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旅途 aph 微盘:快乐的真谛:积极心理学对快乐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6:24
快乐的真谛:积极心理学对快乐的研究    

        传说有一位国王享尽天下荣华富贵但总是郁郁不乐。於是他传令国中的智者为他寻找快乐的秘诀。有一位智者说,只要找到一位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借来穿上,就可以找到快乐了。国王连忙令手下人在全国寻找这位快乐的人。国王的手下遍访了全国最有财富的人,最有知识的人,最有地位的人。可是这些人都说他们并不快乐。正在失望之际,他们看见了一位农夫,一边干活一边高兴地唱着歌。他们问农夫说:“你快乐吗?”农夫回答道:“是啊,我很快乐。”国王的手下们忙说:“那好,快把你的衬衫脱下来,献给国王。”那农夫说:“可是我从来没有穿过衬衫呀。”这个小故事包含了一个人生的哲理:我们都和这位国王一样,尽我们的一生追求快乐,以为只要找到“快乐者的衬衫”就可以找到快乐。可是到头来,才知道我们以为的快乐的秘诀并不存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快乐呢?快乐的人生有什么作用呢?心理学究竟怎样解释快乐呢?我们有没有可能使我们的人生快乐起来呢?这些问题就是近年兴起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试图要回答的问题。虽然这一心理学理论从建立到现在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可是在物质极度文明的美国社会中已引起了反响。去年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曾为积极心理学作了专题报告,并介绍其创始人西列格曼(Seligman)的新作《幸福的真谛》(Authentic Happiness) 。

提到西列格曼,可能你会觉得有点耳熟。正是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创了“习得性无助”理论的研究,解释人们在经受长期的反复的失败之后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本文作者也曾著文介绍过“习得性无助”理论的发生发展过程(见《文教新潮》2003,Vol8.3<狗急为什么不跳墙>)。有趣的是,正是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中,他意识到心理学中未被重视的一个误区。

他注意到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不平衡现象,那就是心理学家只是关注如何纠正人们的病态心理,却不关心如何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健康心理。据他的统计,每一百篇关于消极心理(如悲伤,忧郁,愤怒等情感)的文章,才能找到一篇关于积极心理的文章。他借用了一个医学上的类比来强调他的观点。他说这就象是医生只注意治疗疾病,但不关心预防和保健。於是他反其道而行之,开始了他的“习得性乐观主义”(LearnedOptimism)的研究。也就是这一研究开创了积极性心理学的先河。本文将试图介绍西列格曼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并他所建议的一些使人生变得快乐的具体措施。

快乐的情感对人生的作用

为什么要研究快乐的情感体验呢?西列格曼给了我们很充分的理由。第一,快乐使我们长寿。研究人的寿命及其相关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可又是一个很困难的研究课题。因为有太多的干扰掩盖了长寿与目标变量之间的真实关系。比如大量数据证明,美国犹他州的居民比他们的邻居内华达州的居民活得长。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州居民寿命的不同呢?是因为犹他州清新的山间空气和摩门教徒烟酒不沾的清教徒式的生活使他们延年益寿呢,还是拉斯维加斯纸醉金迷的生活有碍健康?不排除这些变量的影响,即使我们证明犹他州的居民对生活的态度比内华达州的居民更乐观,我们还是不能断定这是他们长寿的原因。因为两州的居民在生活形态方面有太多的不同。对研究者来说,廓清这些变量对人寿命的影响是不太容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研究者仍为研究快乐与长寿的关系,找到了一个很独特的群体:修女。研究人员认为,修女过着极有规律的群体生活,食用一成不变的伙食,不吸烟不喝酒,享有不错的医疗保健,连她们的婚姻和生育状况都是大致相同的。这个独特的群体为研究快乐和长寿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研究人员收集了180位圣母修道院修女在1932年入院时所写的个人简历,从中找出每位修女对生活的态度,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据此,研究人员把修女们的生活观数量化了,然后看这些修女的寿命。他们发现,对生活持最乐观态度的25%的修女中,有90%活到85岁以上。对比之下,只有34%对生活持最悲观态度的1/4的修女活到这个年纪。到90岁的时候,最乐观的1/4的修女仍有54%活着。而最悲观的1/4的修女只剩11%了。为进一步肯定快乐的情感对寿命的作用。研究者也研究了这些修女们宣泄她们不快乐的频率,她们对未来的期望,她们对宗教的献身态度和她们的智商,发现所有这些变量与长寿都没有相关。研究者的结论是“快乐的修女是长寿的修女” 。

快乐的心理情感也与人们的人生质量有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教授Keltner和Harkor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们审视了1960年米尔学院毕业纪念册中四年级女生的照片。当然,在拍毕业照时,每个人都是笑容可掬的。可是心理学家仍可以辨认出这一笑容是真诚的,还是做作的。真诚的笑容在心理学中被称为“Duchenne微笑”。因为是心理学家Duchenne发现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时,人的嘴角上翘,眼角出现皱纹。而产生这样的面部表情的肌肉是不受意志控制的,作不得假。心理学家把做作的笑容称为是“泛美空姐的笑容”。取名于泛美航空公司的电视广告中空姐的笑容。两位教授根据毕业纪念册上的照片把141名大学四年级女生分为“Duchenne组”和“泛美组”。然后在她们27岁,43岁和52岁时测试她们对生活和婚姻的满意程度。研究的结果表明Duchenne组的结婚率高,离婚率低,对婚姻和个人的生活品质的满意程度也比“泛美组” 的女生高。

研究者对这一结果仍存疑惑。有没有可能Duchenne组的女生比较漂亮,所以她们的婚姻和生活的质量较高呢?他们又回到大学毕业纪念册中的照片,把每个女生的漂亮程度量化。结果证明漂亮程度与对生活和婚姻的满意程度无关。

研究还证明,快乐使个体在进化的过程中居优势,因为快乐的情感体验使个体的认识过程更有效率,更富创造性。如果修过心理学,你一定知道有关创造性的一个著名实验:给被试一些图钉,一根蜡烛和一盒火柴,要求被试想出一个办法,把蜡烛固定在墙上而烛油不滴到地上。这一任务要求被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将火柴盒倒空,用图钉把火柴盒钉在墙上作为烛台,然后将蜡烛竖立在火柴盒上。实验证明,一般大学生不能想到这个解决问题的答案,除非研究者给他们一些暗示,比如把火柴盒倒空放在桌上。可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事先对被试引入快乐积极的心态(如看一组幽默的漫画,和充满感情地大声诵读一组积极的正面的形容词) ,他们解决这一任务的可能性就有显著提高。

研究者又把44名实习医生分为三组。一组阅读一篇幽默的短文,一组阅读一段关于医学的说明,一组为控制组。然后要求这些医生们对一个困难的肝病案例作出诊断,并要求他们把思维过程大声地说出来。结果也证实,在快乐情绪控制下的医生所作的诊断最准确,最早想到了肝病的可能性,并最少地表现出诊断过早等不恰当的诊断过程。其他的研究也发现引入快乐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工人的生产率提高,收入增加,使学生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在学业上表现良好,并在面临困难时更有韧性坚持,并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影响快乐的因素

既然快乐的情绪和情感对我们有这么明显的好处,哪些因素影响我们对快乐的体验呢?西列格曼给出了一个公式:

H(快乐)=S(遗传)+C(景况)+V(个体可控行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约50%的快乐程度是遗传决定的。有的人生来就比较乐观,有的人生来比较悲观。人生中的大喜大悲可能短暂地改变我们的情感体验,但我们会很快地回归到我们遗传所决定的快乐情感体验的水平。有一个研究追踪了22位彩票大奖的获奖者,将他们的快乐水平与22位匹配者对照,结果是在短暂的快乐高潮后,他们并不比他们的对照组幸福。其中有一位获2千2百万美元大奖的女士,在获奖一年以后被诊断为长期忧郁症患者。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研究者也发现因脊椎受伤而瘫痪的病人在8个星期内就在快乐情感上有很大反弹。一年以后他们的快乐程度只比一般人略低。

第二类影响我们快乐程度的是我们周围的景况。如我们的收入,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教育程度,智力,宗教信仰等。研究发现这些因素确能影响我们的快乐程度。但一般来说,要改变这些因素以增加快乐的情感体验不是不可能,就是不实际。

最能引起我们兴趣的景况因素可能是金钱。“金钱能买到幸福吗?”是一个困扰世人,包括智者和哲人多少年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从群体和个体两个层次上来回答。就群体而言,富裕的群体是否比贫穷的群体更多地体验到快乐呢?或对生活更满意呢?研究者对世界各国的富裕程度(购买力,以美国为100)及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作了调查。下图概括了研究的结果。

    国家                                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购买力                            
Bulgaria 保加利亚                   5.03                           22
Russia 俄罗斯                         5.37                           27
Belarus白俄罗斯                     5.52                           30
Latvia 拉脱维亚                        5.70                           20
Romania 罗马尼亚                  5.88                           12
Estonia 爱沙尼亚                     6.00                           27
Lithuania 立陶宛                      6.01                           16
Hungary 匈牙利                        6.03                           25
Turkey 土耳其   ***                    1                                22
Japan 日本                                6.53                           87
Nigeria 尼日利亚                      6.59                           6
South Korea 韩国                     6.69                            39
India 印度                                  6.70                           5
Portugal 葡萄牙                        7.07                           44
Spain 西班牙                             7.15                           57
Germany 德国                           7.22                           89
Argentina 阿根廷                       7.25                           25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                                              7.29                           9
Italy意大利                                   7.30                           77
Brazil 巴西                                   7.38                           23
Chile 智利                                   7.55                           35
Norway 挪威                               7.68                           78
Finland 芬兰                               7.68                           69
USA 美国                                    7.73                           100
Netherlands 荷兰                      7.77                           76
Ireland 爱尔兰                            7.88                            52
Canada 加拿大                          7.89                             85
Denmark 丹麦                            8.16                           81
Switzerland 瑞士                        8.36                           96

研究的主要的结果是,就总体而言,富裕的程度确是与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呈正相关。但是,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后,这一相关性就不明显了。就美国而言,在过去二十年中,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了16%,但是说自己“非常快乐” 的人却从36%下降到29%。纽约时代杂志的结论是:“金钱确是买不到幸福。”

就个体而言,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快乐也是短暂的。研究表明,重大的个人财务状况的变动(如被解雇或升职)对人的快乐的程度的影响持续不到三个月。研究者总结说:在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金钱并不是人的快乐程度的影响因素。

在所研究的景况因素中,婚姻,社会关系,和宗教对人的快乐程度有影响。结婚的,有广泛社会关系和有宗教信仰的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较高。研究发现,年龄,教育程度,气候,种族和性别与快乐水平几乎没有关系。

人的健康状况是一个有趣的因素。一般人会以为,健康状况一定与对人生的满意程度直接相关。但事实却是,客观的健康状况与快乐没有相关。而是人们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决定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但是严重的长期的健康问题会降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如此看来,在西列格曼为快乐所设定的公式中,遗传和景况两个因素留给我们有所作为的空间很小。这也也就是为什么西列格曼把他的积极心理学的重点放在第三个因素:人的可控制变量上。也正是因为有这第三类变量,每个人,不论你的遗传素质和所处的景况,都有可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快乐:发挥个性中的长处和美德

在讨论如何积极地增加我们的快乐的情感体验之前,西列格曼首先仔细地区别了快感与快乐(Pleasure vs Happiness) 。他认为快感是即时的,短暂的,并与感官相联系的。我们的视嗅听触味觉器官在我们十分年幼时已经与快感联系在一起了。触摸婴儿的生殖器官可以引发他的笑容,母乳和香草冰淇淋的香味能使六个月的婴孩微笑。然后,经过后天的条件反射,语言和其它的信号系统经过与感官的联结,也会具备激发快感的能力。

但是,快乐的人生不能建筑在快感的基础上。其一,快感只是短暂的,而且依赖外部刺激的激发。当外部刺激停止时,快感也随即停止了。更糟糕的是,每一次快感的消失会让我们期待下一个更强烈的外部刺激来激发快感的重现。譬如搔背会让我们很有快感。可是一旦停下,你会觉得背部更痒,不可抑制地想再继续搔下去。这很可能也是“成瘾”的心理过程。十年以前,行为主义者发现了动物脑中有一快感中心(Pleasure center) 。在小鼠的快感中心接上电极后,小鼠一按杠杆,就有电流刺激快感中心。令人惊骇的是,小鼠可以不吃不喝不性交,一直按杠杆来获得快感直致累死。这像不像对一位瘾君子的写照呢:明知吸毒会导致的致命后果,可是为了片刻的快感,却无法抑制自己的毒瘾。

西列格曼有一个很中肯的观察。他认为发达社会的许多问题就在於人们追求快感,而不是真正的快乐。而且为了追逐快感而发明了许多捷径:庸俗的电视肥皂剧,购物狂,性开放,毒品等等。其后果是快感过后的失落感越来越严重。在过去四十年中,发达国家中患忧郁症者增长了十倍。首次忧郁症发病年龄由1960年的29.5岁,降低到现在的14.5岁。现在青年人所崇尚的“感觉好就去做”(If you feel right, do it.) 正是这一时代潮流的写照。

根据西列格曼的定义,快乐不能由感官的快感获得。快乐来自于我们的具有高尚目标的行为。当你为街边的流浪汉买一杯咖啡,当你与一位朋友开始一番启迪心智的交流,当你与一位旗鼓相当的对手打一场网球比赛,你从其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和满足将远比你从看一出肤浅的电视剧,吃一份香草冰淇淋或吸食海洛因中得到的快感深刻并久远。为追逐快感,我们通常不用投入大量的能量,而且不承担失败的风险。而追求快乐的活动则不然,它们一般具有挑战性,要求我们身心的投入。但如果我们一旦投入了,我们就会全神贯注,为自己设立目标。经常地评价自我表现。其最高境界是我们忘掉自我,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而进行心理学家所描述的“流状态”(Flow experience) 。西列格曼在这里引入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他认为心理资本和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一样,如果只支取不投入,其资源就会枯竭。追求快感,是从心理资本的账号上支取。追求快乐,则是向心理资本的账号中投入。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人们的心理资本账号的透支。(不妨问一下你自己,在读书和看电视之间,你一般选择哪一个?)据积极心理学的定义,追求快乐来自表现一个人的强项和美德(Strengths and virtues) 。

如何让你的人生更快乐

如此看来,快乐的秘诀在於确定自己个性中的长处和美德,然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它们。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什么是人们都认同的长处和美德,如何在人生中找到机会来运用它们?

为回答第一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们在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的资助下开始了一个为期三年的研究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确定跨文化的被认同的美德,并为这些道德品质制定操作性定义,如用NIMH为异常心理学所制定的DSM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一样。

研究人员阅读了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和哲学流派的文献,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古斯丁,孔子,老子,富兰克林,圣经,可兰经,印度教的奥义书,犹太教的法典,甚至包括日本武士道的法规。尽管道德相对论在现今大行其道,心理学家却发现,上下几千年,所有的文化都推崇六种美德:智慧(Wisdom),勇气(Courage),爱(Love),公正(Justice),自我节制(Temperance),和崇尚真善美的情操(Spirituality and transcendence)。对每一种美德,研究者又界定了它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共24种品行。如智慧就可表现在好奇心,好学心,判断力,原创力,人际智力和洞察力六个方面。他们并为每一种品行制定了测量的量表。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在本文中介绍,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www.authentichappiness.org看到这些量表,并可以测定自己在这些品行上的得分,以确定自己的强项。

当了解了自己在品德和能力上的长处以后,你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它们。这样你就能经常地经历到“流体验”,经常地向你的心理资本的账号上投入。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人生的快乐体验就变得可能。

首先你要小心地选择你的职业,使它能充分发挥你的特长。心理学家把人们对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的态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持有一个打工的机会(Job),二是获得一个职业(Career),三是回应一个呼召(Calling)。第一个层次只是提供了一个挣钱养家糊口的机会。你并不期望从中得到除了钱以外的褒赏。如果雇主不再付你工资,你就不再为他工作了。职业则要求一个人有更多的投入。你从中所得的褒赏不但是钱,而且有同僚和上司的认可。职务上的升迁就是这种认可的一种形式。当这样的升迁不再可能时,职业所带给你的满足可能不足让你恋栈下去。许多人把寻求更高的挑战作为寻求新职业的原因,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对一个呼召的回应则要求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全身心的献身。他们把自己所做的与另一个更为宏伟的目标联系起来,於是对工作产生一种近乎宗教的热情。钱和升迁不再是他们关注的产出。甚至没有钱和升迁,他们从工作中所得到的满足仍能让他们乐此不疲。以前人们总认为这种呼召只可能发生在显赫或崇高的工作中,如牧师,法官,医生和科学家。但纽约州立大学的教授Wrzeshiewsk的研究发现,任何工作都可以变成呼召。她调查了医院清洁工的工作观和工作表现,发现那些把清洁工作与病人的康复联系在一起的工友们工作更有效率;他们预见到医生和护士们的需要;他们主动承担不包括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他们与病人的关系和谐。总之,他们把自己所做的看作是帮助病人康复的必不可少的部分。研究者总结说:“只是为了优厚的薪水而行医的医生只是找到一份工作;为了让世界更清洁而工作的垃圾工却找到对他的呼召。”

对积极心理学来说,打工,职业,和呼召的区别就在於在多大程度上你能运用你的长处和品行。在你所从事的工作中这样的机会越多,你越有可能从你的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和品行以后,你应该小心地选择你的职业。西列格曼在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人。当他八岁在他父母所开的小餐馆当招待时,他对人际关系的智慧已经显露出来了。他的父母和姐姐总是把餐馆最难对付的顾客留给他来对付。但他的另一个长项是他的好学心。在大学里,他选择了社会学作为他的主攻方向,使他能结合人际关系智力和好学心这两个强项而成为美国顶尖的社会学家。他的另一个长项是他的领导能力。在他的教授生涯之后,他开始担任大学的行政工作。三十多岁时,他已是长青藤大学的教务长。后来又担任了大学校长。他的满意的成功的人生得益于他精心寻找发挥自己的特长的机会。

如果你目前的处境不允许你随意地变换工作,是不是注定你不再有快乐的人生呢?其实并不尽然。无论你的职业听起来是多么乏味,你一定可以找到重新设计你的工作的机会,让你的特长和品行得以发挥。如果你是位理发师,而你的强项是人际关系的智力,你可以利用你的长处与你的顾客建立亲密的关系。这样的亲密关系将使你原本很机械的工作变得饶有兴趣。如果你是一位厨师,而你对美有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你也可以把美引入你的菜肴中,使你和你的顾客都从中得到更大的满足。总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自己的强项以后,你一定可以找到发挥运用这些强项的机会。

愿你有一个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