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华海集团:科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者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9:20:50
詹正茂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14日   07 版)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坚韧执着、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等。科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不可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进程。
科学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理论,为什么在传入中国后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而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特点和当时中国的环境入手。
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其创立、传播、发展的全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历史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对未来社会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要求不同国家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具体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坚持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为马克思主义融入新思想、新精神,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科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条件。一种科学理论要在实践中生存发展,除了本身的科学性,还需要有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崇尚科学、探索真理的社会氛围。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精神,不仅强调用科学技术来发展生产力以振兴国家和民族,更强调把科学作为新思想、新文化的核心。它向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发起猛烈攻击,对旧思想、旧文化中的愚昧、迷信、盲从等观念进行深刻批判,给中国人的思想带来了巨大震撼,引导人们以科学的眼光审视中国、观察世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中国人科学意识的增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土壤。
科学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的过程。在90年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党始终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精神,并且将其贯穿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中。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将“科学”作为中国新文化的内在特点和发展方向,并且强调“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这三个主张不仅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特征,也是对科学精神的精辟阐释。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并突出强调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十五大报告用四个“新”来概括邓小平理论,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四个“新”,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弘扬科学精神。江泽民同志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科学界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总之,要使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大大发扬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强调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提出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阐明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方法和途径,强调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等。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弘扬科学精神,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引向深入
当今时代,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变革,国内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求我们坚持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深入研究和科学回答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不断研究解决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特别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把弘扬科学精神与加强理论武装结合起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带领人民群众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篇章。
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在当代中国,科学精神对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已渐成社会风尚。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用科学的理论掌握和动员群众,帮助人们认清前进方向;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使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依科学方法工作,从而进一步凝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力量。
(作者为中国科协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