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座椅安全带厂家:北京热议人口疏散 房子决定幸福指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30 00:04:22

北京热议人口疏散 房子决定幸福指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2日 00:03  经济观察报

  陈文雅

  兔年春节即将来临,春运已经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在京务工人员正涌向北京各个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奔波在艰辛回家路上的农民工恐怕还无暇顾及明年的工作,就在这个时节,几个也许将中断这些人数年在京打工生涯的政策正在出炉。

  被这些政策所影响和波及的人群,将不仅仅是外地务工人员,还包括居住在北京东城、西城等内城区的数十万老北京居民,以及数百万在北京有长期固定工作但没有北京户口的常住人口。

  在北京“两会”召开期间公布的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人口调控”方案。方案提出,今后5年,北京要“遏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将试行户籍指标调控人口规模”。

  尽管人口调控不设总的人口控制目标,但草案提出“实行人口总量调控的属地责任”。

  这意味着,旧城区将有70万世代居住在胡同巷落中的北京户籍居民被迁往顺义、通州、昌平等郊县;外地生源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北京的难度将大幅提高;户籍指标将倾向于高科技产业、金融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的高层次人才,而对“不需要的人才”和“低层次人才”则要严格控制;对于外来流动人口,则实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的政策,租住地下室和群租都将进行清理,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成本进一步提高……

  即将在北京推广的 “顺义模式”,其对“低端产业”的调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举例来说,废品回收行业以外地人居多。顺义区就投入5000万元统一设置8个再生资源临时收购点,将废旧物回收率提高到95%以上,使得从事回收的外地流动人口数从3000多人缩减到832人。

  “顺义模式”还鼓励企业雇佣本地人。顺义区政府给企业明确下达“占地带就业”的具体指标,吸纳本区劳动力就业的给予奖励。如今在顺义,二、三产业岗位中已有一多半都是雇佣的本地劳动力。

  对于那些所谓“低端产业”的从业者(大多数是外来流动人口)来说,北京不再“欢迎你”了,而他们自己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北京要把他们“挤”出去了。

  在未来,有相当一部分产业转移出来的“低层次人才”将被河北将建的京东、京南、京北三座卫星城承接。规划到2015年,三座新城能容纳280万人。

  按照方案,北京将实施居住证制度,也有一些外地户籍人口将因此受益,享受子女上学、社会保障、医疗、购车、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等市民待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说,北京居住证制度制定难度最大,原因是须在人口控制与市民待遇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城市的吸引力又能控制人口规模。有消息称,这些市民待遇的前提可能是已在北京买房常住。如果这一消息果真成为现实,那么房子无疑将成为外地人在京生活幸福指数的分水岭,有房子的还能享受更多的福利,没房子的连买房都要受到限制。

  再加上针对外地户籍人口的购房和购车限制政策,北京的人口政策引发了巨大争议:这些政策是否体现了真正的民意?

  “这两天讨论最多的是,北京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好几位代表都说,外地人抢占了北京的资源,公交、医疗、教育、土地、水等等。有些外地人靠违法在北京生存,如小广告、办证、倒票等等。”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北京“两会”期间说。

  城市之变

  2004年,当江苏人刘芳从省内一所高校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时,北京房价还没怎么涨起来,“比上海便宜很多,一百万能在四环内买到像样的房子了。”虽然那时的北京像个大农村,还对她这样长期在京生活工作纳税却未取得北京户口的“外地人”搞户口歧视,但她仍然舍不得离开。“在老家,给新生儿打各种疫苗,每种都要收好几百块钱,在北京这都是免费的。在北京,电视装机顶盒都是免费的,我们老家现在也在推广数字电视,要自己交几百块钱装机顶盒,不交钱就什么电视频道也收不到了。”

  然而,最近几年北京的变化,让刘芳觉得这里和南方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像了。“到处都拆迁,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盖高楼。”而随着来北京淘金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北京对待外地人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的改变。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972万,大大超过国务院2005年批准的2010年控制在1625万以内的红线。一些官方研究机构做了各种调研,结论是北京人口(包括常住和流动)最大承载量为1750万,即便现往郊区疏散200万人,也只是恢复到承载极限。

  研究机构称,人口爆棚的北京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目前北京年人均水资源仅210立方米,是中国年人均水资源的1/10。

  后疏散时代北京去向何方?

  “人口疏解主要是为了保护修缮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以及建筑,从而留住北京的根,同样要留住北京的记忆。”西城区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疏解人口,尽量做到只是生活区域发生了变化,但习惯和文化还是原貌。

  在新建设的城区,各项生活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对于被疏散出去的“低层次人才”来说,其消费能力本来就不高,被疏散出去后,生活成本反而将进一步提高。

  互联网从业者骆磊在微博上说,“控制人口只会调高房价,一些北京户籍不缺房子。真正缺的是为北京户籍贡献GDP和衣食住行的非北京户籍人,为其淘粪、为其扫垃圾、为其提供早点、为其建筑房子……方方面面无法享受北京户籍待遇的中国籍公民。”

  一位人口研究人士称,只看到人口疏散,而忽略城市功能和产业的疏散,将给北京市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如果只疏散人口,而不注重医疗、教育、产业等城市功能的跟进,新城就会沦为“睡城”,交通日益拥堵,城市病恶化,城市就逐步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解决人口问题,基本途径就是通过产业转移,把过多的人口通过市场化方式转移出去,“除此之外的其他种种办法,如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些人建议实行的人员引进、限制或禁入制度,对城中村实行封闭式管理等,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有些还因涉及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犯而在实践中难以真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