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形状:林达:一票反对的意义(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09:58

林达:一票反对的意义(2)

发布时间:2011-04-05 07:15 作者:林达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477次


  阿里托大法官认为,既然可以确认被告是私人攻击,上诉法院裁定的程序错误就是不存在的,因为私人言论攻击显然不在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下,并非由陪审团作法律判断。陪审团只是判断被告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最后,阿里托大法官宣告说:被告的无耻行为造成了对原告的巨大伤害,法庭裁决又在进一步加深伤害:既承认他受害又不给他公正。保障公共议题得到热烈公开的讨论,并不需要让原告这样的受害者受残害。因此,“我郑重在此表示反对”。


  我想,被告WBC其实就是成功钻了法律漏洞:一、言论自由价值在美国社会的压倒性地位,持极高容忍度的美国社会,对支付社会代价已有大量先例;二、利用第一修正案对言论为公共议题的基本界定,把攻击私人言论混合了公共议题作为包装;三、在表面上规避,不违反当地法律对抗议条件的规定;四、为了在规避法律的前提下,仍然达到实质上的最大伤害,就利用现代媒体,如电视广播和网络,无限放大他们的攻击效应,账却算不到被告头上;所以,正如阿里托大法官所说,被告用了极为冷酷的算计。我想,算计的精明就在善用最后一条。


  在美国这样一个什么都能说的国家,“言论、表达”从来不成问题。也就是说,你以恶毒语言骂美国骂政府骂官员都可以没问题,当性取向成为公共话题,你谩骂泛指的某个性取向人群,也受第一修正案保护。可是,在这样一个对任何公共议题言论都可以的国家,WBC作为一个几十人的小教派,你要吸引听众,就千难万难。说是要靠骂街,也不会成功,因为有的是靠骂街在表达的。所以,导致WBC要花力气的“主攻目标”就不是表达,而是吸引眼球,就像商业,重在推销策略。


  结果,WBC就选择了尚有一丝人性残存的人都不会选择的方式:骚扰葬礼,用最恶毒语言、挑死者家属最伤痛打时刻和精神敏感点,攻击中伤。果然,人咬狗,就自然成为新闻。他们娴熟充分地利用了媒体和大众的弱点,使自己一举成为焦点。他们深知:媒体和大众都不会不围观一场“事件”。深谙“第一修正案之道”的WBC,表面顺从了法律对抗议表达的一切规定,把私人攻击混合在公共议题中间,使得罗伯兹为首的八位大法官,依据法律条条框框,难以把他们的行为从第一修正案的庇护下分离出来。阿里托如此解析,应该是一个切入更深的补充。


  不久前,来自马里兰州的国会众议员卢泊斯伯格(Dutch Ruppersberger)提出新的有关葬礼抗议议案,他的议案规定,军人葬礼的前五小时内和后五小时内,都不准有抗议活动,这个时间段外,抗议也必须距离葬礼地点两千五百英尺之外。提案出来, WBC的律师当即表示反对,称提案严重违宪。所以,争议在继续,新的立法以及司法较量还会继续。


  在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并非多数意见之后一定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些事后被证明并不正确的裁决,可能是因为时代条件的局限,可能因为是当时的认识局限,也可能是对一个新挑战还没有做好准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裁决之外,还分别请大法官们写下详尽的多数意见书和少数意见书,各自依据法律和案例,表达自己的投票理由,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设置。尤其是对第一修正案的裁决意见书,是对公共议题辩论权利的辩论,也是美国社会公共辩论的一个司法象征。就在这样的意见书阅读中,民众获益匪浅,社会在思考中、在一个个后案例裁决覆盖前案例裁决的司法步骤中, 一点一滴,扎实地进步。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 来源日期:201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