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祭桩全场虎美玲:世界第一央行的难点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46:13

世界第一央行的难点与对策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刘纪鹏教授

博士生  曾斌

2011年4月10日

    2011年1月末,中国央行的总资产高达26.9万亿元(合美元4.09万亿),远大于美联储2.45万亿美元总资产的规模,成为世界第一大央行。十年来,中国央行总资产规模扩张了7.3倍,其中国外资产规模更是扩张了14.8倍。然而,中国央行成为“世界老大”后,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忧而不是喜。

一、 世界第一央行资产负债表剖析

     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详见表1)显示,其总资产是4.09万亿美元,比美联储同期的2.45万亿美元总资产多出1.64万亿,这样巨大的数字落差反映出我国央行系统拥有巨额的金融资产,但深入探究,却是一种“虚胖”。从央行职能定位看,它无法有效对如此巨额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从而构成我国金融经济诸多问题的根源。

表1: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

2011年1月, 单位:万亿

资产

RMB

美元

占比

负债及自有资金

RMB

美元

占比

国外资产Foreign Assets

22

3.34

82%

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

19.4

2.95

72%

外汇Foreign Exchange

21.1

3.21

78%

货币发行Currency Issue

6.4

0.97

24%

货币黄金Monetary Gold

0.07

0.01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Deposits of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

13

1.98

48%

其他国外资产

Other Foreign Assets

0.8

0.12

3%

发行债券Bond Issue

3.9

0.59

15%

对政府债权Claims on Government

1.54

0.23

6%

国外负债Foreign Liabilities

0.39

0.06

1%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Claims on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

1.59

0.24

6%

政府存款

Deposits of Government

2.7

0.41

10%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Claims on Other Financial Corporations

1.13

0.17

4%

其他负债Other Liabilities

0.5

0.08

2%

其他资产Other Assets

0.64

0.1

2%

自有资金Own Capital

0.02

 

 

资产合计Total Assets

26.9

4.09

100%

负债及权益合计

26.9

4.09

100%

         注: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整理, 2、按人民币汇率1美元对人民币6.55元计算;

    资产负债表左侧的资产方,其中的外汇资产为21.1万亿元,占比近78%,构成央行资产的主要成分;这笔高额的外汇占款迫使央行增发基础货币,从而在右侧的负债方形成高额的央行储备货币投放,超印的储备货币最终进入市场,制造了流动性泡沫。央行虚胖后,资产方产生的“绿票子”引发的贬值风险和负债方超印的“红票子”引发的通胀威胁,共同构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必须直面的两道难题。

 二、 央行虚胖,引发外储贬值和通胀风险

    (一)外汇储备过高,引发贬值风险

    首先面临的是央行近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我国持有外汇储备的主要方式是购买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债券,其中65%左右都是以美国国家和机构债券为主的美元资产,这一方面让人均GDP排名第95位的中国,变相向排名第9位的美国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另一方面,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购买大量美元资产蕴藏着巨大的贬值风险,美元每贬值1%,我国的外汇储备将直接损失约三百亿美元。按照一架416座的波音747飞机价值2.2亿美元计算,这三百亿美元可以买136架波音747飞机。

    自去年八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从1美元对人民币报6.82,到目前的6.54,升值约4.1%,由此导致的损失逾1200亿美元。在1999-2009十年期间美国在华投资收益率为15%,加上人民币升值总收益率达18%;对比之下,中国在 2002-2009期间外储投资收益率为5.72%,考虑美元贬值因素,真实收益仅为1.25%,两者反差巨大。

    目前,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贸易盈余、FDI和热钱流入,这是依靠低端制造业“中国制造”低廉的劳动力,在产业链低端给美国人打工,对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换来的“血汗钱”,是随时都会进一步贬值的“绿票子”。在我国当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这些“血汗钱”通过贸易顺差等方式一进来,央行就要被动地跟着美联储开动印刷机,同时还得按美国人的步调被动升值,替他们的经济危机买单。大量持有美元资产的现实,决定我们的巨额外汇储备和国内货币政策随时受到美国货币当局政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外汇储备的实质话语权,严重阻碍我们的经济发展。

    面对外储贬值风险,我们必须找出真正的病因,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式合理有效的管理外汇储备。

    (二)流动性泛滥,引发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

    央行为了对冲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大量印刷“红票子”,将超印的货币注入市场,最终导致市场流动性泛滥。流动性泛滥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到消费领域表现为通货膨胀,到房地产等投资领域则表现为资产泡沫,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道难题。

    在商品价格领域,2010年以来CPI持续上涨,今年2月CPI同比上涨4.9%,通货膨胀形势严峻。除我们熟知的大蒜和绿豆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外,人们为了规避通胀风险,拓宽投资渠道,使很多消费品和收藏品成为了投资品,进一步加剧了商品价格领域上涨的态势。以贵州茅台酒为例,在2010年7月到12月间,一瓶五十三度飞天茅台的终端价格从868元涨到了1280元,短短数月上涨47%,购买茅台酒俨然成为了人们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的通胀形势。

    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领域,尽管政府不断出台调控政策,但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北京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已达到20328元/平方米,大涨42%,上海、广州等其他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也超过了20%,资产泡沫形势加剧。房价虽然没有直接纳入CPI的统计范围,但是房地产价格上涨所引起的资产价格泡沫却是我们当前不能回避的经济难题。

    此外,量化宽松后的输入型通胀也越演越烈。量化宽松政策最初是由日本央行于2001年提出,一般是指央行通过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途径大量印钞,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这是一种面对经济困难和通缩背景下的极端措施。美国先后采取两次量化宽松(QE)政策,合计近9000亿美元注入市场以提振经济,日本则为应对特大地震而向金融市场注资1830亿美元,这些超量引发的货币必然在全球各地寻找投资机会,以各种形式进入投资前景更好的新兴市场国家,从而进一步催生资产泡沫,推高物价水平。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大量美元流入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引发货币输入型通胀,去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中国的CPI分别达到9%、 8.8%、6.5%和3.4%,通胀形势严峻。

    具体而言,我国的通胀可分为输入型通胀和结构型通胀,前者由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后者则是受我国到达“刘易斯拐点”之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相比之下输入型通胀是主要矛盾。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现象,不是商品现象,其根源在于货币投放量过大。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央行释放的大量人民币,没有渠道将他们引导到资源配置的最优领域进行沉淀,而只是简单采用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的“两率治通胀”的传统做法,试图回收流动性,只会引来更多的热钱。提高准备金率进行调控被证明效果甚微,提高0.5%准备金率相当于回笼3600亿资金,但自去年10月份央行加息以来,第四季度新增外汇储备达1990亿美元,合人民币13034亿,是前者的三倍还多,流动性泛滥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结论:针对央行“虚胖”导致的难题,解决对策是双管齐下:“回收红票子,花掉绿票子,化汇为产”化解外储贬值风险;实行以汇率为主的“三率治通胀”取代“两率治通胀”,同时推行积极股市政策,使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水面结合,负负为正”,化解流动性泛滥引发的通胀压力。

三、 双管齐下,破解两大难题

    (一)央行“瘦身”,化解外储贬值风险

    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调整外汇政策,“回收红票子,花掉绿票子”实现央行的“瘦身减肥”。从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中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投资(G)三个角度考虑配置外汇资源,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由政府投资(G)购买美国国债和其它等价物,未来投资主体一定要向居民用汇与企业用汇转变,“藏汇于民”和“企业国际化”是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矛盾的两大重要渠道。当前,尤其是通过企业国际化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战略投资,来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的风险,不失为一条良策。

    1、采用“宽出严进”的政策,藏汇于民。应该考虑放宽私人企业和居民出国消费、旅游、留学、投资的用汇限制,鼓励对外进行投资、消费,在进入的一端控制好热钱的流入。目前每人每年的换汇额度仅5万美元,有超额需求的公民不得不通过地下钱庄等方式进行兑换。鼓励公民和私人企业到央行用“红票子”兑换“绿票子”,反向兑出,做到“回收红票子,花掉绿票子”,“绿票子”让民间带出去,实现央行的“瘦身减肥”,堵住这个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根源,最终起到稳定货币调整结构的作用。

    2、拓宽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做到“化汇为产”。鼓励我们的企业利用外汇买回国内建设需要的煤炭、石油、黄金、飞机和农产品等战略资源,将外汇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

    考虑设立国家级高科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参股或贷款的方式资助相关国内企业进行境外收购,改变目前的中国投资公司模式;从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的角度,建议重点收购境外矿产资源,比如中国铝业战略性收购力拓集团的股权,华能集团全额收购新加坡大士电力公司的股份,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二)“三率”治通胀,推行积极股市政策

    目前,货币市场的“烦恼”是流动性过剩,“水”太多;资本市场的“烦恼”是钱少,但是“面”太多。面对两大烦恼,关键是理顺当前体制,提出积极的股市政策,有效打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连接渠道,用货币市场的水和资本市场的面有机相连,使“烦恼”负负相加,负负为正。

    1、从“两率”治通胀,到以汇率为主,“三率”治通胀。除传统的利率和准备金率外,应更突出汇率的作用,通过主动的有我们自己步调的,而非被动的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的升值模式,先发制人,化解国内的通胀困局和国外的政治合围。

    具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后一则可降低成本而刺激企业进口,从而抵消石油等大宗战略性商品涨价传导到各行业所致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升值后顺差减少,央行从而少印“红票子”,逐步消化掉之前高居不下的“绿票子”,减缓流动性泛滥。但在这一过程中,应继续对资本账户进行管制,充分重视监控热钱的流动风险。

    2、将积极股市政策纳入宏观战略。应当充分考虑将积极的股市政策作为一项经济金融领域的重要战略,正式列入宏观经济战略,并将间接、直接融资规模列入宏观安排,以年为单位,制定直接融资总量计划并向社会公布,明确金融监管部门、投资者乃至社会预期。

    提倡人们树立正确投资观,建立股市新文化,通过广大投资人带动上市公司发展,共同分享优质公司成长的果实。当前经济增长形势良好,上市公司质量日益提高,每年盈利均以20%-30%的速度在递增,但是资本市场仍然无法获得足够的重视。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股市政策,没有从一致性、互补性、相通性考虑,没有通过积极的股市政策来辅助调整中的货币政策,对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取代货币市场间接融资缺乏战略性的考虑。

     3、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吸收过剩流动性,从根本上化解流动性给我们带来的印票子过多、热钱过多的烦恼。首先,重新调整对热钱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热钱不仅仅只有非法的、简单追求投机性质,其本身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只要这些热钱是合法的,我们就应该持欢迎态度,而不是简单地以加息的方式,使他们再回流到央行,再养成货币“老虎”,使得这些热钱既赚取了汇率利差,也赚取了利息。最好的方法是将他们引导进入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的“面”来化解货币市场的“水”,实现“水面结合,负负为正”。

     在积极吸收流动性的同时,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要考虑主板、二板、新三板的配套发展,继续打破行政垄断;在品种上要把公司债、衍生品和股票的多层次化引向深入。要在建设新三板市场的理念上,减少行政审批和实质性核准,尽快推出备案制度。

     同时,还应当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融资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启动私人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并利用《投资基金法》等相关立法予以规范,最终利用证券市场的放大功能来连通资本和我们的实体经济建设,使金融资源配置变得更为合理,符合“十二五”规划有关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

    注:刘纪鹏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

       曾 斌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防范内幕交易不能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刘纪鹏 李 征

2011年4月11日

一、市长被捕引发的热议——中山公用交易案

     从证券市场诞生的那天起,内幕交易的恶疾便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我国亦是如此。2010年11月16日,经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联合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5号),重拳出击治理内幕交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今日开庭审理的中山公用内幕交易案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令防范内幕交易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其实该案并不复杂:原中山市市长李启红利用其掌握的中山公用要重组的内幕信息,由其亲戚在公用科技公布重大事项停牌前累计买入近90万股,非法获利近2000万元。案情看似简单,却具有典型的意义——犯罪嫌疑人李启红一市之长的身份,正是我国内幕交易特殊市场背景的最佳注解。

 二、小苍蝇背后的大老虎——我国内幕交易的特殊市场背景分析

    为什么看似与证券市场不相关的行政人员,竟会成为重大内幕交易案的犯罪嫌疑人?这正与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内幕交易行为的独特市场背景息息相关。

    一方面,我国的内幕交易行为具有内幕交易的一般性特征。在资本市场虚拟经济和信用交易等基本特征下,人们判断一只企业股票的价值主要是靠信息;而在现代金融市场经济中,金融价值的增值,尤其是看不见的资本的增值,已经成为人们快速致富甚至暴富的主要手段。在金融领域,特别是资本市场、股票市场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防范内幕交易,是保证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好的资本市场的关键。否则,内幕交易引起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财富分配转瞬之间就会在无形的、无纸化的交易中完成,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这个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普遍性,也充分体现了内幕交易的一般特点。

    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内幕交易行为却有其特殊的市场背景。从中国的特殊性来看,中国搞的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是政策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种中国特色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在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关系中,以国有上市公司为主导;第二,国有上市公司由政府主导,大量的信息源,尤其是决定着股市走势、市场增值的信息源来自于政府。因此,中国防范内幕交易的整治对象,实际上不仅是二级市场的黑嘴,而且还有一级市场的券商腐败,因为他们才是重要信息的发源地和知情者。而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又采用的是行政审批制,这种审批制就意味着财富重新分配的权力掌握在有关部门的手中。中国防范内幕交易的重点应该是这些掌握行政权力和重要内幕信息的有关部门与掌权者,他们才是内幕交易中躲在小苍蝇背后的大老虎。

    但可惜的是,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了,甚至反而是由这些掌握大量权力和信息的人负责着中国上市公司信息的纯洁化。因此,五部委发出把清理整顿上市公司内部信息做为重点的通知,就不仅仅是来革二级市场黑嘴的命,而是首先要对掌握重大上市公司重组还有上市审批权力的部门,进行一场公正信息传播、防范内幕交易的教育。也只有从权力的源头防范非法内幕交易,强化领导干部和权力人员的廉洁自律和职业操守,才能对我国的内幕交易问题真正做到因病施治,药到病除。

三、制度建设的具体建议

    在具体制度建设中,我们同样也要紧抓这一要点,针对中国的特殊市场背景设计相应制度,开源节流,标本兼治。具体而言:

    第一,应放松管制,减少审批,加强监管。在我国的制度建设中,应当尽量放松管制和审批,把内幕信息传播范围缩到最小。现在不管是宏观政策的信息、微观重组的信息还是宏观加息的信息,往往都是通过行政审批部门传播,造成人们非法巨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应在现阶段放松管制,上市的问题、重组的问题,更多应按照事先约定的市场标准,由保荐人承担责任,而不是一两个甚至不相关部门的市领导全都要了解,全都要审批,无谓的扩大内幕信息的传播范围。

    第二,应加大对内幕交易惩处力度。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内幕交易行为一旦被发现,就应严格惩处。现行刑法中对内幕交易罪的最高量刑为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威慑力不足,难以起到应有效果。必须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大张旗鼓的让人们认识到这种信息的走漏就是犯罪甚至是重罪,才能真正的体现法律对内幕交易行为的威慑力,有效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

    第三,切不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以往的监管中,我们往往是谁买的股票多了就给谁打电话,浪费了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在当前贯彻五部委防止内幕交易文件的过程中,监管的注意点要从简单的市场转移到信息源、权力部门以及信息源头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去,而且要集中优势精力和兵力打歼灭战,突出重点,打苍蝇更要打老虎。这也正是我们贯彻五部委打击内幕交易、防范内部信息非法传播犯罪的工作重点。

    综上所述,我国的内幕交易行为有着其独特的市场背景,打击内幕交易切不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我们的监管工作应直指宏观和微观内幕信息的源头,完善相关制度,抓住内幕交易链条上端的大老虎。只有这样,才能填补我国打击内幕交易的关键性空白,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注:刘纪鹏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李 征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发件人:"Qing WU" 2011-04-04 19:49:53 +0800 收件人: 抄送: 标题: Re: “Freedom is not free(世上没有免费的自油)”——山寨某某花格命即使成功也只能换来盗版的民猪

通胀是如何导致两极分化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吴庆

2011年1月10日

    许多学者认为,在穷人的全部资产当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的比例比较高,因此在通胀中受到的损失比例也比较大;富人持有各种类型的资产,分布在现金和银行存款上的比例比较低,因此在通胀当中受到的损失比例较小。

    上述分析有两个缺陷。其一是只考虑了居民的财产和财产性收入的变化,没有考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变化。对于中低收入者而言,劳动报酬在收入中占大头。忽略了工资变化,就无法准确判断中低收入阶层经济状况的变化。其二是上述分析没有联系通胀发生的过程,因而自相矛盾。如果把通胀发生的过程忽略不计,只对比通胀发生之前和通胀完成之后的两个状态,那么经济学家认为:货币超发造成的结果是让所有以“元”计价的价格上涨相同的比例,任何两个价格之间的比率(真实价格)并不变化。

    本文分析通胀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首先,让我们关注社会上三个阶层的经济状况变化。我们暂且称最下层为“农民工”:他们家里有一块农地,到城里来打工,大多从事非技术性工种。有些农民工随时准备回家务农,因此城市中的农民工供给具有弹性;中间是“白领阶层”:他们文化程度较高,在城市从事技术性工种。白领们即使来自农村,也不可能重新务农,因此这个阶层的劳动力供给是刚性的;最上层是“富裕阶层”,主要依靠财产和企业家精神获得收入。

     其次,让我们把通胀的过程分为前中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货币超发导致通胀预期形成;第二阶段是通胀预期推动资源品和资产价格上涨;第三阶段是价格上涨以成本推动的方式沿着产业链从上游向下游逐渐传递,直到100%地传递到消费价格。这是这一轮通胀的真实状况。

    通胀对各阶层经济状况的影响如下:

    首先,富裕阶层的经济状况从第二个阶段开始发生变化。在第二个阶段,资源品和资产价格的上涨导致富裕阶层的财产升值、财产性收入增加,导致富裕阶层的经济状况改善;在第三阶段,消费价格上涨导致富裕阶层的经济状况恶化。尽管“改善”和“恶化”的程度一样,但是由于“改善”比“恶化”来得更早。因此在第三阶段结束之前,“改善”的程度比“恶化”的程度更大。这样,富裕阶层的经济状况暂时改善了。

    其次,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在第三个阶段、消费物价开始上涨的时候开始恶化。由于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接近维持城市最低生活标准的水平,因此,有些农民工不愿意接受经济状况的恶化,选择回家务农。他们的选择减少了城市里的农民工供给,推动了农民工工资上涨。在过去几年里,市场力量推动农民工工资加速上涨。

    但是,一旦农民工的真实工资有所提高,一定会吸引新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因此,农民工工资水平还会在城市最低生活标准附近波动。换言之,农民工的真实工资以及他们的经济状况已经低得不能再低。最近几年农民工的名义工资之所以上涨较快,是因为价格上涨导致城市最低生活成本上升较快。

    最后,白领阶层的经济状况也是从第三个阶段开始“恶化”。与农民工不同的是,白领阶层的劳动力供给没有显示出足够高的弹性。不仅如此,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暂时推迟了就业压力的释放,但也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文凭通胀”。更糟糕的是,这些得到文凭的高校毕业生即使来自农村,毕业之后也就失去了农民的身份、土地和务农的机会,别无选择地成为城市里的“产业白领”。由于这个阶层的劳动力供给快速增加而且缺乏弹性,从业者不得不接受越来越低的工资水平。据报道,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已经接近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综上所述,在这一轮通胀中,富裕阶层的经济状况暂时改善;城市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基本维持,但这个维持以一部分农民工回家务农为代价;城市白领的经济状况还在恶化。通胀以压缩中间阶层的方式造成两极分化。

 

 

 

 

发件人:"CN CASS" 2011-04-15 20:41:02 +0800 收件人:抄送:标题: RCIF Policy Brief No.2011.021 全球通胀:现状、根源、趋势及影响

全球通胀:现状、根源、趋势及影响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 郑联盛

April. 15, 2011

zhengls@yahoo.com.cn

(请点击题目查看)

 

 

 

发件人:"Zhongying Pang" 2011-04-15 17:21:46 +0800 收件人: ,  抄送:标题: 中国3万亿美元外储是包袱 不是幸福

中国3万亿美元外储是包袱不是幸福

庞大储备加重中国的通胀问题

路透记者 Koh Gui Qing 编译 吴云凌

2011年 4月 15日

     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且势头不减,这助燃通胀、搅乱经济平衡,并给国家的货币管理者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乍看起来,这些天文数字的储备卓然是中国快速积累的财富象征.但深入分析後就会发现,持有庞大资产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分析师称,储备暴露了人民币的低估程度,揭示未来通胀的剧升轨迹,以及政府本可以用来国内投资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资金规模.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称,第一季外汇储备增加1,970亿美元至3.05万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是世界之首,较排名第二的日本高出近两倍."这明显太多了,显然超出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损害经济,"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

    中国的贸易顺差和为压制人民币汇率而持续购买美元的做法,导致外汇储备在过去10年中激增17倍.

     外储每增加1美元,中国国内就相应地发行约6.5元人民币,向经济注入更多的货币.这种情况令人忧虑,因为通胀率接近三年高位之际,中国已经在为吸收过剩流动性而大伤脑筋了. "外储中新增的每一块钱其实都是基础货币,通胀是被它们推高的,"王志浩说.

    代价过高

    为了抵消所有这些创造出的货币影响,中国施行了所谓的"冲销操作".主要工具就是提高银行的准备金率, 迫使银行截留原本将用于放贷的资金.中国几家最大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0%的纪录水平,损害其获利能力.分析师相信,进一步调高
准备金率的空间有限.

    多数人的看法是中国只需要约7,800亿美元的储备.根据一国需要持有多少储备以防备金融危机的标准尺度衡量,上述储备规模足以支付三个月的进口,并支付中国所有的短期外债. 而储备之所以膨胀到这麽大的规模,是因为中国出于出口受影响的担心,拒绝让人民币加速升值,这让其贸易夥伴,特别是美国备感无奈.

    "仅仅为了保护出口商,就让整体经济承受高通胀,这个代价太大了,"李杰说,"中国的国内市场巨大,不能牺牲自己的内在经济." 2009年中国净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仅为4%,而消费和投资比重则分别达到48%.

    大量储备何去何从?

    如何为3万亿美元找到安全的投资去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除了美国公债,多数市场都容纳不下中国这 一大笔资金,让政府随时面临美元贬值的风险.

    李杰称,通过分拆出国家投资公司以求提高储备回报的尝试没有切中要害."世界上任何一个基金经理都没有办法管理好如此巨大的储备,"他说."真正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投资有多成功,而是缺少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汇率机制."

    中国积累外汇储备还存在机会成本.过去10年中国的高储蓄率,意味着必然有高投资率.如果中国早让本币升值,投资就会投向学校和医院等国内亟需的领域.然而,现在这些投资最终囤积在美国公债等资产里.

    不论中国如何辩称人民币没有低估,需要慢慢升值,但在国内,对于人民币还不够强势的认知却在日益发酵.中国民众愈发意识到,更加坚挺的人民币有助于对抗输入型通胀,对外投资时腰包也会更鼓.中国社科院分析师张斌称,"政府在提高汇率弹性上动作太慢.他们绝对应该加快升值速度."一些分析师称,对出口商的担忧过度.原材料和其他部件进口成本降低,同样令其受益.

    近日来央行管理的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接连创新高,暗示中国或最终开始加快人民币升值进程,也许会抑制外 汇储备的增长.

 

 




发件人:"wujian" 2011-04-16 04:13:22 +0800收件人: "仲大军" 抄送:标题: 感谢贵网刊登了我寄去的几篇文章。现在寄去两篇供参考。(2011/04/15)

BBC全球大调查:对中国崛起的忧虑

香港 明报

2011-04-15

    虽然中国不断强调“和平崛起”“永不称霸”,但是全球的民众普遍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加感到疑虑。BBC最新的全球民调告诉你,他们是什么想法。BBC World Service 最新的一个全球民意调查显示,各国民众对中国增长的经济实力越来越感到忧心。

    这个调查是由国际民调公司GlobeScan和美国马里兰大学PIPA机构为BBC World Service执行,在全球27个国家访谈了28,619个人。调查显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特别是G7国家中,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是件坏事的人明显的增加。

    与BBC World Service在2005年的调查相比,对中国经济发展持负面看法的人不仅增多,而且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主流民意 - 法国(从44%增加到53%),加拿大(从37%到55%),德国(从44%到53%),意大利(从47%到57%),还有美国(从45%到54%)。负面看法在另一些国家也有显著增加,例如英国(从34%到41%)和墨西哥(从18%到43%)。

    然而尽管许多国家渐感不安,所有受访国家平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还是处于持平状态,有50%说好,33%说不好。最乐见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国家都在非洲 - 尼日利亚(82%)和肯尼亚(77%)。本调查也显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忧虑,与他们认为中国对外国进行不公平贸易有关。

    整体来说,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35%)认为中国有不公平贸易,28%认为美国有不公平贸易,而仅有五分之一(20%)认为欧盟存在不公平贸易。此外,那些对中国经济发展较持负面看法的国家,也更认为中国有对外国的不公平贸易,包括日本(75%认为有)、法国(59%)、韩国(58%)、德国(56%)、意大利(51%)、美国(45%)、英国(44%)、墨西哥(41%)和加拿大(39%)。这些国家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

    许多国家也认为,美国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性,在未来十年会被中国取代。调查中要求受访者就美国、中国和欧盟对自己国家经济现在和十年后的重要性评分(从0到10),中国获得的平均分数,现在的重要性是6.85,但十年后是7.29 - 比美国和欧盟还高。

     GlobeScan的董事长Doug Miller评论说:“比起2005年的情况,今日中国的经济奇迹更具有争议性。在饱受经济萧条的摧残之后,G7国家的人民更不知道如何跟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竞争了。”

    PIPA的总监Steven Kull说:“中国可能觉得在贸易关系中取得优势和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本次调查显示,认为中国不公平贸易的比例增加,导致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开始疏远,而邻国们更警戒的看着中国的军事扩张。”

    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有28,619人,由GlobeScan和PIPA于2010.12.2至2011.2.4之间,在全球27个国家以登门或电话方式访问。

深入分析

    除了对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的看法之外,受访者也被问到对中国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的感受。对此受访者有更为不好的看法,平均有55%持负面态度,只有26%持正面态度。比起2005年,各国的忧虑都上升了,尤以中国的邻国为甚,如韩国(从58%上升到76%)、俄罗斯(从50%到69%)、菲律宾(从46%到63%)和日本(从78%到88%)。

    深入分析显示,受访者认为美国、欧盟和中国这三者,在未来对自己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仅有些微的改变,但已足以让中国跃居首位 美国目前的重要性(6.97)高于中国,但被认为十年后(7.12)会稍逊于中国。欧盟目前(6.80)被视为与中国同等重要,十年后(7.10)会追上美国。

    在一些地区,对中国贸易关系的重要性已经被摆在美国之上。中国的亚洲邻国给出的平均分数是7.18,给美国的只有7.00。同样的,非洲受访的国家认为现在对中国贸易关系的重要性有7.87,对美国只有7.59。

     相较之下,另一个新兴经济大国印度则认为,十年后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仍然重于它与中国的关系。印度人认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重要性现在有5.36,十年后将提高到5.49,但与美国的重要性则从6.37下跌到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