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乌蒙大草原滑雪场:商圈升级热:究竟缺了什么 06-观点·手拉手-解放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29:27

商圈升级热:究竟缺了什么

2011年4月23日   06:06-观点·手拉手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柳森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森

●嘉宾:陈信康 (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如果大家都只是千篇一律地引进品牌,哪怕他们都是“国际一线”、“世界顶尖”,这构不成一个零售业态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说到底是一个综合的行为,它必须尊重社会的运作规律、人类行为与消费选择规律。同时,商业也应该是有文化、有创意的。

    解放观点:老上海的标志——豫园商城即将改造扩建。针对豫园商城将走高端路线的规划目标,展开了一场“亲民VS奢侈”的讨论。事实上,包括徐家汇、天山、四川北路等多个商圈,寻求商圈品质升级的动作未曾停歇。在这些商圈升级诉求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推动呢?

    陈信康:现在不少人担心的是, “会不会东西贵了,整体品质却没明显见好?”而对于更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上海零售业的 “独特魅力”似乎越来越不明显。这虽是在陈述一种笼统的 “印象”,但它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整体来看,这些年上海的零售业在全国的地位的确是在下降。当然,具体到每个消费者,都会有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解放观点:您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陈信康: 2007年我们专门做过一个课题,希望能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上海的商业,主要是零售业在全国的地位,以及到底还有没有优势。当时,我们用一些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测下来,上海在全国各大城市中还是领先的。但是,那时北京和我们的差别已经很小了。假设上海是100分,北京差不多就是97分了。

    当时,我们还有一个判断,就是接下来北京很有可能通过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从此全面超过上海。评价一个城市的零售业,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007年,上海还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高居榜首,但2008年被北京超过。

    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如果单靠本市的购买力,那么原来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源和优势就没有了。而且,要成为国际大都市,要建设 “四个中心”,更需要能够吸引大量外来的购买力。这样才能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商业交往平台。

    解放观点:您如何分析这种吸引力下降背后的原因?

    陈信康:我想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现在的零售业经营的整体商品结构存在问题。我们在世博会之前也专门做了调查,其中有些是专门针对外省市和海外游客的。问他们,“你来上海购物,有没有一种意愿或者说欲望?如果没有,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当时,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没有可供选择的商品”。这就说明,我们的商品结构有问题。而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商品经济、零售通路全面发展,上海以往的先发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

    从表面来看,这和零售业的采购能力不足直接有关。因为,你要了解世界各地相关领域的各种商品的流行趋势,你要有“买手”把它采购过来,这是一种对商品和市场趋势的把握能力。但更进一步来说,我们可提供的商品种数的严重不足,实际上就是一种零售业经营能力上的不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整个商业文化,或者说氛围,没有构建起来。零售业要吸引购买力一般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商品结构、购物环境、员工服务,这些要素缺一不可。如果这些要素都体现不了优势,又怎么跟如今蓬勃发展的网上购物竞争?从上面这几个要素来看,我们都有欠缺。和外省市比,我们也难言有明显的优势。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这些坐拥全市最好的商业区位地段、主要由国有企业经营的“商圈”,自身恐怕也难辞其咎。因为,如果这些商圈没有做好的话,上海整体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对外来购买力的吸引当然也就会下降。零售业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生活新趋势直接相关、互相影响,这是一个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变化的产业。只要人们的需求在变化,人们的体验和兴奋点、敏感点在改变,商品结构、环境、服务都要随之改变。“以不变应万变”,在零售业是行不通的。

    解放观点:如今各大商圈的各项升级举措,不失为“求变”的体现。但在如此追求 “差别化经营”的零售业,为何似乎越改越没有特色了?“往高走”倒成了一条普遍的调整路线。

    陈信康: “往高走”,如果是定位选择使然,那就无可非议。最值得担心的,是大家把 “往高走”视为一种能 “多快好省”直接获益的简单路径。在这种简单的操作背后,是一种典型的 “二房东思维”,跟所谓提升“自主经营能力”完全是两码事。也就是说,做“二房东”、引厂进店、进行品牌升级是相对容易的,但如果长此以往,失去的是最核心的“差别化竞争”意识和“自主经营”能力。长远来看,这也将制约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如果对自己的经营没有独特的思考,商品就很难有特色,“引领生活潮流与消费方式”就会成为一纸空谈。

    按照 “零售吸引力”理论,一个销售门店的“差别化”越大,它能形成的吸引客流的 “半径”就越长。如果大家都只是千篇一律地引进品牌,哪怕他们都是 “国际一线”、 “世界顶尖”,这构不成一个零售业态的核心竞争力。

    解放观点:曾有人说,一部商业流通史,同时也是一部城市文化史。那么如今上海一些商圈的 “特色不明”,是否也是我们文化软实力有待再塑的表征?

    陈信康: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文化交往与商业交往是一个城市发展的 “一体两翼”。旧时唱京剧的在北京走红,如果不到上海来红一下,就成不了名角。因为上海是那时公认的 “文化码头”。 “海派”的文化力量与观众价值观,谁也不敢忽视。但如今,国内知名文化人大多是以北京为发展事业的据点,或更多往北京跑。这同北京的文化操作模式、判断方式、价值取向、运作能力各方面的提升有关。上海如今在诸如经济建设等方面的 “硬实力”仍不可小觑,但 “软硬并重”恐怕是更长远的发展之道。

    商业说到底是一个综合的行为,它必须尊重社会的运作规律、人类行为与消费选择规律。同时,商业也应该是有文化、有创意的。
商圈升级热:究竟缺了什么 06-观点·手拉手-解放日报 市慈善基金会资助社会慈善公益项目 06-观点·手拉手-解放日报 让知识真正改变命运 06-观点·手拉手-解放日报 突破创新困局关键看企业 05-观点·手拉手-解放日报 新一代农民工变了多少 观点·经济观察·股市-解放日报 “苹果”的果心在哪里 06-观点·体育新闻-解放日报 “80后”集体怀旧,意味何在 06-观点·体育新闻-解放日报 “中国式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19-解放周末·女性-解放日报 食品安全监管:聚光灯下的盲区 10-观点·经济观察·股市-解放日报 是什么让我们停不下来 10-观点·经济观察·股市-解放日报 食品安全监管要“三链合一” 08-观点·科教卫新闻-解放日报 “中微子”为何让人亢奋 05-观点·长江三角洲新闻-解放日报 轨交时代,交通布局如何变 观点·社会新闻-解放日报 百亿时代,追问电影业前途 观点-解放日报 上海,拿什么留住人才 05-新闻视点 周六版·社会新闻-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的幸福感 “龙”的传人 06-体育新闻·社会新闻-解放日报 “偏了怪了”就是创新人才吗 08-新论·广告-解放日报 权威专家解读“婚姻法解释(三) ”热议焦点 05-新闻视点·今日报摘·广告-解放日报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公务员热 我们究竟丢掉了什么?.. 我们究竟丢掉了什么 经济学家究竟贡献了什么 “上海纽约大学”能带来什么 01-要闻-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