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执法记录仪驱动:亲子沟通的四种风格(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44:41

亲子沟通的四种风格(转)

(2011-03-25 23:20:51)   [编辑]  

 

       亲子关系,是家庭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父母往往因不知如何与孩子互动,而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其中的原­因,和父母亲的亲子沟通及教育理念颇有关系。

       你的亲子沟通风格怎样呢?

       就现有的研究来看,家庭教育方式通常被分为四大类,那么,哪种方法才最适合子女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请父母来做以下的测试吧!

       例子:孩子已经­初中二年级了,明天就是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他却突然对你说:“妈,我约了同学去看电影。”这时,你的反应会是:­

       A、“真是莫名其妙!不好好复习,你还敢跟我说要出去玩!”(接下来便È­脚相加)

       B、“没问题,你想玩就去玩吧。”

       C、充耳不闻,忽视孩子的话。

       D、“看电影当然是好事,只是明天就要考试了,建议你是不是先把功课复习好呢?”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答案A——控制型;

        答案B——放纵型;

        答案C——忽视型;

        答案D——权威型。

       简单的A、B、C、D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帮助你了解这些字眼背后的含义,那就让我来稍加说明吧!

       控制型父母:

       这类父母亲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他们的逻辑是:“你是我生的,我有权安排你的生活。”因此会对孩子提出很多的要求和限制,期望绝对的服从并且不做解释——为什么孩子应该这么做。行为方式比较没有灵活性,万一小孩不听话,就会严厉地受到惩罚。

       如果孩子在控制型父母面前表达了一些负面情绪,比如伤心、愤怒等等,父母亲的反应往往是严厉的责骂,造成孩子的自尊受挫,同时,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较容易出现以下的一些状况:情绪不稳定,对周遭的人怀有敌意,很容易被激惹­。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都极可能出现很大的问题。

       控制型的父母处心积虑地为孩子安排一切,结果未必能如愿以偿,却往往先赔上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放纵型父母:

       放纵型父母亲一味地迁就、纵容孩子。他们努力为孩子塑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一旦孩子不满意了,他们就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孩子把快乐的世界修补好。这类父母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取悦孩子,不让他们感到一丝的委屈和不快。

       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是父母在用心呵护孩子,但事实上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放纵型父母是在不知不觉中放弃自己做父母亲的责任,因为他们完全没有对孩子做一些教导。孩子长大之后,往往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状态,冲动而缺少自制力,并缺乏换位思考的人际能力。

       忽视型父母:

       忽视型的父母亲基本上无心或无能力回应孩子的需要和发展,通常这类家长比较缺乏做父母亲的意识。当孩子需要父母亲帮­助、安慰、关心的时候,忽视型的父母因缺乏敏感度或无暇回应,所以未能挺身而出,及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也有一些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照顾,似乎总表现得无能为力。这些状况都是忽视型父母的做法。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容易相信别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佳。因为自幼在情绪上受忽视,甚至受虐之故,心中累积许多创伤,长大后也就容易敌视别人,严重的话,可能出现反社会的行为倾向。

       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是专家心中的超级父母。他们不仅提供温暖的教养,也为孩子设定清楚的家规,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以引导代替控制。他们会把孩子当成朋友,关心孩子的成长,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观点,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同时,他们在教育规则的执行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他们会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言行来做示范,教导孩子该如何适应生活。权威型的父母亲十分关心孩子的情绪状况,而在一些重大的原则问题上,他们也会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及坚持。

       权威型父母在批评孩子不当行为的时候,会花很长的时间耐心跟孩子沟通,让孩子理解“为何该这么做,不该那么做”的理由,以取得共识。

       在这种既有温暖接纳,又有合理控制的教育方式下成长,孩子的情商能力受到良好启发,因此会是自信独立、积极乐观、自制力强、应对得体、适应力佳并讨人喜欢的人。

       看了上面的分析,你是不是已¾­能很快地对号入座,判断出自己在子女教育方面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家长了呢?如果你是权威型家长,那我就要提前祝贺你,因为你将教育出一个全世界最快乐、拥有最多幸福感受能力的超级宝贝!

来源: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u_id=577&b_id=18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