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砂电视剧在线观看43:物价正在压制中国经济增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43:41
 

物价正在压制中国经济增长

(2011-04-15 15:27:06)转载 标签:

杂谈

我们看到,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2亿元,同比增长16.3%。如果这个数据扣除5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涨幅只有11.3%,这是很低的一个数据了。它表明,物价的上涨正在侵蚀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现在看,增幅回落比较快的行业有:家具类增长24.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汽车类增长14.2%,回落25.6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5%,回落9.1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6%,回落2.7个百分点。

 

注意,这些落幅较大消费品的测算应对是金额的测算,所以涨幅中包含了涨价因素,我们知道,家具和石油及制品价格上涨非常多,比如,家居类商品上涨6.5%,这说明如果我们按照数量计算,那这个情况就很不好。这就像我们做股票,成交量有两种计算方式,其一是按交易金额计算,其二是按交易股数计算。当我们看到交易金额放大的时候,我们不能就此确认交易量真实放大,因为价格高的时候,交易股数可能是减少的。

 

对应到宏观经济领域,在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我们看到消费金额再涨,但消费量不一定上涨。所以,我们经常需要按可比价格计算真实情况。但遗憾的是,国家统计局经常不给实际增长数据,这需要我们判断。

 

现在看,尽管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紧缩政策的作用,使得工业增加值的涨幅已经开始回落,比如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只有14.4%。但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55亿元,同比增长34.3%。这说明,前端成本的提高,正在向后端传导,而没有影响到企业利润。

 

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可持续。因为总有这样一个时候,终端消费品需求突然失速,大幅跳水,这会使得企业产品无论贵贱都卖不出去。那经济增长势必突然停滞,就是“滞胀”的典型特征――先胀后滞、因胀而滞。

 

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事实是:CPI和GDP的相向而行。有人说,GDP的下降不是CPI高企的结果,而是我们宏观政策有意识控制的结果。不是吗?是也不是。说是,我们确实不希望GDP过快增长,所以货币政策收紧,财政政策尽管还是积极,但已经倾斜于结构调整和民生保障,而非拉动总量。这样的宏观政策势必导致GDP回落,这正常。

 

但是,是不是因为宏观政策希望GDP回落,就可以忽视CPI上涨对GDP的压制作用?当然不是。我们必须防止“双碰头”――即宏观政策对GDP的压制作用和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对GDP的压制作用同时存在。这样的会使中国经济未来出现突然失速,承负巨大的经济代价。

 

我想,昨天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说的正体现了这样的内含(见昨天的钮文新博客)。货币政策的目标只是“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就是要防止人民币通胀;而控制价格不仅是货币政策的任务,而必须利用“强化供给、法律法规、行政干预”等“综合性手段”。更不能依赖简单地“加息”。

 

实际上,加息的后果我们已经看到了。一季度,在对外贸易逆差和外商投资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增加居然高达2010亿美元。这说明,加息并没有起到抑制货币增长的作用;相反,加息推动了人民币升值,在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共同作用下,“热钱”再度流向中国。

 

有人说,欧元区加息会使中国“热钱”流入压力减轻,所以中国因当进一步加息,我们他们是错误的。因为,欧元区加息不假,可以吸引一点套利资金也不假,但欧元区的利息水平远不及中国、投资机会远不及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更不及中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去欧洲?

 

事实证明,今年一季度,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并没有出现宏观调控希望的结果,增长依然高达34.1%,销售面积也增长了14.5%;房地产商的资金同时增长了18.6%。资金涨幅不及投资涨幅,这是房地产商资金吃紧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彻底失去了融资能力。而通过香港融入的资金,不是钱吗?而且是“热钱”。同期,住户贷款增加也在提高。

 

从货币数据的总体情况看,第一,货币的紧张程度有所放缓,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回到正常水平;第二,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为外汇占款。下一步货币政策,我认为,继续上调法定存准率的目的应对是对冲多余的流动性,而不是进一步的紧缩。

分享

65

阅读(2165) 评论 (21) 收藏(3) 转载(16)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国务院会议透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