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第一节  宇宙的分析与综合发展规律--马兴和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24:29
一、什么是宇宙分析发展出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局部
在讨论宇宙的分析与综合发展规律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它所分析发展出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局部。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弄懂宇宙的分析与综合发展规律。
宇宙所分析发展出的各个局部是很容易理解的,这是指一切层次的星系和星团、星球。宇宙分析发展出的每个局部又会再分析发展出各个小的局部,这种分析发展的层次是无限多的,因而就会产生无数层次的宇宙区域及无数层次的黑洞。星球是宇宙分析发展出的最小局部的单位,然后依次往大的层次是星团、星系、星系团、星系团的星系团,等等无数更大范围的层次。它的实际分析发展顺序是由大范围到小范围直至星球的,恒星分析发展出了行星,行星分析发展出了彗星,彗星分析发展出了尘埃。宇宙尘埃与星云是有本质不同的,星云是由极高温度的一切层次的各种微粒子组成的,而尘埃则是由在极低温度下的一切种类分子组成的。这说明宇宙的分析发展,在宏观上是一个体积由大到小的过程。体积越小,其外部温度也越低,但是,一切种类分子内部所蕴含的能量却是最大的。在微观上,宇宙的分析发展是由小到大的过程,即一切层次的微粒子是不断向原子和分子的方向发展的。
要弄清宇宙分析发展出的各个方面,首先要弄清黑洞中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局部。黑洞的形成过程,就是它自身的分析发展过程。黑洞是一个宇宙区域在收缩中的四周的内向压力平衡点逐步吸收四周物质而形成的。这个平衡点一开始可能连恒星都不是,而只有一些尘埃,但它立即就会把临近的恒星吸引过来。所以,可以说这个平衡点就是任何一个或几个恒星融合为一形成的。随着这个平衡点因不断吞吸周围物质,它就会不断增大并不断压缩物质,直至把其周围的一定范围物质大体吞吸完毕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黑洞。所谓黑洞吞吸物质,与其说是它自己在吞吸,莫如说是一个星系的四周星系的扩张而对它所形成的压力造成了物质的密集和集中,在黑洞形成的前半期尤其如此。当黑洞增大到一定程度,它自己的吸引力就不断增大,而自动吞吸四周物质。黑洞的形成是以外力挤压为主而以内力吞吸为辅的。
在黑洞本身形成即分析发展中,它是不断向复杂方向发展的。它不断形成了它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局部,并不断产生了第二第三第四等层次的方面和局部。所谓事物的各个方面,就是构成它的一切局部的那些成份与材料。从大的方面说,黑洞从里到外划分出了各个物质层次圈,就如地球有地心、地幔和地壳一样。从小的方面说,就是每个物质层次圈都有各种微粒子,甚至微粒子也还有不同层次。它的各个局部就是由于每个物质层次圈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大体能分辨出的各个部分。在这里,黑洞最里边的类似地心的物质核心球就是最深层次的最小微粒子,而它外圈的一切层次微粒子都包含了这个最深层次的各种微粒子。可以说,外圈的一切层次微粒子都是由这个最深层次微粒子组合而来的,外圈的一切局部都是由黑洞核心球的每个局部分析发展而来的。这样说并不牵强的,事实上也是外圈结构和物质微观层次是由核心球决定的。因为它的微观层次是由核心球逐层向外圈递减的,越是里圈层次越深,粒子越小,越是外圈层次越浅,粒子越大。
当黑洞爆炸之后,它的外圈是最先喷射出去的,最后是它的核心球爆炸。这样看来,一个宇宙区域的中心点的物质密度最大,层次最深,粒子最小,然后向四周逐圈递减。从黑洞爆炸开始,它所喷射出的物质密度最小,而体积最大,这就是一切星云块。然后,在它的分析发展中,它们的体积不断减小,由恒星直至发展为白矮星、中子星、脉冲星等和一切行星及尘埃。这在总体上是一个体积由大变小过程。在一个星系的分析发展过程中,在总体上它的体积是不断增大的,造成这种体积不断增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恒星的不断分化而产生了行星和恒星系,每个星球的体积变小了而整个星系的体积则变大了。
我们所说的宇宙分析发展即黑洞爆炸扩张发展的各个方面,就是指黑洞中的一切层次的各种微粒子。当它们从黑洞中喷射出来后,就立即开始了它们各自的分析发展历程。各种微粒子不断组合,产生了浅一层次的微粒子,直至产生了各种离子和原子分子。当星云中的微粒子组合出了离子之后,恒星就开始形成。恒星又分析发展出了行星,行星又分析发展出了彗星,彗星又分析发展出了尘埃。当然,恒星也能分析发展出一些尘埃,但这并不是宇宙尘埃的主要来源。宇宙尘埃绝大部分只能是来自于彗星。这是宇宙分析发展的必然顺序所决定的。因为宇宙局部的分析发展只能是由体积大的向体积小的方向再分析发展,正如人类对地球自然的分析认识的局部是不断变小一样。
我们要强调指出,微粒子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不同层次微粒子是有不同性质的。而每一层次中的微粒子,也都是划分为许多种具有不同性质的微粒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会各自分出许多种类,否则,我们就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形成各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形成,当然首先是外力作用的产物,但它也要有内力作用相配合。一个原子核外可以有不同层次和个数的电子,仅仅用外力是不能解释的,这也肯定与原子核的引力大小相联系的。如果一切原子核引力是一定的,既使在不同压力下能形成不同原子,当外力没有之后,那些不能被原子核吸引的电子也会自动飞走的。这只能说明原子核是有大小之别的。物质衰变是普遍性的,一切物质都会自然衰变的,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这种衰变也更是一种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造成的,它是外部物质撞击的产物。当原子核不足以吸引众多电子时,就一定会有最外层电子被其他原子吸引走的。总之,宇宙所分析发展出的各个局部就是一切星系星球,它的各个方面就是一切层次的微粒子,其中包括离子和原子分子。
二、宇宙的分析发展是绝对的,综合发展是相对的
宇宙的分析发展是绝对的,而它的综合发展则是相对的。宇宙在总体上永远都是处于分析发展之中的,它的综合发展永远都是在个别局部的宇宙区域中发生。一个宇宙区域中产生了许多星系星球,另一个宇宙区域中的一切星系星球消亡——形成了黑洞,这是宇宙发展的永恒模式。
宇宙无限大,星系无限多。宇宙无所谓整体,也无所谓中心,它处处是中心。在任何一个宇宙区域中都会有一个中心星系或星球。这就造成了宇宙永恒的分析发展。
宇宙的综合发展永恒都是在一定的宇宙区域中发生的。宇宙在整体上是永恒也不可能实现综合发展的。因为宇宙无整体,也无所谓内因与外因之分,只有一定的具体宇宙区域才具备综合发展的条件。所以,宇宙的综合发展就一定是一种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性质。宇宙的分析发展是无条件的,所以说它是绝对的。宇宙的一切综合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所以说它是相对的。
宇宙的分析发展是绝对的。从人类主观认识角度说,就是宇宙永恒都是可分解的。人类是可以分解一切事物的,因为一切事物本身就是分析发展着的。一切处于综合发展阶段的宇宙区域本身也是可分解的。黑洞本身在形成中也是一个分析发展过程,它是可分解的。在一个宇宙区域收缩而形成黑洞过程中,它也还是可分解的。它首先要分出黑洞与其周围物质这两个部分,它的微粒子是有层次的。
正是由于宇宙的分析发展是绝对的,综合发展是相对的,人类才可能实现永恒。所谓人类实现永恒,就是人类可以无限延长自己寿命。人类只能生存在处于分析发展之中的宇宙区域中的,也就是只能生存在处于扩张的宇宙区域之中,而不能生存在处于或将要实现综合发展即收缩的宇宙区域中。宇宙的分析发展还表现为物质与精神的相对分离发展。宇宙分析发展出了精神世界,这就是一切生物和人类。这使物质与精神实现了各自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它使精神相对独立于自然而发展。宇宙的分析发展是绝对的,综合发展是相对的,这也就是宇宙永恒是物质与精神并行发展的。一个行星的生物和人类灭亡,另一个行星的生物和人类产生。这是宇宙的物质与精神的分析发展的永恒模式。
三、宇宙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体
宇宙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体。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宇宙的无限又是通过无数的有限表现出来的。一切宇宙区域即星系都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一切具体的宇宙区域都是有限的,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是有限的。
宇宙在总体上的微粒子层次是无限深的,微粒子是无限小的,速度是无限快的,也就是一切层次的微粒子都是可分解的。但在一定宇宙区域中,微粒子的层次又都是有限的。微粒子的层次的无限性正是通过一切有限性表现出来的。从人类认识角度说,就是人类在一定的宇宙区域中,只能深入到微观的一定物质层次。要继续向微观深入,就必须扩大人类在宇宙中的实践范围——到该区域之外去向微观再深入发展。在任何一个具体宇宙区域中,微粒子的层次是一定的,这就是该区域分析发展的极限。非到该区域的综合发展阶段结束,这种极限是无法打破的。宇宙的一切区域的综合发展过程,都是打破它的历史极限的过程。打破一个极限,微粒子就会至少向微观再深入一个层次。这种综合发展的反复循环,就造成了宇宙在微观上的无限分析发展,微粒子就向无限小的方向发展。
在一切宇宙区域的综合发展的第一大阶段结束时,一切微粒子都会达到它的历史极限,也就是一切微粒子都被压缩成了更小的质点,然后被黑洞所吸收,在黑洞中又变为更小的微粒子。当黑洞再爆炸之前的瞬间,黑洞中的最小微粒子就要比它形成过程中的第一大阶段结束时的微粒子更小。这就是一定宇宙区域综合发展完成时全面打破该区域的一定历史极限的表现。
四、宇宙物质的分析与综合发展规律
所谓宇宙物质的分析发展,就是由黑洞爆炸扩张而在一定区域中产生了一切星系星球。它的综合发展就是一定宇宙区域中的一切星系星球收缩为黑洞。
在宇宙的分析发展阶段,是在不断割断它的各个方面之间与各个局部之间的一切外部联系发展推动下,主要是实现它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局部各自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也就是主要是实现一切层次微粒子和星系星球各自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同时也有各个方面之间与各个局部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的量变发展。
在宇宙的综合发展阶段,是在各个方面与各个局部各自的相对独立开放发展推动下,主要是各个方面之间与各个局部之间的一切内在本质联系的全面质变发展,最后使一切方面与局部完全融合为一——形成一个新黑洞。
在宇宙的分析发展阶段,它的内在本质联系即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表现为恒星撞击而形成了更大恒星或星团,星系撞击而形成了更大星系或形成有子星系的星系,表现为一切层次微粒子之间碰撞而形成了浅层次的微粒子,直至产生了离子和原子分子。
在宇宙的分析发展阶段,是它的一切层次的微粒子的不断组合,才产生了恒星。微粒子的不断组合过程是一种综合发展过程,但这种综合发展的结果是产生了无数星系与恒星,这就造成了一定宇宙区域在总体上的分析发展。所以,这种微粒子的综合发展,是该宇宙区域的分析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这种微粒子的不断组合也是实现了一切层次微粒子各自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这时,每种微粒子中的一切个体之间都被分割开,它们都分别存在于一切浅层次的微粒子中。这就是说,在一切浅层次的微粒子中所包含的每个微粒子都是有不同性质的。在原子中,它的每个电子都是有不同性质的。这样,就把同一种性质的微粒子一个个地隔离开来。微粒子的综合发展并不是实现了它们在总体上的综合发展,而是实现了它们在总体上的分析发展,这就是实现了每种微粒子中的一切个体各自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实现了每个质子、中子和电子各自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实现了每个原子和分子各自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
宇宙的分析与综合发展过程可以分别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与四个小阶段。当然还可以划分出更多阶段。我们就以两个大阶段与四个小阶段为例来说明它。
在宇宙分析发展的第一大阶段,是在不断割断每种微粒子个体之间与各个星云块之间的一切外部联系发展推动下,实现一切微粒子与恒星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同时也有它们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的一定发展。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恒星完全形成,产生了质子、中子、电子和少量的不稳定的原子和分子,这些原子和分子都是在恒星基本形成之后才产生的,是在恒星的最外圈产生的。离子态的产生是恒星形成的首要因素,恒星初步形成是这个阶段的质变临界点,在此之前为宇宙分析发展过程的第一小阶段,之后是它的第二小阶段。第一小阶段主要是割断一切星云块之间外部联系的同时,也割断每种微粒子个体之间外部联系,形成恒星产生所需材料——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子。第二小阶段主要是使一切恒星完全形成,星云基本消失而为恒星所吸收。这样,宇宙的分析发展就基本上实现了它的第一层次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局部各自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它的第一层次的各个方面就是质子、中子和电子,它的各个局部就是恒星(双星)。
恒星是在星云块中产生的。对于星云块而言,恒星的形成是一种综合发展现象,因为恒星是把星云块中的一切微粒子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但是,这种综合发展现象并不只是形成了一个恒星,而是形成了无数的恒星,这些恒星各自都是相对独立封闭发展的。从一定宇宙区域的整体上看,这种综合发展是实现了该区域的分析发展,所以,这种综合发展是一种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是为宇宙的分析发展服务并通过宇宙的进一步分析发展表现出来的。
在宇宙分析发展的第二大阶段,是在进一步割断一切外部联系发展推动下,主要是使它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局部各自再分析发展出小的方面与局部,实现它们各自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同时也有它的各个方面之间与各个局部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的个别局部的质变发展。从割断外部联系看,它一方面是使双星变为单星,更主要的还是分析发展出行星和彗星及尘埃。要产生行星就必须分析发展出分子,这就是它的微粒子再分析发展的主要目标。而要使恒星生存下去,就还必须不断分析发展出更多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离子态。这个大阶段也可以划分出两个小阶段,一个是恒星发展阶段,一个是离子星——白矮星、中子星和脉冲星的发展阶段。在它的第三小阶段即恒星发展阶段,一切双星都会变为单星,星团大量增加,大部分恒星都会产生行星。在它的第四小阶段即离子星阶段,一切恒星都已产生了行星。宇宙的各个局部各自的再分析发展就到尽头了。从一切微粒子看,就是一切微粒子都已变为了固体离子态和原子分子。所谓固体离子态就是指一切离子星。
宇宙的分析发展是离不开个别局部综合发展的。一切新事物产生都是个别局部综合发展现象的产物。首先是恒星之间的撞击,然后是这种撞击造成了微粒子之间撞击而造成了微粒子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形成了离子态和原子分子。一切浅层次的微粒子都是它们之间撞击而综合发展而来的,它们都是由深一层次的各种微粒子组合而成的。分析发展以增加数量,综合发展以提高质量。所谓增加数量,就是增加星球数量与微粒子数量和它们的种类。所谓提高质量,就是产生了新型的星球和微粒子种类。这种质量提高是为分析发展服务并通过分析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出来的,也就是为数量增加服务并通过数量增加表现出来的。因为它是在产生新型星球和微粒子基础上增加数量的,它增加了一切新型星球和微粒子的总数量。
在第二大阶段中,从宇宙的分析发展的各个方面看,主要就是使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离子态再分析发展,产生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分子是宇宙分析发展的第一层次的各个方面各自再分析发展的产物。一切原子与一切分子各自都是相对独立封闭发展的。在一切原子和分子中,都存在着宇宙分析发展中产生的第一层次的各个方面即各种离子,而在一切离子中也都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各种微粒子。这样,就使宇宙在分析发展中所产生的微粒子层次更多、种类也更多,这也就是实现了宇宙的微观的由简单向复杂方向的发展。
在宇宙的综合发展的第一大阶段,是在它的一切方面之间与一切局部之间的一切内在本质联系量变发展推动下,主要是使一切方面与局部各自相对独立开放发展到顶点。在第二大阶段,则是一切内在本质联系的全面质变发展,最后使它的一切方面与局部完全融合为一——新黑洞形成。
在宇宙综合发展的第一大阶段,一切恒星都已形成了更大星团,单个恒星基本消失了,宇宙的活动主体主要就是一切星团。一切微粒子都已发展为了分子,或者说,一切恒星都已变为了行星。我们看到,行星是恒星中的离子态物质甩出后冷却的产物。同样,一切恒星在其长期的分析发展中,它的能量是不断消失的,最后也一定会冷却为行星或类似行星的。
在宇宙综合发展中,所谓一切内在本质联系的全面质变发展,主要是指恒星之间撞击全面发生,微粒子之间撞击全面发展,在第二大阶段尤其如此。这种撞击的力量极大,它使一切分子都被压缩为极小的质点,也使一切星球物质被压缩为质点,最后完全为黑洞所吸收。对于黑洞爆炸和黑洞形成过程目前人类所知甚少,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有更多知识了。
宇宙的分析与综合发展也是层层进行的。它的层层分析发展表现为,由高层次的星系团向低层次的星系团层层分解,直至分解出星系。在一个星系中,它是首先由各个星云块中分化出了恒星,恒星分化出了行星,行星分化出了彗星和生物及人类。它的层层综合发展表现为,由小的方面和局部逐层向大的方面和局部的层层组合过程,直至在无限层次的星系团范围内实现综合发展。这就是说,宇宙在总体上的综合发展是需要无限时间的,或者说,宇宙在总体上是不可能实现综合发展的,它只能产生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宇宙分析与综合发展的最基本单位至少是一个星系团,甚至是一个星系团的星系团。任何一个具体层次的星系团迟早都会实现综合发展,在此之前,它只能发生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
五、宇宙能实现分析与综合发展的根本原因
是它的能量守恒性与不守恒性的统一性
宇宙能不断实现分析与综合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能量守恒性与不守恒性的统一性质。这造成了宇宙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运动——分析与综合的发展。
宇宙的能量是守恒的。它的总能量是永恒不变的。能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而只有能量表现形式的不断转化。但是,宇宙能量的守恒性,却是通过无数的具体的不守恒表现出来的。任何一个具体的宇宙区域的能量都是不守恒的,它的能量会向四周空间散发而去,也会被周围星系吸收一部分。一个星系的能量除了散发之外,大部分能量都是通过转化而储存在一切不断组合而成的微粒子之中。这些微粒子一旦形成,它内部储存的能量在现有条件下就再也无法释放出来,这就会造成一个星系的能量的相对枯竭现象。只有具备相应条件,这些能量才会释放出来。当一个星系能量枯竭时,它的中心恒星就再也无法维持该星系相对独立封闭发展,而必须开放发展。这时,该星系的恒星就会向立体的四周方向飞驰而去,而它的四周星系也会由于该星系空间中压力的减少,而向该星系挤压而去。这就造成了宇宙大碰撞,而使该宇宙空间一定区域实现综合发展——黑洞开始形成。当黑洞在形成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的内力大于外力,黑洞就开始爆炸而生出了万物。这就是宇宙的再分析发展。
宇宙在总体上的能量守恒性是绝对存在的。但宇宙分析发展的平衡性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性是绝对的,这就造成了宇宙万物的不断发展变化。宇宙的分析与综合发展,就是宇宙发展变化的集中表现形式。由于宇宙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绝对的,所以宇宙在总体上就会永恒处于分析发展之中。由于宇宙发展内在地要求实现平衡,所以它就会不断产生一切综合发展现象。一切综合发展现象,都会使宇宙在个别局部方面向平衡方向发展。
对于形成黑洞这样的综合发展现象,是一种一定的宇宙区域内的整体的综合发展现象。而在一个星系内产生的综合发展现象,则属于一种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一切综合发展现象,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星系之间或恒星之间撞击的产物,而这种撞击则是宇宙实现相对平衡本性要求的表现。正是宇宙的这种平衡历史要求,造成了它的一切黑洞爆炸和收缩为新黑洞的发展过程。
六、什么是黑洞
对于什么是黑洞,天文学家早已有了明确解释。但在实践中,人们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模糊概念。例如,有人称两个中子星碰撞而形成了黑洞,银河中心有一个黑洞,甚至还有人说在实验室中造出了一个微小黑洞,等等。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目前人们所知道的黑洞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引力巨大而使光线无法放射出来。但这并不能说,凡是有此特征的星球就是黑洞,这并不是黑洞的本质特征。黑洞的最本质特征是它能够吞吸一定宇宙区域的许多星系的物质,至少是能吞吸一个星系的立体四周的一切星系或一切星系的大半部分。黑洞爆炸之后,至少也能形成多个星系,甚至能产生无数星系。这是因为,形成黑洞的根本条件是发生巨大的宇宙碰撞。这种碰撞只有在一个星系的内力已耗尽了,该星系飞速向四周崩散而与立体四周星系碰撞才会产生黑洞。也就是说,只有具有了十分巨大的外部冲击力,一个星系中才会产生黑洞。
任何两个或几个恒星碰撞都不会产生黑洞。任何两个星系碰撞产生黑洞的可能也是极小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可能产生黑洞的。因为这种碰撞是不大可能产生一个巨大的相对均衡的内向压力的平衡点的。至于说在实验室中可以造出黑洞,在目前是决不可能的,甚至在银河系中也是不可能的。人类目前是不具备如此巨大的撞击手段的。当然,我们是可以在计算机中来模拟宇宙碰撞而产生黑洞及黑洞爆炸的。但目前显然还不具备这种模拟的科学条件,只有人类完成了对宇宙的综合认识之后,才能实现这种模拟。但这并不是现在不应该模拟,而是必须模拟。在科学实验中认识宇宙,再通过模拟去证实和发展这种认识,然后再去实践,只有这样反复循环,才能最后实现对宇宙的综合认识。
如果两个恒星碰撞而形成了黑洞,它就必然会使一定宇宙区域实现综合发展,也就是该区域收缩,黑洞开始形成并吞吸周围物质。如果银河中心是一个黑洞,银河系就决不会是扩张的,而必然是收缩的。事实却并非如此,银河系还照样在扩张着。所以,银河中心星球就决不是黑洞。
现在,我们就给黑洞下一个定义。所谓黑洞,就是能吞吸许多星系物质的体积很小的星球,就是爆炸之后能产生许多星系的小星球。黑洞的特点是,体积小,一般直径不超过几十公里,物质密度极大,微粒子极小。黑洞的自转速度极高,吸引力十分巨大,就连光线也无法飞出来。从目前看,也许人类就还根本没有发现真正的黑洞。关于黑洞爆炸与形成的推断还只是一种科学假说,还需要科学研究去证实。但是,无论如何,黑洞爆炸与形成的现象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宇宙中常在性的普遍现象。宇宙永远都是按照分析与综合规律发展的。有的宇宙区域产生,有的宇宙区域灭亡,是宇宙发展的永恒模式。无论宇宙产生了多少灭亡现象,宇宙本身却永恒存在的。正如任何动物种族都会灭亡而动物界本身不会灭亡一样,一切具体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而宇宙本身既无产生也无灭亡。
七、黑洞是怎样形成的
黑洞是宇宙大碰撞的产物。一个星系在它的分析发展中不断释放出能量,使它的内力不断减小,吸引力不断减小,整个星系就会不断缓慢地向四周扩张。当它的内力耗尽了,就无法继续维持它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它的一切星球就会迅速向四周飞去,而它的四周都是处于分析扩张发展中的星系。这样,这个处于崩散中的星系物质就会象大浪撞击峭壁一样,撞击到四周星系上。这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反冲力——回波,同时四周星系也会由于引力平衡的要求向该星系压缩过来,从而形成对该星系的一个十分巨大的内向压力。在该星系内的内向压力平衡点上就会产生一个引力中心。这个引力中心不断吞吸周围物质最后就会形成一个黑洞。如果它的内向压力平衡点上是一个恒星,就会以它为中心形成一个黑洞。如果这个内向压力平衡点上没有恒星,它就会很快把临近恒星吸引过来形成黑洞。很明显,这个新形成的黑洞肯定不会是该星系的中心恒星处,因为一个星系受到四周星系的压力不可能是均匀的。这就造成了一定宇宙区域的中心的不断转移,一个黑洞爆炸后所形成的该区域的中心,一定不会是该黑洞形成之前的那个宇宙中心。这就表明,一个相对独立封闭发展的宇宙区域的边界是不断变化的。宇宙中心是不断转移的,宇宙区域不断交错变换,是宇宙分析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
宇宙的发展永远是不平衡的。在一个相对独立封闭发展的宇宙区域中,它的各个星系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它总会有一个星系先分析发展到尽头,其他星系还处在分析发展之中的。这就必然会造成宇宙大碰撞。
由上可见,形成黑洞的根本条件就是宇宙大碰撞,也就是必须是许多个星系之间发生碰撞,才会使一个宇宙区域发生收缩而形成黑洞。所以,两个星系碰撞产生黑洞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除非是两个十分巨大星系碰撞才有产生黑洞的可能性。两个星系碰撞一般只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一个小星系变为大星系的子星系,另一种就是两个星系融合为一而变为一个更大星系。我们就把能形成黑洞的综合发展现象叫做一定宇宙区域全局整体的综合发展现象,而把其他综合发展现象叫做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
一切综合发展现象产生的根本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外力作用。黑洞中的物质密度之所以极大,就是外力压缩的产物。没有足够大的外力压缩,是不可能形成黑洞的。黑洞的形成过程,就是它的内向压力大于外向压力的过程。当它的外向压力大于内向压力时,它就会爆炸。
宇宙中的星系与星球碰撞是不断发生的。一切星系和星球,如果把它的寿命无限延长,在它的分析发展中都可能与其他星系或星球发生碰撞。这是宇宙能不断实现个别局部综合发展的根本原因。
宇宙能实现综合发展而形成黑洞的最小单位,至少应该是一个星系团,甚至也可能是一个星系团的星系团。只有在这样大的宇宙区域内,才可能发生宇宙大碰撞。这就表明,人类要实现永恒,至少是要能飞出一个星系团之外去,甚至是一个星系团的星系团之外去。
八、宇宙的黑洞是有无限层次的——宇宙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趋势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趋势。无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是如此。人类社会肯定是一个不断向高级发展的趋势,关于这一点人们是没有任何怀疑的了。那么,自然界是否也是这样呢?难道它就是一种简单的轮回吗?显然不是。这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既然人类社会是不断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就也应该如此。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而且,虽然人类社会有着与自然界不同的本质,但它归根结底也还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并无绝对的独立性,人类精神归根结底也还是自然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所以,自然界就一定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自然界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是怎样实现、怎样表现出来的呢?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在宇宙的分析发展中,它逐步由黑洞中的各种微粒子通过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而分析发展出了中子、质子和电子直至原子分子。这显然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由于有了分子,才分析发展出了有机物和生物直至人类。人类大脑就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原子和分子的继续分析发展,还会产生无数新原子和分子。元素周期表从第一位元素开始,是不断向复杂方向发展的,分子中的原子数量也是不断增多的。这也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当宇宙收缩而走向综合发展过程中,它一定会把原来黑洞中的各层次微粒子至少是向深层次再深化一个层次的。否则,它的分析与综合发展循环就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么,为什么它能至少再深化一个层次呢?这要从宇宙整体的分析与综合发展中来理解。
宇宙在整体上是永远处于分析发展之中的。因为它无限大,它是无所谓整体的。不论宇宙中有多少区域处在收缩之中,就是一切区域都是处在黑洞形成之中,它也还是分析发展着的。因为,每个黑洞本身是分析发展着的,一切黑洞存在本身也还是一种分析发展现象。也就是宇宙在任何时刻都必然是可分解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分解的事物,而决无不可分解的事物。既然宇宙在总体上是永恒处于分析发展之中的,它就会有类似一个宇宙区域分析发展的特点,也就是有类似由一个黑洞中微粒子发展为分子和人类这样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个宇宙区域在分析发展中,它的内力是不断消耗的,直至内力消耗殆尽了,它再无力分析发展,才会进入综合发展阶段。它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呢?它一方面是向该区域之外辐射能量,但这只是极少部分的能量。它的绝大部分能量都已通过分析发展而储藏到它的一切方面和局部之中。一切层次的微粒子直至原子分子都是它的能量储存仓库。原子越复杂,其内含能量也越大。事物分析发展是它在整体上释放能量过程,而综合发展是一个吸收能量过程。这可以从化学中的分解与化合中得到证实。这就说明,在宇宙分析发展中,它所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都被它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吸收。它的能量都被它所分析发展出的一切层次的各种微粒子吸收,它的能量基本上都已储藏到一切层次的微粒子之中。从这一点看,它的分析发展并没损失多少能量,只是发生了能量转化。黑洞是把自身的能量全部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转移到它的一切方面和局部之中。既然一个黑洞在分析发展中并没有损失多少能量,而只是发生了能量转化,那么,如果这个黑洞分析发展的宇宙区域受到了巨大外力冲击,也就是这个区域接受了巨大的外来能量,甚至接受了比它自身所包含的能量还大的外来能量,这个区域所包含的能量就会极大增加。而巨大外力冲击就会使该区域向收缩方向发展。这种收缩所形成的新黑洞,它所吸收的能量就要比此前的黑洞大得多,当它爆炸之后所产生的微粒子层次就会更深。由此可见,一个宇宙区域经过分析发展而进入综合发展阶段,一定是一个更高级黑洞的产生。当然,宇宙区域也是不断分化改组的,新黑洞也肯定不是在原黑洞那里产生的。因为任何能产生黑洞的那一点,永远都是该区域的内力和外力的平衡点,也可以说是四周内向压力的平衡点。这是一个合力所形成的中心点。而在任何一个区域的四周例如一个星系的四周,都不可能有一个均匀分布的内向压力产生的。它四周只是分布着大小不等、远近不同的星系,而且还有大部分只是空白地带。这样,它所受到的内向压力就必然是不均衡的。这些内向压力所形成的合力中心点就一定会大大偏离原来的黑洞点或星系中心。这就造成了宇宙区域的重新分化组合和宇宙区域中心的不断转移。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宇宙也同样是不断向高级程度发展的。它每经历一个分析与综合发展的循环,都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级程度,它的表现就是黑洞会有无数层次。黑洞内的物质微粒子层次越深,微粒子越小就越高级。与此相对应,就是不同的宇宙区域会有不同的物质层次等级。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第一、第二、第三等层次宇宙。层次越高的宇宙区域就越高级,这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趋势。一个星系团甚至一个星系团的星系团是宇宙的分析与综合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由此往大的任何一个层次的星系团直至无穷大的星系团,都是一个分析与综合发展的基本单位,这样就会产生无数层次的黑洞。宇宙无限大,星系团的层次无限多,我们永远也不会看到宇宙在整体上的综合发展,因为它根本就无所谓整体,所以,宇宙就只能发生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
在无数层次的黑洞中,它的特点可能是,发生收缩的宇宙区域越小所形成的黑洞体积越大,它爆炸后所占领的空间范围越小,发生收缩的宇宙区域越大所形成的黑洞体积越小,它爆炸后所占领的空间范围越大。黑洞至少要在一个星系团甚至一个星系团的星系团范围内才能形成,它所能形成的黑洞是黑洞中体积最大的,星系团的层次越高所能形成的黑洞体积越小,直至无穷小的质点,这就是黑洞由低级向高级程度发展的总的历史趋势。因为黑洞体积是可以无限小的,因而它爆炸后所能形成的星系星球才是无限多的。因为黑洞体积越小,它的外向压力与内向压力的矛盾越大,它的爆炸力也就越强。但是,只有在无限大的宇宙范围内才能形成无限小的黑洞,人类是看不到的。我们也可以假定,在无限远的宇宙空间中,有一个黑洞正在形成,它正在不断地吞吸着周围物质其中包括我们的银河系在内,但它需要无限长的时间才能吞吸掉银河系,也许在此之前银河系就已经被附近的另一个黑洞吞吸了。当然,也许不同层次的黑洞体积是基本不变的,但黑洞中的微粒子体积不断向无限小方向发展则是黑洞不断向高级程度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在不同微观物质层次的宇宙区域,可能会产生不同层次的人类。凡是深一层次的宇宙区域,都会产生比浅一层次的宇宙区域人类高一个级别的人类。这是因为,微观粒子越小,它所能造出的分子尤其有机分子会越高级细致,因而所造出的人类会更聪明灵巧。而且,那里的人类所能发现的速度手段也会更快,或者说,那里的一切物体运行速度会更快,物质形态会更多更高级。这样看来,人类向宇宙扩散的方向就是向更高级宇宙区域发展。既然宇宙是不断向高级程度发展的,我们人类就有了客观可能不断向高级发展。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是完全可以使人类不断走向更高级的宇宙区域而使人类自身不断向高级方向发展的。我们不能等高级宇宙人类来提高我们,而要不断自我提高,去寻找外星高级人类以使自己再提高。
为什么说微观层次越深,造出的有机分子越高级呢?我们现实的生产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计算机的小型化和简单化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向微观深入的产物。集成块越复杂,其每个电子零件都越小,从而使计算机更小型化更高级。人类对基因及其片断的认识就使人类对人体自然认识更高级。还有纳米机器人的研制也在证明机器越小会越高级。如果微观粒子更小了,它所造出的原子会更多,分子也会更多。而原子与分子是越复杂越高级的。我们人类身体其实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大细胞,是对原始单细胞的某种回复,但它更复杂更高级了。
九、星团分析发展的历史趋势
宇宙分析发展的各个局部就是一切层次的星系、星团和星球。在星系的分析发展中,它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的表现之一,就是产生了星团。恒星之间相互碰撞和近距离相互吸引,既可能使两个恒星之间融合为一,也可能使它们中的一个大星球征服另一个小星球而形成一个绕一个旋转的局面。无论是恒星还是行星都是如此。月球可能是地球物质被吸出的产物,也还可能是在太阳系的个别局部综合发展中被地球所吸引的其他小行星。一个星球完全吞食另一个星球,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局部性质的综合发展现象。而一个大星球俘虏另一个小星球绕它旋转,则是个别方面的局部性质的综合发展现象,也就是一种不完全的局部综合发展现象。
所谓星团,就是指多个小恒星绕着一个较大恒星旋转的现象。目前的银河系中已产生了许多星团。这是由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造成的。它的分析发展趋势是继续向复杂方向发展。星团的种类和总数量会不断增多,每个星团中的恒星数量和种类会不断增多。到一个星系综合发展过程的第一大阶段结束时,一切单恒星都不能存在,而只有一切种类星团。
一个星团在开始形成时,是只能有两个恒星的。它是在以后的分析发展中逐步增加恒星数量的。一般说来,星团都是一个较大恒星在飞临它绕银心轨道的特征点上吸引其他小恒星的产物,因为这时它的吸引力是最大的。我们说,一切双星都迟早要变为单星的,双星变为单星就是被大恒星或星团吸引走一个而完成的。双星是必然会变为单星的,因为它是在一个原始星云块中的椭圆的两个圆心上形成的,这是它们之间的外部联系还没有完全割断的表现。宇宙的分析发展就是要割断一切局部之间的外部联系,让一切恒星各自实现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在双星中,是一个小恒星在依附着另一个大恒星,这是不利于小恒星发展的,小恒星必然会脱离大恒星而相对独立发展的。
目前,银河系中还有近一半的恒星是双星。这其中既有真正的双星,也有正在形成发展中的星团。区别这两种现象的根本方法,就是看它们的运行轨道。凡是运行轨道是8字形的,就是双星,凡是轨道是一个绕一个旋转的椭圆形轨道,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星团。事实上宇宙中的一切绕转现象,都同时存在这两种运转轨道的。只不过是在不同局部是以一个为主而以另一个为辅罢了。一切恒星都是绕银河中心旋转的,但银河中心也同样是绕一切恒星旋转的。一切行星都是绕太阳旋转的,但太阳也同样是绕一切行星旋转的,只不过太阳绕一切行星运转的8字形轨道不甚明显罢了,尤其我们是生活在太阳系里面,根本就不可能看到这种不太显眼的8字形轨道。这就是说,一切绕转都是相互的绕转,单向的绕转是不存在的。当两个星系或两个恒星的质量大体相当时,它们就是以8字形轨道运转为主的。当它们质量相差较大时,就是以一个绕另一个旋转的椭圆形轨道运转为主的。在人类社会中,这种相互绕转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人们都围着皇帝转,但皇帝在事实上也是围绕一切人转的。他必须为全体人民的生活操心费力,以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为己任,是一切国家领导人的根本史命。这种相互绕转现象,说明了人类社会的服务从来都是相互的,这是人们本性要求平等的一种表现。在宇宙分析发展中,它同样说明了自然中自发存在的一种趋于平衡的历史要求。但是,这种平衡的历史要求,却只有当一切恒星都融合进黑洞中才能实现。在宇宙综合发展的第一大阶段结束时,一切星团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几乎完全一致的发展水平上,只有在这时,它们之间的一切内在本质联系才能发生全面质变,最后融合为一——形成黑洞。星团内部的一切恒星都实现了平衡,也就是它们已全部融合为一。在宇宙综合发展的第二大阶段,主要就是一切星团之间内在本质联系的全面质变发展。它们首先是两个星团融合为一,然后是再融合。它们边融合边向黑洞飞去,最后就实现了万物归一。
星团是有不同性质区别的。这是由恒星之间的不同特性所决定的。它们的中心恒星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不同星团的不同特性。同时,不同星团中的各个恒星特性对整个星团特性也有很大影响。从总体上看,银河系中的星团是可以划分出许多种类的。
那么,星团对宇宙的分析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首先,星团是宇宙向高级程度分析发展的一种表现。星团本身是一种再分析发展的表现,它使星系变得更复杂。由于它是由个别方面的局部综合发展造成的,就会使它的内部的几乎一切恒星都能产生行星。一个小恒星在被一个大恒星征服中,是一定会产生行星的,甚至大恒星也会产生行星的。所以,人类寻找知音的重点应该在星团中;第二,星团是一个恒星相对密集集中的地方。它内部的引力场相对较强,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行星发展程度会高级一些,那里的行星物质形态一定会比太阳系中行星的物质形态更多一些的。如果那里产生了生物,其最后发展结果一定会比地球高级的;第三,星团内部的各个恒星分析发展速度加快,水平提高要快于单恒星。它的每个恒星尤其中心大恒星所分析发展出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外部联系割断的更快更多些,各层次微粒子相对独立封闭发展程度更充分些。总之,星团是星系分析发展中的先锋和带头人,是一切恒星的发展方向,就犹如古代一切先进大国带动世界发展一样,星团化是星系分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从8字形轨道和圆形轨道看,显然是以圆形轨道为主运转的宇宙局部发展水平要高级一些的,而双星的8字形轨道则说明它分析发展不充分。在双星中,也是有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产生的,也就是两者之间会有物质交换产生,这也会产生行星的。但是,这种行星发展水平肯定较低,既使分化出生物,产生人类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双星不是人类寻找知音的重点对象,人类的知音只能到单星尤其是星团中去寻找。
8字形轨道是一种低水平平等发展的表现。而圆形轨道虽然是产生了不平等,但其发展水平却比8字形轨道的恒星高级。这就犹如人类原始时代的平等是一种低级片面的动物平等,而人类分裂是一种在较高水平上的不平等一样。到了宇宙综合发展阶段,8字形轨道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为主的现象。每两个星团都相互绕转,然后再产生更多层次绕转,直至被黑洞吞吸而走向完全平等。绕转是一种不平等表现,8字轨道是一种平等表现。宇宙从一个黑洞分析与综合发展中又产生了高一层次黑洞,实现它的否定之否定。这同时也是一个由原始平等到不平等,然后再由不平等到高级平等的发展过程。
那么,为什么8字形轨道就是一种低级平等的表现呢?一个星云块在高速旋转中只能产生两个质量大体相当的恒星。质量相当,引力就相当。两个恒星所受引力相当,就是基本没有了差别。这样,它们的分析发展就缺乏足够的内在推动力量,发展速度就会缓慢。而一个或多个小恒星围绕一个大恒星旋转,它们之间就有了巨大差别。差别就是矛盾,就是斗争,它们的发展尤其是恒星系中的行星发展水平就要高级。事物分析发展就是要产生差别,差别就是分析发展的表现。差别就是动力,差别越大,发展水平也越高,整体的发展速度也越快。没有差别也就没有了事物的分析发展本身。双星之间的能量在相当程度上是相互抵消的,而地球则主要是吸收太阳的能量。正是这种能量的吸收和储存,才产生了一切生物和人类。一切生物和人类的产生和生存发展,都是太阳能量转化的产物,是太阳能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事物的分析发展永远都是不平衡的。只有不平衡的发展,才能有最后综合发展中的全新平衡的实现。平衡只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所以一切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宇宙中力的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所以宇宙能不断实现分析与综合的永恒循环发展。所谓宇宙的不平衡发展,就是它的物质发展水平有巨大程度差别,只有到它的综合发展阶段,才能消除这种差别。黑洞中也是存在差别的,因为它在形成中,对它本身而言也是一种分析发展过程。它的差别就是它本身形成了不同的物质层次圈,各层次圈之间是一种差别。各个层次圈内部也分出了各个局部,其中的微粒子有许多种类。正是因为它自己本身是分析发展着的,它本身存在着重大差别,才在爆炸中产生了它分析发展中的一切差别。而这种差别又在它的分析发展中不断扩大,才使它不断产生新的物质形态而不断向高级程度发展。差别是一切事物分析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而消亡一切差别则是事物综合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这是一切事物分析与综合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十、恒星分析发展的历史趋势
恒星是宇宙分析发展中产生的一个层次的局部,它包含着宇宙分析发展中产生的一切方面,也就是恒星中有一切层次的各种微粒子,直至原子和分子。恒星是在原始星云块不断割断外部联系中,星云块之间碰撞而使各种高速飞行的微粒子之间碰撞中产生的。当恒星开始形成时,它是首先形成了核心球体,然后向外圈逐层增大,直至完全形成。这表明,恒星是有许多层次的。它应该是由外圈向里圈逐层加深微粒子层次的。它的最外圈四周边缘产生了一些不稳定的原子和分子,然后向里逐圈分别是中子、质子和电子层次及其更深的各个层次。事物的分析发展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多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当宇宙分析发展出了最高级层次的物质形态之后,它的最低级层次的物质形态也还会存在,也就是在恒星里层中还会有一切层次微粒子存在着,正如动物中产生了人类而还有原始单细胞存在一样。如果恒星中的各层次微粒子都已被中子、质子和电子甚至原子分子所吸收,那么,它的分析发展也就结束,它就该走向灭亡。因为事物的分析发展就是要使它所分析发展出的一切层次的方面和局部都完全实现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如果一切层次的微粒子都已存在于中子、质子和电子及原子分子中,它们之间的一切外部联系也就全部被割断而无法再继续分析发展。而恒星的生命就在于它的分析发展能继续存在,一切恒星都是处于分析发展之中的。所以,我们说恒星中决不仅仅是中子、质子和电子一类离子态组成的,它里层还有更多更深层次的各种微粒子,只是恒星所发出的光芒主要是由离子态中的核裂变发出的。
核裂变是中子轰击质子的产物。这是一种综合发展现象。这会使质子与中子融合为一而产生各种原子核。中子轰击质子,说明质子要比中子大得多,这就犹如地球受到小行星撞击一样。任何综合发展现象的背后,都会有个别局部的分析发展现象产生。这种分析发展现象一定是使质子被某种程度击碎而分裂出一些比它深一层次的各种微粒子,犹如地球被小行星撞击而会分化出一些新分子一样。这种分析发展现象是恒星产生光与热的根本源泉。
一切恒星都会有宇宙分析发展而产生的一切层次的微粒子即它的各个方面。但是,事物的发展永远都是不平衡的,这使每个恒星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恒星的特殊性,同时也会使恒星划分出许多种类。也就是说,在恒星中,各层次的各种微粒子的比例是有差别的。有的恒星质子多一些,有的中子多一些,有的电子多一些等等。这就使恒星具有不尽相同的性质。当恒星分析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的核裂变反应就会停止。这时,它们就会形成各种类的离子星,也就是形成了质子星、中子星和电子星,这可能就是白矮星中子星和脉冲星的来源。白矮星可能就是质子星,脉冲星可能就是电子星。这种划分法只是就它们的外层次物质圈特征而言的,其实它们的里层是由不同层次的各种微粒子组成的。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就是这些离子星的核心球部分肯定是宇宙分析发展中的最深层次的各种微粒子组成的,而决不会是碳核。而且,这个最深层次的微粒子至少要比黑洞中的最深层次浅一个层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宇宙分析发展出的各个方面各自的相对独立封闭发展。
恒星分析发展出的各个方面,就是它的各个物质层次圈中的各种微粒子,它的各个局部就是由于各物质层次圈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各个部分。当恒星内部的个别局部综合发展使它的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它就再无法吸引住自己的子民——周围物质了。这时,它就会迅速膨胀为红巨星。红巨星又会爆炸,使恒星变为一个离子星。这些爆炸飞出的物质,有一些会被还在燃烧的恒星所吞吸,更多的则是变为一些行星而围绕离子星旋转。
恒星在其总的分析发展中会有许多的个别局部综合发展现象产生。事实上这种综合发展现象是每日每时都在发生着的。太阳黑子的产生就是一种综合发展现象的表现,这是太阳内部的某种翻江倒海般的对流造成的。由于一切恒星都会受到周围恒星的程度不同的吸引,有行星的恒星还会受到行星的吸引,这就必然使一切恒星永远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综合发展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这里主要不是指这种微小的综合发展现象,而是指能使双星中的一个恒星被大恒星吞吸现象和恒星中产生的巨大风暴式的个别局部综合发展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就是在太阳的伴星被一个大恒星吞吸或吸引走之后,太阳中被拉起的离子态由于已不能被太阳吸收而冷却形成的。地球的地心岩浆就是离子态冷却但还未完全冷却的实证。地心岩浆已不是离子态,而是一种物质形态,就类似钢水一样的东西,它的前途只能是冷却为岩石。
当恒星受到邻近大恒星的巨大吸引力时,是一定会发生大规模的个别局部综合发展现象的。事实上,太阳每飞行到它绕银心轨道的特征点时,都会发生这种大型的综合发展现象,与此同时,地球也会发生巨大的个别局部综合发展现象,这时的地球磁极会发生重大偏转,地壳、地幔和地心发生翻江倒海般的大分化大改组。地壳的重新分化组合,使部分新地壳产生,部分旧地壳被岩浆溶化,山变为海,海变为山,大气层发生重大变化,生物发生灭绝与综合发展,等等现象都发生了。类似现象也会同时在太阳中发生的。太阳中的各层次物质发生大分化大改组,甚至可能有物质被大量吸出而变为行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就可能是这时形成的。那么,太阳每飞临特征点一次都会产生行星吗?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只是行星有大有小。但是,宇宙分析发展的趋势是不断使它分析发展出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局部走向相对独立封闭发展的。宇宙分析发展时间越长,或者说恒星产生时间越长,它的稳定性越强,要把恒星中的物质吸引出来就需要更大力量。这只有在太阳绕银心轨道半径变得更长时才能办到,也就是太阳飞临特征点时距离银心更近才能办到。事实上,太阳绕银心飞行的轨道是不断拉长的。这表明,太阳再产生一些较大行星迟早会出现的。
总之,恒星分析发展的总趋势是体积和质量不断变小。当恒星中已经没有了中子或质子或电子,也就是它已没有了再分析发展能力了,它的一切层次微粒子都已实现了相对独立封闭发展,它的生命也就结束。如果一个星系中的绝大部分恒星都分析发展到尽头,那也就是该星系综合发展阶段到来的时刻。
由此可见,我们过去对恒星的认识还是很片面的。我们离认清它的本质还很远。我们必须以分析与综合规律为指导,去全面深刻地认识它。仅仅用原子核裂变去解释恒星的分析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恒星中肯定有核裂变,但它并不仅仅是核裂变。核裂变只是在它的外层物质圈中存在。决定恒星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它的核心球。只有当人类向微观深入到一定层次,才能真正认识恒星的全部本质。这是个漫长的任务。
十一、地球分析发展的趋势
地球的分析发展产生了地心、地幔和地壳。地壳的分析发展产生了高山、平地和海洋,产生了各个板块,还产生了大气层和一切生物。地球在整体上的综合发展,就表现为它将会使地心、地幔和地壳及大气层融合为一——变为一个死心岩球。这时,地球就没有任何内部活动,它死亡了。
在地球的分析发展中,会产生许多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这都是由外力撞击或吸引所产生的地球内部的岩浆变化现象。这可以造成地球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地心、地幔和地壳的大分化大改组,地壳板块的离散聚合等。这种外力就是靠近太阳系的恒星对它的吸引力,其中主要是银河中心对它的强大吸引力。每当地球飞向它绕银河中心轨道的特征点时,地球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地壳各个板块都会融合为一至少是有向融合为一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每当地球远离特征点,地壳各个板块都会有离散的发展趋势。地球中的一切造山运动都是在这种时期形成的。
在地球的个别局部综合发展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质形态,也会再产生已有的物质形态。目前地球的石油一类能源已近枯竭。当地球飞临另一个特征点之后,就会又产生许多石油之类能源。在地球变为死心岩球之前,原子和分子的种类还会增加,生物种类数量也会增加。
地球飞离一个特征点到达近银心点或远银心点的过程,是它的分析发展阶段,地球由近银心点或远银心点飞向另一个特征点的过程是它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阶段。这种综合发展现象,无疑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巨大灾难,一切所谓生物大灭绝都是在这时发生的。
在地球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时期,同时也就是太阳系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时期。这可能会使太阳物质被吸出一部分,变为行星或彗星,至少是产生大量尘埃。同时也会使太阳系内的行星发生一定混乱,发生行星撞击现象。目前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带就很可能是在这时被撞碎的一个行星形成的。
十二、原子与分子的分析发展趋势
原子是由不同的中子、质子与电子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的。这是一种综合发展现象的产物。不同的离子融合为一就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原子,不同的原子融合为一就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分子。
原子分子一经产生就开始了它们的分析发展进程。这是宇宙分析发展出的各个方面的再分析发展的表现。原子的分析发展表现为它所包含的离子种类和数量会越来越多,结构更趋复杂。它的原子核中所包含的中子和质子数量会不断增多,甚至会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核融合为一现象。它所包含的各种电子数量不断增多,电子分布层次不断增多,而且同样数量的电子会有更多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分子的分析发展表现为,它所包含的各种原子数量不断增多,结构也更趋复杂。它的中心大原子周围会有更多层次的小原子围绕它转,它的中心之外的原子分布层次不断增多。在一个分子中,相同数量的各种原子会有更多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这就是说,现已发现的原子序列是可以不断增多的,分子序列也是可以不断增多的。而且,现有一切原子和分子的结构,还可以有许多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在元素周期表中,任何相邻的两个元素之间,还会加上一些具有综合化色彩的元素,在相近的两种分子之间,也还会有一些综合化性质的分子。而且,在任何不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直至全部元素之间,都会产生无数的新的综合化原子。分子也是如此。这就表明,一个原子所包含的成份是可以无限增加的,一个分子所包含的元素是可以无限增加的,直至一个分子包含一切元素,并有无数的排列组合方式。这就会产生无数种新物质形态。总之,原子分子的分析发展的总趋势,就是不断向体积更大而结构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分子的分析发展还表现为不同性质分子之间的分析发展,相同性质的分子之间的分析发展。在这种分析发展中,同样会产生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在不同性质的分子之间的分析发展中,它会使不同性质的分子种类不断增多。这一方面表现为分子式的不断加长,分子结构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表现为不同性质的分子之间的融合为一而产生新分子,也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性质分子之间融合为一的不同排列组合而产生许多新分子。也就是分子式是相同的,但各种元素的排列顺序是不同的,因而具有了不同性质。这实际就是以一种元素为主而以另一个或另几个元素为辅而形成的新物质形态。如果一个分子有ABC三种元素构成,按顺序它就会有六种组合。在相同性质的分子的分析发展中,它会使一种分子数量不断增多,也就是每种物质形态的数量是不断增多的。
原子的分析发展还表现为不同性质原子之间的分析发展,相同性质原子之间的分析发展。它表现为原子中的中子与质子和电子数量不断增多,结构越来越复杂。这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之间融合为一形成的新原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融合为一中,也会由于各种离子的排列组合不同而形成新原子。这就是说,原子的序列相同,但会有不同性质原子产生,同一种元素会有不同性质。其原因首先是它内部的电子排列组合的不同,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组成原子的各个离子具有不同特性造成的。我们目前还没法辨别中子、质子和电子的不同性质。但是,任何一个层次的微粒子之间肯定是有不同性质的。就如不同恒星会有自己特性一样,不同电子也会有不同特性的,不同层次微粒子之间就更有不同特性了。
那么,原子与分子的这种分析发展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已说是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实现的。这种综合发展又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就是原子之间与分子之间在高速运行中撞击造成的。而这种撞击显然不是来自原子与分子本身的力量,它是行星的个别局部综合发展的产物。在行星撞击中,尤其在较大些的行星撞击地球中是一定会产生新原子和分子的。在行星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中,会使地壳、地幔和地心以及大气层之间,发生重大分化改组。这种巨大的冲击力,是足以产生新原子和分子的。行星撞击恒星,只能被恒星吞吸而决不会存在原子分子。
从一种分子的分析发展会使分子数量不断增多的趋势看,石油和煤炭一类物质形态,肯定不是由草木沉积形成的。它们在今后地球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中是肯定还会产生的,说它们是草木沉积的产物是不能成立的。第一,草木在长期风化中,是一定会腐败变质而变为泥土的;第二,任何草木沉积也不会在一个局部地域形成那么厚的沉积层;第三,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石油和煤炭,都是生长在几百米以上的深层岩石之中的。既然它们是生长在岩石之中的,那么,如果是草木的话,在这种高温下它们应该炭化而决不会产生再燃烧物质的。而且,它们生长在深层岩石中表明,在它们上层的岩石一定是在它们之后形成的,至少是同时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切草木就绝对会被流动的岩浆炭化,而决不会产生什么石油和煤炭。我们考古发现了动植物化石就是反证。既然动植物可以变为化石,草木当然也会变为化石。所以,关于石油和煤炭与一切物质形态的形成原因,都必须到地球分析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中去寻找。这是唯一正确的认识发展方向。
原子分子的再分析发展,是由各种离子的综合发展造成的,这是各种离子综合发展的表现。对于各种离子而言,这是一种综合发展的表现,而对于各种原子之间和各种分子之间而言,则还是一种再分析发展的表现。因为这在总体上是不断使原子的种类和每种原子的数量不断增多的发展趋势,同样也是使分子的种类和每种分子的数量不断增多的历史发展趋势。离子的综合发展是实现了原子之间的分析发展和分子之间的分析发展。
要使原子分子实现再分析发展,就必须使行星不断增多增大才行。而要使行星不断增大,只有使巨大的恒星之间撞击才能办到。这就是说,只有恒星之间的撞击力量足够大,才能使原子不断向复杂方向发展。只有冲击力足够大,一个原子才能把其他离子捕获过来而形成新的原子。或者说是更巨大的冲击力使更多种离子融合为一而形成了新的原子。新分子的出现与此道理相同。在目前的银河系中,肯定已产生了许多的地球上所没有的新原子和分子。在那些大恒星周边就会有这种新原子和分子,而且也会产生更大的行星。在银河系由于受更大星系的吸引或局部撞击而实现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时,也肯定会在恒星撞击中产生更多新原子分子,也会产生更多行星和大行星。在银河系分析发展的后期,尤其红巨星阶段,就会大量产生新原子和分子了,也会产生更多行星和大行星。因为这时会产生个别局部的无序现象,会发生大量的恒星撞击与吞吸现象。
总之,在宇宙分析发展过程中,原子与分子都是分析发展着的。这使它们不断向更复杂方向发展而不断产生新的原子和分子。人类所要做的是,第一,是去不断探索宇宙,尤其是那些大恒星周围的大行星中会有更多的原子和分子种类;第二,就是要更快地不断发展人类认识,在地球尤其太空中,人为的提前造出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新原子和分子。这是应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否则,人类向宇宙扩散所需的速度手段和能源以及制造光速以上飞行的宇航器的材料就无法找到。人类渴望永恒,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也一定会使人类走向永恒的未来的。人类种族的寿命一定会比动物界的寿命更长,甚至比银河系与星系团的寿命更长。无限延长人类种族寿命,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目前,人类已能用化学的分解与化合的方法去实现已有的原子与分子之间的转化,但还不能实现对一切原子之间的转化,也不能实现对一切分子之间的转化。也就是还不能由一种原子造出一切种类原子,由一种分子造出一切种类分子。这只有分别对每一种原子和每一种分子实现综合认识之后,然后再认识一切原子之间与一切分子之间的一切内在本质联系,完成对原子整体和分子整体的综合认识才能办到。而要实现这些综合认识,就必须使物理学和化学融合为一才能办到,也就是这需要物理学和化学的有机配合才能办到。当现代人类综合认识完成时,物理学和化学及一切科学就融合为一。这时,人类就能逐步分别实现对一切种类原子与分子的综合认识。这是下一认识循环分析认识阶段的重大任务之一。在下一认识循环中,人类就会造出许多目前地球中所没有的新原子和分子,并能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可能实现对已有的一切原子和分子的综合认识。
就原子和分子各自本身的综合发展而言,就是它们都把自己内部的一切方面与局部融合为一,也就是被压缩为一个小质点。这是需要巨大压力的,这只有在黑洞形成中才能办到。但人类也可能通过人为手段提前做到这一点的。这样做的现实意义是,这种高密度物质形态很可能是光速及光速以上的飞行器的材料。就原子分子的综合发展形成的物质形态而言,它可能要比更复杂的原子更具有高密度和韧性,更能抗住光速粒子冲击。如果人类真能把原子分子压成一个质点,人类也就同时具有了光速及光速以上的速度和能源手段了,因为这种巨大压力只有在物体之间的高速撞击中才能产生。
十三、宇宙分析发展的历史趋势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宇宙分析发展的历史趋势。人类只能生存在分析发展即扩张的宇宙区域中。研究宇宙分析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重点方向。我们就从一个星系的分析发展来看这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
事物的分析发展是一个由一到多、由少到多的历史发展趋势。银河系的分析发展当然也是个由一到多的发展趋势,这是由简单向复杂方向不断发展的趋势。银河系在今后发展中是肯定要向更复杂方向发展的。它向更复杂方向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恒星的数量和种类会有所增加。恒星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来源于从残余星云中新产生的恒星,另一方面来自于特大恒星的分裂。特大恒星在高速运行中,如果受到巨大引力吸引,例如银河中心的吸引,就可能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恒星,当然也可能甩出物质冷却而产生行星。所谓恒星的种类,就是由于构成恒星的各种微粒子比例不同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性质。例如,有的恒星可能中子多些,有的恒星可能质子多些,有的恒星可能电子多些。而在每种恒星中,又会有更细致的区别,例如,在以中子为主的恒星中,有以这种中子为主的,也有以另一种中子为主的,等等。总之,恒星的种类和数量一定是一个不断增加的历史发展趋势。恒星具有不同特性,是由它们各自的不同产生发展环境和经历造成的。它们是由不同的星云块中产生的,每个星云块大小不同,四周环境不同,离黑洞点的远近不同,飞行速度和自转速度有所不同,都会使恒星中的微粒子具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每个星云块及其所产生的恒星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它们大多数都曾经历了碰撞。而这种碰撞会有不同的冲击力,就会使其内部的微粒子形成不同比例的浅一层次的微粒子。
由于每个恒星都有其自己的特性,就会使它们在各自的分析发展中,产生不同的行星,当它们发展到红巨星阶段之后,燃料将近耗尽之后,会形成不同性质的恒星,例如,白矮星可能就是一种以质子为主的后期恒星,中子星是以中子为主的恒星,脉冲星是以电子为主的恒星。它们中的每一种类中又可以划分出许多种类。
在红巨星阶段,每一个恒星都会甩出物质而形成较大的行星。行星及其种类不断增多,是一个星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今后发展中,一切恒星都迟早会产生行星的。
由于恒星具有不同特性,它们所产生的行星也就会有不同特性。不同行星会有不同的物质形态。行星的大小不同,离它所绕转的恒星远近不同,飞行速度和自转速度不同,不同行星有不同经历和自己生存发展环境。这些都会使不同行星会有不同特性。一切行星都会以某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为主而以其他物质形态为辅的。这样,就会产生铁星,金星,银星,等等的行星。行星本身的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向复杂方向发展的。它会通过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而产生更多的物质形态。行星撞击不是形成了一个较大行星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就是两个行星都被撞碎。行星撞击是不可能形成恒星的,宇宙尘埃也是不可能再凝聚为恒星的。从地球发展看,它还会通过分析发展中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产生更多的物质形态。它的地质地貌还会产生重大变化。从物质形态的形成看,它在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中造成的地壳、地幔和地心的大分化大改组中,会分层次地形成不同物质形态。每一种物质形态都相对集中地分布在一定地壳层次中。这也会使地表生物和大气层发生重大变化,会产生许多新的物种。
总之,宇宙的分析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向复杂和高级程度发展的历史趋势。造成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就是宇宙在分析发展中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我们在今后自然认识的发展中,必须不断研究各种不同性质的恒星和行星,以便于人类向宇宙不断扩散和开发宇宙。
十四、人类会面临哪些巨大自然灾变
人类前进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现在我们就从宇宙的分析与综合发展的角度,把这些可能的巨大自然灾变归纳在一起,以引起人类的注意,尤其是要引起天文学家的注意,以提醒人类抓紧认识自然,提前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
第一,地球时刻都面临小行星撞击的危险。一切流星都是一种撞击的表现。如果小行星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重大灾难。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一般情况下可能性是不大的。这种情况只有在地球绕银河中心旋转轨道的特征点附近才会发生,其他时期发生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第二,在太阳系由远近银心点飞向它绕银河中心旋转轨道特征点的过程中,是太阳系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过程。太阳系内秩序会发生改变,可能会有外层行星飞离太阳系的现象发生,也可能发生行星大撞击而产生类似小行星带的现象。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带肯定是在这时的两个质量相当的行星撞击的产物。行星撞击不是一个被一个吸收,就是两个都粉碎。轨道相邻的两个行星之间更容易发生撞击。如果是这样,由于粉碎后的小行星带不断拉长使它的碎块分散,就会造成该区域引力不平衡,从而使外圈行星向太阳方向靠近一些。在这个过程中,太阳本身也会发生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这会使太阳物质层次发生大分化大改组。它就象翻江倒海一样,翻来覆去地大流动,也可能甩出物质而形成行星,九大行星就可能是在太阳系飞到特征点附近时形成的。与此同时,地球也会发生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现象,使地壳、地幔和地心之间发生大分化大改组,产生新的造山运动和大陆板块漂移。气候聚变,火山大量喷发,地震此起彼伏,烟灰遮云蔽日,造成动植物的大量灭绝和综合发展。也许,月球就是在这时由地球甩出的物质形成的。但从月球绕地球的历史看,它也可能是被地球俘获的行星。而土星的卫星则肯定是土星甩出物质的产物,至少大部分是如此。一般说来,行星的卫星都是在行星形成过程中甩出的物质冷却后的产物。彗星从其运行轨道看,是属于太阳系外层的分子团。因为它的轨道已是完全的椭圆形,它可能是在特征点附近由被撞碎的小行星形成的。行星被撞碎之后是不可能再聚集为行星的,只能变为尘埃一类的东西。彗星的现实前途不是在近日点被太阳吸收,就是被它的椭圆轨道的两个圆心连线所指的另一个恒星所吸引。
第三,太阳系随时都有被飞临它附近的其他大恒星吞吸或被星团吸引的可能。这种近距离相吸引的现象,更多地会造成类似特征点附近的巨大灾变。
第四,当银河系一切恒星至少是绝大部分恒星都演化为离子星之后,它的内力也就快耗尽了。它就再无力吸引住一切恒星绕其中心旋转。这时它的一切恒星就会飞速向四周飞去。而其四周的星系由于银河系已成了引力的空白地带,就会纷纷快速向银河系扩张。这两种完全反向的力相碰撞,就会产生能形成黑洞的巨大冲击力,从而在内力和外力的平衡点上产生黑洞。这种宇宙大碰撞就造成了宇宙的综合发展。这将是人类的灭顶之灾,这可能还需要近百亿年才会发生。
第五,象恒星之间撞击一样,会发生星系之间的撞击。这就会造成银河系的个别局部的综合发展。这会使银河系秩序大乱,发生大分化大改组,恒星撞击大量发生。这也可能造成人类的灭顶之灾。这种星系撞击,可能会形成黑洞但更多的可能是使两个星系完全融合为一或形成一个绕一个的星系团。
第六,如果银河系与处于收缩的星系撞击,就一定会打断它的正常的分析发展进程,而提前进入综合发展阶段。它会被黑洞所吸收,这也是人类的灭顶之灾。
还有那些不同层次星系团之间的撞击与综合发展,更是防不胜防。这都是人类应当认识的问题。
目前,我们都在说银河系和其他大部分星系都是在向四周扩张的。从一个或几个星系看来,这是一种正确的认识。但是,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放大,又岂知这种扩张不是在更大范围的综合发展的一种表现呢!在局部看是扩张,但在更大范围看就可能是一种被黑洞吞吸的表现。但愿目前的银河系扩张不是这种情况。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极小。当然,如果把宇宙范围无限扩大,时间无限延长,银河系就有可能是处在综合发展的宇宙范围内。
面对这一切灭顶之灾,一方面人类要随时警惕,及早发现,提前预防。但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不断扩大人类在宇宙中的自由范围,把人类不断向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扩散。这是人类保存自己,实现永恒的唯一长远道路。既使一部分人类灭绝,也总会有一部分人类生存下来。只要火种在,人类就一定能不断向永恒方向前进。人类很快就要摆脱地球自然控制。人类与地球自然融合为一而人类支配自然,是现代人类综合认识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此以后,人类精神就走上了与宇宙自然并行的发展道路。人类无所不能,人类力大无穷。不是自然战胜人类,而是人类一定能战胜自然。不断战胜自然,走向永恒的繁荣,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
在地球的个别局部综合发展中,它的显著变动区域显然是在赤道附近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尤其是南北回归线附近。喜马拉雅山、马里亚纳海沟与百幕大三角区等均在北纬30o附近就是证明。所以,靠近地球两极的地区还是相对安全地带的,也许大部分生物的延续发展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十五、时空和温度的发展变化规律
时间、空间和温度与运动发展一样,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都是物质存在的表现形式。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物。它们都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没有了物质,它们也就失去了意义。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过程。没有时间间隔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正如没有物质的时间不存在一样。一切物体都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和形状,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动发展变化的。不占有空间的物体和没有物质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宇宙空间中永远都充满着物质。这种物质只有多少的不同,而没有存在与否的问题。一切物体在它的运动发展中,都会有一定温度,没有温度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任何物体和任何宇宙空间都是有温度的。
虽然时间、空间和温度都不是相对独立的事物,但它们也都是随着物质的分析与综合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这就使它们具有了分析与综合发展性质。所以,我们就还要从分析与综合规律的角度来认识它们。
(1)时间的分析发展
时间是无限可分的,它要多短就有多短,要多长就有多长。正因如此,计算机运算速度才会无限加快。从动态上看,物体运动速度不断加快,该物体上的时间就会不断变慢。物体运动速度不断变慢,该物体上的时间就会不断加快。当地球由远、近银心点飞向特征点时,它的飞行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地球上的时间是不断变慢的。它的反面就是人类的效率大大提高。当地球远离特征点时,它的时间是不断变快的,它的反面就是人类的效率大大降低。这种时间的变化,就是时间分析发展的一种表现。
时间是随着人们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心情愉快,时间就变得很快,心情不好,时间就会变得很慢。这是人们的主观感觉上的一种变化。但是,这种主观感觉变化背后,也有它的客观实在的存在。如果人们天天心情愉快,他的衰老速度就会大大减慢。如果人们天天度日如年,他的衰老速度就会大大加快。这也是时间的一种客观上的变化。人们对时间的感觉问题,实质也还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引起的。当人们心情愉快时,体内的新陈代谢就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趋势。而当人们烦恼时,体内新陈代谢则是个不断加快的趋势。这实际就等于他的一天等于几天几个月。
在地球由远、近银心点飞向特征点过程中,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是一条类似二极管导通曲线的指数曲线。这条总曲线是由无数个小指数曲线连续逐层叠加形成的。这是一条向90o不断靠近的波浪式曲线。当地球远离特征点过程中,人类认识发展的总曲线极可能就是一条类似三极管导通曲线那样的指数曲线。这是一条向45o不断靠近的波浪式曲线。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地球飞行速度的变化方向不同。地球上的时间变慢,就相当于人类效率提高了。如果人类认识发展速度是不变的,就完全能看出这种变化。当然,人类认识发展速度是不断加快的,人类是越来越聪明的。这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时间变快所带来的效率的相对性问题,但人类认识发展的指数曲线模式却也还会改变的。
时间永恒只有向前发展的一个方向,决不存在时间倒流现象。在宇宙收缩为黑洞过程中,它的时间也是向前发展的。否则,它就不是一种前进的过程而是一种倒退过程。无论是分析发展过程,还是综合发展过程,都是一个向前的发展过程。这是哲学总规律告诉我们的唯一真理。时间倒流只能在人们的主观感觉中存在。当人们乘坐超光速飞船远离地球或把录像带倒放时,才能见到时间倒流现象。但这只是人们的感觉而并非客观存在的东西。在一个宇宙区域收缩为黑洞中,就连恒星都不存在,行星就更不能存在,人类当然也不能在那里生存了。所以,死人再活过来是不会发生的。时间可以无限变慢或变快,但它决不会倒流,也不会停滞。
有人认为,存在着一个连接黑洞与白洞的时空隧道。通过这个隧道,人就可以与他的前生和来世见面。这已经有了宗教味道。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前生与来世的。这种看法实质是对银河系在遥远将来会与距离它十分遥远的星系相逢的一种幻映。任何距离遥远的两个星系,如果它们的寿命无限延长,都是可能相逢的。
(2)空间的分析发展
空间也可以说是按分析与综合规律发展的。空间的分析发展表现为,它具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无数具体空间。任何物体都会占有一定空间,也都在一定的空间中发展变化。当黑洞爆炸之后,它的物质就飞向了四周的广阔空间,这可以说是空间实现了分析发展。但是,这是物质向空间中的扩展,而不是空间本身扩展。当宇宙收缩为黑洞时,宇宙中心的大恒星就会把其周围的一切可以吞吸的恒星吞吸掉,从而形成了黑洞。这是把一切物质吞进了黑洞,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空间实现了综合发展,但这并不是空间本身被黑洞吞吸,而是一切物质都被压缩进了黑洞这个狭小的空间之中。在黑洞中,一切物质都是以极微小的粒子存在的,这就使黑洞变为了极高密度的物质,黑洞的几个微粒子都可能造出一个行星甚至恒星与星系的。
在以前,有人认为黑洞是没有物质逸出的,因为它连光线都吸收了。如果黑洞是不能逸出物质的,那就说明它连同空间一起吸收了。宇宙既没有了时空,也没有了物质,变成了一片死寂世界,这就是宇宙灭亡。事实是完全相反的。黑洞决不是灭亡的表现,而是新生的前奏。宇宙正是在这种生生灭灭、灭灭生生之中不断循环发展变化的。宇宙永远也不会灭亡,宇宙是永生的东西。物质只有不断的发展变化,能量只有不断的转化而决没有物质消灭和能量的消灭。与此相适应,就是时间和空间的永恒存在。宇宙空间本身永远都是无限大的,它既不会缩小也不会扩大。因为它是无限大的,既使缩小了也还是无限大,既使扩大了也还是无限大。空间的变化只能具体地存在于具体物质的发展变化之中。一切物体都会有其形状并占有一定空间。任何黑洞都只能吞吸一定宇宙区域的恒星,而不可能吞吸一切区域恒星。任何黑洞爆炸,也只能扩散到一定空间,而不可能扩展到一切空间。因为任何黑洞的能量都是有限的。
在黑洞形成过程中即宇宙收缩过程中,它收缩的是物质本身而不是空间。在黑洞中一切物质都变成了极微小粒子而高速运动,它的温度是极高的,时间是几乎停滞的,空间是极其狭小的。但是,在黑洞的外面,却还存在着原有的广阔空间,这个空间既没扩大也没缩小,这个空间的物质几乎都被黑洞吸收。正因如此,才会产生黑洞。当黑洞完全形成之时,它的四周空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物质的,这些物质中有黑洞开始形成之后喷射出的星云,也还有一些恒星物质残余存在。黑洞是不可能把它四周物质都完全吞吸掉的。因为当它把四周物质基本吞吸完毕之时,它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平衡就会被打破。当它的内胀力大于外部压力之时,它就会爆炸。从这一点看,也许宇宙考古是可能的,但这些恒星残余极可能已被高温溶化掉,也许在铁饼状的上下方会有这种残余存在的。
目前,有人在研究我们所在宇宙是否有边界,还争论这种边界究竟是平滑封闭的还是不平滑开放的。这种争论是不科学的。宇宙本身在整体上是无边界的。但是,每一个具体的宇宙区域却都是有边界的,例如银河系就是有边界的。这种边界显然没有平滑的性质,而且也是开放的。银河系的螺旋形状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表现。绝对封闭的宇宙区域是不存在的。任何宇宙区域都必然会与其周边区域发生内在本质联系。第一,它们会在更大范围内组成一个整体即不同层次的星系团;第二,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吸引相互制约的;第三,它们之间都在不断地在个别局部方面发生内在本质联系的,也就是会有物质交换发生。任何一个星系都会经常发生个别恒星被其他星系所吸引的现象。这些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成立的。
还有人认为,空间并不是长宽高的形状,而是弯曲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首先,当我们说空间的时候,我们研究的是物体本身所占有的空间和它运动发展的空间,而不是空间本身。空间本身并没有什么形状,它既不是矩形,也不是圆形的,只有一切具体物体才会有一定形状。我们所研究的正是这些具体物体的形状。由于引力的作用,在宇宙中并没有直线,一切直线都是对物体运动轨迹的一种近似的描述,纯粹的直线只能是人类头脑中抽象的产物。这种描述的方法,是人类认识所必需。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所有一切,既不可能也不需要,人们只需认识了事物的本质也就可以了。当我们说光线可以弯曲,光线是一种左右摇摆的曲线时,就有人认为空间是弯曲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空间本身并没有也不会弯曲,弯曲的只是光线本身。圆球表面的三角形是弯曲的,但也仅此而已,并不是空间本身弯曲。
如果我们乘宇宙飞船以超光速飞离银河系,要首先克服银河系引力,并要克服光线的阻力。如果各种光线综合所形成的力的方向是与飞行反向的,就会使飞船向后塌陷,反之就向前塌陷。如果飞向黑洞方向,就会因被黑洞吞吸而向前凸出。这都是飞船本身在变形,而不是空间本身在变形。
还有人认为,存在着一个反空间。他们认为有了地球,就会有反地球。有了正物质,就会有反物质。这都是不对的。我们说,宇宙中只有黑洞爆炸所扩展的空间与宇宙收缩为黑洞的空间,以及星系之间的空白地带。空间就是空间,决没有什么反空间。这种反空间只能导致地狱和阴间存在的结论。至于说反物质也可能是存在的。但是,把它叫做反物质也是不准确的。它只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世界上只有物质的存在和人类精神这个大脑物质运动形式的存在。
由上可见,空间本身既无发展也无变化,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事物。它既无形状也无内容,而只有一切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发展变化。所以,我们决不应在空间本身上下功夫研究。空间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研究一切具体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和它在空间中的发展变化,才是人类一切认识发展的正确方向。
至于说空间的综合发展,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如果非要说空间综合发展的话,那就是宇宙在收缩过程中,把该区域空间的一切物质几乎都吞吸进黑洞之中。在黑洞中,空间是极狭小的。但这决不是空间本身被压缩进黑洞之中,而是空间中的物质被压缩进黑洞之中。
(3)温度的分析发展
宇宙中的温度是无限高与无限低的。宇宙无极限,任何极限都是在一定宇宙区域中的极限。宇宙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最高最大,也没有什么最低最小,而只有无限大和无限小。
在任何一个具体宇宙区域内,都会有它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在太阳系内,最高温度就是太阳中心的温度,最低温度就是目前人类所认识的-273o。但是,如果在一个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中心,其温度就要比太阳高得多。在黑洞中心,其温度就高得无法比拟。在太阳与其相邻的恒星的温度平衡点上,其温度肯定要比-273o低多了。在银河系与其相邻星系之间的太空中,温度就会更低。
在一个收缩的宇宙区域中,它的温度肯定是比处于扩张之中的宇宙区域高得多的。因为综合发展是一种吸收能量过程,大量的恒星撞击必然会使该区域温度升高的。在黑洞形成中,它的中心的温度是最高的,而且是不断升高的。黑洞是有无限多和无数层次的,这就会使宇宙中的温度无限高和无限低。
温度无限高与无限低,它可以划分出无数的层次即可以有无数个度数,就是它分析发展的表现。
(4)宇宙的分析与综合发展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宇宙的一定区域的分析与综合发展,造成了该区域温度的不断变化。分析发展是一种释放能量的过程,综合发展是一种吸收能量的过程。因此,一定宇宙区域的分析发展过程也就是该区域温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它的综合发展过程则是温度不断上升的过程。
在一定宇宙区域中,黑洞的温度是最高的。当它爆炸之后就开始了它的分析发展过程。这时,该宇宙区域空间温度就会不断降低。这种温度降低过程,表现为由黑洞爆炸之后的星云的极高温度,降低为恒星中的温度,然后又降低为行星中的温度。它们是一个比一个低的。到该区域分析发展过程结束时,其温度会降为最低点。
当该区域开始收缩而综合发展时,它的温度就会不断上升。这是由宇宙大碰撞造成的。其中,黑洞温度是最高的,而黑洞中心又是黑洞中最高的温度点。恒星之间发生碰撞必然会使温度升高。如果在一定区域中的一切恒星都发生了碰撞,该区域温度也就必然会迅速上升。这就是说,综合发展是吸收能量过程,而使该区域温度升高。
(5)光线与光速的分析发展
光线是各种微粒子快速流动的产物。太阳光能分出七种光谱。人类肉眼只能看到一定频率的光线。对于远红外线和紫红外线人类肉眼是看不到的,而只能用仪器去观察测量它们。
在宇宙中,微粒子的种类是无限多的,光线的种类也就无限多。在一定宇宙区域内,光线种类是一定的。但宇宙区域无限多,光线种类也就无限多。所以,光线的速度也是无限大的,光速无极限。目前人类所认为的极限,只是人类认识发展中的一种认识极限,并非是客观上的极限。既使是客观上的极限,也只能是银河系中的速度极限。
光线的飞行速度也决不是恒定不变的,它始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宇宙中根本就没有恒定不变的事物。光线在飞行中,由于受到星系与星球的引力的吸引,是一定会变形的。这就必然会使光线速度发生变化。当它飞近一个星系星球时,速度就会加快。当它远离一个星系星球时,它的速度就会由慢变快。
宇宙空间中不仅有可见光,也还有更多的不可见光。许多的比光速更快的微粒子流,肯定布满了空间,甚至它们每天都在光临地球,穿过地球,只是人类还未认识它们罢了。引力做为维持星系存在的一种力量,肯定是有它的物质存在形式——引力波,这应该是一种更微小粒子组成的粒子流。
光线有各种类的光线,光线有不同的速度,就是光线分析发展的表现。