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推荐区:茶树栽培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43:39
贵州省正在加快茶业发展,我省茶区广阔,茶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掌握好先进的茶树栽培技术,对于不断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增强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茶园建设技术
1.1.建园条件
1、气温:茶树品种不同,对气温要求各异。一般中小叶种要求平均气温12度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2℃—15℃以上。年有效积温在3500℃—4000℃以上。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
2、土壤质地:以沙壤土、壤土、粘壤土为宜;土层厚1米以上,底土无硬盘,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
3、土壤微酸PH值4.5—6.5,表土、底土酸性反应,含钙量不超过0.2%。
4、海拔:不超过1000米。
5、坡度:坡度在30度以下的成片土地都适宜种植茶树。30度以上坡度种植茶树茶园采摘、施肥等不方便管理,经济效益低,水土流失大,不适宜种植茶树。30度以上坡度宜退耕还林,有利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
1.2.园地规划:
1、园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
2、道路:根据园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茶园有道路相通。规划较小的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支道宜宽宜大,不少于2米宽,步道和地头道宜窄,不少于1米宽。
3、水利系统:建立完整的水利系统,并于茶园道路相协调,建立良好的茶园灌溉系统。
4、茶园生态建设: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和遮荫树;梯级茶园梯壁、坎边种植防护牧草等。
1.3.园地整理:
1、茶园园地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日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2、平地和15度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建园,坡度在15度以上的山地修筑内倾式等高梯级茶园,梯面宽不小于2米。
3、园地建设时间宜在秋冬季节或“伏天”。先确定道路,水沟位置,再做好梯级定线,开垦深度在50厘米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硬盘层、犁底层等)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
4、熟地建园应把底土翻上,表土翻下,打碎土块后平整。
5、梯级茶园应按定梯的划线,由下而上开挖,梯坎坚固,保土保水,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和沉沙、排水沟等。
1.4.茶树种植:
1.4.1.茶行布置
①平地茶园采用直线布置,茶行与主道平行,与步道垂直;坡度在15度以上茶行按等高线布置。
②茶行规格:单行种植行距150厘米,丛距3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150—180厘米,小行距30—40厘米,丛距30厘米,茶丛交错“丁”字形排列。
1.4.2.整地施肥
种植前在茶行位置开种植沟,宽80厘米,深60厘米,在沟内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每亩施入圈肥或土杂肥5000公斤,或油渣200公斤,根据土壤条件,配合使用磷、钾肥,充分拌匀,分层施入,将种植沟回填整平待种。
1.4.3.种植方法
①茶苗移栽:栽植时间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特殊情况下可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小叶品种是指叶面积<20cm2的茶树品种,中叶品种是指20cm2≤叶面积<40cm2的茶树品种,大叶品种是指40cm2≤叶面积<60cm2的茶树品种。中小叶品种采用大行距1.5米,小行距0.4米,丛距0.3米的种植方式。每亩种2500丛,每丛种茶苗1—2株。亩用种苗2500—5000株;大叶品种采用大行距1.7米,小行距0.4米,丛距0.3米左右,每亩1200—1300丛,每丛1—2株,亩用种苗1200—2600株。两小行间的种植窝呈三角形,有利于茶树根系均匀分布。
②茶籽直播:播种时间在11月至第二年2月进行,种植规格与茶苗移栽相同,采用双行密植,覆土5—7厘米,并防人、畜踩踏。
③种植方法:栽植时覆土应高于根颈处3厘米左右、根系离底肥10厘米以上;栽后随即浇定根水并覆盖。
2.茶树修剪
2.1.定型修剪(幼龄茶园):
幼龄茶园分三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当80%以上的茶苗高度达到30厘米,离地面12—15厘米处剪去主枝,不剪侧枝,其后每次在剪口上提高15厘米左右剪平。修剪时间为3月上、中旬,或5月中、下旬。
2.2.成年茶园修剪:
1、轻修剪:每年一次,剪去树冠表层3—5厘米,在春茶后或秋茶末进行,易发生冻害的中高山茶区,宜春茶前3月上旬或春茶后进行。
2、深修剪:对树冠形成大量鸡爪枝,茶树发芽能力减弱,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的茶园,剪去树冠15-20厘米,于春茶后进行。
3、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厘米左右的空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4、修枝剪枝一般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叶应清除茶园,集中烧毁和深埋。
3.土壤管理
3.1.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除草、松土、保水、释放养分提供茶树营养的作用。根据目的分为浅耕、中耕、深耕。浅耕一般在10cm以下,可结合施基肥除草进行;深耕一般在20cm以上,可结合施基肥改良土壤;中耕介于两者之间。深耕不宜经常采用,因为深耕损伤茶树根系,影响1—2年茶叶产量,没有深耕过的茶园可采用,耕地深度不要超过50cm。
茶园免耕:免耕是建立在精耕细作和肥培管理基础上,当茶园两小行茶树封闭,形成蓬心土壤后进入周期性免耕。到一定时期进行树冠改造时结合施基肥进行第一次深耕,以后又进入免耕管理,免耕期一般达10年以上,免耕期根际施肥可采用撒施,通过比较:免耕茶园比耕作茶园增产15%以上。
3.2.土壤覆盖
目的:增加养分、保持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调节土壤温、湿度。覆盖前要进行一次中耕10—15cm,覆盖物厚10cm左右。适当镇压或以少量泥土盖压即可,利用作物秸秆、杂草铺于茶园行间,以后视情况补充覆盖物。
3.3.茶园间作
目的: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茶园收入,提高茶叶品质。间作原则:不与茶叶争肥,不与茶叶有共同的病虫害。间作分幼龄茶园短期间作、成龄茶园长期间作。短期间作选一年生豆科作物(花生、豌豆、绿豆、黄豆),间作可适当增施磷肥,每亩施钙镁磷肥30斤,可起到以磷增氮,增加土壤肥力。长期间作可种梨树、杨梅、板栗、柑桔等。隔5行茶树种一行间作树木,窝距5米,每亩种20株树左右。根据晴隆高海拔、低纬度的特点在茶园西南坡步道每隔5米种植杉树、松树等行道树,有利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又不致于增加茶园湿度造成病害的传播。
4.茶园施肥
4.1.施肥原则:
根据茶园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种类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
4.2.施肥种类:
宜多施有机肥料、农家肥等。
4.3.施肥方法: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厘米以上,一般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400公斤,或农家肥1000-2000公斤,根据土壤条件培施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
2、追肥:根据茶树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多次,以氮肥为主,在茶叶开采前15-30天开沟施入,沟深10厘米左右。追施氮肥每亩每次用量(按纯氮计)不超过15公斤,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公斤(无公害)。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限量使用化肥。施肥后及时盖土。
5.茶园病虫草害防治
5.1.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阀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范围。
5.2.防治措施:
5.2.1.农业防治:
①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②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茶叶的病虫。
③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厘米,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
④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来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⑤将茶树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片病害和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⑥加强茶园管理,实施配方施肥,清除湿害,防御旱、冻害,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增强茶树抗病能力。
5.2.2.物理防治:
①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②利用害虫的趋势,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和异性诱杀。
③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5.2.3.生物防治:
①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②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
5.2.4.化学防治: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准则:
①应首先使用绿色食品茶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②在绿色食品茶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Ⅰ、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
Ⅱ、在矿物源农药中允许使用硫制剂、铜制剂。
Ⅲ、可以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但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年中只能施一次)。
③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见表1)。
④严禁使用基因工程产品及制剂。
表1茶园禁用农药
 
种    类
农  药  名  称
有机氯杀虫剂
滴滴涕、六六六、林丹、甲氧、高残毒DDT、硫丹
有机氯杀螨剂
三氯杀螨醇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涕灭威、百克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
二甲基脒类杀虫螨剂
杀虫脒
卤代烷类熏蒸杀虫剂
二溴乙烷、环氧乙烷、二溴氯内烷、溴甲烷
有机锡杀菌剂
三苯基氯化锡、三苯基羟基锡(毒菌锡)
有机汞杀菌剂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
取代苯类杀菌剂
五氯硝基苯
二、四-D类化合物
除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苯醚类除草剂
除草醚、草枯醚
有机砷杀菌剂
甲基胂酸铵(田安)、福美甲胂、福美胂
有机磷杀虫剂
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氧化乐果、磷铵、地虫硫磷、灭克磷、水胺硫磷、硫线磷、杀扑磷、特丁硫磷、克线丹、苯线磷、甲基硫环磷
以上所列是目前禁用或限用的农药品种,该名单随国家新规定而修订。
 
6.低产茶园改造
6.1.低产茶园概念
茶树树龄过大,树势衰退或未老先衰茶园,以及茶树高、矮不一,没有形成有效采摘面或茶蓬过于高大,不便采摘管理,且亩产量低于25公斤的投产茶园。
6.2改造措施
6.2.1.改土
(1)深翻改土
对象:茶园全土层较厚,但底土板结,有效土层浅薄,茶树根系伸展不开。采取深翻改土,重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时间:秋末冬初进行。
方法:行间开沟,深50厘米、宽50厘米以上,每亩施农家有机肥1500公斤以上,饼肥或商品有机肥150公斤以上。配合施入适量磷、钾肥。所使用的肥料符合NY/T394-2000的有关要求。
要求:一层肥、一层土;表土填入底层,底土盖表层。
(2)客土培园
对象:茶园表土层浅,其下有很难打破的障碍层,且土壤理化性状不易改变,宜客土培园,加厚土壤耕作层。
时间:一年四季均可进行。
方法:先深耕茶园行间,然后把茶树周围可利用余土或结合兴修水利,清理沟道的余土、塘土等配合肥土培入茶园。
6.2.2.改树
(1)深修剪
对象:树冠尚健壮,但鸡爪枝多,枯枝率上升,育芽能力衰退,新梢生长热减弱,对夹叶多,产量品种明显下降的茶树。
时间:春茶后立即进行。
方法:依鸡爪枝的深度而定,一般用篱剪剪去树冠上层10-15厘米,修剪前后增施肥料。
要求:树冠平整,剪口光滑,不撕破表皮,并结合疏枝,清除枯枝、病虫叶。
(2)重修剪
对象:未老先衰茶树,骨干枝尚健壮但树冠衰老或成高、低不一,分枝稀而乱,没有形成有效采摘面以及树冠过于高大,采用深修剪仍不能降低树高,严重影响采摘管理的茶树。
时间:春茶后立即进行。
方法:根据树势剪去树高的二分之一或略多一些,留下离地面高度30-45厘米的主要骨干枝,修剪前后增施有机肥料。
要求:树冠平整,剪口光滑,不撕破皮层,结合疏枝,剪去枯枝、病虫枝。
(3)台刈
对象:树势十分衰老,多粗老枝干,枯枝率高,茎干上多着生地衣苔癣,芽叶稀少,基本无叶可采的茶树。
时间:春茶后进行。
方法:用手锯或台刈剪离地面3-5厘米剪去,台刈前后重施肥料。
要求:切口平滑、倾斜,不撕裂茎干和表皮。
6.2.3.改园
(1)丛式茶园,缺丛断行较多的条列式茶园,茶树覆盖度低,可通过移栽补缺或补种、压条等办法,增加种植密度,达到900-1200丛/亩。
(2)茶丛零乱、矮小,缺株率达60%以上的低产茶园,在改造老树的同时,可重新建园,新园投产后去除老茶树。
(3)坡度30度以上,水土流失严重或不适宜茶树生长,缺苗相当严重,失去改造价值的茶园,可退茶还林还草。
(4)园、林、路、水缺乏统一规划,设置不合理的低产园,按新茶园建设规划要求新建园,使园、林、路、水布局合理,建成生态茶园。
6.2.4.改善管理
(1)改善肥水管理:
贯彻“一基二追”的施肥制度。进行树体改造(如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的低产茶园,在改造当年和次年施肥量比常年要增加三分之一到一倍。基肥9-10月进行,追肥比例为春茶前施全年用量的60%,春茶后施全年用量的40%。台刈茶园基肥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以上或100公斤油饼,并根据土壤条件配合使用氮肥、磷肥、钾肥,追肥氮、磷、钾配合以3:1为好。重修剪、深修剪茶园施肥量比台刈茶园适当减少。增加浅、中耕除草次数,及时防除杂草和疏松表土。
(2)修剪养蓬
台刈茶树新梢萌发后第二年早春离地35-40厘米进行第二次数定型修剪,次年再提高10-15厘米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
重修剪茶树,新梢平均高度达30厘米以上,可在当年秋季打顶采摘,促进木质化,当年底的初冬或来年早春在重修剪高度上提高15-20厘米修剪。
(3)改善采摘管理
台刈后的茶树,第二年可适度打顶养蓬。
重修剪后的茶树,在定型修剪二年内,春留二叶、夏留一叶采摘。
深修剪后的茶树,第一季不采茶,第二季可适度打顶,次年夏茶留一叶采。
(4)改善茶树保护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加强茶园病虫害防治,把茶园建设成绿色食品茶或有机茶生产基地。
加强旱害、冻害的防御,确保茶树正常生育。可采取茶园行间桔杆覆盖措施,因地制宜,进行茶园旱、冻害防御。
6.2.7.鲜叶采摘
(1)采摘原则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所制茶类对鲜叶原料的要求,遵循采养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分批采摘。
(2)要求
1、手工采摘要求提手来,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干净、不夹鳞片、鱼叶、茶果和老枝叶。
2、机械采摘时,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3、采茶工具:采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藤编茶篓、茶蓝盛装鲜叶。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