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麻纱美:擦亮孩子的眼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7:48
擦亮孩子的眼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者:大侣小学 孙方苗  时间:2007-11-04 08:44:03  来源:原创  阅读次数: 5 次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故云“观察是思维的门户”。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观察力强的学生,在老师用实物或图形等直观教具演示说明某一概念时,就能抓住本质,看到数量变化的关系,较快地理解概念的实际意义。如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训练,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下面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心理学家哈根认为:“儿童有一种注意某些线索而无视另一些线索的强烈倾向,这种倾向常常受外界制约而左右着自己的行动,在幼儿时期尤为突出。”所以,组织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使他们在观察中,主动支配自己的感知觉,把感知方向集中在一个对象和现象上。这样,教师在组织观察前,就应指导学生:为什么而观察;观察的中心与观察的范围是什么;应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等。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时,应要求学生明确初始状态,注视变化过程,验证最后结果,从而获取科学的结论。

二、教给科学的观察方法

艺术大师罗丹曾指出:所谓的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可见,讲究科学的观察方法对培养发展观察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 、顺序观察 即指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观察对象的特点,学会选择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起点按一定的顺序,条理分明地进行观察,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如下题要求按规律在圆圈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分数。只有指导学生以数“ 2/3 ” 为观察起点,并按顺时针方向,根据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排列情况,找出它们之间关系,得出“从第二个分数”起,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都是前面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 2 倍和 3 倍,这个规律后,才能填出适当的分数来。

2 、解剖观察 即把被观察的对象的各种特性,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逐一分解开来,加以观察。这样的观察,可使学生对事物了解得更加精确。如教圆柱体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所示提纲进行观察:

①这个形状是什么形状?

②有几个底面?它们是什么形状?

③两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有几个侧面?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通过解剖观察后得出圆柱体的特征:圆柱体上、下面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 、对比观察 即把两个或几个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进行认真观察,从中发现相似事物的共同特征或细微区别,以获得清晰的概念。如以下各数都是分数: 1/3 、 6/7 、 5/4 、 2/2 、 1 。若把它们加以比较,就可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这种“异中见同,同中见异”的比较观察方法,可帮助学生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弄清易混概念的本质。

4 、全面观察 即根据某一事物的特征有意识地放在易混事物中,进行全面观察,从现象中见本质,从而获得对某一事物的一人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如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可按以下设计引导观察:

( 1 )观察边和角得出:正方形有 4 条边, 4 个角。


( 2 )观察边得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 3 )观察角得出:正方形的 4 个角都是直角。


5 、重点观察 即按某种特殊的目的和要求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对被观察对象中,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某一个或几个关键方面作特别细致的观察,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求下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在引导学生全面观察五个相等的小方框的基础上,重点观察后三个小正方形的阴影部分。发现其面积是三个小正方形组成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即一个半小正方形的面积,加上另一个小正方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共为二个半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即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图形的 1/2 。

6 、探索观察 即让学生试着探索隐含在画面内或板书中的数学规律,发现其中的奥秘。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设计如下板书: 21 ÷ 5=4 …… 1 22 ÷ 5=4 …… 2

23 ÷ 5=4 …… 3 24 ÷ 5=4 …… 4

25 ÷ 5=5

引导学生作探索性的观察,使他们发现:一个数除以 5 ,余数分别是 1 、 2 、 3 、 4 ,各式的余数虽不同,但余数只能比 5 小。即“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7 、联想观察 即通过联想浮现出被观察的画面或实物上看不到的形象,来加深对被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如在计算没有盖的圆住形铁皮水桶表面积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水桶,由水桶联想到圆和长方形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再列式计算。

三、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能力是在实际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加强观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1 、勤于运用多种感官协助观察 ,人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所以观察中要求学生眼到、手到、心到、口到,多让学生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剪剪、拼拼,运用多种感官,增强观察效果。

2 、善于在观察中思考问题 爱因斯坦说地过,只有你的眼睛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不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这句话说明了学会在观察中思考问题的重要性。思考应贯穿在观察的全过程,必要时还可提前观察之前和延伸在观察之后。启发学生在观察时要开动脑筋,通过对被观察对象的分析、比较、概括,以保证观察得更深刻,更细致。

3 、善于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观察若不认真细致,“走马观花”,就会视而不见,“有眼不识泰山”;观察若只是浮光掠影,就会只见事物的表面而不见事物的本质。所以要培养学生善于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的习惯。

4 、乐于记观察的结果 观察时,单靠记忆是不行的,要教会学生随时把观察到的情况,按要求加以记录,以便进一步分析研究。 四、充实知识,为提高观察力创造条件。

有关观察对象的知识越充分,丰富,对观察的对象的观察就越准确,越完整,收获也就越大。观察能力强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反之,丰富的知识经验又可以促进提高观察能力。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作好有关观察对象的知识准备,为提高观察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总之,观察即注重探究的过程 , 能从中发现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打开思路,挖掘求异潜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1.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的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分类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2.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部分,数与总数,大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与总数。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等数量间的四则运算关系。开始时,学生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数量间的一种运算关系,以后就要逐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试一试中第一题图,它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7+2=9,所以9-2=7,9-7=2。二、观察顺序的引导小学低年级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观察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表示5,◇◇◇就表示15,这样学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1.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例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第32页,看图统计,用实物图来表示一个数,......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