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鬼道护符: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生命力 - 人民论坛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49:45
 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生命力
2011年04月08日10:26 来源:中央编译局网站   社会主义生命力问题,既是一个具有丰富而深刻内涵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容易产生误解的现实问题。正如现实社会主义凯歌行进时总是听到对它的赞美一样,现实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之后,经常听到的是对它的责难、扭曲,甚至是否定。因此,澄清事实、纠正偏差、坚定信念非常必要。而澄清、纠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对社会主义生命力现实展示的过程进行唯物辩证的分析。

  一、全球化进程中出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态势不会改变世界历史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进程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它既是生产力超越国界向全世界拓展的客观过程,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的过程。迄今为止,由于全球化仍然是由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所以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力量对比,确实存在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方一些政治家和理论家掀起了责难、扭曲、否定社会主义的热潮。布热津斯基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尝试,是一场历史的悲剧,是背离历史发展正常轨道的畸形物。他断言,21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①。尼克松在《超越和平》中宣称:“20世纪在经济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四大经验:共产主义不灵,社会主义不灵,国家控制的经济不灵,只有自由市场才能充分解放个人的创造才能,成为进步的火车头。”②相当关注中国发展的阿里夫·德里克说:“由于社会主义理想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衰落,它已经失去了其作为一种政治元理论的统一性。”③安东尼·吉登斯也认为,“马克思理论中一直很成问题的是……论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什么样子和它将会怎样诞生。这一模式的垮台表明了马克思有关未来社会的观点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接受资本主义孕育着社会主义的观点……更不接受‘历史’有任何方向的观点”。④显然,这些论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比较两种社会制度,可以发现资本主义所凭借的是经济优势。这个经济优势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依靠历史的掠夺积累起来并依靠现实的国际性盘剥维持的,是以国际劳动群众的绝对贫困为代价的,它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经济优势又是在历史发展的具体阶段上,由两种社会制度“起跑”的“时间差”造成的。因此,尽管它很雄厚并且有很大的张力,但从本质上看,它仅仅是一种丧失了必然性的优势——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发展过程中内在的矛盾性,反将矛盾扩大为生产力的发展日趋国际化与生产力及其诸要素愈益被发达国家所垄断的矛盾、无限扩大的全球生产能力与达到极限的世界市场容量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在分享全球化利益上的矛盾,这不仅拉大了穷人和富人、穷国和富国之间的技术鸿沟和数字鸿沟,而且也导致了社会腐朽的加深,理想失落、道德沦丧、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登峰造极,使整个社会处于“价值危机”和“道德危机”之中;科技的资本主义使用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新殖民主义政策使发展中国家民族的、种族的、宗教的、社会的矛盾错综复杂,甚至战火连天。这表明,资本主义的优势将随着矛盾的加深、问题的扩展逐渐失去。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正是资本主义的矛盾加深、问题扩展的现实凸显。正如西方学者所说:“此次的金融危机是过去30年推行金融资本主义和追求浮华利润的必然结果。而今,市场、追求利润和竞争等一系列的政策理念已无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相反,其本身成了问题的根源。”⑤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看,社会主义所拥有的是制度优势。这种制度优势,在总体上高于和优于已经充分发展了的资本主义。“高于”、“优于”不仅表现为它能够创造出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而且还表现为它能够创造出高于、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体制,能够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优于、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环境,并且能够确定先进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目标——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这种制度优势是历史阶梯上领先的优势,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规律造成的真正的优势。尽管这种制度优势目前仍然是潜在的、隐性的,但它不仅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本身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逐步地、全面地、充分地显示出来。

  资本主义凭借“经济优势”欲抵消、扼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可能得逞于某个历史阶段、某些国家,某种暂时倒退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但是,社会主义可以凭借“制度优势”,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强的经济优势,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尽管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因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力量对比出现暂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态势,不会改变世界历史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进程。正如列宁所说:“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⑥当然,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全面而充分的显示不是自然而然的,其关键在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急于求成和无所作为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生命力的现实展示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历史虽然给了那些原来经济文化落后或比较落后的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机遇,但却不能把本应由资本主义解决的历史任务从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抹去,资本主义在其几百年发展中曾经遇到和解决的历史性问题,已经以浓缩的形式相继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从而给现实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高难度的时代课题。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社会主义的起点很低,在全球化进程中,改变落后状态,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赶上、超过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不仅要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更重要的是必须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月革命前夕,普列汉诺夫借口俄国经济落后反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认为“俄国的历史还未磨完将要用来烤制社会主义这块小麦馅饼的面粉”⑦。列宁在反驳中强调,这一观点虽不正确,但确实从反面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它必须“从一匹马跨到另一匹马上,就是说,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跨到无产阶级所寻求的而且不能不寻求的马上,跨到大机器工业、电气化、沃尔霍夫水电站等等的马上”⑧。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没有这个条件,劳动摆脱资本压迫的整个事业的成功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无从谈起”⑨。基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明确而坚定地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迅速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看不到或在实践中偏离这一点,社会主义事业就有失败的危险,苏东演变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就在于“中心”的偏离。

  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演进来看,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生产力已经从蒸汽生产力、电气生产力发展到了信息生产力。人类经济社会已经由工业社会迈进了信息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发展起来,首要的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指的是生产力发展落后或比较落后的国家的发展不再按部就班地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老路,而是在与各个国家或民族生产力发展的交往中,以世界先进生产力来规划自己当下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超常规发展。中国是在世界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落伍于世界的,因此,中国当代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工业化,是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实现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不能再亦步亦趋地追随发达国家发展的轨迹,而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自然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的进程置于信息化的基础之上。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生产力来改造自己,使自己的生产力发展进入超常规的发展之路,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解决的高难度的课题。

  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世界历史难题”的困扰:可以而且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获得“爆发力”,实现“跳跃式”发展,但又容易受其牵制,形成非原创性的模仿型经济发展模式,丧失“自我”,被迫接受依附性的国际经济关系。如果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成果,但未能保持住“自我”,其结果只能成为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个附庸或小伙计;反之,如果为了避免“自我”的丧失而闭关锁国,就不可能把经济搞上去,贫困落后同样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用历史的尺度衡量,社会主义高于资本主义;但就具体情况而言,这种后来居上的实现,需要很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由于国情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还面临着各自特有难题的困扰。就中国而言,不仅背负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其过快增长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两大历史包袱,而且“跨越”本身就足以使解决世界历史难题的艰巨程度异乎寻常。这是因为,“跨越”不是在原有生产力基础上的量的扩张,而是打破原有生产力结构形成新的结构,是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对历史及其所遗留的生产力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辩证否定,意味着社会主体的重新学习、重新提高和重新生活,意味着不同社会利益主体利益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利益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社会痛苦和社会震荡,这是一项需要付出足够代价的过程。

  按列宁的说法,同资本主义相比,现实社会主义的文化水平最低、生产力最不发达、工作本领最差。这种由历史的原因而形成的巨大差距不是短时间就能消除的。这就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使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还不够格”,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出极好的榜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可能得到全面发挥,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的人民也就缺少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已经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人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使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淡化甚至丢掉了。社会主义生命力的现实展示时时直面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并继续澄清着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巨大反差的误解,凸显着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A.沙夫认为,“现实社会主义”的破产并不意味着经典社会主义的崩溃。现实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还不具备必需条件的国家里去建设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这表明,现实社会主义所遭受的严重挫折,并不是由于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在于完全忽视了自己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事实,在不具备马克思、恩格斯阐明的实际前提的条件下,照搬经典理论的具体设想,去建设那种脱离国情、脱离人民、脱离时代的社会主义,并顽固地坚持它,压制任何的改革。这就是说,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巨大反差的误解也加深了社会主义生命力现实展示的曲折性。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未来社会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据19世纪中叶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预测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之上的。但是,客观现实却历史地要求人们把这种理论原则拿到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欠发达或远不发达的东方国家进行实践。这就要求人们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等同于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不能从抽象的理论原则出发而是从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然而,由于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毫无经验可资借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从马克思主义“本本”上得来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形成正确思想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偏差、误解和扭曲,长期下来积淀成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支配着人们观察、思考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般理论同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具体实践混同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于未来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揭示,当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直接规定性,期望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就立即加以实现,并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原则预测”当成实践模具直接操作,当成神圣不可移易的公式照抄照搬照办。这种主观与客观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思想和行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混乱——“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⑩。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拓深,这种由于照搬“本本”和“一国模式”而产生的社会主义各国建设同一化的弊病便逐渐暴露,以致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正常发挥的障碍。于是,社会主义的精髓和价值连同它的实践模式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统统都被认为“行不通”而被抛弃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世界人民在社会主义的低潮之中看到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希望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预测的社会主义在根本原则上的一致性——相同的生产目的,又区分了两者在具体特征上的差异性——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不仅向全世界显示了社会主义确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也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低估的世界性意义。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改革开放的“十个结合”的历史经验——“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既是我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这不但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大约一个世纪前,当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相继逝世的时候,相信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人还不是很多。今天,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成为亿万群众的实践。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中会有迂回和曲折,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历史活力和蓬勃生机。仅仅看见某些旋涡和逆流而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奔腾,只能说明观察者的政治短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是人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一个决定性阶段。”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网编辑删除了部分注释)(房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