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绿长太高了怎么办:激 情 与 思想:我 一 生 的 追 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4:54

激 情 与 思想:我一 生 的 追 求

窦桂梅

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在我的日记本上,摘录着这样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作为教师,我感到这些年来收获最大的就是这些可亲可敬的孩子、朋友所给予的这种快乐和幸福。

    1967年4月,我出生在吉林省蛟河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姐弟4人中我是老大,从懂事起,我就承担起家庭的部分担子——帮助父母带好弟妹,料理繁重的家务。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的清苦生活孕育了我坚韧的个性,为我后来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许是从小受父亲曾有两年教书经历的影响,我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这个朴素的理想一直占据着我小小的充满幻想的心。1982年7月,15岁的我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吉林师范学校。我高兴得好几天都没睡着,我以为,离理想已越来越近了。4年后,当我面临毕业分配时,我才知道,我的从教之路竟会如此艰难!因为按当时的规定,中师毕业生一律分回原地,而分回原地,就意味着我必须改行!这对我来说,不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万般无奈,凭着我4年优异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让我留校做行政工作。对这份令同学们羡慕不已的工作,我却并不感兴趣,我的惟一的愿望就是当一个真正的老师,站在讲台上,站在孩子们的笑脸中间。我觉得,只有那种生活,才是属于我的真正的人生。在那段日子里,我在举目无亲的吉林市四处寻找着自己的人生坐标,凭着一股子年轻人的锐气,我跑市教委,跑学校,见到那些有权改变我命运的人,我便拖住人家不放,“我想找个小学去工作,让我当老师吧。”这是我那段日子说得最多的话。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一位主管人事的领导终于被感动了,不久,我被改派到了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我清晰地记得,到这所著名小学报到出来后,走在吉林市的大街上,我一个人偷偷地哭了,我终于能当一个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了!可是做梦也没想到,命运之神又一次和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当时,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刚刚进行完教师定岗定编改革,因为教学岗位已满,我报到太晚了,于是被分配在教务处,还是做行政工作!上传下达,或是替生病的老师代课,完成教务处交给的临时性工作……这对渴望走上讲台的我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将近4年啊!我先后代过音乐课、数学课、美术课、自然常识课、思想品德课。对这一次次争取来的机会,我都分外珍爱。在别人看来,我是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替补队员,很没名,也很没劲,但自我感觉却很好,我把自己当成了全能的主力队员。学校让我教语文,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研究中;让我教四五年级的音乐,我就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教学之中;让我教一年级的数学,我就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研中;让我教思想品德课,我就全身心地投入思想品德课研究之中,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导行的教育。可以说,我是教一科,爱一科,钻研一科,综合业务素质不断地提高。

    1991年,我执著的追求和强烈的事业心终于感动了校领导,学校把一年级的语文课兼班主任的担子交给了我。凭着那份与生俱来的自信,我一步步地走向教学前沿;凭着一股勤劲儿,我向书本学习,几年来我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凭着一股恒劲儿,我向实践学习,几年来我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凭着一股韧劲儿,我向名师学习,几年来我听了校内外教师的1000多节课……更重要的是我在心里不止一次地想:为什么我就不能上公开课呢?

    1992年,学校决定参加人教版的教材研讨,领导安排每人准备一节,从中选出最好的课参加。我看到自己期待的机会终于来了!我很有信心地备课,精心设计,反复练习,甚至把课堂45分钟分成2700秒来准备。听课那天,领导却并没有走进我的教室,他们听完别的班的课,就从我的教室门前走过了。难道不听了?不能D冈,说好了5个人中都选一节的,怎么会不听呢?我强忍着泪水,追了上去,领导的回答很明白:“下次吧,我们已经选好课了。”午休时,我再也忍不住了,我要向校长质问!不到半个小时,我写满了13页稿纸。泪水流在脸上、稿纸上,我顾不上擦。激动的、甚至是过火的言辞,力透纸背,我不顾一切地把这封信从门缝里“交给”了校长。下午,校长看完了我的信,没有生气,他被这个倔强的部下深深地打动了,他对我说,下次一定会把这机会给我补上——机会真的来了。1992年5月,吉林省教育学院要在吉林市召开德育渗透各科教学现场会,会上要做6节观摩课。校长没有食言,“如果试讲合格,就让你代表学校做小学阅读教学现场会的公开课!”那次公开课,我选的是《王二小》。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讲;一次次推翻,一次次再来……在家里试讲,我让爱人和孩子当学生,近20天里,我说上句,不到4岁的孩子就能说出下句;放学后试讲,我对着空桌椅练,我把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当成我的可爱的学生。那段时间,我几乎总是全校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讲着讲着,常常忘了去只隔几十米远的幼儿园接孩子。幼儿园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我就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练习……那天,听公开课的全省各地的教育专家及教师几百

人,我的投入及忘我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与会的每一位代表。当讲到王二小机智地把敌人带入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杀害时,我巧妙的情境创设,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配音朗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王二小被敌人残忍杀害的情景中,孩子们哭了,听课人哭了,当然我自己也哭了。(王二小)一炮打响,这就是我的“一鸣惊人”。

  我不能沉湎于荣誉这温暖的港湾,我一定要走向教书育人的更高境界。

    有位专家这样对我说:“我曾不止一次地置身于你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听了你的公开课。每一次,我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每一次,你都会给我以越来越多的艺术享受。如果说,你前期的课是一道道苦心设计的精美的艺术品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教学艺术也正在一天天地成熟起来。”

    我知道这是对我的鼓励,其实没什么特殊的,不过,我会肯定地说:我的课堂教学是在一种充满真情的氛围中进行的。无论是正常授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全身心地投入,讲到激动处,激情飞扬;讲到愤慨时,扼腕长叹。每次课堂教学就是我和学生进行的一次心灵的共振。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知识对话,而课始学生的情感能否激发则是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每次备课时,我都格外注重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在外地做公开课时,我从来不事先和学生见面,邀请我讲课的单位有时担心我会把课讲砸,面对疑问,我笑了。我认为就是课始的激情使我能和即将见面的学生在瞬间接近。

    还记得我在长春市宽城区讲《难忘的一课》,讲的是作者在50年前,目睹台湾一所普通乡村小学里师生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景。高年级老师普遍认为这是最难讲的一课,全文没有更多的故事情节,没有值得学生去背诵的精段美句,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去体会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用这样的课来做公开课,而且面对的是从没见过面的学生,这种选择,确实是一次考验!上课一开始,伴随着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我就以当时发生的“中美擅机事件”巧妙导入新课,学生们的情感在我的一步步调动下一点点地被激发出来了。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课文出现了三次。这是整篇课文的要旨,要紧紧抓住这一要点,以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渐仔细领悟。在体悟课文情感的时候,让学生齐读、默读、自读、领读。这样,“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就在不同层次的感悟中让学生读了十几遍,看得出,学生的情感一次次得到了升华,不仅领悟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自己在情感的世界里走了一趟!从开头我和学生在黑板上、本子上一笔一画地,认认真真地书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几个字,到最后我又和学生用颤抖的笔再一次书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几个鲜红的大字已经映出学生的情感,镌刻在他们的心灵。

    在悠悠的《思乡曲》中,我把余光中的《乡愁》适时地引入,并饱含深情地用优美而哽咽的声音表达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意。“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当孩子们含着泪水再次高声朗诵“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全场.900多位教师也含着泪水跟着学生朗读。

    是啊,一节简单的课,可能会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讲得很空洞;而当把全部的真情和挚爱都融进去时,这节课就成为一种艺术的熏染,真情永伴,这才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真正魅力。

    如果把语文教学比做一眼清泉,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激流,就不可能有学生身心的愉悦和陶冶,更不可能有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做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是我的教学追求;富有思想,则是我一生的追求。

    名师简介:  窦桂梅,特级教师,先后获吉林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现任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

(本栏编辑  张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