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飞剑品质: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18:40

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

字数:3520

来源:考试周刊 2011年11期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 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课外的地理活动课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能力 培养
  
  1.地理能力概述
  有人说,知识是金子,能力是点金术。要将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与概念的同时,又具备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给了学生地理“金子”,又给了学生地理“点金术”,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褚亚平先生等对地理能力作了如下的界定:“就是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亦即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能力。它是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的综合体现,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地理知、能教育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地理学科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学科教育专家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地理学科能力进行了总结。
  如刁传芳先生把中学地理教学中所说的地理能力定义为地理学习能力,认为它是一个多种心理品质组成的综合能力,其内部结构也较为复杂。
  按照活动的性质和内容,刁传芳先生将地理能力划分为:①地理认知能力;②地理推理能力;③地理应用能力;④地理创新能力。按照能力的结构和功能将其划分为:①地理认知能力;②地理操作能力;③地理学习策略。
  有的研究者还把地理技能归纳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图像运用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信息收集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地理文字表述能力、地理实验能力,等等。
  2.通过地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现代地理教学观之一就是提倡开放型教学,反对封闭型教学。地理教学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在搞好地理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地理活动,才能全面完成地理教学基本任务,实现地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当然,首先在课堂教学上,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这里自不必多说。本文主要探讨怎样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问题。
  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地理活动课,是学科课程无法代替的。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所以开展活动课具有较强的优势,活动题材广泛,活动方法多种多样。活动课能使学生兴趣、研究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意志与毅力、广泛的兴趣与爱好。而让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乐趣。
  活动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决定因素,学生在活动中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以丰富。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才干,使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好地理活动课是关键。
  2.1地理活动课内容的划分
  一般认为,活动要素包括情境、问题、资料、思考、操作、总结。就活动教学中的“问题”而言,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活动的主题,二是指活动中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地理活动课中的“问题”,也应该由活动而产生,用活动的办法解决,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教师的问题。比如地理事物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就是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让思考带来的乐趣伴随他们去发现、去创造。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打破教师包办代替,搞形式主义的局面,彻底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少给限制,发扬自主,强调个性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成就感。
  由此看出,我们要让学生从个人爱好出发,自主、自愿地确定活动内容,教师还应重视活动内容的乡土性、现时性和可操作性。正确确定活动内容是保证活动质量的关键条件之一,为了使开展活动课的方法适合于活动内容,使活动课顺利进行,我们可把活动内容概括为观察观测性的活动内容、调查性的活动内容、研究性的活动内容,等等,以帮助教师掌握确定活动课内容与方法的策略。
  2.1.1观察、观测性的活动。
  包括天文现象的观察,如月相变化、寻找北极星及四季星座、行星的观察、日食和月食的观察,以及天文时事现象的观察;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观测,如气候现象、物候现象的观察,到野外进行地质地貌观察,还可以收集天气谚语,测定锋面过境气温、气压的变化,记录天气变化的过程,等等。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观察、观测内容,主要达到下面三方面的目的:①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激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知道从最熟悉的现象来思考自然奥秘、探究科学的道理;②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持之以恒、细心观察、善始善终的品质;③把这些观察与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逐渐发展到思考人地关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1.2调查性的活动。
  主要有乡情调查、社会热点问题调查。乡情调查内容十分广泛,绝大多数学生热衷于以下一些调查内容:野生动植物资源、土壤情况、土地利用、水资源、名土特产、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把家乡作为调查的主要阵地,使学生在调查中学习,把广阔的自然和社会当作学习的课堂,使学生懂得欣赏家乡的美,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实现在调查之中获取信息的目的,并在调查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社会热点问题有区域性的也有全球性的,学生可以收集报刊杂志上的内容,也可以深入了解分析身边发生的问题。例如:环境问题中的臭氧层变薄或空洞、酸雨、水土流失等,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学生在调查之中达到学习目的,学会关心人类的发展,培养参与意识。
  2.1.3研究性的活动。
  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研究性活动的内容不一定都是很高深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研究,具有一种参与意识。从选题到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全面的、绝对的自主学习,彻底打破包办代替和填鸭式的教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妙趣横生,充满生动性、创造性。这种研究的收获至少有以下几方面:自主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很高;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进步,充分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
  2.2地理活动在培养学生地理能力中的作用
  地理活动为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广阔的空间和实践的场所,能与地理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
  2.2.1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实践性是多种学科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但是地理活动显然有其特殊性。
  这是因为许多地理现象不仅仅只是通过描述来掌握的,大量的地理问题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这样才能把握各种地理问题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操作技能,如速测与草绘地形略图,进行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地震观测、环境质量监测,以及地理模型制作等,均可使学生获得地理技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2.2丰富地理表象,培养观察力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
  在野外地理考察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大量的地理现象的观察源源不断地获得外界信息。并通过对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的观察,培养观察力,极大地丰富地理表象经验,丰富地理感性知识,同时也为他们地理理性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3联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地理系统是个复杂的巨系统。
  许多地理事物内部的逻辑网络不同于物理、数学那样存在着线性或非线性必然的因果关系。地理活动能接触到一些较地理课本知识复杂的地理问题,为学生提供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现实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某地区特殊的小气候的成因,不一定能根据课本知识中关于形成气候要素的一般规律加以解释,而必须联系当地实际分析其小气候的特殊成因;某一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模式可能存在多种方案,需通过实地考察才能论证出其中必然存在的最优方案。例如浙江兰溪一中的学生在地理活动中通过调查写出了《工业地理调查报告》,其中对兰溪市酒厂的厂址、原料、能源、销售、技术、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许多新建议,得到了厂方的认可。四川广元师范学校的学生,通过地理考察,对位于四川北部青川县境内的白水金矿在成因上作了扼要解释,使这个金矿得到正式开采。2.2.4学用结合,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地理活动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大、容量大。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往往要从多学科、多侧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杭州有名中学生曾留心观察火车鸣笛声与天气的关系,把物理知识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异常传播的鸣笛声的特点,成功地作出了几次当天会降雨的天气预报,并写出了一篇小论文,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3.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3.1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掌握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地理分布,探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形成原因,都需要学生具有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现行地理新教材众多的地理图表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条件。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地理图表,凡是能够从地理图表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尽量诱导启发学生通过读图、读表获得,使学生逐步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如在初中一年级《中国的疆域》中关于中国的地理位置教学,启发学生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应该包括哪三种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再引导学生读图,分别找出这三种的特征站,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中国道理位置的优点,分别对比俄罗斯、加拿大的纬度位置,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从气候资源、农业发展条件、交通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最后学生得出结论:中国的地理位置的确非常优越,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将抽象的地理思维形象化,将短期的地理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长期记忆。
  3.2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的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各种实验、演示、参观、收集资料、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的生存环境,学会多渠道地获得地理信息的方法。如在学习“经济地理区位”时,我组织学生讨论“潮汕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差异性”,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同在一个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就有经济地理区位的因素。
  学生动手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样会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出真理。如在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时,我组织学生观察、记录日出和日落时刻,计算出昼长、夜长时间,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旗杆影子长度在一天之中的变化规律和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得到了体现。
  3.3培养学生地理观察的能力。
  观察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如在学习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时,我带领学生到了潮安的凤凰山,分别观察了山脚地带、山腰地带及山顶的植物变化,主要是观察树木的种类,再让到过凤凰山的同学介绍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凤凰山的植被变化。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很快就得出了凤凰山的垂直带谱:从山下往山上分别是毛竹林、常绿阔叶林、乔灌林、灌丛群落(包括石子藤、石松和芒萁)、高山草甸(主要是芒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一座山的不同海拔高处,气温和降水不同,也就是气候条件有差异,导致植被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总之,在地理学习中,要坚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