翟”又常作“狄”,如《史记·匈奴列传》狄、翟相通,《淮南子》商祖简狄又作简翟,因此“狄山”即翟山即凤凰山。《山海经·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南方祝融……”,这话出现在“海外南经”里,明其葬于南方,在攸县凤凰山之东南无疑。
        基 于此,本人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于今年署假专程赴攸县考察。先查阅《香山刘氏家谱》,因为刘氏家族以尧为其远祖,该家谱以地名为房名,分十五房,其中一房为尧 山房,但尧山地处何地尚不清楚,于是又在刘韬文同志的陪同下去酒埠江镇找到了修谱之人刘冬林,他说尧山房的人主要分布在攸县的坪阳庙、皇图岭、高枧、黄丰 桥及醴陵一些乡镇,并说高枧乡有一个尧山。于是次日在该乡副乡长石建良同志的带领下,终于在该乡高垅村尧山组找到尧葬之处。该地男女老少都知道这里葬了天 子,并说天子葬在天井龙。天井龙是尧山顶上九成高处的一口口径面积达十多平米的垂直洞穴,内有半山腰深的水,且起漩涡,深不可测,据当地人讲,曾用四十付箩绳(长达120丈)吊秤砣也未测到底,七十年代,当地人想引此水灌溉农田,又在山腰开一遂道,但只有一些细水流出来。后来经铁路勘测人员在此地实测,才知此处有一地下河。据传“地仙”找了三年才找中此龙脉来葬天子。墓穴原本无水,也未下沉。


2007年。现在,攸县人民已修复了位于攸县县城的禹王宫——三进仿清建筑,新建尧帝宫——一期工程也已完工。将成为炎帝陵的配套工程。

第二进是“李公殿”





第三进才是真正的“禹王宫”



禹王”身上长灵芝

                            新华网湖南频道 2002-8-1


    新华网湖南频道8月1日电(刘丛猛 李文峰 王万里)7月29日,记者来到攸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目睹“禹王”像背部的腹藏处,长出了一棵直径达13厘米的灵芝草。 

  “禹王宫”地处攸县县城西街,始建于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供奉的菩萨主要是禹王。禹王像1996年重塑,封闭在一玻璃框中。今年6月份,前来观光的游客惊奇地发现,这封闭的“禹王像”竟长了灵芝。 

  “禹王像”系樟木制作。制作时,将樟木晒干,雕刻成像,并在其腹内放有盐、柴、米、谷等物。灵芝草的生长可能跟这些杂物有很大关联。因灵芝草对生长环境很讲究,在这样缺少阳光、水分的环境下能长出灵芝,当地人称为一个奇迹。(频道责编 胡为)


位于攸县城内禹王宫,据同治版《攸县志》“黄甲洲记”一文所载,始建于元至治辛酉元年(1321年),原称禹庙,明代改称禹王宫。攸水之源的酒埠江风景区内,有巨大的溶洞——禹王洞,元代谭渊有《禹洞》诗曰:“古洞磷磷峭壁通,源源神禹石重重。含岈碧落泉流远,泻入江头汇水东。”当地学者多认为,禹宫、禹洞,为大禹治水遗迹,乃至称是大禹在攸县治水的历史见证。

最后一进,第四进是“大雄宝殿”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