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我的爱人简谱:探访贵州大山深处小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5:17

从丫口小学返回的路泥泞不堪。去有些学校山路比这还陡峭。

丫口小学教室里没有电灯,小学生依靠从窗户投进来的微弱光线学习。

纳雍县,国家级贫困县,位于苗族、彝族、穿青族人集聚的山区腹地。从贵阳到纳雍县城行程6个小时。

纳雍县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岩上小学成为都市快报爱心读者捐助的第一所免费午餐学校,但还有许多学校的孩子也一样渴望免费午餐。

因此,这次纳雍之行,都市快报特派记者还实地探访了昆寨乡、左儿鸟(当地人读音为li)戛彝族苗族乡、锅圈岩苗族彝族乡共10所山村学校。

由于地处山区腹地,家离学校山高路远,这些学校的孩子大都吃不上热午饭,不是吃冷土豆就是不吃饭。

特派记者 沈雁冰 摄影 许康平 发自贵州

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

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70公里。昆寨乡地处高山地带,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境内最高海拔2280米,最低海拔1333米。

昆寨是贵州省100个贫困乡之一。乡党委书记李践说,全乡没有一个企业,是纯农业乡镇,以种植土豆和玉米为主,村民的收入只够基本温饱,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一些村去年底才通山路。

“全乡3600多个小学生中,大概60%的学生不吃中午饭,剩下40%,近的回家吃,远的就吃冷土豆、苞米饭。”他说。

丫口小学

丫口小学在昆寨碓窝河村,现有学生119人,5个老师中2个是代课老师。由于缺老师,代课老师自愿教学,没有工资,学生家长给他们玉米等粮食,村民帮他们种地。

丫口小学有两个教学点,山上的教学点租在民房里,只有1-3年级;山下的教学点有4个班级,1-4年级,村里更高年级的学生只能到离家更远的学校念书。

代课老师李永代课8年,他10岁的女儿刘成艳读5年级,只得每天早上6点起来,走1个半小时去山那边的学校上课。

去年,新校舍由深圳一家企业出资捐建,这个月底就可以搬入。但乡里拿不出钱来修建操场。

李老师说,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学生们常年在家吃苞谷饭、土豆,中午大部分学生不吃中饭,就满山遍野玩耍。

左儿鸟 戛彝族苗族乡

左儿鸟戛彝族苗族乡,距纳雍县城61公里,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101米,最低海拔1462米, 居住有汉、穿青、彝、苗、白五个民族。

全乡没有一家企业、一处矿产,属纯农业乡镇,村民以种植土豆、玉米为生,目前最主要收入是外出打工。

乡党委书记杨世新说,全乡12316人中,有4000多人外出务工,主要在浙江福建等地。“乡里有5000多人年收入在1100元以下。”

全乡有7所小学(包括教学点),有学生2136人。

老屋基小学

老屋基小学在左儿鸟乡白院子村一个山腰上,到学校的公路还没通,需要走山路。当年建学校用的石头,都靠人背马驮。现在教室的一些墙壁,砖已脱落,课桌椅也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学校只有1-3年级,校舍只有2间半,上学期有94个学生,这个学期只有77人,一些学生转学到其他学校去了。半间教室是原来的办公室,只有十来平方米,课桌椅摆得太密集,中间没有过道,下课时,学生踩在课桌上才出得来。

学校有3个老师,学校负责人白明友22岁开始当民办教师,2001年民办转为了公办,现在46岁的他,一直没离开过这个学校。白老师说,有近一半孩子中午不吃饭,即使近的回去,吃的也是苞谷饭。

这个学校招生范围是山上的白院子村和山下的兴文村,抗美援朝英雄刘兴文烈士的故居就在村里。1952年,他在上甘岭战斗中光荣牺牲,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乡党委书记杨世新说,已经打了十来次报告,都拨不来钱改修校舍,他最大的愿望是,能有爱心人士出资帮两个村改建这所学校,让孩子能在好一点的环境里读书。

场坝小学

场坝小学在龙口村的一处山脚下,现有130个学生,只有1-3年级。教室只有两间,不够用,租用了一间民房办学。学校有3个普通老师和1个代课老师。

学校负责人杨沛说,没有资金,学校修不起来,老师也不够。离校最远的学生上学得翻过一座高山,走路一个半小时。冬天打手电上学的孩子很多,一些家长送到半道等天亮了,才让孩子一个人走。“一年穿一双鞋的孩子很多,前两天还看到一个打光脚上学的学生。”

杨沛说,接近一半学生中午不吃饭,就在学校玩耍。那天记者去的时候正好是中饭时间,同学们要么在教室里做作业,要么在空地上跑来跑去玩耍。

锅圈岩苗族彝族乡

锅圈岩苗族彝族乡距县城60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形如锅圈而得名。居住着汉、穿青、苗、彝、白、水等民族4339户17712人。乡内多荒山,境内平均海拔1900米以上,最高海拔2291米。纯农业乡镇,主产玉米,大豆,全乡人均年收入1634元。

乡党委书记唐冲说,全乡人口27316人,学生人数4563人,有16所学校(包括教学点),由于交通不便,一些学生上学要走数十公里山路。“很多学生早上吃一顿,傍晚放学回家再吃一顿,中午就什么都不吃了。”

土埠小学

土埠小学所在的土埠村,地处边远苗寨,全村一半以上是苗族和穿青族人,年轻的外出打工,年迈的在家种地维持生活。校长陈富国说,甚至有一部分人靠到城里去卖血为生。

目前学校有320个学生,是1-6年的完全小学。有13个老师,其中一个代课老师。学生中80%左右属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则住在亲戚家,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

最远的学生家在6公里外,每天上学需要走近2个小时。因为土埠小学地处大山深处,山体落差大,还有十七八个学生上学要过咪罗河,下雨涨水时就上不了学。

“有三分之二孩子中午不能回家,要么买点零食吃,要么吃带来的冷土豆,大多不回家的孩子什么都不吃,下午就忍着饥饿上课。”陈校长说,有一次下午上课时,看到一个孩子满头大汗跑进教室,一问原来实在饿了,跑着回家吃苞谷饭,吃完又跑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