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技改项目申请报告:从徐志摩的恋爱史和婚变看选股 [复制链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24:43
徐志摩的恋爱史和婚变比他的文学作品更轰动于世。徐志摩出身于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学英国,他的原配夫人叫张幼仪。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能相夫教子。徐志摩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又非常高兴有了孙子。所以父母在经济上是不遗余力地 支持他们的。婚后,徐志摩出国留学。 
1921年徐志摩在应该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位才貌出众的女留学生林徽音,他一见钟情,忘记了自己是已经为人之夫和为人之父了。须知摸虽然很有才华,也很有钱,但是林徽音鉴于他已有家室,虽然和他交往频繁,并没有答应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里,开始对自己的旗子表示了公开的嫌弃,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我要离婚!”。张幼仪还是默默地为丈夫洗衣服、做饭伺候丈夫。当时张幼仪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国陪读的。两岁的儿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21岁的张幼仪已经又怀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说:“你去打胎。”张说:“打胎很危险啊,有人会因打胎而死掉的。”徐志摩却冷淡地说:“坐火车肇事还会死人的,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更有甚者,几天之后,徐志摩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可怜的年轻孕妇,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又不同,她痛苦地想自杀,但是后来想起了《孝经》 上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打断了自杀的念头,是孔老夫子的话就救了她的命。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后,开始求救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得到手足的帮助鼓励,张幼仪在德国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后来徐志摩又来逼她离婚。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徐志摩用狠硬的态度说“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张幼仪见他如此无情,对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
因为徐志摩的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1922年,一个美好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徐志摩的追求变成了泡沫。有人评述,时值芳年的林徽音为什么没有嫁给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呢?因为林徽音凭直观的感觉,觉得这个诗人的热情不足以信赖。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想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徐志摩开始追求陆小曼了。当时北京的知识界,对这两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赞的,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礼度的范围,徐志摩是在迷恋一个有 丈夫的女子,所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越来越多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了,这件事成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陆小曼的父母不高兴,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气,他们中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给,并且根本不见这个新媳妇。如《弟子规》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在他与陆小曼结婚时,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所以离婚再娶......”。

徐与陆婚后,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压力,经济拮据。陆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雇佣人。公公婆婆坚持不见她,她的自尊心受压抑,生了病,而徐志摩呢,要东奔西跑去兼课攒钱,来往于上海北京之间。徐在北京大学上课,希望陆搬到北京来,可是陆迷恋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欢达牌、跳舞、看戏特别是吃上鸦片膏和戏子们打得火热。徐对此不满,夫妻经常吵架。1931年11月,徐听说他过去追求过的林徽音将于19日在北京举行演讲会。他兴奋地搭班机赶往北京去捧场,结果这次飞机失实,这位才子结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死时才35岁。
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糟粕部分,随着自己的感觉走,不顾道德。虽然他做到了“我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但是他并没有幸福。后人著述,《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作者张邦梅)曾评论:“徐志摩一味西化,把固有道德抛诸脑后,对待共同生活五、六年的结发妻子,一点恩情也没有;他忘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训,竟然与友人之妻陆小曼谈恋爱,一手摧毁了字的家庭,又造成另一个家庭破碎,更伤透了父母的心。”
......
与之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被丈夫遗弃以后,重新生活,入德国学校学习,专攻幼儿教育,五年后学成回国。.....后来成为银行总裁,还经营一间服装公司,均获成功。。在百忙之中,她还请了一位国学老师,给自己讲解孔孟之道......离婚后自己抚养儿子长大成人,仍然孝敬徐家二老,做为干女儿照顾二老,为他们送终。徐罹难后,张幼仪每月寄钱帮助陆小曼。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辑的。他享年89岁。......
收藏0 分享0 支持0 反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