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字图片:多方合力 共建和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57:01
徐汇区康健街道长虹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协调管理小区

多方合力 共建和谐社区


日期:2011-04-06 作者:许旸 来源:文汇报                      
    楼道信箱装置、小区绿化、内外墙粉刷、公共部位油漆……围绕居民小区,这些看似很小,却又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在实施过程中,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各方往往因职责不同,工作之间的碰撞和摩擦时有发生。如何让各方能够在“符合广大业主利益”的共同目标下协调一致,是社区管理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一道难题。
    
    走进位于徐汇区康健街道桂林西街的长虹坊,担任长虹坊业委会主任15年的郭林雪告诉记者,自1995年9月成立始,业委会就制订了工作制度,坚持规范运作履责,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形成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齐抓共管的小区治理模式。
    
多协商,众口不难调
    
    26个门楼的多层住宅,现有居民达1700人,长虹坊如何做到众口不难调?康健街道长虹坊党总支书记周培鸿谈到,小区每做一件涉及到居民利益的大事,都必须通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
    
    长虹坊绿化面积超过30%,近两年小区种的桂花一到初秋香满全园。但由于桂花树不断长高长大,影响到了低楼层业主的采光、卫生和防盗,有居民提出了异议。矛盾出现了,桂花树是砍还是留?小区居委会没有武断做决定,而是组织绿化志愿队成员专题研究,并到桂林公园实地考察,请教园林专家,得知树木长到一定高度需要修剪且不能过于密集。
    
    在听证会上,居委干部、业主代表向居民讲解科学的种植养护方法,纠正了“修剪稀疏树木就是破坏环境”的说法。通过协调会,让楼层高的居民理解楼层低居民的呼声。居民间换位思考,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一场风波在短时间内圆满平息。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小区“平改坡”、安装防盗门、二次装修等诸多工程都少不了积极沟通和协商。“在社区物业的重大改造中,群众诉求种种,我们要把大家的要求捏合起来,在居民开口前就主动了解民意。”郭林雪和周培鸿这对“老搭档”在实践中发现,“既然是利于小区的好事,就要做到位,考虑到方方面面的细节。”
    
巧平衡,拧成一股绳
    
    “居委干部广泛接触居民,也最了解业主们对物业管理的反映和需求。”郭林雪谈到,“我们业委会一成立,就请小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干部参加业委会会议,进而演变成物业、居委、业委会的协调会,使业委会工作更符合广大业主的利益。包括业委大会的意见征询表汇总、委员人选的更替、业主代表的调整、选举大会的唱票监票,都由党总支和居委监督进行。”据介绍,长虹坊2009年还成立了业主大会监事会及相关制度。
    
    郭林雪笑言,“大多数人还是对居委会的信任度更高,但业委会有其独特作用和优势。”为了让更多居民对小区有归属感,热心社区公益,长虹坊业委会趁热打铁,进一步发掘居民中的“资源”,先后组建教育咨询队、医疗咨询队、法律咨询队、护绿队、文化体育建设队等6支专业志愿者队伍。
    
    同时,在小区党组织的协调下,业主代表配合居民楼组长,结成楼组核心,共管一幢楼。每一幢楼都少不了党小组组长、在职党员副组长、楼组长、业主代表、和志愿者,合力开展自治管理。碰到疑问,居委干部和业委会代表一起,先向楼组长们解释,再通过楼组长向本楼组内居民宣传,专业管理和群治工作结合,互通情况,消除误解。
    
    周培鸿告诉记者,在开展居委会工作中,她有“带、学、听、做、访”5字秘诀——即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各自带好队伍,高效率配合彼此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仔细倾听居民呼声想法、改进方案;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使居民真实感受实惠;做完之后回访,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不断完善进取。
    
广充电,到位不越位
    
    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需要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的配合,而物业公司的长效管理和规范化需要整个社区的支持。
    
    “我们的体会是掌握好4个原则——到位不越位、保驾护航、常养常新、质价相符。”郭林雪谈到,居民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对保安、保洁、保绿、保修的“四保”工作,在物业门卫值班簿上有一票否决权,“但我们从不轻易使用这项权,不插手具体的管理工作。碰到问题,我们及时反映到管理中心,尽量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使业委会的决策权、监督权和审核权,合情合理地体现出来,也为物业公司长效管理创造良好环境。”
    
    “业主们选我们做物业的当家人,我们就要当好家、理好财。”郭林雪一直坚持学习丰富物业管理知识。让郭林雪尤为自豪的是,长虹坊从第一届业委会成立起,就以自学为切入口,做到物业管理政策法规条例人手一册,并结合小区黑板报宣传,主动组织居民学习《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让业主共同学法、知法、守法,形成“会前学法规,遇到矛盾用法规”的风气。
    
    本报记者  许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